以太坊(ETH)被盜事件剖析與應對策略

新手2/26/2025, 6:27:04 AM
ETH 的安全對於用戶資產保護、市場穩定和行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各方需共同努力,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加強安全技術應用和監管,以保障 ETH 生態系統的安全 。通過不斷深入研究,有望為 ETH 安全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保障策略,促進加密貨幣行業的安全、穩定發展 。

一、引言

1.1 背景與目的

以太坊(ETH)作為區塊鏈 2.0 的代表,在加密貨幣領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市值僅次於比特幣的數字貨幣,更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臺,為開發者提供了構建和部署去中心化應用(DApps)的環境。大量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非同質化代幣(NFT)項目等基於以太坊平臺搭建,其生態系統涵蓋了金融、遊戲、社交等多個領域,吸引了全球範圍內的投資者、開發者和用戶參與。

然而,隨著以太坊價值的不斷攀升以及生態的日益複雜,ETH 被盜事件頻繁發生,給用戶和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從早期的智能合約漏洞導致的大規模資金被盜,到近年來不斷湧現的新型攻擊手段,如釣魚攻擊、私鑰洩露、交易所安全漏洞等引發的 ETH 失竊,這些事件不僅造成了用戶資產的直接損失,還嚴重影響了市場參與者對以太坊安全性的信任,阻礙了加密貨幣行業的健康發展。

undefined

二、ETH 被盜典型案例概述

2.1 Bybit 交易所 15 億美元 ETH 被盜事件

2025 年 2 月 21 日晚間,全球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 Bybit 遭遇了加密貨幣史上最大規模的黑客攻擊,價值約 1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08 億元)的 40 萬枚以太幣(ETH)和 stETH 被盜。此次黑客攻擊手段極為複雜,攻擊者通過操縱智能合約邏輯,巧妙地替換了 Bybit 以太坊冷錢包的多重簽名合約,成功繞過了風控系統,實現了資產的轉移。攻擊利用了 DELEGATECALL 指令以及可能存在的中間人攻擊方式,精準地控制了冷錢包 。

在時間線上,2 月 19 日,惡意合約就已被預先部署,為後續攻擊埋下伏筆;2 月 21 日 14:13,黑客發起關鍵交易,替換合約;21 日 23:30,被盜資金被轉移至未知地址,整個過程經過了精心策劃和準備。

該事件對加密貨幣市場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比特幣在 24 小時內跌超 1.88%,最低跌破 95000 美元;以太坊跌幅達 2.35%,24 小時跌幅更是高達 6.7%。全球範圍內超 17 萬人爆倉,損失金額超過 5.7 億美元,Bybit 自身代幣 BYB 單日暴跌 12.3%。此次事件不僅讓投資者遭受重大損失,也嚴重打擊了市場信心,引發了市場對加密貨幣交易所安全性的廣泛擔憂 。

Bybit 官方在事件發生後迅速做出迴應,聲明其他冷錢包安全,客戶資產未受影響,並啟動過橋貸款(已籌集 80% 資金)以保障用戶提款。同時,平臺向警方報案,並與區塊鏈分析公司合作追蹤被盜資金,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由於區塊鏈交易的匿名性和複雜性,被盜資金追回的可能性較低。安全機構確認,此次攻擊的幕後黑手為朝鮮黑客組織 Lazarus Group,該組織曾於 2017 年盜取韓國交易所 2 億美元比特幣,其專業的攻擊手段和多次作案的經驗,使得此次事件的防範和追蹤難度極大。此次事件也暴露了中心化交易所冷存儲系統存在的潛在漏洞,促使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資產存儲方式,部分投資者轉向硬件錢包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交易量激增 40% 。

2.2 “神魚” 12083 枚以太幣被盜事件

中國幣圈大佬、F2Pool 礦池聯合創始人 “神魚”(DiscusFish)管理的部分以太幣被盜,具體數量為 12083 枚以太幣,按當時價值計算,超過 2 億元人民幣,這一事件在中文加密社區引發了廣泛熱議。

此次被盜事件發生在 “神魚” 管理的某個以太坊錢包地址上,黑客利用了智能合約中的漏洞展開攻擊。具體而言,黑客通過精心構造的交易,巧妙地繞過了錢包的安全檢查機制。他們利用智能合約代碼中的邏輯缺陷,使得交易在看似正常的情況下,將資金成功轉出。9 月 28 日,某地址簽署了釣魚合約簽名,導致 12083 個 spETH 被盜,價值約 3243 萬美元。鏈上偵探 ZachXBT 通過分析發現,受害者和 Debank 上的 czsamsun(神魚地址 0x902)相互進行了 9 位數字的轉賬,因此推測很可能是同一實體。

事件發生後,“神魚” 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他積極與交易所、安全機構等展開合作,全力追蹤資金流向,試圖找到被盜資金的去向。同時,“神魚” 還嘗試通過法律途徑,藉助法律的力量來追回損失。然而,由於區塊鏈交易具有匿名性和不可逆性的特點,每一筆交易都被加密記錄在區塊鏈上,難以追蹤到真實的交易者身份,且一旦交易完成,無法撤銷,這使得追回被盜資金的工作面臨著重重困難 。

這起事件也為加密貨幣社區敲響了安全警鐘,提醒所有參與者,即使是行業內的資深人士,也可能面臨資產被盜的風險,智能合約的安全性不容忽視,任何細微的漏洞都可能被黑客利用,造成巨大的損失。

2.3 Upbit 交易所 34.2 萬枚 ETH 被盜事件

2019 年 11 月 27 日,韓國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 Upbit 官宣,其熱錢包中的 34.2 萬枚乙太幣(ETH)被盜。當時,這筆被盜資產的價值約為 580 億韓元(約合 3 億元),而隨著時間推移,按照當前價值計算,約為 1.47 萬億韓元。

韓國警方經過長期調查,首次正式確認此次盜竊事件是由朝鮮偵察總局下屬黑客組織 “Lazarus” 和 “Andariel” 所為。警方通過對朝鮮 IP 地址分析結果、虛擬資產流向、朝鮮詞彙使用痕跡以及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合作獲取的證據,得出了這一結論。

黑客在盜得 ETH 後,將其中 57% 以低於市價 2.5% 的價格兌換成比特幣,剩餘資產則通過 51 家海外交易所進行洗錢,試圖掩蓋資金的來源和去向。警方經過長達 4 年的不懈追蹤,通過向瑞士檢方舉證,成功證明這筆比特幣為韓方在境內被盜資產,於今年 10 月成功從瑞士一交易所追回 4.8 枚比特幣(約 6 億韓元),並歸還給 Upbit。儘管追回了部分資產,但與被盜的鉅額 ETH 相比,追回的資金只是一小部分,此次事件給 Upbit 交易所和用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引發了韓國乃至全球加密貨幣行業對交易所安全防護和監管的深刻反思 。

2.4 植入木馬盜竊 380 餘個以太幣案件

2018 年 3、4 月份,被告人李某某在為客戶繆某某維護服務器時,利用自己掌握的 “植入木馬” 及歸集零散 ETH 等相關技術,在繆某某的數據庫中植入了木馬程序。此後,李某某先後 520 餘次從被害人繆某某手機應用 “imToken” App 的電子錢包中轉走以太幣共計 383.6722 個,並將這些以太幣通過自己創建的電子錢包流轉兌換成 109458 個 USDT(泰達幣)。經專業公司調查並出具的《繆某某被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案》虛擬貨幣追蹤報告顯示,被告人李某某轉入收款錢包的 383.6722 個以太幣,在當時的價值約為 43 萬元人民幣。

2020 年 9 月,上饒市廣信區公安局接到被害人繆某某報警,稱其存放在電子錢包內約 384 個以太幣(ETH)被盜。廣信區公安局網安大隊受理後,迅速展開調查,通過分析研判,成功鎖定作案嫌疑人為重慶籍李某某,並將其抓獲。

近日,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人民法院以盜竊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李某某被抓獲後,公安民警通過技術手段將其兌換後的約 109458 個泰達幣全部退還給被害人繆某某。

這起案件警示人們,在享受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便利時,不能忽視網絡安全問題。對於普通用戶而言,要選擇安全可靠的錢包和交易平臺,謹慎保管私鑰和助記詞,不隨意點擊來路不明的鏈接和下載未知來源的軟件,防止被植入惡意程序,導致資產被盜。同時,也提醒相關企業和機構,要加強服務器和系統的安全防護,定期進行安全檢測和漏洞修復,防止黑客利用技術漏洞進行攻擊 。

三、ETH 被盜原因深度分析

3.1 技術層面因素

3.1.1 黑客攻擊手段

釣魚攻擊是黑客獲取用戶私鑰或助記詞的常見手段之一。黑客通過精心偽造與以太坊官方錢包、知名交易所或其他相關服務平臺極為相似的網站或應用程序,然後通過電子郵件、社交媒體消息、即時通訊工具等渠道向用戶發送虛假鏈接。這些鏈接往往偽裝成合法的交易請求、賬戶安全提醒或軟件更新通知等,誘使用戶點擊。一旦用戶在這些偽造的界面上輸入自己的私鑰、助記詞或其他敏感信息,黑客就能立即獲取這些關鍵數據,進而控制用戶的以太坊錢包,將其中的 ETH 資產轉移。

惡意軟件也是黑客常用的攻擊工具。黑客開發各種惡意軟件,如木馬、病毒、間諜軟件等,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到用戶的設備上。這些惡意軟件可以偽裝成正常的軟件程序、遊戲、文檔等,當用戶下載並運行這些偽裝程序時,惡意軟件便會在設備上悄悄安裝並潛伏下來。它們能夠在用戶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記錄用戶的鍵盤輸入、屏幕操作等信息,從而獲取用戶在以太坊錢包操作過程中輸入的私鑰或助記詞。此外,惡意軟件還可能直接修改用戶設備上的錢包文件,或者攔截用戶與以太坊網絡之間的通信數據,竊取用戶的資產信息 。

網絡漏洞也是黑客攻擊的重要切入點。以太坊網絡及其相關的基礎設施,包括節點服務器、智能合約運行環境等,可能存在各種安全漏洞。例如,一些節點服務器可能由於配置不當、軟件未及時更新等原因,存在被黑客入侵的風險。黑客可以利用這些漏洞,獲取服務器的控制權,進而獲取存儲在服務器上的用戶錢包信息,或者篡改以太坊網絡中的交易數據,實現對 ETH 資產的盜竊。另外,以太坊網絡中的一些通信協議也可能存在漏洞,黑客可以通過中間人攻擊等方式,攔截用戶與以太坊節點之間的通信,竊取用戶的交易信息和私鑰等敏感數據 。

3.1.2 智能合約漏洞

智能合約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一種自動執行的合約,以代碼的形式部署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智能合約的主要作用是實現去中心化應用(DApps)的各種業務邏輯,例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中的借貸、交易、資產管理等功能,以及非同質化代幣(NFT)項目中的數字資產所有權管理、交易等操作。智能合約的代碼是公開透明的,並且在區塊鏈上不可篡改,這使得交易雙方可以在無需信任第三方的情況下,按照合約規定的條件自動執行交易 。

然而,當智能合約存在設計缺陷時,就可能被黑客利用來實施盜竊行為。例如,在一些智能合約中,可能存在整數溢出或下溢的漏洞。整數溢出是指當一個整數變量達到其最大值後,再進行加法運算時,會導致數值迴繞到最小值;整數下溢則是指當一個整數變量達到其最小值後,再進行減法運算時,會導致數值迴繞到最大值。黑客可以利用這些漏洞,通過精心構造的交易,使智能合約中的某些變量出現異常的數值,從而繞過合約的安全檢查機制,實現對用戶資產的非法轉移。

3.2 人為層面因素

3.2.1 用戶安全意識不足

許多用戶在設置以太坊錢包密碼時,為了方便記憶,選擇使用簡單的數字組合、生日、電話號碼等作為密碼。這些弱密碼很容易被黑客通過暴力破解或字典攻擊的方式獲取。一旦黑客破解了用戶的密碼,就可以輕易登錄用戶的錢包,竊取其中的 ETH 資產。此外,部分用戶為了省事,在多個不同的平臺和應用中使用相同的密碼。如果其中一個平臺存在安全漏洞,導致用戶密碼洩露,那麼黑客就可以利用這個密碼嘗試登錄用戶的以太坊錢包,從而增加了用戶資產被盜的風險 。

3.2.2 社交工程攻擊

黑客常常會冒充以太坊錢包的客服人員,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社交媒體私信等方式與用戶取得聯繫。他們會以賬戶安全問題、系統升級、交易異常等理由,誘導用戶提供錢包的私鑰、助記詞或其他敏感信息。例如,黑客可能會發送一封看似來自以太坊官方客服的郵件,聲稱用戶的錢包存在安全風險,需要用戶點擊鏈接進行身份驗證和安全設置更新。當用戶點擊鏈接後,會進入一個與以太坊官方網站極為相似的釣魚網站,在該網站上輸入的任何信息都會被黑客獲取 。

3.2.3 操作不當

部分用戶在進行以太坊投資或交易時,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和謹慎態度,在未對合約進行充分驗證的情況下,就授權不明合約使用自己的資金。這些不明合約可能存在惡意代碼,一旦用戶授權,合約就可以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用戶錢包中的 ETH 資產轉移到黑客指定的地址。例如,在一些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中,用戶為了獲取高額的收益,盲目參與一些不知名的借貸、理財等項目,在授權相關合約時,沒有仔細審查合約的代碼和功能,結果被黑客利用合約漏洞,將自己的資產全部捲走 。

3.3 平臺層面因素

3.3.1 交易所安全漏洞

部分交易所對冷錢包的管理存在漏洞,導致冷錢包被攻擊。冷錢包通常被認為是存儲加密貨幣的安全方式,因為它離線存儲私鑰,減少了被黑客攻擊的風險。然而,如果交易所的冷錢包在生成、存儲或使用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如私鑰洩露、冷錢包硬件設備被破解等,黑客就有可能獲取冷錢包中的私鑰,從而控制其中的 ETH 資產。例如,在 Upbit 交易所的 ETH 被盜事件中,黑客就成功攻擊了其熱錢包,盜走了大量的 ETH 資產。儘管熱錢包與冷錢包有所不同,但這也反映出交易所整體安全防護存在不足,無法有效保護用戶資產 。

交易所的平臺系統也可能存在各種漏洞,如軟件漏洞、網絡漏洞等。這些漏洞可能導致黑客能夠入侵交易所的服務器,獲取用戶的賬戶信息、交易記錄和錢包地址等敏感數據。黑客可以利用這些信息,通過各種手段轉移用戶的 ETH 資產。例如,黑客可能通過 SQL 注入攻擊,獲取交易所數據庫中的用戶賬戶信息,然後使用這些信息登錄用戶賬戶,進行資產轉移操作。另外,交易所的網絡防護措施不足,也可能導致黑客能夠通過網絡攻擊,如 DDoS 攻擊、中間人攻擊等,干擾交易所的正常運營,竊取用戶的交易數據和資產信息 。

3.3.2 錢包服務商安全隱患

錢包服務商在技術層面可能存在安全問題,如加密算法強度不足、私鑰管理不善等。如果錢包服務商使用的加密算法不夠強大,黑客可能通過暴力破解或其他手段,獲取用戶錢包中的私鑰,從而控制用戶的 ETH 資產。此外,錢包服務商在私鑰的生成、存儲和傳輸過程中,如果沒有采取嚴格的安全措施,如私鑰未進行加密存儲、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等,也會導致用戶資產面臨被盜的風險。例如,一些小型錢包服務商可能由於技術實力有限,無法提供足夠安全的加密和私鑰管理機制,使得用戶的錢包容易受到攻擊 。

在管理層面,錢包服務商可能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員工安全意識不足等問題。如果錢包服務商沒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如缺乏嚴格的訪問控制、數據備份和恢復機制、安全審計制度等,一旦發生安全事件,將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導致用戶資產損失。此外,錢包服務商的員工如果安全意識不足,容易受到釣魚攻擊、社會工程學攻擊等,從而洩露用戶的錢包信息。例如,錢包服務商的員工在使用公共網絡時,隨意登錄錢包管理系統,或者在收到可疑郵件時,點擊其中的鏈接,都可能導致用戶錢包信息被黑客獲取 。

undefined

四、ETH 被盜產生的影響

4.1 對用戶的直接影響

4.1.1 資金損失

在 “神魚” 12083 枚以太幣被盜事件中,價值超過 2 億元人民幣的 ETH 被盜,這對於 “神魚” 及其背後的投資團隊來說,是一次巨大的財務打擊。“神魚” 作為行業內的知名人士,其投資活動往往涉及多個項目和領域,這筆鉅額資金的被盜,不僅影響了他個人的資產淨值,還可能導致他在一些投資項目中的權益受損,不得不重新評估和調整自己的投資佈局。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如植入木馬盜竊 380 餘個以太幣案件中的受害者繆某某,被盜的 383.6722 個以太幣在當時價值約 43 萬元人民幣,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可能是一筆多年的積蓄,被盜後嚴重影響了其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生活質量,原本的購房、教育、養老等計劃都可能因此被打亂 。

4.1.2 信心受挫

ETH 被盜事件讓用戶對加密貨幣投資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和不信任。許多用戶在經歷資產被盜後,對加密貨幣的安全性產生了嚴重質疑,擔心自己的資產隨時可能再次遭受損失。這種恐懼心理使得他們在後續的投資決策中變得極為謹慎,甚至徹底放棄加密貨幣投資。例如,一些原本積極參與以太坊生態項目的用戶,在經歷錢包被盜後,不僅將剩餘的 ETH 資產轉移到其他相對安全的存儲方式,如硬件錢包,還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持觀望態度,不再輕易參與新的投資項目 。

4.2 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

4.2.1 市場波動

重大 ETH 被盜事件往往會引發加密貨幣市場的劇烈波動。以 Bybit 交易所 15 億美元 ETH 被盜事件為例,在事件發生後,比特幣在 24 小時內跌超 1.88%,最低跌破 95000 美元;以太坊跌幅達 2.35%,24 小時跌幅更是高達 6.7%。這種價格波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導致大量拋售。當用戶得知 Bybit 交易所發生鉅額 ETH 被盜事件後,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安全性產生擔憂,為了避免資產進一步損失,紛紛拋售手中的加密貨幣,包括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幣種,從而導致市場供大於求,價格下跌 。

4.2.2 投資者行為改變

ETH 被盜事件促使投資者對投資策略進行了調整。許多投資者開始更加註重資產的安全存儲,轉向使用硬件錢包。硬件錢包是一種專門用於存儲加密貨幣私鑰的物理設備,它通常離線運行,減少了私鑰被黑客竊取的風險。例如,在一些重大 ETH 被盜事件發生後,硬件錢包的銷量大幅增長。據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Trezor、Ledger 等知名硬件錢包品牌在事件發生後的一個月內,銷量增長了 50% 以上 。

4.3 對行業發展的影響

4.3.1 信任危機

頻繁發生的 ETH 被盜事件引發了公眾對加密貨幣行業的信任危機。在普通民眾眼中,加密貨幣市場本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而 ETH 被盜事件的不斷曝光,更是讓他們對加密貨幣的安全性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這種不信任情緒不僅影響了現有投資者的信心,還使得潛在投資者對加密貨幣望而卻步。許多原本對加密貨幣感興趣的個人和機構,因為擔心資產安全問題,放棄了進入市場的計劃。例如,一些傳統金融機構原本計劃涉足加密貨幣領域,但在看到 ETH 被盜事件的嚴重性後,暫停或取消了相關業務拓展計劃 。

4.3.2 監管加強

ETH 被盜事件引起了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促使他們對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政策進行調整和加強。許多國家開始加大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力度,要求交易所加強安全防護措施,提高用戶資產的保障水平。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合規審查更加嚴格,要求交易所必須具備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安全審計制度和用戶資金保護措施,否則將面臨嚴厲的處罰 。

五、ETH 被盜的防範措施與應對策略

5.1 用戶層面的防範措施

5.1.1 增強安全意識

用戶應積極主動地學習加密貨幣相關的安全知識,瞭解以太坊錢包的工作原理、私鑰和助記詞的重要性以及加密貨幣交易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可以通過閱讀專業的區塊鏈安全書籍、參加線上線下的加密貨幣安全培訓課程、關注知名的區塊鏈安全專家和媒體的資訊等方式,不斷豐富自己的安全知識儲備。例如,一些知名的區塊鏈安全媒體,如 CoinDesk、The Block 等,會定期發佈關於加密貨幣安全的最新動態和分析文章,用戶可以持續關注這些媒體,及時掌握最新的安全信息 。

用戶要時刻提高對釣魚攻擊和社交工程攻擊的警惕性。在收到任何涉及以太坊錢包操作的鏈接、文件或信息時,務必仔細核實其來源的真實性。對於來自陌生郵箱、社交媒體賬號或短信的鏈接,堅決不要輕易點擊;對於要求提供私鑰、助記詞或其他敏感信息的請求,要保持高度懷疑,切勿隨意提供。例如,在面對一封看似來自以太坊官方的郵件,要求用戶點擊鏈接進行錢包升級時,用戶應首先通過官方渠道,如以太坊官方網站、官方社交媒體賬號等,確認該郵件的真實性,避免因點擊釣魚鏈接而導致資產被盜 。

5.1.2 安全設置與操作

用戶在設置以太坊錢包密碼時,應遵循強密碼原則。密碼應包含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特殊字符,長度不少於 12 位,且避免使用生日、電話號碼、簡單數字組合等容易被猜測的密碼。例如,一個強密碼可以是 “Abc@1234567890”,這樣的密碼組合大大增加了被破解的難度 。同時,為了防止密碼遺忘,用戶可以使用密碼管理工具,如 LastPass、1Password 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用戶生成複雜的密碼,並安全地存儲和管理密碼 。

定期更換密碼也是保障錢包安全的重要措施。建議用戶每隔 3 - 6 個月更換一次錢包密碼,以降低密碼被破解的風險。此外,用戶應啟用兩步驗證(2FA)功能,如短信驗證碼、谷歌身份驗證器(Google Authenticator)、硬件令牌等。兩步驗證為用戶的賬戶增加了額外的安全層,即使密碼被洩露,黑客也無法在沒有第二步驗證的情況下登錄用戶的錢包 。

在錢包操作過程中,用戶要確保操作環境的安全性。避免在公共 Wi-Fi 網絡下進行以太坊錢包的操作,因為公共 Wi-Fi 網絡往往安全性較低,容易被黑客監聽和攻擊,從而導致用戶的錢包信息被盜取。如果必須在移動設備上進行錢包操作,應使用移動數據網絡,並確保設備安裝了可靠的殺毒軟件和防火牆,以防止惡意軟件的入侵 。

5.1.3 選擇安全錢包

熱錢包是一種連接到互聯網的在線錢包,它的優點是使用方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易操作。常見的熱錢包包括 MetaMask、MyEtherWallet 等。然而,熱錢包的安全性相對較低,因為它與互聯網連接,容易受到黑客攻擊、惡意軟件感染和釣魚攻擊等風險。如果熱錢包的私鑰或助記詞被洩露,用戶的資產將面臨被盜的風險 。

冷錢包是一種離線存儲私鑰的錢包,它不與互聯網連接,因此大大降低了被黑客攻擊的風險。冷錢包主要包括硬件錢包和紙錢包。硬件錢包是一種專門用於存儲加密貨幣私鑰的物理設備,如 Ledger Nano S、Trezor 等。硬件錢包通常採用了多種安全技術,如加密芯片、多重簽名等,以保護私鑰的安全。紙錢包則是將私鑰和公鑰打印在紙上,用戶可以將其保存在安全的地方,如保險箱中。冷錢包的安全性較高,適合存儲大量的 ETH 資產,但使用相對不太方便,每次交易都需要進行一些額外的操作 。

軟件錢包是一種安裝在計算機或移動設備上的錢包應用程序,它可以是熱錢包,也可以是冷錢包。軟件錢包的優點是使用方便,功能豐富,用戶可以方便地管理自己的資產。然而,軟件錢包的安全性取決於設備的安全性和用戶的操作習慣。如果設備被感染惡意軟件或用戶操作不當,軟件錢包的私鑰也可能被洩露 。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如果只是進行小額的 ETH 交易和日常使用,可以選擇安全性較高的熱錢包,如 MetaMask,並注意保護好錢包的私鑰和助記詞,採取強密碼、兩步驗證等安全措施。如果用戶持有大量的 ETH 資產,建議使用冷錢包進行存儲,如硬件錢包 Ledger Nano S 或 Trezor,以確保資產的安全。在選擇錢包時,用戶還應關注錢包的口碑、開發者背景、安全審計情況等因素,選擇信譽良好、安全可靠的錢包 。

5.2 平臺和服務商層面的安全保障

5.2.1 技術升級與漏洞修復

交易所和錢包服務商應不斷投入資源,升級安全技術,以應對日益複雜的網絡攻擊。採用先進的加密算法對用戶的錢包信息、交易數據等進行加密存儲和傳輸,確保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例如,使用 AES(高級加密標準)算法對用戶的私鑰進行加密存儲,防止私鑰被竊取。同時,加強對網絡通信的加密,採用 SSL/TLS 協議等技術,保障用戶與平臺之間的通信安全,防止中間人攻擊 。

定期進行安全審計是發現和解決安全問題的重要手段。交易所和錢包服務商應邀請專業的安全審計機構,對其系統進行全面的安全審計。安全審計可以包括漏洞掃描、滲透測試、代碼審查等方面。通過漏洞掃描,檢測系統中是否存在常見的安全漏洞,如 SQL 注入、跨站腳本攻擊(XSS)等;滲透測試則模擬黑客的攻擊方式,嘗試入侵系統,以發現潛在的安全風險;代碼審查可以檢查平臺的代碼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如智能合約代碼中的邏輯漏洞等。根據安全審計的結果,及時修復發現的漏洞和問題,不斷完善系統的安全性能 。

5.2.2 建立應急響應機制

平臺應制定完善的應急響應預案,明確在發生 ETH 被盜事件時的應對流程和責任分工。應急響應預案應包括事件的監測與發現、事件的報告與通報、應急處置措施、恢復與重建等環節。例如,當監測到系統出現異常交易或疑似被盜情況時,應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相關人員迅速對事件進行評估和分析,確定事件的性質和影響範圍 。

在發生被盜事件時,平臺應能夠迅速採取措施,減少用戶損失。立即凍結相關賬戶和交易,防止被盜資金進一步轉移;通知用戶賬戶被盜的情況,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建議,如指導用戶更改密碼、轉移剩餘資產等;同時,積極配合警方和相關機構的調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數據協助,協助追贓 。

5.3 行業層面的自律與監管

5.3.1 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

行業自律組織在加密貨幣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規範和引導作用。這些組織由行業內的企業、機構和專家組成,旨在制定行業標準和規範,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在 ETH 安全方面,行業自律組織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標準和最佳實踐指南,如錢包安全標準、交易所安全規範等,引導企業加強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護水平 。

行業自律組織還可以組織開展安全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能。通過舉辦安全研討會、培訓課程、線上講座等形式,向行業內的企業和個人傳授最新的安全知識和技術,分享安全經驗和案例,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各種安全風險。此外,行業自律組織還可以建立安全信息共享機制,及時通報行業內的安全事件和風險,促進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協作,共同防範安全威脅 。

5.3.2 監管政策的完善

政府監管機構應加強對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完善相關的監管政策和法規。明確加密貨幣的法律地位和監管框架,規範加密貨幣的發行、交易、存儲等環節,確保行業在合法合規的軌道上發展。加強對交易所和錢包服務商的監管,要求其具備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風險防範措施,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平臺進行整改或取締 。

監管機構可以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加強對加密貨幣市場的日常監測和執法檢查。通過實時監測市場交易數據,及時發現異常交易和潛在的安全風險;加強對平臺的現場檢查,核實平臺的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和合規經營情況。對於違規操作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平臺,依法進行嚴厲處罰,以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權益 。

5.4 被盜後的應對策略

5.4.1 應急處理措施

用戶一旦發現錢包被盜,應立即採取緊急措施,以減少損失。迅速更改與錢包相關的所有密碼,包括錢包登錄密碼、交易密碼、關聯的電子郵件密碼等。確保新密碼足夠複雜,包含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特殊字符,長度不少於 12 位,以增加密碼的安全性 。

同時,立即暫停所有交易活動,防止黑客進一步轉移資產。如果錢包與交易所綁定,應第一時間聯繫交易所,告知他們賬戶被盜的信息,請求交易所協助凍結賬戶或採取其他保護措施,阻止資金的進一步外流 。

5.4.2 協助調查與追贓

用戶應積極配合警方和相關機構的調查工作,提供與被盜事件相關的所有證據和信息。這些證據和信息包括錢包的交易記錄、與黑客的通信記錄(如果有)、可疑的交易地址、被盜前後的操作記錄等。通過區塊鏈瀏覽器,如 Etherscan,用戶可以獲取詳細的交易記錄,這些記錄對於追蹤被盜資金的流向和確定黑客的身份非常重要 。

在協助調查的過程中,用戶應保持與警方和相關機構的密切溝通,及時瞭解調查進展情況,並按照他們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協助。雖然追回被盜資金的難度較大,但通過積極配合調查,有可能增加追回資金的機會,同時也有助於打擊加密貨幣犯罪活動,維護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安全和穩定 。

undefined

結語

ETH 的安全對於用戶資產保護、市場穩定和行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各方需共同努力,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加強安全技術應用和監管,以保障 ETH 生態系統的安全 。通過不斷深入研究,有望為 ETH 安全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保障策略,促進加密貨幣行業的安全、穩定發展 。

المؤلف: Frank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以太坊(ETH)被盜事件剖析與應對策略

新手2/26/2025, 6:27:04 AM
ETH 的安全對於用戶資產保護、市場穩定和行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各方需共同努力,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加強安全技術應用和監管,以保障 ETH 生態系統的安全 。通過不斷深入研究,有望為 ETH 安全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保障策略,促進加密貨幣行業的安全、穩定發展 。

一、引言

1.1 背景與目的

以太坊(ETH)作為區塊鏈 2.0 的代表,在加密貨幣領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市值僅次於比特幣的數字貨幣,更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臺,為開發者提供了構建和部署去中心化應用(DApps)的環境。大量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非同質化代幣(NFT)項目等基於以太坊平臺搭建,其生態系統涵蓋了金融、遊戲、社交等多個領域,吸引了全球範圍內的投資者、開發者和用戶參與。

然而,隨著以太坊價值的不斷攀升以及生態的日益複雜,ETH 被盜事件頻繁發生,給用戶和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從早期的智能合約漏洞導致的大規模資金被盜,到近年來不斷湧現的新型攻擊手段,如釣魚攻擊、私鑰洩露、交易所安全漏洞等引發的 ETH 失竊,這些事件不僅造成了用戶資產的直接損失,還嚴重影響了市場參與者對以太坊安全性的信任,阻礙了加密貨幣行業的健康發展。

undefined

二、ETH 被盜典型案例概述

2.1 Bybit 交易所 15 億美元 ETH 被盜事件

2025 年 2 月 21 日晚間,全球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 Bybit 遭遇了加密貨幣史上最大規模的黑客攻擊,價值約 1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08 億元)的 40 萬枚以太幣(ETH)和 stETH 被盜。此次黑客攻擊手段極為複雜,攻擊者通過操縱智能合約邏輯,巧妙地替換了 Bybit 以太坊冷錢包的多重簽名合約,成功繞過了風控系統,實現了資產的轉移。攻擊利用了 DELEGATECALL 指令以及可能存在的中間人攻擊方式,精準地控制了冷錢包 。

在時間線上,2 月 19 日,惡意合約就已被預先部署,為後續攻擊埋下伏筆;2 月 21 日 14:13,黑客發起關鍵交易,替換合約;21 日 23:30,被盜資金被轉移至未知地址,整個過程經過了精心策劃和準備。

該事件對加密貨幣市場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比特幣在 24 小時內跌超 1.88%,最低跌破 95000 美元;以太坊跌幅達 2.35%,24 小時跌幅更是高達 6.7%。全球範圍內超 17 萬人爆倉,損失金額超過 5.7 億美元,Bybit 自身代幣 BYB 單日暴跌 12.3%。此次事件不僅讓投資者遭受重大損失,也嚴重打擊了市場信心,引發了市場對加密貨幣交易所安全性的廣泛擔憂 。

Bybit 官方在事件發生後迅速做出迴應,聲明其他冷錢包安全,客戶資產未受影響,並啟動過橋貸款(已籌集 80% 資金)以保障用戶提款。同時,平臺向警方報案,並與區塊鏈分析公司合作追蹤被盜資金,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由於區塊鏈交易的匿名性和複雜性,被盜資金追回的可能性較低。安全機構確認,此次攻擊的幕後黑手為朝鮮黑客組織 Lazarus Group,該組織曾於 2017 年盜取韓國交易所 2 億美元比特幣,其專業的攻擊手段和多次作案的經驗,使得此次事件的防範和追蹤難度極大。此次事件也暴露了中心化交易所冷存儲系統存在的潛在漏洞,促使投資者開始重新審視資產存儲方式,部分投資者轉向硬件錢包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交易量激增 40% 。

2.2 “神魚” 12083 枚以太幣被盜事件

中國幣圈大佬、F2Pool 礦池聯合創始人 “神魚”(DiscusFish)管理的部分以太幣被盜,具體數量為 12083 枚以太幣,按當時價值計算,超過 2 億元人民幣,這一事件在中文加密社區引發了廣泛熱議。

此次被盜事件發生在 “神魚” 管理的某個以太坊錢包地址上,黑客利用了智能合約中的漏洞展開攻擊。具體而言,黑客通過精心構造的交易,巧妙地繞過了錢包的安全檢查機制。他們利用智能合約代碼中的邏輯缺陷,使得交易在看似正常的情況下,將資金成功轉出。9 月 28 日,某地址簽署了釣魚合約簽名,導致 12083 個 spETH 被盜,價值約 3243 萬美元。鏈上偵探 ZachXBT 通過分析發現,受害者和 Debank 上的 czsamsun(神魚地址 0x902)相互進行了 9 位數字的轉賬,因此推測很可能是同一實體。

事件發生後,“神魚” 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他積極與交易所、安全機構等展開合作,全力追蹤資金流向,試圖找到被盜資金的去向。同時,“神魚” 還嘗試通過法律途徑,藉助法律的力量來追回損失。然而,由於區塊鏈交易具有匿名性和不可逆性的特點,每一筆交易都被加密記錄在區塊鏈上,難以追蹤到真實的交易者身份,且一旦交易完成,無法撤銷,這使得追回被盜資金的工作面臨著重重困難 。

這起事件也為加密貨幣社區敲響了安全警鐘,提醒所有參與者,即使是行業內的資深人士,也可能面臨資產被盜的風險,智能合約的安全性不容忽視,任何細微的漏洞都可能被黑客利用,造成巨大的損失。

2.3 Upbit 交易所 34.2 萬枚 ETH 被盜事件

2019 年 11 月 27 日,韓國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 Upbit 官宣,其熱錢包中的 34.2 萬枚乙太幣(ETH)被盜。當時,這筆被盜資產的價值約為 580 億韓元(約合 3 億元),而隨著時間推移,按照當前價值計算,約為 1.47 萬億韓元。

韓國警方經過長期調查,首次正式確認此次盜竊事件是由朝鮮偵察總局下屬黑客組織 “Lazarus” 和 “Andariel” 所為。警方通過對朝鮮 IP 地址分析結果、虛擬資產流向、朝鮮詞彙使用痕跡以及與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合作獲取的證據,得出了這一結論。

黑客在盜得 ETH 後,將其中 57% 以低於市價 2.5% 的價格兌換成比特幣,剩餘資產則通過 51 家海外交易所進行洗錢,試圖掩蓋資金的來源和去向。警方經過長達 4 年的不懈追蹤,通過向瑞士檢方舉證,成功證明這筆比特幣為韓方在境內被盜資產,於今年 10 月成功從瑞士一交易所追回 4.8 枚比特幣(約 6 億韓元),並歸還給 Upbit。儘管追回了部分資產,但與被盜的鉅額 ETH 相比,追回的資金只是一小部分,此次事件給 Upbit 交易所和用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引發了韓國乃至全球加密貨幣行業對交易所安全防護和監管的深刻反思 。

2.4 植入木馬盜竊 380 餘個以太幣案件

2018 年 3、4 月份,被告人李某某在為客戶繆某某維護服務器時,利用自己掌握的 “植入木馬” 及歸集零散 ETH 等相關技術,在繆某某的數據庫中植入了木馬程序。此後,李某某先後 520 餘次從被害人繆某某手機應用 “imToken” App 的電子錢包中轉走以太幣共計 383.6722 個,並將這些以太幣通過自己創建的電子錢包流轉兌換成 109458 個 USDT(泰達幣)。經專業公司調查並出具的《繆某某被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案》虛擬貨幣追蹤報告顯示,被告人李某某轉入收款錢包的 383.6722 個以太幣,在當時的價值約為 43 萬元人民幣。

2020 年 9 月,上饒市廣信區公安局接到被害人繆某某報警,稱其存放在電子錢包內約 384 個以太幣(ETH)被盜。廣信區公安局網安大隊受理後,迅速展開調查,通過分析研判,成功鎖定作案嫌疑人為重慶籍李某某,並將其抓獲。

近日,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人民法院以盜竊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十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李某某被抓獲後,公安民警通過技術手段將其兌換後的約 109458 個泰達幣全部退還給被害人繆某某。

這起案件警示人們,在享受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便利時,不能忽視網絡安全問題。對於普通用戶而言,要選擇安全可靠的錢包和交易平臺,謹慎保管私鑰和助記詞,不隨意點擊來路不明的鏈接和下載未知來源的軟件,防止被植入惡意程序,導致資產被盜。同時,也提醒相關企業和機構,要加強服務器和系統的安全防護,定期進行安全檢測和漏洞修復,防止黑客利用技術漏洞進行攻擊 。

三、ETH 被盜原因深度分析

3.1 技術層面因素

3.1.1 黑客攻擊手段

釣魚攻擊是黑客獲取用戶私鑰或助記詞的常見手段之一。黑客通過精心偽造與以太坊官方錢包、知名交易所或其他相關服務平臺極為相似的網站或應用程序,然後通過電子郵件、社交媒體消息、即時通訊工具等渠道向用戶發送虛假鏈接。這些鏈接往往偽裝成合法的交易請求、賬戶安全提醒或軟件更新通知等,誘使用戶點擊。一旦用戶在這些偽造的界面上輸入自己的私鑰、助記詞或其他敏感信息,黑客就能立即獲取這些關鍵數據,進而控制用戶的以太坊錢包,將其中的 ETH 資產轉移。

惡意軟件也是黑客常用的攻擊工具。黑客開發各種惡意軟件,如木馬、病毒、間諜軟件等,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到用戶的設備上。這些惡意軟件可以偽裝成正常的軟件程序、遊戲、文檔等,當用戶下載並運行這些偽裝程序時,惡意軟件便會在設備上悄悄安裝並潛伏下來。它們能夠在用戶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記錄用戶的鍵盤輸入、屏幕操作等信息,從而獲取用戶在以太坊錢包操作過程中輸入的私鑰或助記詞。此外,惡意軟件還可能直接修改用戶設備上的錢包文件,或者攔截用戶與以太坊網絡之間的通信數據,竊取用戶的資產信息 。

網絡漏洞也是黑客攻擊的重要切入點。以太坊網絡及其相關的基礎設施,包括節點服務器、智能合約運行環境等,可能存在各種安全漏洞。例如,一些節點服務器可能由於配置不當、軟件未及時更新等原因,存在被黑客入侵的風險。黑客可以利用這些漏洞,獲取服務器的控制權,進而獲取存儲在服務器上的用戶錢包信息,或者篡改以太坊網絡中的交易數據,實現對 ETH 資產的盜竊。另外,以太坊網絡中的一些通信協議也可能存在漏洞,黑客可以通過中間人攻擊等方式,攔截用戶與以太坊節點之間的通信,竊取用戶的交易信息和私鑰等敏感數據 。

3.1.2 智能合約漏洞

智能合約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一種自動執行的合約,以代碼的形式部署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智能合約的主要作用是實現去中心化應用(DApps)的各種業務邏輯,例如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中的借貸、交易、資產管理等功能,以及非同質化代幣(NFT)項目中的數字資產所有權管理、交易等操作。智能合約的代碼是公開透明的,並且在區塊鏈上不可篡改,這使得交易雙方可以在無需信任第三方的情況下,按照合約規定的條件自動執行交易 。

然而,當智能合約存在設計缺陷時,就可能被黑客利用來實施盜竊行為。例如,在一些智能合約中,可能存在整數溢出或下溢的漏洞。整數溢出是指當一個整數變量達到其最大值後,再進行加法運算時,會導致數值迴繞到最小值;整數下溢則是指當一個整數變量達到其最小值後,再進行減法運算時,會導致數值迴繞到最大值。黑客可以利用這些漏洞,通過精心構造的交易,使智能合約中的某些變量出現異常的數值,從而繞過合約的安全檢查機制,實現對用戶資產的非法轉移。

3.2 人為層面因素

3.2.1 用戶安全意識不足

許多用戶在設置以太坊錢包密碼時,為了方便記憶,選擇使用簡單的數字組合、生日、電話號碼等作為密碼。這些弱密碼很容易被黑客通過暴力破解或字典攻擊的方式獲取。一旦黑客破解了用戶的密碼,就可以輕易登錄用戶的錢包,竊取其中的 ETH 資產。此外,部分用戶為了省事,在多個不同的平臺和應用中使用相同的密碼。如果其中一個平臺存在安全漏洞,導致用戶密碼洩露,那麼黑客就可以利用這個密碼嘗試登錄用戶的以太坊錢包,從而增加了用戶資產被盜的風險 。

3.2.2 社交工程攻擊

黑客常常會冒充以太坊錢包的客服人員,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社交媒體私信等方式與用戶取得聯繫。他們會以賬戶安全問題、系統升級、交易異常等理由,誘導用戶提供錢包的私鑰、助記詞或其他敏感信息。例如,黑客可能會發送一封看似來自以太坊官方客服的郵件,聲稱用戶的錢包存在安全風險,需要用戶點擊鏈接進行身份驗證和安全設置更新。當用戶點擊鏈接後,會進入一個與以太坊官方網站極為相似的釣魚網站,在該網站上輸入的任何信息都會被黑客獲取 。

3.2.3 操作不當

部分用戶在進行以太坊投資或交易時,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和謹慎態度,在未對合約進行充分驗證的情況下,就授權不明合約使用自己的資金。這些不明合約可能存在惡意代碼,一旦用戶授權,合約就可以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用戶錢包中的 ETH 資產轉移到黑客指定的地址。例如,在一些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中,用戶為了獲取高額的收益,盲目參與一些不知名的借貸、理財等項目,在授權相關合約時,沒有仔細審查合約的代碼和功能,結果被黑客利用合約漏洞,將自己的資產全部捲走 。

3.3 平臺層面因素

3.3.1 交易所安全漏洞

部分交易所對冷錢包的管理存在漏洞,導致冷錢包被攻擊。冷錢包通常被認為是存儲加密貨幣的安全方式,因為它離線存儲私鑰,減少了被黑客攻擊的風險。然而,如果交易所的冷錢包在生成、存儲或使用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如私鑰洩露、冷錢包硬件設備被破解等,黑客就有可能獲取冷錢包中的私鑰,從而控制其中的 ETH 資產。例如,在 Upbit 交易所的 ETH 被盜事件中,黑客就成功攻擊了其熱錢包,盜走了大量的 ETH 資產。儘管熱錢包與冷錢包有所不同,但這也反映出交易所整體安全防護存在不足,無法有效保護用戶資產 。

交易所的平臺系統也可能存在各種漏洞,如軟件漏洞、網絡漏洞等。這些漏洞可能導致黑客能夠入侵交易所的服務器,獲取用戶的賬戶信息、交易記錄和錢包地址等敏感數據。黑客可以利用這些信息,通過各種手段轉移用戶的 ETH 資產。例如,黑客可能通過 SQL 注入攻擊,獲取交易所數據庫中的用戶賬戶信息,然後使用這些信息登錄用戶賬戶,進行資產轉移操作。另外,交易所的網絡防護措施不足,也可能導致黑客能夠通過網絡攻擊,如 DDoS 攻擊、中間人攻擊等,干擾交易所的正常運營,竊取用戶的交易數據和資產信息 。

3.3.2 錢包服務商安全隱患

錢包服務商在技術層面可能存在安全問題,如加密算法強度不足、私鑰管理不善等。如果錢包服務商使用的加密算法不夠強大,黑客可能通過暴力破解或其他手段,獲取用戶錢包中的私鑰,從而控制用戶的 ETH 資產。此外,錢包服務商在私鑰的生成、存儲和傳輸過程中,如果沒有采取嚴格的安全措施,如私鑰未進行加密存儲、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等,也會導致用戶資產面臨被盜的風險。例如,一些小型錢包服務商可能由於技術實力有限,無法提供足夠安全的加密和私鑰管理機制,使得用戶的錢包容易受到攻擊 。

在管理層面,錢包服務商可能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員工安全意識不足等問題。如果錢包服務商沒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如缺乏嚴格的訪問控制、數據備份和恢復機制、安全審計制度等,一旦發生安全事件,將無法及時有效地應對,導致用戶資產損失。此外,錢包服務商的員工如果安全意識不足,容易受到釣魚攻擊、社會工程學攻擊等,從而洩露用戶的錢包信息。例如,錢包服務商的員工在使用公共網絡時,隨意登錄錢包管理系統,或者在收到可疑郵件時,點擊其中的鏈接,都可能導致用戶錢包信息被黑客獲取 。

undefined

四、ETH 被盜產生的影響

4.1 對用戶的直接影響

4.1.1 資金損失

在 “神魚” 12083 枚以太幣被盜事件中,價值超過 2 億元人民幣的 ETH 被盜,這對於 “神魚” 及其背後的投資團隊來說,是一次巨大的財務打擊。“神魚” 作為行業內的知名人士,其投資活動往往涉及多個項目和領域,這筆鉅額資金的被盜,不僅影響了他個人的資產淨值,還可能導致他在一些投資項目中的權益受損,不得不重新評估和調整自己的投資佈局。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如植入木馬盜竊 380 餘個以太幣案件中的受害者繆某某,被盜的 383.6722 個以太幣在當時價值約 43 萬元人民幣,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可能是一筆多年的積蓄,被盜後嚴重影響了其家庭的經濟狀況和生活質量,原本的購房、教育、養老等計劃都可能因此被打亂 。

4.1.2 信心受挫

ETH 被盜事件讓用戶對加密貨幣投資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和不信任。許多用戶在經歷資產被盜後,對加密貨幣的安全性產生了嚴重質疑,擔心自己的資產隨時可能再次遭受損失。這種恐懼心理使得他們在後續的投資決策中變得極為謹慎,甚至徹底放棄加密貨幣投資。例如,一些原本積極參與以太坊生態項目的用戶,在經歷錢包被盜後,不僅將剩餘的 ETH 資產轉移到其他相對安全的存儲方式,如硬件錢包,還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持觀望態度,不再輕易參與新的投資項目 。

4.2 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影響

4.2.1 市場波動

重大 ETH 被盜事件往往會引發加密貨幣市場的劇烈波動。以 Bybit 交易所 15 億美元 ETH 被盜事件為例,在事件發生後,比特幣在 24 小時內跌超 1.88%,最低跌破 95000 美元;以太坊跌幅達 2.35%,24 小時跌幅更是高達 6.7%。這種價格波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導致大量拋售。當用戶得知 Bybit 交易所發生鉅額 ETH 被盜事件後,對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安全性產生擔憂,為了避免資產進一步損失,紛紛拋售手中的加密貨幣,包括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幣種,從而導致市場供大於求,價格下跌 。

4.2.2 投資者行為改變

ETH 被盜事件促使投資者對投資策略進行了調整。許多投資者開始更加註重資產的安全存儲,轉向使用硬件錢包。硬件錢包是一種專門用於存儲加密貨幣私鑰的物理設備,它通常離線運行,減少了私鑰被黑客竊取的風險。例如,在一些重大 ETH 被盜事件發生後,硬件錢包的銷量大幅增長。據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Trezor、Ledger 等知名硬件錢包品牌在事件發生後的一個月內,銷量增長了 50% 以上 。

4.3 對行業發展的影響

4.3.1 信任危機

頻繁發生的 ETH 被盜事件引發了公眾對加密貨幣行業的信任危機。在普通民眾眼中,加密貨幣市場本就充滿了不確定性和風險,而 ETH 被盜事件的不斷曝光,更是讓他們對加密貨幣的安全性產生了深深的懷疑。這種不信任情緒不僅影響了現有投資者的信心,還使得潛在投資者對加密貨幣望而卻步。許多原本對加密貨幣感興趣的個人和機構,因為擔心資產安全問題,放棄了進入市場的計劃。例如,一些傳統金融機構原本計劃涉足加密貨幣領域,但在看到 ETH 被盜事件的嚴重性後,暫停或取消了相關業務拓展計劃 。

4.3.2 監管加強

ETH 被盜事件引起了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的高度重視,促使他們對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政策進行調整和加強。許多國家開始加大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監管力度,要求交易所加強安全防護措施,提高用戶資產的保障水平。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合規審查更加嚴格,要求交易所必須具備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安全審計制度和用戶資金保護措施,否則將面臨嚴厲的處罰 。

五、ETH 被盜的防範措施與應對策略

5.1 用戶層面的防範措施

5.1.1 增強安全意識

用戶應積極主動地學習加密貨幣相關的安全知識,瞭解以太坊錢包的工作原理、私鑰和助記詞的重要性以及加密貨幣交易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可以通過閱讀專業的區塊鏈安全書籍、參加線上線下的加密貨幣安全培訓課程、關注知名的區塊鏈安全專家和媒體的資訊等方式,不斷豐富自己的安全知識儲備。例如,一些知名的區塊鏈安全媒體,如 CoinDesk、The Block 等,會定期發佈關於加密貨幣安全的最新動態和分析文章,用戶可以持續關注這些媒體,及時掌握最新的安全信息 。

用戶要時刻提高對釣魚攻擊和社交工程攻擊的警惕性。在收到任何涉及以太坊錢包操作的鏈接、文件或信息時,務必仔細核實其來源的真實性。對於來自陌生郵箱、社交媒體賬號或短信的鏈接,堅決不要輕易點擊;對於要求提供私鑰、助記詞或其他敏感信息的請求,要保持高度懷疑,切勿隨意提供。例如,在面對一封看似來自以太坊官方的郵件,要求用戶點擊鏈接進行錢包升級時,用戶應首先通過官方渠道,如以太坊官方網站、官方社交媒體賬號等,確認該郵件的真實性,避免因點擊釣魚鏈接而導致資產被盜 。

5.1.2 安全設置與操作

用戶在設置以太坊錢包密碼時,應遵循強密碼原則。密碼應包含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特殊字符,長度不少於 12 位,且避免使用生日、電話號碼、簡單數字組合等容易被猜測的密碼。例如,一個強密碼可以是 “Abc@1234567890”,這樣的密碼組合大大增加了被破解的難度 。同時,為了防止密碼遺忘,用戶可以使用密碼管理工具,如 LastPass、1Password 等,這些工具可以幫助用戶生成複雜的密碼,並安全地存儲和管理密碼 。

定期更換密碼也是保障錢包安全的重要措施。建議用戶每隔 3 - 6 個月更換一次錢包密碼,以降低密碼被破解的風險。此外,用戶應啟用兩步驗證(2FA)功能,如短信驗證碼、谷歌身份驗證器(Google Authenticator)、硬件令牌等。兩步驗證為用戶的賬戶增加了額外的安全層,即使密碼被洩露,黑客也無法在沒有第二步驗證的情況下登錄用戶的錢包 。

在錢包操作過程中,用戶要確保操作環境的安全性。避免在公共 Wi-Fi 網絡下進行以太坊錢包的操作,因為公共 Wi-Fi 網絡往往安全性較低,容易被黑客監聽和攻擊,從而導致用戶的錢包信息被盜取。如果必須在移動設備上進行錢包操作,應使用移動數據網絡,並確保設備安裝了可靠的殺毒軟件和防火牆,以防止惡意軟件的入侵 。

5.1.3 選擇安全錢包

熱錢包是一種連接到互聯網的在線錢包,它的優點是使用方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易操作。常見的熱錢包包括 MetaMask、MyEtherWallet 等。然而,熱錢包的安全性相對較低,因為它與互聯網連接,容易受到黑客攻擊、惡意軟件感染和釣魚攻擊等風險。如果熱錢包的私鑰或助記詞被洩露,用戶的資產將面臨被盜的風險 。

冷錢包是一種離線存儲私鑰的錢包,它不與互聯網連接,因此大大降低了被黑客攻擊的風險。冷錢包主要包括硬件錢包和紙錢包。硬件錢包是一種專門用於存儲加密貨幣私鑰的物理設備,如 Ledger Nano S、Trezor 等。硬件錢包通常採用了多種安全技術,如加密芯片、多重簽名等,以保護私鑰的安全。紙錢包則是將私鑰和公鑰打印在紙上,用戶可以將其保存在安全的地方,如保險箱中。冷錢包的安全性較高,適合存儲大量的 ETH 資產,但使用相對不太方便,每次交易都需要進行一些額外的操作 。

軟件錢包是一種安裝在計算機或移動設備上的錢包應用程序,它可以是熱錢包,也可以是冷錢包。軟件錢包的優點是使用方便,功能豐富,用戶可以方便地管理自己的資產。然而,軟件錢包的安全性取決於設備的安全性和用戶的操作習慣。如果設備被感染惡意軟件或用戶操作不當,軟件錢包的私鑰也可能被洩露 。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如果只是進行小額的 ETH 交易和日常使用,可以選擇安全性較高的熱錢包,如 MetaMask,並注意保護好錢包的私鑰和助記詞,採取強密碼、兩步驗證等安全措施。如果用戶持有大量的 ETH 資產,建議使用冷錢包進行存儲,如硬件錢包 Ledger Nano S 或 Trezor,以確保資產的安全。在選擇錢包時,用戶還應關注錢包的口碑、開發者背景、安全審計情況等因素,選擇信譽良好、安全可靠的錢包 。

5.2 平臺和服務商層面的安全保障

5.2.1 技術升級與漏洞修復

交易所和錢包服務商應不斷投入資源,升級安全技術,以應對日益複雜的網絡攻擊。採用先進的加密算法對用戶的錢包信息、交易數據等進行加密存儲和傳輸,確保數據的機密性和完整性。例如,使用 AES(高級加密標準)算法對用戶的私鑰進行加密存儲,防止私鑰被竊取。同時,加強對網絡通信的加密,採用 SSL/TLS 協議等技術,保障用戶與平臺之間的通信安全,防止中間人攻擊 。

定期進行安全審計是發現和解決安全問題的重要手段。交易所和錢包服務商應邀請專業的安全審計機構,對其系統進行全面的安全審計。安全審計可以包括漏洞掃描、滲透測試、代碼審查等方面。通過漏洞掃描,檢測系統中是否存在常見的安全漏洞,如 SQL 注入、跨站腳本攻擊(XSS)等;滲透測試則模擬黑客的攻擊方式,嘗試入侵系統,以發現潛在的安全風險;代碼審查可以檢查平臺的代碼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如智能合約代碼中的邏輯漏洞等。根據安全審計的結果,及時修復發現的漏洞和問題,不斷完善系統的安全性能 。

5.2.2 建立應急響應機制

平臺應制定完善的應急響應預案,明確在發生 ETH 被盜事件時的應對流程和責任分工。應急響應預案應包括事件的監測與發現、事件的報告與通報、應急處置措施、恢復與重建等環節。例如,當監測到系統出現異常交易或疑似被盜情況時,應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相關人員迅速對事件進行評估和分析,確定事件的性質和影響範圍 。

在發生被盜事件時,平臺應能夠迅速採取措施,減少用戶損失。立即凍結相關賬戶和交易,防止被盜資金進一步轉移;通知用戶賬戶被盜的情況,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建議,如指導用戶更改密碼、轉移剩餘資產等;同時,積極配合警方和相關機構的調查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數據協助,協助追贓 。

5.3 行業層面的自律與監管

5.3.1 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

行業自律組織在加密貨幣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規範和引導作用。這些組織由行業內的企業、機構和專家組成,旨在制定行業標準和規範,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在 ETH 安全方面,行業自律組織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標準和最佳實踐指南,如錢包安全標準、交易所安全規範等,引導企業加強安全管理,提高安全防護水平 。

行業自律組織還可以組織開展安全培訓和教育活動,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技能。通過舉辦安全研討會、培訓課程、線上講座等形式,向行業內的企業和個人傳授最新的安全知識和技術,分享安全經驗和案例,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各種安全風險。此外,行業自律組織還可以建立安全信息共享機制,及時通報行業內的安全事件和風險,促進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協作,共同防範安全威脅 。

5.3.2 監管政策的完善

政府監管機構應加強對加密貨幣行業的監管,完善相關的監管政策和法規。明確加密貨幣的法律地位和監管框架,規範加密貨幣的發行、交易、存儲等環節,確保行業在合法合規的軌道上發展。加強對交易所和錢包服務商的監管,要求其具備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風險防範措施,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平臺進行整改或取締 。

監管機構可以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加強對加密貨幣市場的日常監測和執法檢查。通過實時監測市場交易數據,及時發現異常交易和潛在的安全風險;加強對平臺的現場檢查,核實平臺的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和合規經營情況。對於違規操作和存在安全隱患的平臺,依法進行嚴厲處罰,以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權益 。

5.4 被盜後的應對策略

5.4.1 應急處理措施

用戶一旦發現錢包被盜,應立即採取緊急措施,以減少損失。迅速更改與錢包相關的所有密碼,包括錢包登錄密碼、交易密碼、關聯的電子郵件密碼等。確保新密碼足夠複雜,包含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特殊字符,長度不少於 12 位,以增加密碼的安全性 。

同時,立即暫停所有交易活動,防止黑客進一步轉移資產。如果錢包與交易所綁定,應第一時間聯繫交易所,告知他們賬戶被盜的信息,請求交易所協助凍結賬戶或採取其他保護措施,阻止資金的進一步外流 。

5.4.2 協助調查與追贓

用戶應積極配合警方和相關機構的調查工作,提供與被盜事件相關的所有證據和信息。這些證據和信息包括錢包的交易記錄、與黑客的通信記錄(如果有)、可疑的交易地址、被盜前後的操作記錄等。通過區塊鏈瀏覽器,如 Etherscan,用戶可以獲取詳細的交易記錄,這些記錄對於追蹤被盜資金的流向和確定黑客的身份非常重要 。

在協助調查的過程中,用戶應保持與警方和相關機構的密切溝通,及時瞭解調查進展情況,並按照他們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協助。雖然追回被盜資金的難度較大,但通過積極配合調查,有可能增加追回資金的機會,同時也有助於打擊加密貨幣犯罪活動,維護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安全和穩定 。

undefined

結語

ETH 的安全對於用戶資產保護、市場穩定和行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各方需共同努力,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加強安全技術應用和監管,以保障 ETH 生態系統的安全 。通過不斷深入研究,有望為 ETH 安全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保障策略,促進加密貨幣行業的安全、穩定發展 。

المؤلف: Frank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ابدأ التداول الآن
اشترك وتداول لتحصل على جوائز ذهبية بقيمة
100 دولار أمريكي
و
5500 دولارًا أمريكيًا
لتجربة الإدارة المالية الذهبي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