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策對美股影響的深度分析

新手
4/11/2025, 3:10:59 AM
長期來看,特朗普政策對美國經濟基本面的改變對美股產生了長遠的作用。關稅政策導致美國企業成本上升,全球供應鏈受阻,企業盈利受到擠壓,這對美股的長期走勢構成了壓力。同時,市場信心與投資者預期的變化也對美股產生了重要影響。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對美股的長期前景感到擔憂,風險偏好降低,資金開始從美股市場流出,轉向更安全、更穩定的資產。

一、引言

1.1 背景與目的

在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緊密相連的格局下,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的一系列政策舉措,無疑成爲影響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金融走向的關鍵變量。特朗普以其獨特的政治風格和經濟理念,推行了包括稅改、貿易保護、金融監管調整等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不僅在美國國內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影響,也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掀起了波瀾。

美國股市作爲全球經濟的重要風向標,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調整表現出了高度的敏感性。股市的波動不僅反映了市場對政策的即時反應,更蘊含着對美國經濟未來走向的預期。例如,特朗普在 2017 年底推行的大規模稅改政策,在短期內刺激了股市的漲,企業盈利預期的提升使得投資者信心大增;而其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如對多國加徵關稅,引發了市場對全球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導致股市出現明顯的波動。

二、特朗普執政期間主要政策梳理

特朗普執政期間,推行了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的政策,這些政策對美國經濟和美股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關稅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在刺激經濟、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

2.1 關稅政策

特朗普上臺後,爲了實現 “美國優先” 的目標,積極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其關稅政策成爲了經濟政策的核心組成部分。2018 年,特朗普政府以維護 “國家安全” 爲由,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加徵 25% 和 10% 的關稅,這一舉措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衆多國家紛紛指責美國的行爲破壞了國際貿易秩序,損害了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

在隨後的時間裏,特朗普政府繼續加大關稅調整的力度,對從中國、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的商品加徵高額關稅。2018 年 7 月,美國對價值 34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 25% 的關稅,中國迅速採取了對等的反制措施,對同等規模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拉開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序幕。此後,雙方多次互相加徵關稅,涉及的商品範圍不斷擴大,貿易摩擦逐漸升級。到 2019 年 9 月,美國對約 300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 10% 關稅,其中約 1250 億美元商品的稅率於 2019 年 12 月提高至 15% 。

進入第二任期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愈發激進。2025 年 1 月,他籤署行政令,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兩國的產品加徵 25% 的關稅,其中對加拿大能源產品的加稅幅度爲 10%,並對中國加徵 10% 關稅 。這些舉措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產業,減少貿易逆差,推動制造業回流。然而,這些政策的實施不僅引發了貿易夥伴的強烈不滿和報復性措施,也給美國國內相關產業和消費者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2.2 其他經濟政策

特朗普執政期間,移民政策成爲了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他主張嚴格限制移民,大幅降低移民申請通過率,並計劃驅逐非法移民,重啓美墨 “邊境牆” 建設,使用先進技術監控邊境。盡管特朗普主張放寬技術性移民,允許在美國大學畢業的外國人獲得綠卡,但總體而言,其移民政策的收緊趨勢明顯。這一政策的實施對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減少低技能移民的湧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國國內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壓力,使得本土低技能勞動者在就業機會和工資待遇方面可能獲得一定的提升。但從消極的角度來看,大量非法移民的驅逐以及移民數量的減少,導致了美國部分行業,如農業、建築業等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這些行業長期依賴移民勞動力,移民的減少使得企業不得不提高工資以吸引勞動力,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對行業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在財政支出政策方面,特朗普宣稱將開展以大規模減稅爲核心的稅制改革,用減稅補貼企業部門,將企業所得稅率由 21% 減至 15%。這一舉措旨在減輕企業負擔,刺激企業投資和經濟增長。同時,2024 年美國共和黨黨綱指出,要使特朗普稅改實現永久化,取消餐飲業和酒店業工人的 “小費稅”,還要削減不必要的政府開支來減少財政負擔。在基礎設施領域,特朗普主張加大投資支出,以改善美國的基礎設施狀況,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些財政政策的實施,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復雜的影響。減稅政策在短期內增加了企業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了企業的盈利水平,刺激了企業的投資和擴張,對經濟增長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減稅政策也導致了美國財政收支壓力加大,財政赤字率上升。如果財政赤字長期居高不下,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債務危機等一系列經濟問題,對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構成威脅。

三、特朗普政策對美股的短期影響

3.1 關稅政策引發美股劇烈波動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美股市場掀起了驚濤駭浪。2018 年 3 月,當特朗普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的消息傳出後,美股市場瞬間做出了劇烈反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 3 月 22 日當天下跌了 724.42 點,跌幅達到 2.93%,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 3.29%,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3.80% 。這一政策引發了市場對全球貿易戰的擔憂,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導致股市大幅下跌。

隨着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美股市場的波動愈發劇烈。2018 年 7 月 6 日,美國對價值 34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 25% 關稅,美股三大指數應聲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 255.99 點,跌幅爲 1.00%;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 1.17%;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1.40% 。此後,每一次關稅調整的消息都會引發美股的大幅波動。2019 年 5 月,美國宣布將對 200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 10% 提高到 25%,美股市場再次陷入恐慌。5 月 6 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 617.38 點,跌幅爲 2.38%;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 2.4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3.02% 。

進入第二任期後,特朗普更加激進的關稅政策對美股的衝擊更爲顯著。2025 年 1 月,他籤署行政令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兩國的產品加徵 25% 的關稅,對中國加徵 10% 關稅 。這一消息導致美股在短期內大幅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 1 月 15 日當天下跌了 1024.56 點,跌幅爲 2.84%;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 3.2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3.80% 。2025 年 4 月 2 日,特朗普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設立 10% 的 “最低基準關稅”,同時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其他國家和地區在 10% 基礎上加徵更高關稅 。這一舉措引發了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美股遭遇 “血洗”。4 月 3 日,道指跌 1679.39 點,跌幅爲 3.98%,報 40545.93 點,創 2020 年 6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普 500 指數跌 4.84%,報 5396.52 點,創 2020 年 6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納指跌 5.97%,報 16550.61 點,創 2020 年 3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在隨後的幾個交易日裏,美股繼續大幅下跌,標普 500 指數市值在短時間內蒸發了數萬億美元,市場恐慌情緒蔓延。

3.2 其他政策對美股的短期衝擊與提振

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在短期內也對美股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17 年 1 月,特朗普籤署移民新政,引發了股市的恐慌情緒。1 月 30 日,道瓊斯指數下跌 0.61%,創出了 2016 年 10 月 11 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納斯達克指數、標準普爾指數也創出了當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這一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未來增長前景產生擔憂,投資者信心受到打擊。

在財政支出政策方面,特朗普主張的減稅政策在短期內對美股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2017 年底,特朗普籤署了大規模減稅法案,企業所得稅率的降低增加了企業的可支配收入,提升了企業的盈利預期。這一消息推動美股在 2018 年初持續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 2018 年 1 月累計上漲了 5.77%,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上漲了 5.65%,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了 7.35% 。投資者對企業盈利增長的樂觀預期使得股市表現強勁。然而,特朗普政府削減政府開支的計劃也引發了市場的擔憂。如果政府大幅削減開支,可能會對一些依賴政府訂單的企業和行業造成不利影響,如國防軍工、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這些行業的股票在市場預期政府開支削減時,往往會出現下跌。例如,2025 年當市場傳出特朗普政府將大幅削減基礎設施建設開支的消息時,建築工程類股票普遍下跌,相關企業的股價受到較大衝擊。

四、特朗普政策對美股的長期影響

4.1 經濟基本面改變對美股的長遠作用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進而對美股的長期走勢產生了重要作用。長期來看,關稅政策導致美國企業的成本上升,尤其是那些依賴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業。例如,汽車行業,美國汽車制造商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零部件,關稅的增加使得這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提高。據統計,2025 年美國汽車行業的生產成本因關稅上漲了約 15%,這直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爲了應對成本上升,企業不得不採取提高產品價格、削減生產規模或降低員工工資等措施,這些舉措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也對美國的就業市場和消費者信心造成了負面影響。

從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政策推動制造業回流美國,實現美國經濟的再工業化。然而,現實情況是,制造業回流面臨諸多困難。一方面,美國本土的勞動力成本較高,且缺乏足夠的技術工人,這使得制造業企業在回歸美國後難以維持原有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已經形成了高度的專業化和分工協作,企業要重新構建供應鏈體系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和時間。例如,蘋果公司雖然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表示考慮將部分生產線回遷美國,但由於美國缺乏完善的電子零部件供應鏈,蘋果公司在實施過程中面臨重重困難。這種制造業回流的困境導致美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受阻,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

在企業盈利方面,關稅政策使得許多美國企業的海外市場份額受到擠壓。以科技行業爲例,美國的科技企業在全球市場佔據重要地位,但關稅政策引發的貿易摩擦使得這些企業在海外市場面臨更高的貿易壁壘和成本,導致其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下降。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2024 - 2025 年間,美國科技企業在亞洲市場的銷售額下降了約 20%,這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盈利水平。企業盈利的下降必然會反映在股價上,使得科技股的長期表現受到抑制。

4.2 市場信心與投資者預期的變化

投資者對美股長期前景的信心在特朗普政策的影響下發生了顯著變化。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關稅政策的頻繁調整,使得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向感到迷茫。投資者擔心貿易摩擦的升級會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進而影響美國企業的盈利和美股的表現。這種擔憂使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降低,他們更傾向於將資金投向更安全、更穩定的資產,如債券、黃金等。

根據美國投資協會的數據,自 2024 年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投資者從美股市場撤出的資金規模達到了數千億美元,轉而投資於債券市場。2025 年第一季度,美國債券市場的資金流入量同比增長了 30%,而美股市場的資金流出量同比增長了 25%。這表明投資者對美股的信心下降,開始重新調整投資策略。

在投資策略調整方面,投資者更加注重資產的多元化和風險分散。許多投資者開始增加對新興市場股票、大宗商品等資產的配置,以降低對美股的依賴。同時,投資者也更加關注企業的基本面和抗風險能力,傾向於投資那些具有穩定現金流、低債務水平和較強競爭力的企業。例如,一些投資者開始增加對消費必需品行業的投資,因爲這些行業受經濟周期和貿易摩擦的影響相對較小,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此外,投資者還開始關注環保、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投資機會,認爲這些領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長期投資價值。

五、典型案例深入分析

5.1 蘋果公司受關稅政策影響案例

蘋果公司作爲全球科技行業的巨頭,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下受到了顯著的影響。蘋果公司的產品生產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其零部件供應商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例如,iPhone 的顯示屏主要由韓國的三星和 LG 提供,芯片則主要由臺積電生產,而最後的組裝環節大多在中國完成。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使得蘋果公司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2025 年 4 月,特朗普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等國家的商品加徵高額關稅,這直接導致蘋果公司從這些國家進口的零部件和產品面臨更高的關稅成本。以 iPhone 爲例,由於其大部分組裝工作在中國完成,再進口到美國銷售,關稅的增加使得每部 iPhone 的成本增加了約 100 - 150 美元。爲了應對成本上升,蘋果公司不得不採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蘋果公司試圖通過與供應商協商,降低零部件採購價格,但由於供應商也面臨着成本上升的壓力,這一舉措的效果有限。另一方面,蘋果公司考慮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如印度和越南,以規避關稅風險。然而,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和勞動力素質與中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生產線轉移面臨着諸多困難和挑戰,這也增加了蘋果公司的運營成本。

關稅政策對蘋果公司的利潤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由於成本上升,蘋果公司在保持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根據蘋果公司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了 18%,主要原因就是關稅成本的增加。如果蘋果公司選擇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提高產品價格,又可能會導致產品銷量下降,進一步影響利潤。例如,有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如果蘋果公司將 iPhone 的價格提高 10% 以抵消關稅成本,那麼其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可能會下降 15% - 20%。

在股價表現方面,蘋果公司的股價也因關稅政策出現了大幅波動。2025 年 4 月 3 日,特朗普宣布 “對等關稅” 政策後,蘋果股價當天大跌 9.25%,報收 203.19 美元,市值一夜之間減少超過 3100 億美元。此後,蘋果股價在短期內持續下跌,從 4 月 3 日至 4 月 9 日,累計跌幅約爲 23%,市值蒸發了約 7700 億美元 。盡管蘋果公司在隨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對關稅政策的影響,如與供應商協商、調整生產線布局等,但市場對蘋果公司未來的盈利預期仍然較爲悲觀,這使得蘋果股價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低迷狀態。

5.2 特斯拉在特朗普政策下的發展與股價波動

特斯拉作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的政策環境下,其發展和股價表現經歷了復雜的變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特斯拉的生產和市場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在生產方面,特斯拉的汽車生產依賴全球供應鏈,許多零部件需要從國外進口。特朗普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加徵關稅,使得特斯拉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例如,特斯拉從中國進口的電池組件和從德國進口的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在關稅增加後,採購成本提高了 15% - 20%。爲了應對成本上升,特斯拉不得不考慮調整供應鏈布局,尋找替代供應商或在國內建立更多的零部件生產設施。然而,這一過程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還面臨着技術轉移和供應鏈整合的難題,短期內難以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市場方面,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球貿易摩擦,這對特斯拉的海外市場拓展造成了阻礙。特斯拉在歐洲和亞洲等市場擁有廣泛的客戶羣體,但貿易摩擦導致這些市場對美國汽車的關稅提高,使得特斯拉汽車在海外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下降。例如,歐盟對美國汽車加徵關稅後,特斯拉 Model 3 在歐洲市場的售價上漲了約 5000 歐元,這使得其銷量受到了明顯的影響。2025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了 25%。

特斯拉的股價也因特朗普政策出現了大幅波動。2024 年 11 月,特朗普贏得大選後,市場對其政策預期較爲樂觀,特斯拉股價一度漲。然而,隨着特朗普政策的實施,尤其是關稅政策的推出,特斯拉股價開始出現下跌。2025 年 1 月,特朗普籤署行政令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兩國的產品加徵 25% 的關稅,對中國加徵 10% 關稅 ,這一消息導致特斯拉股價在短期內大幅下跌。1 月 15 日,特斯拉股價下跌了 8.56%。2025 年 4 月 2 日,特朗普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設立 10% 的 “最低基準關稅”,同時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其他國家和地區在 10% 基礎上加徵更高關稅 。這一舉措引發了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特斯拉股價遭遇 “血洗”。4 月 3 日,特斯拉股價下跌了 12.45%,創下了近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在隨後的幾個交易日裏,特斯拉股價繼續下跌,市值大幅縮水。

盡管特斯拉在面對特朗普政策的挑戰時,積極採取措施進行應對,如加大在國內的生產投入、拓展國內市場等,但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對其發展和股價表現產生了持續的影響。

六、市場各方反應與觀點

6.1 華爾街分析師的看法與預測

華爾街分析師對特朗普政策下的美股走勢看法不一,形成了多空雙方激烈交鋒的局面。一些樂觀的分析師認爲,特朗普的減稅和放松監管政策將爲企業釋放更多的盈利空間,從而推動美股繼續漲。例如,高盛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特朗普的減稅計劃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將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公司的盈利提高至多 20% 。他們認爲,企業稅率的降低將直接增加企業的淨利潤,使得企業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研發、擴張和分紅,這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買入股票,推動股價上升。

然而,持悲觀態度的分析師則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表示擔憂,認爲這將引發全球貿易戰,對美國企業的盈利和美股的長期走勢產生負面影響。德意志銀行資深美國經濟學家布雷特・瑞安在特朗普宣布最新關稅計劃後表示,關稅肯定比預期的更糟糕,所有美國進口產品的總體實際關稅稅率將在 25% - 30% 之間,這肯定會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 。Evercore ISI 的策略師發布報告稱,特朗普宣布的關稅計劃將美國的實際關稅稅率提升至 29%,達到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他們擔心,關稅的提高將導致美國企業的成本上升,海外市場份額受到擠壓,企業盈利下降,進而引發美股的大幅調整。

還有一些分析師認爲,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美股市場的波動性將加劇,但長期走勢仍取決於美國經濟的基本面。BCA Reserch 研究公司的策略師胡安・科雷亞指出,特朗普這次上任時的經濟背景與第一次任期開始時截然不同,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和利率都在下降,全球經濟增長似乎正在下滑,投資者對於 “特朗普交易” 的追捧是在刻舟求劍 。他建議投資者採取防御性的配置方式,賣出股票,買入債券。

6.2 投資者行爲變化與市場情緒

在特朗普政策的影響下,投資者的行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市場情緒也呈現出劇烈的波動。當特朗普宣布大規模減稅政策時,投資者對企業盈利增長的預期大幅提升,市場情緒樂觀,大量資金湧入股市。2017 年底減稅法案籤署後,美股迎來了一波漲行情,投資者紛紛增加股票投資比例,股票型基金的資金流入量大幅增加。

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風險。隨着貿易摩擦的升級,投資者擔心全球經濟衰退將影響美國企業的盈利,紛紛拋售股票,轉向更安全的資產。2025 年 4 月,特朗普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設立 10% 的 “最低基準關稅”,同時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其他國家和地區在 10% 基礎上加徵更高關稅 ,這一消息導致美股遭遇 “血洗”,投資者恐慌性拋售股票,市場恐慌指數(VIX)大幅飆升。據統計,在關稅政策宣布後的一周內,美股市場的資金流出量達到了數百億美元,投資者紛紛將資金轉移到債券、黃金等避險資產。

在投資策略上,投資者更加注重資產的多元化和風險分散。許多投資者開始增加對新興市場股票、大宗商品等資產的配置,以降低對美股的依賴。同時,投資者也更加關注企業的基本面和抗風險能力,傾向於投資那些具有穩定現金流、低債務水平和較強競爭力的企業。例如,一些投資者開始增加對消費必需品行業的投資,因爲這些行業受經濟周期和貿易摩擦的影響相對較小,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此外,投資者還開始關注環保、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投資機會,認爲這些領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長期投資價值。

結語

長期來看,特朗普政策對美國經濟基本面的改變對美股產生了長遠的作用。關稅政策導致美國企業成本上升,全球供應鏈受阻,企業盈利受到擠壓,這對美股的長期走勢構成了壓力。同時,市場信心與投資者預期的變化也對美股產生了重要影響。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對美股的長期前景感到擔憂,風險偏好降低,資金開始從美股市場流出,轉向更安全、更穩定的資產。

المؤلف: Frank
المترجم: Eric Ko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特朗普政策對美股影響的深度分析

新手4/11/2025, 3:10:59 AM
長期來看,特朗普政策對美國經濟基本面的改變對美股產生了長遠的作用。關稅政策導致美國企業成本上升,全球供應鏈受阻,企業盈利受到擠壓,這對美股的長期走勢構成了壓力。同時,市場信心與投資者預期的變化也對美股產生了重要影響。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對美股的長期前景感到擔憂,風險偏好降低,資金開始從美股市場流出,轉向更安全、更穩定的資產。

一、引言

1.1 背景與目的

在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緊密相連的格局下,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的一系列政策舉措,無疑成爲影響美國乃至全球經濟金融走向的關鍵變量。特朗普以其獨特的政治風格和經濟理念,推行了包括稅改、貿易保護、金融監管調整等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不僅在美國國內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影響,也在國際經濟舞臺上掀起了波瀾。

美國股市作爲全球經濟的重要風向標,對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調整表現出了高度的敏感性。股市的波動不僅反映了市場對政策的即時反應,更蘊含着對美國經濟未來走向的預期。例如,特朗普在 2017 年底推行的大規模稅改政策,在短期內刺激了股市的漲,企業盈利預期的提升使得投資者信心大增;而其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如對多國加徵關稅,引發了市場對全球貿易摩擦升級的擔憂,導致股市出現明顯的波動。

二、特朗普執政期間主要政策梳理

特朗普執政期間,推行了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的政策,這些政策對美國經濟和美股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關稅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在刺激經濟、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

2.1 關稅政策

特朗普上臺後,爲了實現 “美國優先” 的目標,積極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其關稅政策成爲了經濟政策的核心組成部分。2018 年,特朗普政府以維護 “國家安全” 爲由,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加徵 25% 和 10% 的關稅,這一舉措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衆多國家紛紛指責美國的行爲破壞了國際貿易秩序,損害了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

在隨後的時間裏,特朗普政府繼續加大關稅調整的力度,對從中國、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的商品加徵高額關稅。2018 年 7 月,美國對價值 34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 25% 的關稅,中國迅速採取了對等的反制措施,對同等規模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拉開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序幕。此後,雙方多次互相加徵關稅,涉及的商品範圍不斷擴大,貿易摩擦逐漸升級。到 2019 年 9 月,美國對約 300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徵 10% 關稅,其中約 1250 億美元商品的稅率於 2019 年 12 月提高至 15% 。

進入第二任期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愈發激進。2025 年 1 月,他籤署行政令,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兩國的產品加徵 25% 的關稅,其中對加拿大能源產品的加稅幅度爲 10%,並對中國加徵 10% 關稅 。這些舉措旨在保護美國國內產業,減少貿易逆差,推動制造業回流。然而,這些政策的實施不僅引發了貿易夥伴的強烈不滿和報復性措施,也給美國國內相關產業和消費者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2.2 其他經濟政策

特朗普執政期間,移民政策成爲了備受關注的焦點之一。他主張嚴格限制移民,大幅降低移民申請通過率,並計劃驅逐非法移民,重啓美墨 “邊境牆” 建設,使用先進技術監控邊境。盡管特朗普主張放寬技術性移民,允許在美國大學畢業的外國人獲得綠卡,但總體而言,其移民政策的收緊趨勢明顯。這一政策的實施對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減少低技能移民的湧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國國內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壓力,使得本土低技能勞動者在就業機會和工資待遇方面可能獲得一定的提升。但從消極的角度來看,大量非法移民的驅逐以及移民數量的減少,導致了美國部分行業,如農業、建築業等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這些行業長期依賴移民勞動力,移民的減少使得企業不得不提高工資以吸引勞動力,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對行業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在財政支出政策方面,特朗普宣稱將開展以大規模減稅爲核心的稅制改革,用減稅補貼企業部門,將企業所得稅率由 21% 減至 15%。這一舉措旨在減輕企業負擔,刺激企業投資和經濟增長。同時,2024 年美國共和黨黨綱指出,要使特朗普稅改實現永久化,取消餐飲業和酒店業工人的 “小費稅”,還要削減不必要的政府開支來減少財政負擔。在基礎設施領域,特朗普主張加大投資支出,以改善美國的基礎設施狀況,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這些財政政策的實施,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復雜的影響。減稅政策在短期內增加了企業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了企業的盈利水平,刺激了企業的投資和擴張,對經濟增長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然而,減稅政策也導致了美國財政收支壓力加大,財政赤字率上升。如果財政赤字長期居高不下,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債務危機等一系列經濟問題,對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構成威脅。

三、特朗普政策對美股的短期影響

3.1 關稅政策引發美股劇烈波動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美股市場掀起了驚濤駭浪。2018 年 3 月,當特朗普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的消息傳出後,美股市場瞬間做出了劇烈反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 3 月 22 日當天下跌了 724.42 點,跌幅達到 2.93%,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 3.29%,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3.80% 。這一政策引發了市場對全球貿易戰的擔憂,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導致股市大幅下跌。

隨着中美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美股市場的波動愈發劇烈。2018 年 7 月 6 日,美國對價值 34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 25% 關稅,美股三大指數應聲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 255.99 點,跌幅爲 1.00%;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 1.17%;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1.40% 。此後,每一次關稅調整的消息都會引發美股的大幅波動。2019 年 5 月,美國宣布將對 200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 10% 提高到 25%,美股市場再次陷入恐慌。5 月 6 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 617.38 點,跌幅爲 2.38%;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 2.4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3.02% 。

進入第二任期後,特朗普更加激進的關稅政策對美股的衝擊更爲顯著。2025 年 1 月,他籤署行政令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兩國的產品加徵 25% 的關稅,對中國加徵 10% 關稅 。這一消息導致美股在短期內大幅下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 1 月 15 日當天下跌了 1024.56 點,跌幅爲 2.84%;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下跌 3.2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 3.80% 。2025 年 4 月 2 日,特朗普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設立 10% 的 “最低基準關稅”,同時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其他國家和地區在 10% 基礎上加徵更高關稅 。這一舉措引發了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美股遭遇 “血洗”。4 月 3 日,道指跌 1679.39 點,跌幅爲 3.98%,報 40545.93 點,創 2020 年 6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標普 500 指數跌 4.84%,報 5396.52 點,創 2020 年 6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納指跌 5.97%,報 16550.61 點,創 2020 年 3 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在隨後的幾個交易日裏,美股繼續大幅下跌,標普 500 指數市值在短時間內蒸發了數萬億美元,市場恐慌情緒蔓延。

3.2 其他政策對美股的短期衝擊與提振

特朗普的移民政策在短期內也對美股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2017 年 1 月,特朗普籤署移民新政,引發了股市的恐慌情緒。1 月 30 日,道瓊斯指數下跌 0.61%,創出了 2016 年 10 月 11 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納斯達克指數、標準普爾指數也創出了當年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這一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未來增長前景產生擔憂,投資者信心受到打擊。

在財政支出政策方面,特朗普主張的減稅政策在短期內對美股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2017 年底,特朗普籤署了大規模減稅法案,企業所得稅率的降低增加了企業的可支配收入,提升了企業的盈利預期。這一消息推動美股在 2018 年初持續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 2018 年 1 月累計上漲了 5.77%,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上漲了 5.65%,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了 7.35% 。投資者對企業盈利增長的樂觀預期使得股市表現強勁。然而,特朗普政府削減政府開支的計劃也引發了市場的擔憂。如果政府大幅削減開支,可能會對一些依賴政府訂單的企業和行業造成不利影響,如國防軍工、基礎設施建設等行業。這些行業的股票在市場預期政府開支削減時,往往會出現下跌。例如,2025 年當市場傳出特朗普政府將大幅削減基礎設施建設開支的消息時,建築工程類股票普遍下跌,相關企業的股價受到較大衝擊。

四、特朗普政策對美股的長期影響

4.1 經濟基本面改變對美股的長遠作用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結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進而對美股的長期走勢產生了重要作用。長期來看,關稅政策導致美國企業的成本上升,尤其是那些依賴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企業。例如,汽車行業,美國汽車制造商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零部件,關稅的增加使得這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提高。據統計,2025 年美國汽車行業的生產成本因關稅上漲了約 15%,這直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爲了應對成本上升,企業不得不採取提高產品價格、削減生產規模或降低員工工資等措施,這些舉措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競爭力,也對美國的就業市場和消費者信心造成了負面影響。

從產業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政策推動制造業回流美國,實現美國經濟的再工業化。然而,現實情況是,制造業回流面臨諸多困難。一方面,美國本土的勞動力成本較高,且缺乏足夠的技術工人,這使得制造業企業在回歸美國後難以維持原有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鏈已經形成了高度的專業化和分工協作,企業要重新構建供應鏈體系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和時間。例如,蘋果公司雖然在美國政府的壓力下表示考慮將部分生產線回遷美國,但由於美國缺乏完善的電子零部件供應鏈,蘋果公司在實施過程中面臨重重困難。這種制造業回流的困境導致美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受阻,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

在企業盈利方面,關稅政策使得許多美國企業的海外市場份額受到擠壓。以科技行業爲例,美國的科技企業在全球市場佔據重要地位,但關稅政策引發的貿易摩擦使得這些企業在海外市場面臨更高的貿易壁壘和成本,導致其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下降。根據市場研究機構的數據,2024 - 2025 年間,美國科技企業在亞洲市場的銷售額下降了約 20%,這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盈利水平。企業盈利的下降必然會反映在股價上,使得科技股的長期表現受到抑制。

4.2 市場信心與投資者預期的變化

投資者對美股長期前景的信心在特朗普政策的影響下發生了顯著變化。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關稅政策的頻繁調整,使得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未來走向感到迷茫。投資者擔心貿易摩擦的升級會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進而影響美國企業的盈利和美股的表現。這種擔憂使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降低,他們更傾向於將資金投向更安全、更穩定的資產,如債券、黃金等。

根據美國投資協會的數據,自 2024 年特朗普第二任期以來,投資者從美股市場撤出的資金規模達到了數千億美元,轉而投資於債券市場。2025 年第一季度,美國債券市場的資金流入量同比增長了 30%,而美股市場的資金流出量同比增長了 25%。這表明投資者對美股的信心下降,開始重新調整投資策略。

在投資策略調整方面,投資者更加注重資產的多元化和風險分散。許多投資者開始增加對新興市場股票、大宗商品等資產的配置,以降低對美股的依賴。同時,投資者也更加關注企業的基本面和抗風險能力,傾向於投資那些具有穩定現金流、低債務水平和較強競爭力的企業。例如,一些投資者開始增加對消費必需品行業的投資,因爲這些行業受經濟周期和貿易摩擦的影響相對較小,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此外,投資者還開始關注環保、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投資機會,認爲這些領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長期投資價值。

五、典型案例深入分析

5.1 蘋果公司受關稅政策影響案例

蘋果公司作爲全球科技行業的巨頭,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下受到了顯著的影響。蘋果公司的產品生產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其零部件供應商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例如,iPhone 的顯示屏主要由韓國的三星和 LG 提供,芯片則主要由臺積電生產,而最後的組裝環節大多在中國完成。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使得蘋果公司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2025 年 4 月,特朗普宣布對進口自中國等國家的商品加徵高額關稅,這直接導致蘋果公司從這些國家進口的零部件和產品面臨更高的關稅成本。以 iPhone 爲例,由於其大部分組裝工作在中國完成,再進口到美國銷售,關稅的增加使得每部 iPhone 的成本增加了約 100 - 150 美元。爲了應對成本上升,蘋果公司不得不採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蘋果公司試圖通過與供應商協商,降低零部件採購價格,但由於供應商也面臨着成本上升的壓力,這一舉措的效果有限。另一方面,蘋果公司考慮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其他國家,如印度和越南,以規避關稅風險。然而,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和勞動力素質與中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生產線轉移面臨着諸多困難和挑戰,這也增加了蘋果公司的運營成本。

關稅政策對蘋果公司的利潤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由於成本上升,蘋果公司在保持產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根據蘋果公司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了 18%,主要原因就是關稅成本的增加。如果蘋果公司選擇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提高產品價格,又可能會導致產品銷量下降,進一步影響利潤。例如,有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如果蘋果公司將 iPhone 的價格提高 10% 以抵消關稅成本,那麼其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可能會下降 15% - 20%。

在股價表現方面,蘋果公司的股價也因關稅政策出現了大幅波動。2025 年 4 月 3 日,特朗普宣布 “對等關稅” 政策後,蘋果股價當天大跌 9.25%,報收 203.19 美元,市值一夜之間減少超過 3100 億美元。此後,蘋果股價在短期內持續下跌,從 4 月 3 日至 4 月 9 日,累計跌幅約爲 23%,市值蒸發了約 7700 億美元 。盡管蘋果公司在隨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對關稅政策的影響,如與供應商協商、調整生產線布局等,但市場對蘋果公司未來的盈利預期仍然較爲悲觀,這使得蘋果股價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低迷狀態。

5.2 特斯拉在特朗普政策下的發展與股價波動

特斯拉作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的政策環境下,其發展和股價表現經歷了復雜的變化。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特斯拉的生產和市場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在生產方面,特斯拉的汽車生產依賴全球供應鏈,許多零部件需要從國外進口。特朗普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加徵關稅,使得特斯拉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例如,特斯拉從中國進口的電池組件和從德國進口的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在關稅增加後,採購成本提高了 15% - 20%。爲了應對成本上升,特斯拉不得不考慮調整供應鏈布局,尋找替代供應商或在國內建立更多的零部件生產設施。然而,這一過程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還面臨着技術轉移和供應鏈整合的難題,短期內難以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

在市場方面,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球貿易摩擦,這對特斯拉的海外市場拓展造成了阻礙。特斯拉在歐洲和亞洲等市場擁有廣泛的客戶羣體,但貿易摩擦導致這些市場對美國汽車的關稅提高,使得特斯拉汽車在海外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下降。例如,歐盟對美國汽車加徵關稅後,特斯拉 Model 3 在歐洲市場的售價上漲了約 5000 歐元,這使得其銷量受到了明顯的影響。2025 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了 25%。

特斯拉的股價也因特朗普政策出現了大幅波動。2024 年 11 月,特朗普贏得大選後,市場對其政策預期較爲樂觀,特斯拉股價一度漲。然而,隨着特朗普政策的實施,尤其是關稅政策的推出,特斯拉股價開始出現下跌。2025 年 1 月,特朗普籤署行政令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兩國的產品加徵 25% 的關稅,對中國加徵 10% 關稅 ,這一消息導致特斯拉股價在短期內大幅下跌。1 月 15 日,特斯拉股價下跌了 8.56%。2025 年 4 月 2 日,特朗普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設立 10% 的 “最低基準關稅”,同時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其他國家和地區在 10% 基礎上加徵更高關稅 。這一舉措引發了市場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特斯拉股價遭遇 “血洗”。4 月 3 日,特斯拉股價下跌了 12.45%,創下了近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在隨後的幾個交易日裏,特斯拉股價繼續下跌,市值大幅縮水。

盡管特斯拉在面對特朗普政策的挑戰時,積極採取措施進行應對,如加大在國內的生產投入、拓展國內市場等,但政策的不確定性仍然對其發展和股價表現產生了持續的影響。

六、市場各方反應與觀點

6.1 華爾街分析師的看法與預測

華爾街分析師對特朗普政策下的美股走勢看法不一,形成了多空雙方激烈交鋒的局面。一些樂觀的分析師認爲,特朗普的減稅和放松監管政策將爲企業釋放更多的盈利空間,從而推動美股繼續漲。例如,高盛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特朗普的減稅計劃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將標普 500 指數成分股公司的盈利提高至多 20% 。他們認爲,企業稅率的降低將直接增加企業的淨利潤,使得企業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研發、擴張和分紅,這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買入股票,推動股價上升。

然而,持悲觀態度的分析師則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表示擔憂,認爲這將引發全球貿易戰,對美國企業的盈利和美股的長期走勢產生負面影響。德意志銀行資深美國經濟學家布雷特・瑞安在特朗普宣布最新關稅計劃後表示,關稅肯定比預期的更糟糕,所有美國進口產品的總體實際關稅稅率將在 25% - 30% 之間,這肯定會增加經濟衰退的風險 。Evercore ISI 的策略師發布報告稱,特朗普宣布的關稅計劃將美國的實際關稅稅率提升至 29%,達到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他們擔心,關稅的提高將導致美國企業的成本上升,海外市場份額受到擠壓,企業盈利下降,進而引發美股的大幅調整。

還有一些分析師認爲,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美股市場的波動性將加劇,但長期走勢仍取決於美國經濟的基本面。BCA Reserch 研究公司的策略師胡安・科雷亞指出,特朗普這次上任時的經濟背景與第一次任期開始時截然不同,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和利率都在下降,全球經濟增長似乎正在下滑,投資者對於 “特朗普交易” 的追捧是在刻舟求劍 。他建議投資者採取防御性的配置方式,賣出股票,買入債券。

6.2 投資者行爲變化與市場情緒

在特朗普政策的影響下,投資者的行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市場情緒也呈現出劇烈的波動。當特朗普宣布大規模減稅政策時,投資者對企業盈利增長的預期大幅提升,市場情緒樂觀,大量資金湧入股市。2017 年底減稅法案籤署後,美股迎來了一波漲行情,投資者紛紛增加股票投資比例,股票型基金的資金流入量大幅增加。

然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市場的恐慌情緒,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風險。隨着貿易摩擦的升級,投資者擔心全球經濟衰退將影響美國企業的盈利,紛紛拋售股票,轉向更安全的資產。2025 年 4 月,特朗普宣布對所有貿易夥伴設立 10% 的 “最低基準關稅”,同時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數十個其他國家和地區在 10% 基礎上加徵更高關稅 ,這一消息導致美股遭遇 “血洗”,投資者恐慌性拋售股票,市場恐慌指數(VIX)大幅飆升。據統計,在關稅政策宣布後的一周內,美股市場的資金流出量達到了數百億美元,投資者紛紛將資金轉移到債券、黃金等避險資產。

在投資策略上,投資者更加注重資產的多元化和風險分散。許多投資者開始增加對新興市場股票、大宗商品等資產的配置,以降低對美股的依賴。同時,投資者也更加關注企業的基本面和抗風險能力,傾向於投資那些具有穩定現金流、低債務水平和較強競爭力的企業。例如,一些投資者開始增加對消費必需品行業的投資,因爲這些行業受經濟周期和貿易摩擦的影響相對較小,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此外,投資者還開始關注環保、新能源等新興領域的投資機會,認爲這些領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長期投資價值。

結語

長期來看,特朗普政策對美國經濟基本面的改變對美股產生了長遠的作用。關稅政策導致美國企業成本上升,全球供應鏈受阻,企業盈利受到擠壓,這對美股的長期走勢構成了壓力。同時,市場信心與投資者預期的變化也對美股產生了重要影響。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對美股的長期前景感到擔憂,風險偏好降低,資金開始從美股市場流出,轉向更安全、更穩定的資產。

المؤلف: Frank
المترجم: Eric Ko
* لا يُقصد من المعلومات أن تكون أو أن تشكل نصيحة مالية أو أي توصية أخرى من أي نوع تقدمها منصة Gate.io أو تصادق عليها .
* لا يجوز إعادة إنتاج هذه المقالة أو نقلها أو نسخها دون الرجوع إلى منصة Gate.io. المخالفة هي انتهاك لقانون حقوق الطبع والنشر وقد تخضع لإجراءات قانونية.
ابدأ التداول الآن
اشترك وتداول لتحصل على جوائز ذهبية بقيمة
100 دولار أمريكي
و
5500 دولارًا أمريكيًا
لتجربة الإدارة المالية الذهبي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