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最近搞了个事儿——他把自己"上传"成了一个AI分身,取名"Digital Ray"。这不是简单的聊天机器人,而是一个能完全复制他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决策逻辑的AI系统。## 这AI克隆和ChatGPT有啥区别?核心差异一句话:**AI克隆是"你的思维副本",而ChatGPT是"全人类知识的大杂烩"。**AI克隆包含了特定个人的——- 价值观和原则- 决策偏好和直觉- 个人风格和观点ChatGPT虽然博学多才,但就像维基百科有了嘴,缺少"人味儿"——没有真正的价值判断,更多是重复已知的东西。Dalio说得挺扎心:你会信任ChatGPT给你做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吗?反正我不会。## 怎样才能造出靠谱的AI分身?一句话:**数据量和训练的残酷性。**Dalio花了40年总结决策原则,记录了数千个问题和答案,然后把这些全部喂给AI系统。他的"Digital Ray"现在的成绩是——- **生活和工作原则方面:95%相似度**(几乎分不出是本人还是AI)- **市场/投资/经济预测方面:80%相似度**(还在继续训练中)这也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想要高质量的AI克隆,你得问它几千个问题,记录每一个答案,然后系统性地输入。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啥Dalio这么激动?核心价值是**时间解放**——他可以无限次地和全球各地的人对话,不受时间限制。想象一下,你可以24小时和你最敬佩的思想家聊天,他们永远不会累,永远不会不回应。而且Dalio还有个宏大的设想:组建一个"AI分身顾问委员会",让多个AI克隆一起讨论重大问题。这听起来有点科幻,但逻辑通顺——毕竟你宁愿听Steve Jobs、沃伦巴菲特、马斯克的AI克隆对话,也不想听一个通用的大模型的平庸观点。## 这事儿的局限性在哪?Dalio自己也坦诚——AI目前还是干不了的事儿:- 真正的创意和突破性思维(容易陷入已知框架)- 情商和直觉(能模拟,但没有真实体验)- 深层的人文理解(缺少几百万年进化积累的本能)AI可以在信息处理、数据分析、逻辑推导上吊打人类,但在"洞见"和"想象力"上还是个学渣。## 这意味着什么?**未来可能是这样:每个有影响力的人都有一个"我的AI"(My AI),帮你筛选信息、给出符合你价值观的建议。** 而不是现在这种一刀切的通用AI。Dalio甚至说,他期待用配备高质量AI的团队去和那些没有AI的对手竞争——看看谁赢。这就像围棋大师用AI辅助vs纯人脑对局,有点不公平,但也很公平(因为大家都能用)。## 底层逻辑Dalio这40年的成功,就是建立在"人+电脑系统"的配合上——把自己的原则程序化,然后让机器执行和优化。现在他只是把这套东西升级成了AI版本。所以与其说这是AI的突破,不如说是**"个人知识体系系统化和可复用化"的突破**。你的思维方式、决策标准、行业洞见,能被完全记录下来,然后无限复制和使用。对知识工作者来说,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你的知识和经验值多少钱?它能被复制传播到多少个人那里?**
النسخة الرقمية من راي داليو "Digital Ray": كيف يمكن نسخ قدرة شخص ما على اتخاذ القرار إلى آلة؟
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最近搞了个事儿——他把自己"上传"成了一个AI分身,取名"Digital Ray"。这不是简单的聊天机器人,而是一个能完全复制他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决策逻辑的AI系统。
这AI克隆和ChatGPT有啥区别?
核心差异一句话:AI克隆是"你的思维副本",而ChatGPT是"全人类知识的大杂烩"。
AI克隆包含了特定个人的——
ChatGPT虽然博学多才,但就像维基百科有了嘴,缺少"人味儿"——没有真正的价值判断,更多是重复已知的东西。Dalio说得挺扎心:你会信任ChatGPT给你做人生最重要的决定吗?反正我不会。
怎样才能造出靠谱的AI分身?
一句话:数据量和训练的残酷性。
Dalio花了40年总结决策原则,记录了数千个问题和答案,然后把这些全部喂给AI系统。他的"Digital Ray"现在的成绩是——
这也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想要高质量的AI克隆,你得问它几千个问题,记录每一个答案,然后系统性地输入。这对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为啥Dalio这么激动?
核心价值是时间解放——他可以无限次地和全球各地的人对话,不受时间限制。想象一下,你可以24小时和你最敬佩的思想家聊天,他们永远不会累,永远不会不回应。
而且Dalio还有个宏大的设想:组建一个"AI分身顾问委员会",让多个AI克隆一起讨论重大问题。这听起来有点科幻,但逻辑通顺——毕竟你宁愿听Steve Jobs、沃伦巴菲特、马斯克的AI克隆对话,也不想听一个通用的大模型的平庸观点。
这事儿的局限性在哪?
Dalio自己也坦诚——AI目前还是干不了的事儿:
AI可以在信息处理、数据分析、逻辑推导上吊打人类,但在"洞见"和"想象力"上还是个学渣。
这意味着什么?
未来可能是这样:每个有影响力的人都有一个"我的AI"(My AI),帮你筛选信息、给出符合你价值观的建议。 而不是现在这种一刀切的通用AI。
Dalio甚至说,他期待用配备高质量AI的团队去和那些没有AI的对手竞争——看看谁赢。这就像围棋大师用AI辅助vs纯人脑对局,有点不公平,但也很公平(因为大家都能用)。
底层逻辑
Dalio这40年的成功,就是建立在"人+电脑系统"的配合上——把自己的原则程序化,然后让机器执行和优化。现在他只是把这套东西升级成了AI版本。
所以与其说这是AI的突破,不如说是**"个人知识体系系统化和可复用化"的突破**。你的思维方式、决策标准、行业洞见,能被完全记录下来,然后无限复制和使用。
对知识工作者来说,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你的知识和经验值多少钱?它能被复制传播到多少个人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