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代理是伴隨著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興起的一項技術,它的發展歷程從早期的 GPT(生成式預訓練模型)、以對話為主的被動型模型,逐步演變成現在可以自主完成任務的智能體。這種轉變被稱為“AI 2.0”,也促使 AI 代理開始被廣泛應用於 Web3 場景中。如今,我們已經看到 AI 代理可以自動創建加密錢包、管理社交媒體賬號,甚至發行自己的數字代幣。
在這一背景下,一個頗具創新意義的項目——ElizaOS 誕生了。它是一個由 AI 代理驅動的去中心化風投 DAO。最初在 2024 年 10 月以“AI16z”為名發佈,靈感來自著名的風投公司 a16z,後來為了避免混淆改名為 ElizaOS,但其代幣符號依然保留為 $ai16z(截至本文撰寫時)。ElizaOS 的初代版本也是一個工具集,方便開發者構建並定製自己的 AI 代理。
隨著 ElizaOS v2 的上線,該項目實現了重大升級:解決了早期版本中影響開發者與用戶體驗的技術問題,推出了全新的功能產品,並設立了一支 1000 萬美元的基金,專門支持開源 AI 的進一步發展。
來源:Eliza 官方 GitHub
ElizaOS 是一個專為開發、部署和管理自主 AI 代理設計的開源操作系統。它使用 TypeScript 編寫,具備良好的靈活性與可擴展性,方便開發者根據項目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和功能擴展。
ElizaOS 的第一代版本因其構建 AI 代理的能力而迅速獲得成功。上線短短六個月,其核心代碼庫就被分叉了 4,800 多次,吸引了超過 500 位貢獻者共同開發,累計貢獻了 100 多個插件。主要功能包括:
可部署多個具備不同角色與功能的 AI 代理,分別運行於 Discord、X(推特)和 Telegram 等主流平臺。
框架可與區塊鏈系統對接,AI 代理能執行如代幣交易、調用智能合約等操作。
可分析和處理多種文件類型,包括 PDF 文檔、音頻文件等。
ElizaOS v1 的核心包含過多軟件包,導致架構混亂、難以維護。開發者很難在不引發問題的情況下瀏覽代碼或添加新功能。
ElizaOS v1 無法有效支持 AI 代理在不同平臺(如 Twitter 與 Discord)之間的通信。代理彼此孤立,無法共享信息或協同工作。
系統在不同區塊鏈網絡上使用獨立錢包,這讓多錢包管理變得繁瑣,也增加了出錯風險,尤其是當代理需處理多鏈交易時。
ElizaOS v1 的狀態邏輯寫死在代碼中,限制了 AI 代理的靈活性和智能程度,難以應對複雜任務規劃。
用戶報告了多種技術問題,比如代理啟動時報錯、軟件包安裝失敗等。這些問題影響了整體用戶體驗和系統穩定性。
Virtuals Protocol 是一個用於創建、代幣化並共同擁有自主 AI 代理的平臺,提供部署與定製工具以滿足多種應用和項目需求。
以下是基於其 GitHub 數據,對 ElizaOS V2 與 Virtuals Protocol 開發生態系統的對比分析:
來源: ElizaOS
ElizaOS v2 首次亮相於 2025 年 1 月舉辦的 Catstanbul 活動,該活動由 Jupiter 組織。
在活動中,ElizaOS 創始人 Shaw(@shawmakesmagic)深入分析了 v1 版本存在的問題,並正式宣佈將推出升級版 ElizaOS v2,以優化整體架構。該版本的測試版已於 2025 年 3 月 18 日上線,正式版預計將在 2025 年 4 月全面發佈。
ElizaOS v2 使用了一個包註冊系統與命令行界面(CLI),使開發者能夠更容易地自定義系統並添加新功能,而無需修改核心代碼。
通過全新的抽象層設計,AI 代理可以使用統一的錢包來管理多個區塊鏈網絡的資產,實現跨鏈資產操作的無縫銜接。
採用事件驅動架構,AI 代理可以對數據變化實時作出反應。
同時結合“分層任務網絡(HTN)”,使代理能夠將複雜任務拆解成清晰步驟,並根據環境變化靈活調整執行計劃。
相比只能執行簡單指令的早期版本,v2 中的 AI 代理具備更高的自主性:它們不僅能自行管理工作流程,還能運營項目、制定財務策略。
在持續升級 Eliza 框架的同時,團隊也計劃設立 Eliza Labs,作為專注於去中心化 AI 項目的研發中心,推動人工智能在現實場景中的應用落地。通過設立開發者贈款、加速器項目和生態資金,他們希望激勵更多開源貢獻者參與其中。
以下是正在開發中的重點項目:
這是一個結合代幣發行平臺與零代碼構建工具的平臺,適用於開發基礎 AI 代理。它支持多代理協作,允許多個自主 AI 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交互、協同完成任務。平臺內置 AI 工具,大大降低了代幣發行和代理部署的門檻,適合開發者和非技術用戶使用。
一個以 AI 為核心的創意工作室,專注於藝術創作、敘事表達以及數字體驗的創新。團隊計劃打造具備自我意識的虛擬角色、生成式藝術實驗項目,以及沉浸式的互動娛樂,重新定義娛樂形式。
一個專為加密市場打造的 AI 交易代理,能夠在 X、Discord、Telegram 等社交平臺自由對話,無需人工干預。
ElizaOS 團隊計劃將該代理從當前的交易策略與幽默評論,逐步升級為一個具備實時市場洞察、用戶驅動互動以及 NFT 協作能力的交互式 AI。
長期目標是打造一個真正自主的交易體:具備跨平臺執行能力、自我學習能力,並在全球信任市場中建立可驗證的表現記錄。
一個結合社交交易、信譽系統和去中心化執行的智能投資平臺。用戶可以提交交易建議,系統會通過信任市場評估其可信度,並整合來自社交平臺的數據進行參考。最終,這一平臺將進化為一個“多實例”系統,允許不同用戶群體設定各自的風險策略、管理 DAO 資金,並通過模塊化 AI 智能工具不斷優化投資方案。
一個 AI 驅動的遊戲秀,參與者將在互動環境中展示自己的投資創意。
用戶需要提交包含其個性特徵與項目創意的提案,由一組 AI 評委進行評審。
該節目靈感來源於知名商業電視節目《Shark Tank》。
Magic Fund 是一個由 ElizaOS 與 Jupiter 聯合發起的 1000 萬美元基金,用於支持 Web3 領域中開源 AI 的發展。
隨著 AI 代理被引入 Web3 生態,它們的自主決策能力、智能合約操作權限,以及資產交易能力,也帶來了新的潛在風險。以下是幾類關鍵問題及應對建議:
將 AI 集成到 Web3 中會放大安全隱患,特別是在 AI 代理與智能合約的交互、數據處理和交易執行方面。例如,如果一個 AI 代理依賴自然語言輸入(如用於交易或治理),攻擊者可能操縱輸入內容來改變其行為。此外,依賴預言機也帶來風險。AI 代理通常依賴外部數據源,如果這些數據源被攻破,AI 就可能基於錯誤信息做出決策。例如,一個被操控的預言機可能誘使 AI 驅動的交易機器人以虧損的價格恐慌性拋售資產。同樣地,當 AI 代理自動交互智能合約時,像重入攻擊這類漏洞會變得更危險,因為 AI 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發意外的交易循環。
防範措施:對抗訓練、通過可信執行環境部署安全模型、以及使用多重預言機驗證以確保數據輸入的可靠性。此外,限制 AI 代理的權限並引入斷路器機制也可以防止其執行有害行為。
AI 在 Web3 中運行於去中心化、通常缺乏監管的環境中,這可能引發法律挑戰。例如,AI 代理在執行交易時,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洗錢行為,或與被制裁地址進行交互,從而使平臺面臨監管審查。責任歸屬也是一個灰色地帶。如果 AI 代理做出了未經授權的交易,或導致了重大的財務損失,責任應由誰承擔?是開發者、部署平臺,還是使用它的用戶?此外,用戶隱私問題也可能引發爭議。
截至目前,唯一主要的人工智能監管框架是歐盟《人工智能法案》。該法案認定兩類AI用途為“不可接受”:用於操控人類行為、違背其自由意志的AI系統;基於社會行為評分的社會信用系統。
它還根據風險等級對 AI 系統進行分類,並對高風險應用提出嚴格要求。其中包括:必須建立持續的風險管理系統,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定期審查和更新;分析與識別對健康、安全或基本權利的潛在風險,並採取措施加以應對。
ElizaOS v2 正在重塑 Web3 世界中 AI 的部署方式。相較於第一代產品,它不僅解決了早期存在的技術問題,還通過模塊化架構和分層任務網絡(HTN)大幅拓展了系統能力。新版系統讓 AI 代理能夠更加自主地處理複雜任務、提升用戶體驗,並管理投資。
背後的開發團隊不僅在技術上不斷突破,還設立了一支高達1,000萬美元的基金,專門支持 Web3 領域的開源 AI 項目。
未來,ElizaOS 將成為 AI 驅動新時代的基礎設施之一,為 Web3 生態中的智能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AI 代理是伴隨著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興起的一項技術,它的發展歷程從早期的 GPT(生成式預訓練模型)、以對話為主的被動型模型,逐步演變成現在可以自主完成任務的智能體。這種轉變被稱為“AI 2.0”,也促使 AI 代理開始被廣泛應用於 Web3 場景中。如今,我們已經看到 AI 代理可以自動創建加密錢包、管理社交媒體賬號,甚至發行自己的數字代幣。
在這一背景下,一個頗具創新意義的項目——ElizaOS 誕生了。它是一個由 AI 代理驅動的去中心化風投 DAO。最初在 2024 年 10 月以“AI16z”為名發佈,靈感來自著名的風投公司 a16z,後來為了避免混淆改名為 ElizaOS,但其代幣符號依然保留為 $ai16z(截至本文撰寫時)。ElizaOS 的初代版本也是一個工具集,方便開發者構建並定製自己的 AI 代理。
隨著 ElizaOS v2 的上線,該項目實現了重大升級:解決了早期版本中影響開發者與用戶體驗的技術問題,推出了全新的功能產品,並設立了一支 1000 萬美元的基金,專門支持開源 AI 的進一步發展。
來源:Eliza 官方 GitHub
ElizaOS 是一個專為開發、部署和管理自主 AI 代理設計的開源操作系統。它使用 TypeScript 編寫,具備良好的靈活性與可擴展性,方便開發者根據項目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和功能擴展。
ElizaOS 的第一代版本因其構建 AI 代理的能力而迅速獲得成功。上線短短六個月,其核心代碼庫就被分叉了 4,800 多次,吸引了超過 500 位貢獻者共同開發,累計貢獻了 100 多個插件。主要功能包括:
可部署多個具備不同角色與功能的 AI 代理,分別運行於 Discord、X(推特)和 Telegram 等主流平臺。
框架可與區塊鏈系統對接,AI 代理能執行如代幣交易、調用智能合約等操作。
可分析和處理多種文件類型,包括 PDF 文檔、音頻文件等。
ElizaOS v1 的核心包含過多軟件包,導致架構混亂、難以維護。開發者很難在不引發問題的情況下瀏覽代碼或添加新功能。
ElizaOS v1 無法有效支持 AI 代理在不同平臺(如 Twitter 與 Discord)之間的通信。代理彼此孤立,無法共享信息或協同工作。
系統在不同區塊鏈網絡上使用獨立錢包,這讓多錢包管理變得繁瑣,也增加了出錯風險,尤其是當代理需處理多鏈交易時。
ElizaOS v1 的狀態邏輯寫死在代碼中,限制了 AI 代理的靈活性和智能程度,難以應對複雜任務規劃。
用戶報告了多種技術問題,比如代理啟動時報錯、軟件包安裝失敗等。這些問題影響了整體用戶體驗和系統穩定性。
Virtuals Protocol 是一個用於創建、代幣化並共同擁有自主 AI 代理的平臺,提供部署與定製工具以滿足多種應用和項目需求。
以下是基於其 GitHub 數據,對 ElizaOS V2 與 Virtuals Protocol 開發生態系統的對比分析:
來源: ElizaOS
ElizaOS v2 首次亮相於 2025 年 1 月舉辦的 Catstanbul 活動,該活動由 Jupiter 組織。
在活動中,ElizaOS 創始人 Shaw(@shawmakesmagic)深入分析了 v1 版本存在的問題,並正式宣佈將推出升級版 ElizaOS v2,以優化整體架構。該版本的測試版已於 2025 年 3 月 18 日上線,正式版預計將在 2025 年 4 月全面發佈。
ElizaOS v2 使用了一個包註冊系統與命令行界面(CLI),使開發者能夠更容易地自定義系統並添加新功能,而無需修改核心代碼。
通過全新的抽象層設計,AI 代理可以使用統一的錢包來管理多個區塊鏈網絡的資產,實現跨鏈資產操作的無縫銜接。
採用事件驅動架構,AI 代理可以對數據變化實時作出反應。
同時結合“分層任務網絡(HTN)”,使代理能夠將複雜任務拆解成清晰步驟,並根據環境變化靈活調整執行計劃。
相比只能執行簡單指令的早期版本,v2 中的 AI 代理具備更高的自主性:它們不僅能自行管理工作流程,還能運營項目、制定財務策略。
在持續升級 Eliza 框架的同時,團隊也計劃設立 Eliza Labs,作為專注於去中心化 AI 項目的研發中心,推動人工智能在現實場景中的應用落地。通過設立開發者贈款、加速器項目和生態資金,他們希望激勵更多開源貢獻者參與其中。
以下是正在開發中的重點項目:
這是一個結合代幣發行平臺與零代碼構建工具的平臺,適用於開發基礎 AI 代理。它支持多代理協作,允許多個自主 AI 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交互、協同完成任務。平臺內置 AI 工具,大大降低了代幣發行和代理部署的門檻,適合開發者和非技術用戶使用。
一個以 AI 為核心的創意工作室,專注於藝術創作、敘事表達以及數字體驗的創新。團隊計劃打造具備自我意識的虛擬角色、生成式藝術實驗項目,以及沉浸式的互動娛樂,重新定義娛樂形式。
一個專為加密市場打造的 AI 交易代理,能夠在 X、Discord、Telegram 等社交平臺自由對話,無需人工干預。
ElizaOS 團隊計劃將該代理從當前的交易策略與幽默評論,逐步升級為一個具備實時市場洞察、用戶驅動互動以及 NFT 協作能力的交互式 AI。
長期目標是打造一個真正自主的交易體:具備跨平臺執行能力、自我學習能力,並在全球信任市場中建立可驗證的表現記錄。
一個結合社交交易、信譽系統和去中心化執行的智能投資平臺。用戶可以提交交易建議,系統會通過信任市場評估其可信度,並整合來自社交平臺的數據進行參考。最終,這一平臺將進化為一個“多實例”系統,允許不同用戶群體設定各自的風險策略、管理 DAO 資金,並通過模塊化 AI 智能工具不斷優化投資方案。
一個 AI 驅動的遊戲秀,參與者將在互動環境中展示自己的投資創意。
用戶需要提交包含其個性特徵與項目創意的提案,由一組 AI 評委進行評審。
該節目靈感來源於知名商業電視節目《Shark Tank》。
Magic Fund 是一個由 ElizaOS 與 Jupiter 聯合發起的 1000 萬美元基金,用於支持 Web3 領域中開源 AI 的發展。
隨著 AI 代理被引入 Web3 生態,它們的自主決策能力、智能合約操作權限,以及資產交易能力,也帶來了新的潛在風險。以下是幾類關鍵問題及應對建議:
將 AI 集成到 Web3 中會放大安全隱患,特別是在 AI 代理與智能合約的交互、數據處理和交易執行方面。例如,如果一個 AI 代理依賴自然語言輸入(如用於交易或治理),攻擊者可能操縱輸入內容來改變其行為。此外,依賴預言機也帶來風險。AI 代理通常依賴外部數據源,如果這些數據源被攻破,AI 就可能基於錯誤信息做出決策。例如,一個被操控的預言機可能誘使 AI 驅動的交易機器人以虧損的價格恐慌性拋售資產。同樣地,當 AI 代理自動交互智能合約時,像重入攻擊這類漏洞會變得更危險,因為 AI 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發意外的交易循環。
防範措施:對抗訓練、通過可信執行環境部署安全模型、以及使用多重預言機驗證以確保數據輸入的可靠性。此外,限制 AI 代理的權限並引入斷路器機制也可以防止其執行有害行為。
AI 在 Web3 中運行於去中心化、通常缺乏監管的環境中,這可能引發法律挑戰。例如,AI 代理在執行交易時,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洗錢行為,或與被制裁地址進行交互,從而使平臺面臨監管審查。責任歸屬也是一個灰色地帶。如果 AI 代理做出了未經授權的交易,或導致了重大的財務損失,責任應由誰承擔?是開發者、部署平臺,還是使用它的用戶?此外,用戶隱私問題也可能引發爭議。
截至目前,唯一主要的人工智能監管框架是歐盟《人工智能法案》。該法案認定兩類AI用途為“不可接受”:用於操控人類行為、違背其自由意志的AI系統;基於社會行為評分的社會信用系統。
它還根據風險等級對 AI 系統進行分類,並對高風險應用提出嚴格要求。其中包括:必須建立持續的風險管理系統,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定期審查和更新;分析與識別對健康、安全或基本權利的潛在風險,並採取措施加以應對。
ElizaOS v2 正在重塑 Web3 世界中 AI 的部署方式。相較於第一代產品,它不僅解決了早期存在的技術問題,還通過模塊化架構和分層任務網絡(HTN)大幅拓展了系統能力。新版系統讓 AI 代理能夠更加自主地處理複雜任務、提升用戶體驗,並管理投資。
背後的開發團隊不僅在技術上不斷突破,還設立了一支高達1,000萬美元的基金,專門支持 Web3 領域的開源 AI 項目。
未來,ElizaOS 將成為 AI 驅動新時代的基礎設施之一,為 Web3 生態中的智能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