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中國指控美國竊取12.7萬枚比特幣,Lubian礦池遭攻擊只是幌子?

中國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CVERC)於 11 月 9 日發布技術報告,指控美國政府透過「國家級黑客組織」竊取了 127,000 枚比特幣(目前價值約 130 億美元)。這些比特幣原屬於 2020 年被黑的 Lubian 礦池,與柬埔寨王子集團董事長陳志(現因加密詐騙案被美國起訴)有關。

報告指出,美國司法部 2024 年中的扣押行動可能是原始黑客攻擊的最終環節。美方堅稱這是針對犯罪所得的合法執法行為,事件恐加劇中美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地緣政治對抗。

事件脈絡:從 2020 年黑客攻擊到 2024 年政府扣押

這起堪稱加密貨幣史上最大規模的黑客事件始於 2020 年,當時 Lubian 礦池遭到精心策劃的攻擊,127,000 枚比特幣被盜。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資產在隨後近四年間始終未在鏈上移動,直到 2024 年中突然被轉移至新錢包。區塊鏈分析公司 Arkham 隨後將這些地址標記為「美國政府控制」,證實了司法部的扣押行動。時間線的巧合性引發質疑——為何在黑客發生多年後,美方恰好在比特幣價格創歷史新高時採取行動?

根據 CVERC 報告,攻擊中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呈現「國家級」特徵,包括零日漏洞利用、高級持久性威脅(APT)基礎設施和跨鏈資金追蹤規避技術。這與已知的美國網路安全局(NSA)或中央情報局(CIA)操作模式有相似之處。報告進一步指出,原始攻擊與後續扣押可能存在關聯,而非美方宣稱的「獨立執法行動」。這種指控若屬實,將開創國家行為體直接參與加密貨幣資產爭奪的危險先例。

技術證據與政治敘事衝突

CVERC 作為中國官方網路安全機構,其報告包含詳細的技術分析:黑客使用了與 SolarWinds 事件類似的供應鏈攻擊向量、程式簽名證書濫用、以及針對礦池節點的中間人攻擊。報告強調,這些技術複雜度遠超普通犯罪組織能力範圍。更重要的是,資金流向分析顯示部分比特幣曾經過混幣器,但最終匯集到被美國監管的交易所地址,這被解讀為「執法合作」而非「偶然扣押」。

美國司法部對此堅決否認,稱扣押是基於《民事資產沒收法》的常規操作,目標是與陳志相關的詐騙收益。美方強調,執法行動完全透明,且獲得法院授權。然而,CVERC 質疑美方為何不公開更多取證細節,例如如何定位錢包私鑰、為何不追溯攻擊源頭。這種資訊不對稱進一步加深了爭議。

比特幣黑客事件關鍵時間點

攻擊階段(2020 年)

  • 目標:Lubian 礦池
  • 損失:127,000 比特幣(當時價值約 13 億美元)
  • 方法:高級持久性威脅(APT)
  • 特徵:國家級黑客工具

靜默階段(2020-2024 年)

  • 鏈上活動:零轉移
  • 價格環境:比特幣從 1 萬美元升至 12 萬美元
  • 國際環境:中美科技戰加劇

扣押階段(2024 年)

  • 執行方:美國司法部
  • 方式:民事資產沒收
  • 當前價值:130 億美元
  • 爭議點:執法與黑客的潛在關聯

地緣政治影響與加密貨幣監管前景

這一事件發生在中美關係敏感時期:美國正考慮對中國的區塊鏈技術實施出口管制,而中國則在推動數字人民幣國際化。加密貨幣已成為地緣政治新戰場——美國透過執法行動展示監管管轄權,中國則透過技術報告質疑美方道德權威。這種對抗可能產生三種後果:首先,各國加速制定加密貨幣主權規則,導致監管碎片化;其次,隱私幣和混幣器面臨更嚴格審查;最後,礦池和交易所可能被迫選邊站隊。

對於市場參與者,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正在上升。機構投資者可能暫時回避與中國相關的加密貨幣項目,美國監管的交易所可能下架某些被認定為「高風險」的代幣。長遠來看,事件凸顯了自主托管的重要性,但也暴露了其局限性——當面對國家級對手時,技術中立性難以保證。合規團隊應重新評估跨境流動的合規框架,特別是涉及中美實體的交易。

法律與倫理困境:資產追回還是國家黑客?

事件核心涉及國際法未明領域:國家能否透過黑客手段取得資產然後以「執法」名義合法化?根據《聯合國網路安全公約》草案,國家支持的黑客行動原則上被禁止,但實踐中界限模糊。美國曾起訴中國軍方黑客,現在角色反轉,凸顯了問題的複雜性。若 CVERC 指控屬實,則美國行動違背了其倡導的「基於規則的網路秩序」;若指控不實,則中國可能在為未來的對等反制創造舆論基礎。

從倫理角度,價值 130 億美元的資產歸屬涉及更廣泛正義問題:這些比特幣最初來自礦工獎勵,透過礦池分配,被黑客竊取後成為「赃物」,但政府扣押是否就自動使其「淨化」?部分區塊鏈倫理學者主張,應該建立跨國仲裁機制而非單邊行動,特別是當資產涉及多個司法管轄區時。目前,沒有跡象顯示美方願意分享扣押資產,這可能導致中國採取類似行動作為報復。

結語

12.7 萬枚比特幣歸屬爭議遠超出普通執法行動範疇,成為中美數位冷戰的新前沿。無論技術證據最終指向何方,事件已經加劇了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政治化風險。投資者需認識到,在缺乏國際共識的背景下,國家行為體的介入可能重塑資產安全的基本假設。真正的解決方案或許需要多邊框架,而非單邊主張。

BTC-3.1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