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BIC 看空
近期,Qubic 作为一个新兴的“AI计算+区块链”概念项目,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项目方宣称要通过去中心化计算网络实现“人工智能民主化”,听起来前景宏大。然而,当我们冷静剖析其技术架构与经济模型后,不难发现,Qubic 所谓的“创新”更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其通胀机制和技术实现路径存在诸多值得警惕的问题。
首先,从技术角度看,Qubic 的核心卖点是通过分布式节点提供计算能力,并由代币激励系统驱动。然而,这一思路与此前的 Golem、iExec 等老牌分布式计算项目几乎没有本质区别。过去几年,这些项目之所以难以落地,不在于技术实现本身,而在于算力需求与激励成本之间的失衡。Qubic 目前提出的“AI计算节点验证机制”在论文或白皮书中并没有实质性的算法创新,更像是借助“AI+区块链”热度进行的包装。其“智能任务共识”机制也缺乏可验证的公开实验数据,难以判断是否真的能在开放环境下保持性能与安全的平衡。
其次,从代币经济模型来看,Qubic 的通胀设计令人担忧。项目方在早期分配中留出了大量代币用于奖励计算节点和生态建设,而这部分代币的释放周期极长、释放速率高,意味着中后期市场将持续承受通胀压力。尤其是在缺乏明确“代币销毁机制”或“质押锁仓逻辑”的情况下,长期供给膨胀必然导致价格被动下行。通胀代币模型若无强力需求支撑,只会变成流动性稀释的陷阱。
更重要的是,Qub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