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Network 由斯坦福大學的幾位博士於 2019 年 3 月創立,項目團隊希望通過移動端挖礦的創新模式,讓全球範圍內的普通用戶都能輕鬆參與到加密貨幣的挖掘與生態建設中,從而普及區塊鏈技術。
圖片來源:https://minepi.com/
Pi Network 採用了一種名為恆星共識協議(SCP)的創新共識算法。與比特幣等傳統加密貨幣所採用的工作量證明(PoW)機制不同,SCP 不需要用戶投入大量的計算資源和能源來進行挖礦。在 Pi Network 中,用戶只需在手機上下載應用程序,每天點擊一次即可開始挖礦,大大降低了參與成本。這種設計理念使得 Pi Network 在項目初期就吸引了大量用戶,尤其是那些對加密貨幣感興趣但缺乏專業設備和技術知識的普通大眾。
2019 年,Pi Network 在全球範圍內啟動邀請制挖礦,處於 Beta 測試階段,建立用戶社群,設計並測試 PI幣的分配模型。2021 年 - 2023 年為測試網絡階段,運行測試網,模擬真實區塊鏈環境,應用程式生態開始發展,PI 幣仍無法在外部交易所交易。2024 年啟動主網,計劃推出完全去中心化的主網,允許 PI 幣進行外部交易,DApp 生態系統進一步擴展。2025 年 2 月 20 日進行網絡上幣,開放外部交易,允許 PI 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上線。
儘管 Pi Network 有宏大的願景和廣泛的用戶基礎,但也面臨一些爭議和挑戰,如被質疑擴張模式與傳銷類似,主網延遲上線、代幣流通受限等問題加劇了市場對其合規性的擔憂,同時還需應對加密貨幣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等。
PI 代幣是PI Network的原生代幣,總量為 1000 億枚,其中80% 即 800 億枚分配給社區,通過挖礦等方式讓普通用戶參與獲取 PI ,以激勵社區用戶的參與和推廣,擴大用戶群體,促進項目生態的發展;剩下的20% 即 200 億枚歸核心團隊所有,用於支持項目的開發、運營、技術研發、市場推廣以及長期的生態建設等,確保項目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
PI 代幣總供應量是動態的,受到網絡參與人數和用戶挖礦程度的影響。供應分為挖礦獎勵、推薦獎勵和開發者獎勵三個主要部分:
圖片來源:https://minepi.com/white-paper/
(1)在挖礦機制方面,項目初始階段,用戶通過手機下載 PI Network 應用程序,即可簡單便捷地參與挖礦,無需像傳統加密貨幣挖礦那樣投入高昂的硬件設備與大量能源。每個用戶初始的挖礦速度相對可觀,這旨在吸引更多普通用戶參與,快速擴大用戶基數。隨著用戶數量的持續增長,PI 引入了動態挖礦難度調整機制。為避免代幣過度增發,當參與挖礦的人數達到一定規模,挖礦難度會相應提升,產出的 PI 代幣數量逐漸減少。這種機制借鑑了比特幣等成熟加密貨幣的總量控制思路,理論上可確保 PI 代幣在長期內維持相對穩定的供應節奏。
(2)在用戶激勵體系中,PI 代幣設計了社交挖礦激勵模式。用戶能夠通過邀請新用戶加入 PI Network 來增加自身的挖礦算力。具體而言,每成功邀請一位新用戶,邀請者與被邀請者之間會形成一定的關聯,邀請者的挖礦算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從而提高挖礦產出。這一機制利用社交網絡的傳播力量,極大地推動了 PI 代幣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傳播,短時間內聚集了龐大的用戶群體。
(3)開發者獎勵作為長期激勵,將隨著網絡的增長而逐步釋放,為 PI網絡的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2025 年 2 月 20 日,PI 幣上線 Gate 交易所後一度達到 2.88 美元的高點,但隨後價格迅速回調。由於上市初期市場波動較大,早期投資者的套現行為導致短暫的供過於求,價格最低曾跌至 0.64 美元左右。從低點 0.64 美元開始,PI 幣出現了強勁的反彈。到 2025 年 2 月 24 日,價格回升至約 1.61 美元,幾天內飆升近 160%,顯示出該代幣的韌性。
Gate現貨交易地址:https://www.gate.io/trade/PI_USDT
PI 代幣自上線 Gate 交易所後經歷了多次大幅波動,截至2025年3月19日,Gate.io上顯示PI代幣價格為1.14475美元,24小時交易量約1.5億美元。
(1)經濟模型
從經濟模型的實際運行效果來看,存在一些潛在問題。例如,社交挖礦激勵機制雖然促進了用戶數量的爆發式增長,但部分用戶加入可能僅僅是為了獲取挖礦獎勵,對項目的長期價值缺乏深入理解與認同。當挖礦產出隨著難度增加而減少時,這類用戶很容易失去參與熱情,甚至選擇拋售手中積累的 PI 代幣,對市場價格造成衝擊。同時,由於缺乏明確的通縮機制,在市場流通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若沒有足夠強勁的需求增長來平衡,也容易導致價格下行壓力增大。
(2)市場預期落差
PI 代幣在項目籌備及推廣初期,憑藉新穎的移動端挖礦概念和廣泛的社交傳播,吸引了大量潛在用戶與投資者的目光。其宣傳強調了構建一個人人可參與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生態系統,這使得市場對 PI 代幣寄予了較高期望,在未上線時便營造出一種積極的市場氛圍。然而,當 PI 代幣正式上線,實際呈現的項目進展與功能卻未能完全達到市場此前的高預期。例如原本承諾的豐富應用場景未能及時落地,生態系統的建設進度緩慢,這使得投資者對其價值產生懷疑,紛紛拋售手中代幣,進而導致價格持續走低。
(3)技術漏洞與安全隱患
PI 代幣的底層技術是其價值穩定的重要基石。然而,在上線後的運行過程中,陸續暴露出一些技術漏洞和安全隱患。例如,網絡曾出現多次不穩定情況,交易延遲、卡頓甚至短暫中斷時有發生,這極大地影響了用戶體驗和交易效率。同時,安全漏洞問題也引發了用戶對資產安全的擔憂,一旦用戶對代幣的安全性失去信心,必然會導致市場信任度急劇下降。當技術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投資者會逐漸失去對 PI 代幣的信心,紛紛選擇離場,從而推動價格持續下跌。
(4)監管政策不確定性
PI 代幣由於其全球性的用戶群體和獨特的運營模式,受到了各國監管部門的密切關注。一些國家和地區對加密貨幣的合法性、合規性存在質疑,甚至出臺了限制或禁止性政策。這種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對 PI 代幣的未來發展充滿擔憂,擔心隨時可能面臨政策風險導致投資受損。在這種擔憂情緒的主導下,大量投資者選擇拋售 PI 代幣,以規避潛在風險,這無疑對其價格造成了沉重打擊,加速了價格的下跌趨勢。
綜上所述,PI 代幣上線後價格不斷下跌是由經濟模型、市場預期、應用價值、技術安全以及監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想扭轉價格下行的不利局面,PI 項目團隊需要在應用落地、技術升級、應對監管等方面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逐步重建市場信心。
Pi Network 由斯坦福大學的幾位博士於 2019 年 3 月創立,項目團隊希望通過移動端挖礦的創新模式,讓全球範圍內的普通用戶都能輕鬆參與到加密貨幣的挖掘與生態建設中,從而普及區塊鏈技術。
圖片來源:https://minepi.com/
Pi Network 採用了一種名為恆星共識協議(SCP)的創新共識算法。與比特幣等傳統加密貨幣所採用的工作量證明(PoW)機制不同,SCP 不需要用戶投入大量的計算資源和能源來進行挖礦。在 Pi Network 中,用戶只需在手機上下載應用程序,每天點擊一次即可開始挖礦,大大降低了參與成本。這種設計理念使得 Pi Network 在項目初期就吸引了大量用戶,尤其是那些對加密貨幣感興趣但缺乏專業設備和技術知識的普通大眾。
2019 年,Pi Network 在全球範圍內啟動邀請制挖礦,處於 Beta 測試階段,建立用戶社群,設計並測試 PI幣的分配模型。2021 年 - 2023 年為測試網絡階段,運行測試網,模擬真實區塊鏈環境,應用程式生態開始發展,PI 幣仍無法在外部交易所交易。2024 年啟動主網,計劃推出完全去中心化的主網,允許 PI 幣進行外部交易,DApp 生態系統進一步擴展。2025 年 2 月 20 日進行網絡上幣,開放外部交易,允許 PI 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上線。
儘管 Pi Network 有宏大的願景和廣泛的用戶基礎,但也面臨一些爭議和挑戰,如被質疑擴張模式與傳銷類似,主網延遲上線、代幣流通受限等問題加劇了市場對其合規性的擔憂,同時還需應對加密貨幣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等。
PI 代幣是PI Network的原生代幣,總量為 1000 億枚,其中80% 即 800 億枚分配給社區,通過挖礦等方式讓普通用戶參與獲取 PI ,以激勵社區用戶的參與和推廣,擴大用戶群體,促進項目生態的發展;剩下的20% 即 200 億枚歸核心團隊所有,用於支持項目的開發、運營、技術研發、市場推廣以及長期的生態建設等,確保項目能夠持續穩定地發展。
PI 代幣總供應量是動態的,受到網絡參與人數和用戶挖礦程度的影響。供應分為挖礦獎勵、推薦獎勵和開發者獎勵三個主要部分:
圖片來源:https://minepi.com/white-paper/
(1)在挖礦機制方面,項目初始階段,用戶通過手機下載 PI Network 應用程序,即可簡單便捷地參與挖礦,無需像傳統加密貨幣挖礦那樣投入高昂的硬件設備與大量能源。每個用戶初始的挖礦速度相對可觀,這旨在吸引更多普通用戶參與,快速擴大用戶基數。隨著用戶數量的持續增長,PI 引入了動態挖礦難度調整機制。為避免代幣過度增發,當參與挖礦的人數達到一定規模,挖礦難度會相應提升,產出的 PI 代幣數量逐漸減少。這種機制借鑑了比特幣等成熟加密貨幣的總量控制思路,理論上可確保 PI 代幣在長期內維持相對穩定的供應節奏。
(2)在用戶激勵體系中,PI 代幣設計了社交挖礦激勵模式。用戶能夠通過邀請新用戶加入 PI Network 來增加自身的挖礦算力。具體而言,每成功邀請一位新用戶,邀請者與被邀請者之間會形成一定的關聯,邀請者的挖礦算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從而提高挖礦產出。這一機制利用社交網絡的傳播力量,極大地推動了 PI 代幣在全球範圍內的快速傳播,短時間內聚集了龐大的用戶群體。
(3)開發者獎勵作為長期激勵,將隨著網絡的增長而逐步釋放,為 PI網絡的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2025 年 2 月 20 日,PI 幣上線 Gate 交易所後一度達到 2.88 美元的高點,但隨後價格迅速回調。由於上市初期市場波動較大,早期投資者的套現行為導致短暫的供過於求,價格最低曾跌至 0.64 美元左右。從低點 0.64 美元開始,PI 幣出現了強勁的反彈。到 2025 年 2 月 24 日,價格回升至約 1.61 美元,幾天內飆升近 160%,顯示出該代幣的韌性。
Gate現貨交易地址:https://www.gate.io/trade/PI_USDT
PI 代幣自上線 Gate 交易所後經歷了多次大幅波動,截至2025年3月19日,Gate.io上顯示PI代幣價格為1.14475美元,24小時交易量約1.5億美元。
(1)經濟模型
從經濟模型的實際運行效果來看,存在一些潛在問題。例如,社交挖礦激勵機制雖然促進了用戶數量的爆發式增長,但部分用戶加入可能僅僅是為了獲取挖礦獎勵,對項目的長期價值缺乏深入理解與認同。當挖礦產出隨著難度增加而減少時,這類用戶很容易失去參與熱情,甚至選擇拋售手中積累的 PI 代幣,對市場價格造成衝擊。同時,由於缺乏明確的通縮機制,在市場流通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若沒有足夠強勁的需求增長來平衡,也容易導致價格下行壓力增大。
(2)市場預期落差
PI 代幣在項目籌備及推廣初期,憑藉新穎的移動端挖礦概念和廣泛的社交傳播,吸引了大量潛在用戶與投資者的目光。其宣傳強調了構建一個人人可參與的去中心化加密貨幣生態系統,這使得市場對 PI 代幣寄予了較高期望,在未上線時便營造出一種積極的市場氛圍。然而,當 PI 代幣正式上線,實際呈現的項目進展與功能卻未能完全達到市場此前的高預期。例如原本承諾的豐富應用場景未能及時落地,生態系統的建設進度緩慢,這使得投資者對其價值產生懷疑,紛紛拋售手中代幣,進而導致價格持續走低。
(3)技術漏洞與安全隱患
PI 代幣的底層技術是其價值穩定的重要基石。然而,在上線後的運行過程中,陸續暴露出一些技術漏洞和安全隱患。例如,網絡曾出現多次不穩定情況,交易延遲、卡頓甚至短暫中斷時有發生,這極大地影響了用戶體驗和交易效率。同時,安全漏洞問題也引發了用戶對資產安全的擔憂,一旦用戶對代幣的安全性失去信心,必然會導致市場信任度急劇下降。當技術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投資者會逐漸失去對 PI 代幣的信心,紛紛選擇離場,從而推動價格持續下跌。
(4)監管政策不確定性
PI 代幣由於其全球性的用戶群體和獨特的運營模式,受到了各國監管部門的密切關注。一些國家和地區對加密貨幣的合法性、合規性存在質疑,甚至出臺了限制或禁止性政策。這種監管政策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對 PI 代幣的未來發展充滿擔憂,擔心隨時可能面臨政策風險導致投資受損。在這種擔憂情緒的主導下,大量投資者選擇拋售 PI 代幣,以規避潛在風險,這無疑對其價格造成了沉重打擊,加速了價格的下跌趨勢。
綜上所述,PI 代幣上線後價格不斷下跌是由經濟模型、市場預期、應用價值、技術安全以及監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要想扭轉價格下行的不利局面,PI 項目團隊需要在應用落地、技術升級、應對監管等方面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逐步重建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