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新加坡推進代幣化法案與批發型CBDC試驗,Project Guardian持續發力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宣布啓動代幣化票據和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CBDC)試點項目,旨在將代幣化資產整合至主流金融體系。這一舉措包含在“守護者計劃”(Project Guardian)框架下,涉及星展銀行、華僑銀行和大華銀行等主要金融機構,同時MAS正起草穩定幣監管框架以確保價值穩定和可靠贖回。新加坡通過系統性布局代幣化金融基礎設施,鞏固其全球數字金融創新中心的地位。

代幣化票據與CBDC結算的試點架構

MAS的試點項目核心是創建以批發型CBDC結算的代幣化政府票據,這種架構可大幅提升金融市場結算效率。傳統證券結算通常需要T+2週期,而代幣化版本支持近乎即時結算,降低交易對手風險和運營成本。首批試點已完成代幣化新加坡政府債券的發行和交易,測試了從發行、交易到結算的全流程可行性。

技術層面,試點利用分布式帳本技術(DLT)創建數字資產代幣,與MAS發行的批發型CBDC實現原子結算(即同時完成資產轉移和資金支付)。這種設計避免傳統金融中的結算風險,爲更復雜的金融產品代幣化奠定基礎。MAS總經理謝瑞雄強調:“代幣化資產必須實現跨網路標準化和可移植性,MAS鼓勵行業合作構建支持代幣化資產和共享流動性的統一市場。”

穩定幣監管框架與金融穩定考量

MAS正在制定的穩定幣監管制度重點關注儲備資產質量和贖回機制,旨在防止類似2022年Terra/Luna崩潰的系統性風險。草案要求受監管穩定幣發行方持有高質量流動資產儲備,比例不低於未償穩定幣價值的100%,並確保用戶在壓力情況下能夠按面值贖回。

這種嚴格框架與新加坡將自身定位爲可信數字金融中心的戰略一致。謝瑞雄指出:“監管不足的穩定幣若變得具有系統重要性,可能威脅金融穩定。” 爲此,MAS設定了明確的贖回時限要求——大規模贖回請求應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而零售用戶應享有更快捷的贖回通道。這些標準可能成爲全球穩定幣監管的基準。

新加坡數字金融倡議關鍵要素

  • 代幣化票據:政府債券首批試點
  • 批發型CBDC:銀行間結算試驗完成
  • 穩定幣監管:100%高質量儲備要求
  • 守護者計劃:擴展至外匯和固定收益
  • 參與機構:星展、華僑、大華銀行
  • 結算效率:近乎即時(原子結算)

守護者計劃的行業合作與市場拓展

MAS的“守護者計劃”作爲多階段倡議,已從初期的資產代幣化擴展至更復雜的金融應用。最新階段聚焦外匯和固定收益市場的代幣化,測試包括跨鏈結算、自動化合規檢查和可編程金融合同等創新功能。這種行業廣度確保代幣化解決方案具備實際商業可行性,而非僅技術演示。

行業合作模式體現新加坡金融科技的獨特優勢——MAS提供監管指導和技術標準,金融機構貢獻市場知識和分銷網路,科技公司提供區塊鏈基礎設施。這種公私合作(PPP)模式已吸引全球主要金融機構參與,包括匯豐銀行、摩根大通和三菱UFJ金融集團,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代幣化金融的全球競爭格局

新加坡在代幣化金融領域的系統性推進,使其在亞洲乃至全球數字金融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與香港側重加密貨幣零售交易和ETF的發展路徑不同,新加坡專注於批發型金融基礎設施,這與其歷史角色作爲亞洲財富管理和金融樞紐的定位一致。

從全球視角,新加坡與瑞士、阿聯酋和英國等司法管轄區形成直接競爭。瑞士憑藉其加密谷(Crypto Valley)生態在資產代幣化領域領先,阿聯酋通過自由區監管靈活性吸引項目,英國則依托倫敦金融中心地位推動數字證券發展。新加坡的優勢在於其嚴謹的監管框架、政治穩定性和亞洲增長市場的門戶位置,這些因素共同支撐其長期競爭力。

代幣化熱潮:數字金融重構中的制度創新

新加坡的代幣化金融倡議,代表了一場靜默但深刻的金融基礎設施革命。當大多數國家仍在爭論加密貨幣的投機屬性時,新加坡已悄然構建下一代金融系統的核心組件——從代幣化資產到批發型CBDC,從智能合約到跨鏈結算。這種系統化推進不僅需要技術遠見,更需要制度勇氣:在創新與穩定、效率與安全、開放與主權間尋找精妙平衡。新加坡的實驗或許預示着一個全新金融範式的到來——不再基於紙質憑證和隔夜結算,而是構建在可編程數字資產和即時結算基礎上。在這個意義上,MAS的試點不僅是技術測試,更是未來金融秩序的預演。

LUNA-6.9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