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股、債:一個槓桿循環的視角

幣、股、債互為支柱,黃金、BTC 共同支撐美債作為抵押品,穩定幣則支撐美元的全球採用率,這種結構使得去槓桿過程中的損失更加社會化。本文源自佐爺所著文章,由 Foresight News 整理及撰稿。 (前情提要:橋水達里歐:加密貨幣能成美元「替代貨幣」,美國債務心臟病快炸了 ) (背景補充:比特幣的「紅色月份」:為何 9 月仍主導加密貨幣週期 ) 週期源於槓桿,從速生速死的 Meme 幣,到 80 年的技術康波,人類總能找到某種力量、信念或者組織方式去創造更多財富,我們簡略回顧下目前的歷史座標,用以框定幣股債的交織為何重要。 自 15 世紀末地理大發現以來,資本主義核心經濟體呈現出如下變化: – 西班牙和葡萄牙——實物金銀 + 殘暴殖民種植園 – 荷蘭——股票 + 公司制 (荷蘭東印度公司) – 英國——金本位 + 殖民地剪刀差 (武力統治 + 制度設計 + 帝國特惠制) – 美國——美元 + 美債 + 軍事據點 (放棄直接殖民,控制重要據點) 需要注意,後繼者會吸納前者的優缺點,比如英國也會採用公司制和股票制,美國也會進行武力統治,這裡擷取新霸主的創新點,基於以上事實,可以發現經典資本主義運行軌跡兩大特點: – 霸權柯普定律:如同動物在演化中有變大的趨勢,核心經濟體的規模會越來越大 (荷蘭 ->英國 ->美國); – 經濟債務週期:實物資產和商品生產會讓位於金融,一個經典資本主義強國軌跡,就是靠新金融創新集資謀利過程; – 槓桿最終崩潰:從荷蘭的股票到華爾街的金融衍生品,回報率壓力讓抵押品黯然失色,債務無法出清,新生經濟體取而代之。 美國已經處於全球統治的極限規模,接下來會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漫長結尾時刻。 美債最終會不可控,如同布爾戰爭之後的大英帝國,但是要維持體面結束,需要幣股債等延長債務崩盤倒數計時的金融產品。 幣股債互為支柱,黃金、BTC 共同支撐美債作為抵押品,穩定幣支撐美元全球採用率,讓去槓桿的過程損失更加社會化。 幣股債 6 種結合方式 使人快樂的一切,無非夢幻。 變得更大和複雜,是一切金融工具乃至生物體的自然規律,當某個物種進入極盛期,隨之而來便是無序內卷,越來越繁複的角、羽毛,都是求偶難度增高的反應。 代幣經濟學起自比特幣,無中生有打造鏈上金融體系,2 兆美元的 BTC 市值,相比於近 40 兆美元的美債規模,註定只能起到緩解作用,瑞·達利歐頻繁喊單黃金對沖美元與之同理。 股票市場流動性成為代幣新支柱,Pre IPO 市場化出現代幣化可能,股票上鏈也成為電子化之後的新載體,而 DAT (財庫) 戰略更是 2025 上半年主軸。 不過要注意,美債的鏈上化不必多言,但是基於代幣發債,以及公司債等上鏈還處於嘗試期,但終於開始小規模實踐。 圖片說明:ETF 數量增長,圖片來源:@MarketCharts 穩定幣成為獨立敘事,代幣化基金、債務會成為 RWA 新的同義詞,而指數基金,錨定更多幣股債概念的綜合 ETF 也開始有資金進入,傳統的 ETF/ 指數吞噬流動性的故事會在幣圈再次上演嗎? 我們無法對此進行判斷,但是山寨幣 DAT 和質押型 ETF 等形式已經宣告槓桿的上升週期正式出現。 圖片說明:幣股債結合形式,圖片來源:@zuoyeweb3 代幣作為抵押物,在 DeFi 和傳統金融領域都日益乏力,鏈上需要 USDC/USDT/USDS,它們某種形式上都是美債的變體罷了,鏈下需要穩定幣成為新風尚,在此之前,ETF 和 RWA 都已經做出自己的實踐。 總結一下,市場大致出現 6 種幣股債結合方式: – ETF (期貨、現貨、質押、通用) – 幣股 (金融化手段改造鏈上用途) – 幣企 IPO (Circle 代表穩定幣趨勢階段性「硬頂」) – DAT (MSTR 幣股債 v.s ETH 幣股 v.s ENA/SOL/BNB/HYPE 幣) – 代幣化美債、基金 (Ondo RWA 主題) – Pre IPO 市場代幣化 (尚未形成規模,危險沉寂週期,鏈上改造傳統金融) 槓桿週期的結束和退出時機無法預測,但可以勾勒週期的基本面貌。 理論上,當山寨幣 DAT 出現時,已經是長週期的頂部,但是如同 BTC 能橫盤 10 萬美元附近,美元 / 美債決定徹底虛擬化,釋放的動量需要市場長時間去消化,這種消化動輒以 30 年計算:布爾戰爭到英國放棄金本位 (1931-1902=29)、布列敦森林體系 (1973-1944=29)。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至少在 2026 期中選舉前,Crypto 還有一年好時光。 圖片說明:幣股債市場現狀,圖片來源:@zuoyeweb3 統計目前的市場結構,幣企 IPO 屬於最高端、最小眾賽道,僅有極少數幣企能完成美股 IPO,這也說明,將自身作為資產售出難度最高。 退而求其次,圍繞已有優質資產進行再銷售會較為簡單,比如貝萊德在現貨 BTC 和 ETH ETF 領域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巨頭,更新的質押型 ETF 和通用型 ETF 會成為競賽新高低。 再其次,DAT (財庫) 策略 (Strategy) 公司一騎絕塵,也是唯一完成幣股債三方輪動的玩家,即基於 BTC 可以發債,進而支撐股價,空餘資金繼續買入 BTC,說明市場認可 BTC 作為抵押物的安全性,也認可 Strategy 本身「代表」 BTC 的資產價值。 ETH 財庫公司領域的 BitMine 和 Sharplink 等充其量只完成幣股聯動,他們沒有說服市場基於自身發債的實力 (不計算買幣時資本運作而發債的部分),即市場部分認可 ETH 的價值,但是不認可 ETH 財庫公司自身的價值,mNAV 低於 1 (股價總值低於持有資產價值) 只是結果。 但是只要 ETH 的價值被普遍認可,那麼高槓桿競賽就會產出贏家,最終跌穿的只是長尾財庫公司...

BTC-0.43%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