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io動態 #创作者激励计划# 火熱進行中!報名參與並發帖解鎖 $2,000 創作大獎!
🌟 參與攻略:
1️⃣ 點擊連結進入報名頁面 👉️ https://www.gate.io/questionnaire/6550
2️⃣ 點擊“是”按鈕提交報名
3️⃣ 在動態完成發帖,提升發帖量和互動量,解鎖獲獎資格!
📌 只要是與加密相關內容均可參與發帖!
🎁 茶具套裝、Gate x 國際米蘭保溫杯、Gate.io 紀念章、點卡等好禮等你來拿!獲獎者還將獲得專屬社區流量扶持,助力您提升影響力,增長粉絲!
活動截止至:5月6日00:00 (UTC+8)
活動詳情:https://www.gate.io/announcements/article/44513
比特幣是什麼?
來源:Bitcoin.com
比特幣是第一個也是迄今受到最廣泛認可的加密貨幣。它通過使用一個去中心化的協議、 加密算法以及一個在公共交易賬本(區塊鏈)的狀態上達成全球共識的機制,實現數字領域中點對點的價值交換。
實際上,比特幣是一種數字貨幣,它(1) 獨立於任何政府、國家或金融機構而存在;(2) 可以在全球範圍內轉移, 而不需要一家中心化的中介機構;並且(3) 貨幣政策眾所周知,不能修改。
比特幣即可以指比特幣軟件協議,也可以指貨幣單位,它的貨幣符號為BTC。
比特幣於2009 年1 月向一個小眾的技術專家小組匿名推出,如今,比特幣已成為一種在全球範圍內交易的金融資產, 日結算量達到數百億美元。儘管比特幣的監管狀態因地區而異,而且還在持續演變,但其最常見的監管方式是作為一種貨幣或商品, 並且比特幣的使用在所有主要經濟體中都是合法的(有不同程度的限制)。
比特幣的起源、早期發展和演變
比特幣起源於2008 年發布的比特幣白皮書(即,《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中提出的理念。
白皮書中詳細介紹了「允許任何兩個有意願的當事人直接進行交易,而不需要一個信任的第三方」的方法。白皮書中部署的技術解決了「雙重支付」問題,首次使數字稀缺性成為可能。
這篇論文的署名作者是中本聰,據推測是一個人或團體的筆名,他的身份至今仍是個謎。中本聰於2009 年1 月9 日發布了第一個開源的比特幣軟件客戶端,任何安裝了該客戶端的人都可以開始使用比特幣。
比特幣是在數字世界進行價值交易的一種新方法,比特幣網絡的最初發展主要由這種實用性驅動。早期的支持者大體上都是「密碼朋克」,即主張使用強大的密碼學和隱私增強技術來推動社會和政治變革的人士。然而,對比特幣未來價值的猜測很快就成為使用比特幣的一個重要驅動力。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比特幣的價格和用戶數量呈波浪式增長。隨著主要經濟體的監管機構明確了比特幣的合法性,大量的比特幣交易所建立了與銀行的關聯,使得當地貨幣與比特幣之間可以輕鬆兌換。隨著越來越多的知名投資者表現出對比特幣的興趣,其他的一些企業也建立了強大的託管服務,使機構投資者更容易接觸到這種資產。
比特幣的用途是什麼?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比特幣可用於在傳統金融體系之外進行價值交易。例如,如果人們使用比特幣進行國際支付,那麼與傳統的結算方式如SWIFT 或ACH 網絡相比,比特幣的結算速度更快、更安全,而且交易費用更低。
在早期階段,網絡普及度較低,比特幣甚至可以用來結算小額交易,與Visa 和Mastercard 等支付網絡(它們的結算交易速度要慢得多)形成競爭。但是,隨著比特幣的使用日趨廣泛,擴容髮行使其作為小額物品交換媒介的競爭力下降。這支持了一種說法,即比特幣成為了黃金的替代品,或者說是「數字黃金」。這裡面的投資理論是,比特幣的價值源自於其所融合的技術突破、供應上限(貨幣政策「已嵌入代碼」)和強大的網絡效應等綜合因素。
另一種流行的說法是,比特幣支持經濟自由。據稱,之所以能夠發揮這種作用,是因為比特幣在基於選擇性加入的機制上提供了一種能夠有效防護以下不利因素的替代貨幣:(1) 貨幣沒收;(2) 審查;和(3) 通過不加限制的通脹實現貶值。請注意,這種說法與「數字黃金」的說法並不矛盾。
比特幣的基本特徵
去中心化:沒有人可以控製或擁有比特幣網絡,也沒有CEO。相反,比特幣網絡由同意協議規則(採取開源軟件客戶端的形式)的自願參與者構成。對協議的修改必須由用戶達成共識,並且應該有廣泛的支持者的聲音,這包括「節點」、最終用戶、開發人員、礦工和相關行業參與者(如交易所、錢包服務提供商和託管機構)。這使比特幣成為一個準政治系統。
分佈式:所有比特幣交易都記錄在一個叫做區塊鏈的公共賬本上。該網絡的運行依賴於人們自動存儲賬本的副本並運行比特幣協議軟件。這些「節點」通過遵循由軟件定義的協議規則,為交易的正確傳播做出貢獻。比特幣網路目前有超過80,000 個節點分佈在全球各地,這使得比特幣網絡幾乎不可能出現停運或信息丟失的情況。
透明:向區塊鏈賬本添加新的交易,以及比特幣網絡在任何特定時間的狀態(即「事實」)均按照協議規則,以透明的方式達成共識。
點對點:儘管節點傳播了網絡的狀態(「事實」),但付款實際上是在個人或企業之間直接完成的。這意味著不需要任何「受信任的第三方」來充當中介。
無需許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比特幣,沒有「守門人」,也不需要創建「比特幣賬戶」。任何和所有遵循協議規則的交易都會按照設定的共識機制被網絡所確認。
偽匿名。身份信息不與比特幣交易相關聯,這是比特幣的固有屬性。相反,交易與地址相關聯,地址採取隨機生成的字母數字字符串的形式。
抗審查:由於所有遵循協議規則的比特幣交易都是有效的,交易是偽匿名的,而且用戶自己擁有他們所持有的比特幣的「密鑰」,因此監管機構很難禁止個人使用比特幣或扣押他們的比特幣資產。這對自由和民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公開:所有的比特幣交易都被記錄下來,而且任何人都可以查看。雖然這幾乎消除了欺詐的可能性,但也導致在某些情況下,通過推斷將個人身份與特定的比特幣地址關聯在一起成為可能。
比特幣的經濟特徵
固定的供應量:比特幣協議中的一個關鍵參數是,比特幣的供應量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擴增到2,100 萬枚的總貨幣量。這種固定且已知的總供應量使比特幣成為一種「硬資產」,這也是促使比特幣被認為具有投資價值的幾個特點之一。
抗通脹:按照內置於代碼中的時間表,新的比特幣被添加到流通供應量中的速度會逐漸減慢。從每個區塊50 個比特幣開始(大約每10 分鐘增加一個新區塊),發行速度大約每四年會減半一次。 2020 年5 月,第三次減半將發行速度從每個區塊12.5 個比特幣減少到6.25 個。此時,2,100 萬個比特幣中的1,837.5 萬個(佔總數的87.5%)已被「挖掘出來」。第四次減半將發生在2024 年,屆時發行速度將減少到3.125 個BTC,以此類推,直到大約2136 年,將發生最後一次減半,屆時區塊獎勵將減少到只有0.00000168 BTC。
激勵驅動:有一群被稱為礦工的核心參與者,受利益驅動,貢獻出維護網絡運行和保障網絡安全所需的能量。礦工們通過一個被稱為工作量證明(PoW) 的過程,相互競爭著向構成賬本(區塊鏈)的鏈上添加新的區塊。與PoW 挖礦相關的硬件和能源成本以去中心化的方式以博弈論驅動的原則促進了網絡安全。盈利動機被認為是賦予內生增長的重要因素。
是誰決定了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不是一個靜態的協議。它可以並且已經在其整個生命週期中融合了各種變化,今後還將繼續演變。儘管人們會使用一些正規化的程序來升級比特幣(請參閱「比特幣的治理是如何進行的?」),但比特幣協議的治理最終是基於協商、勸導和自願的。換句話說,比特幣是什麼由人們來共同決定。
在一些情形中,社區中曾對比特幣的發展方向產生了很大的分歧。當這些分歧無法通過協商和勸導來解決時,一部分用戶可能會出於他們自身的意願,選擇承認另一個不同版本的比特幣。
擁有最多追隨者的比特幣替代版本被稱為比特幣現金(BCH)。它產生於一項旨在解決交易成本上升和交易確認時間延長問題的提議。比特幣現金誕生於2017 年8 月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