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 Network:新一代跨鏈協議zkOmnichain 支持一鍵構建全鏈DApp

Way Network 將於6 月份上線首個測試網,屆時用戶可通過官方跨鏈應用Send Finance 來體驗zkBridge 如何實現跨鏈Token 轉賬的。

撰文:西柚

鏈上用戶曾無數次設想的場景,如有借貸應用支持在Polygon 上的抵押Matic 直接在Arbitrum 上借出ARB;有衍生品平台支持任一鏈上持有的代幣資產可作為保證金開倉;在BSC 鏈持有的UNI 和在以太坊上的UNI 代幣具有相同的權益,都可以參與鏈上投票治理等等。

其實,早有開發者在探索如何將用戶腦海中暢想的場景一一落地,並已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這些應用還有了一個統稱——全鏈應用(Omnichain DApp)。

Way Network 就是用來構建全鏈應用DApp 的跨鏈基礎設施,簡單來說,借助Way Network,開發者可以跨多個區塊鏈部署DApp。

其中,Way Network 採用零知識證明(ZK)技術開發了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的全鏈互操作協議,可實現DApp 在不同區塊網絡之間的信息傳遞。另外,它還通過將跨鏈過程模塊化,為開發者提供構建全鏈應用所需的SDK 及API 等系列工具,還支持現有應用程序可以輕鬆地與其進行集成實現多鏈擴展。

根據官方規劃,預計在6 月份,Way Network 測試網將首次面世,屆時終端用戶將可以通過Send Finance 來體驗zkBridge 是如何實現跨鏈Token 轉賬的。開發者可嘗試通過該跨鏈基礎設施部署全鏈DApp,用戶也可嘗試跨鏈新體驗。

Way Network 可實現DApp 狀態、文件、即時消息等跨鏈交互

全鏈(Omnichain)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LayerZero。作為早期探索者LayerZero 已經在加密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不但吸引了一大批用戶,還獲得了一些開發者支持,如DEX 平台SushiSwap、Trader Joe、PancakeSwap 等都已經集成LayerZero,試圖成為全鏈DApp。那麼,Way Network 作為後來者在產品設計上究竟有何不同?它是如何實現在不同鏈之間信息交互的?競爭力如何?

在產品架構中,LayerZero 通過在各條鏈上部署「超輕節點」智能合約、輔以使用鏈上預言機(Oracle)和鏈下中繼器(Relayer)完成不同鏈間的通訊和信息傳輸。機制雖然創新,但它的安全前提是有一個假設「預言機和鏈下中繼器是相互獨立的且友好的、不會聯合作惡」。但是不能排除預言機和中繼器合謀做惡盜取用戶資產的可能性,也存在預言機出現信息傳遞延遲等漏洞。

Way Network 則在Layerzero 機制上進行了改良及升級,將傳遞及驗證信息的「預言機和中繼器」部分改為使用零知識證明技術,用數學算法來確保信息傳輸在不同鏈之間的真實和有效性,刨除了潛在的人為安全隱患。

那麼,Way Network 究竟如何來實現信息跨鏈的?

在Way Network 中,跨鏈通訊主要有3 個路由,包括zkRelayer、文件跨鏈傳輸Luggage 和即時跨鏈通訊工具IMTP。

Way Network 核心架構圖

其中,第一條路由是零知識證明中繼器zkRelayer(中繼器),也是Way Network 的核心路由。 zkRelayer 主要負責在不同鏈之間的信息交換,主要功能就是接收源鏈上的帶有交易信息的區塊頭,驗證信息的有效性,將其轉發給目標鏈,同時同步目標鏈經過驗證後的正確信息及交易內容等。

具體來說,在源鍊和目標鏈之間有一個中繼器zkRelayer,將部署在源鏈A 上的Sender 智能合約發送的信息,經過驗證後轉發給目標鏈B 上的Receiver 智能合約,並同步Receiver 驗證的最終結果,Receiver 驗證無誤後,目標鏈執行特定任務。

第二個路由是Way-Luggage 主要負責Web3 應用中的大型文件(如:圖像、文檔、代碼等)及數據跨鏈傳輸,並確保跨鏈數據的可用性。

第三條路由Way-IMTP 是一個鏈間即時通訊工具,主要實現在不同區塊鍊網絡的信息通訊功能。今年1 月份,Way Network 宣布已完成IMTP 開發,可為Web3 應用提供安全而快速的廣義跨鏈通信,比如可用於為DeFi 應用提供鏈上倉位預警、消息通知,為社交dApp 提供鏈上信息通訊,為鏈上郵箱或鏈上簽字DApp 提供低延遲通信等。

由此來看,Way Network 通過zkRelayer、Way Luggage、Way IMTP 三個路由及其組件工具(如:Sender 和Receiver 智能合約)組合,不但可以實現資產跨鏈,還可以實現在不同鏈間的即時消息、DApp 狀態和文件等傳輸,讓跨鏈的內容更加廣泛。

從架構上來看,Way Network 與LayerZero 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基於零知識證明技術ZkReLayer 來傳遞及驗證消息的真實和有效性,安全性更高。

Way Network 利用零知識證明(ZK) 技術提升安全性

對於跨鏈應用來說,尤其是用戶構建應用的底層設施,安全高於一切。而在Way Network 中,跨鏈信息安全是有雙保險的,它通過零知識證明技術並採用交叉驗證的方式來確保傳輸信息的正確和有效性。具體是如何實現的呢?這主要是靠Way Network 的核心路由zkRelayer 中繼器。

在zkRelayer 中可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鏈下zkMessageRelayer 負責將用戶提交的交易區塊信息生成零知識證明發送給鏈上驗證者,另一部分是zkHeaderRelayer 主要是從鏈下調用鏈上信息將其生成證明發送給驗證者,二者提交的證明可進行雙重驗證來確保信息的安全。

zkRelayer 信息傳輸過程

從信息傳輸過程來看,在zkMessageRelayer 這條路徑中,源鏈上的智能合約(Sender)將包含交易信息的區塊頭(Merkle Tree Proof) 發送給鏈下的中繼器(zkMessageRelayer)。 zkMessageRelayer 會生成一個零知識證明(zkSpark)經過Groth16 算法可將該證明壓縮為130B 大小,發送給目標鏈上驗證者(Verifier)。

而另一條路徑zkHeaderRelayer 中,在鏈下Way Network 內有一組驗證者(有512 個輕程序),不過它們並沒有組成一個鍊式結構,不是一個節點,被稱為訂閱者(Subscribers)。訂閱者可在鏈下調用對應的鏈上信息,將區塊編號、區塊信息及其簽名傳遞給內存池(Mempool),然後打包發送給zkHeaderRelayer,zkHeaderRelayer 生成一個130B 的小型證明zkSpark,這個證明中包含了區塊鏈中的公開信息,然後將這個證明同樣提交給目標鏈上驗證者。

這樣,zkHeaderRelayer 的證明將與zkMessageRelayer 提交的證明就可進行雙重檢查,驗證者可通過核查這兩條相互獨立的路徑提交的信息能否一一對上,來核實所傳遞的信息是否正確。而目標鏈上的證明驗證者由一組簽名者列表組成,並採用自動輪換機制,信用良好的正確簽名者將獲得獎勵,錯誤的簽名者將被發布並從列表中刪除。

簡單來說,在Way Network 在鏈下生成提交相關證明,在鏈上做驗證,並有兩條相互獨立的信息傳輸通道可進行雙重驗證信息真偽。其中一個通道(zkMessageRelayer)傳輸的是源鏈上的交易信息區塊生成一個證明,另外一個通道(zkHeaderRelayer)會在鏈下調取公開的區塊信息生成一個證明,一併提交給鏈上驗證者進行驗證,交叉驗證信息是否真實。

這也是Way Network 真正區別於LayerZero 不同之處,在Layerzero 中這個過程是根據鏈下中繼器和鏈上預言機提交的信息進行驗證。而在Way Network 則通過零知識證明中繼器zkRelayer 實現鏈間通信,通過使用zkMessageRelayer 和zkHeaderRelayer 提交的區塊信息來雙重驗證。其優點在於用戶不需要相信任何外部第三方,也不需要相信協議本身,只需驗證數學和密碼學的證明過程完備且正確即可,避免了潛在的人為作惡風險的可能性等。

借助ZK 技術,Way Network 可以安全地將源鏈狀態中繼到目標鏈,用戶可以直接在目標鏈上訪問源鏈證明並自行驗證證明,安全性更高。也就是說,在Way Network 的整個證明過程中,「A 鏈→Sender→zkRelayer→ZK Verifier→Receiver→B 鏈」的過程中,信息傳遞驗證僅依靠數學和密碼學公式,一旦代碼成功部署,將不會有任何外力影響或乾擾此跨鏈過程。

Way Network 的跨鏈傳輸過程

不過,也有不少用戶擔心,儘管零知識證明算法比較可靠,但由於零知識證明算法比較複雜,生成證明的速度會比較慢,而時間效率對於資產類跨鏈應用來說尤其重要,Way Network 的zkRelayer 中ZK 證明(zkProver)生成速度如何?它是如何提升效率的?

Way Network 採用的零知識證明系統稱為zkSpark,也是由團隊單獨設計研發的。 zkSpark 是一種簡潔非交互式零知識證明(zkSNARK),在所有ZKP 中屬於時間最優的證明方案,生成證明的時間和驗證時間都很高效、用時短。該團隊還表示,Way Network 中的需要證明的部分其實是一個很小的證明,所以速度上會非常快,大概30s 左右就可完成證明從生成到驗證。

此外,借助ZK 這種架構的跨鏈通信,因為zkSpark 可壓縮和可組合,即提供簡潔的證明,大大減少證明的大小,在目標鏈驗證zkSNARK 證明成本會更低,僅需消耗少量的資源就可驗證。另外,而由於交易信息被壓縮,還可釋放更多的鏈上存儲空間,由於ZKP 具有可組合性,開發人員甚至可以將不同的存儲證明組合到一個ZKP 中以節省資源。

這也意味著,Way Network 使用零知識證明技術來實現跨鏈不但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最快可能僅需要幾秒就可完成。

zkOmnichain 助力開發者一鍵構建全鏈DApp

Way Network 作為基於ZK 技術的全鏈基礎設施,不僅可實現資產跨鏈,還可以實現跨鏈狀態共享、交易、借貸、治理等信息傳遞。如A 鏈上的DeFi 應用的數據及資產交互信息,可以傳遞給B 鏈上的DeFi 應用中。

同時,Way Network 也是第一個zkOmnichain 概念的提出者,並將跨鏈信息傳輸過程模塊化,提供了一系列如zkRelayer、Luggage 及即時通訊工具IMTP 等組件工具。借助Way Network,開發者可以構建全鏈DApp,輕鬆地將應用擴展到不同的區塊鏈,以打開多種可能性的市場,DeFi、DID,治理等應用將從中收益。

目前,公鏈已形成以以太坊首多鏈並存的格局,鏈與鏈之間的資產轉移、智能合約的跨鏈交互、數據互通等行為也已成為鏈上活動的日常。

根據跨鏈信息聚合平台chainspot 已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加密市場上約有130 個區塊鍊網絡,114 個跨鏈橋。這也意味用戶可能會隨時在不同的區塊鍊網絡之間進行切換,讓自己的資產去多個鏈中流通、套利,去享受多條鏈上不同類型的服務。開發者也需要將其應用擴展到不同鏈上,以獲得更多的用戶。如:以太坊的DEX 龍頭Uniswap V3 在代碼保護到期前後,開始了瘋狂多鏈擴展之路,來獲得更多的用戶和TVL。

當前,DApp 跨鏈擴展大多采用的方式是通過各條鏈上逐一單獨部署合約來實現。比如,Uniswap 跨鏈擴展至BSC、Avalanche 上,就需要先在BSC 上部署合約,然後再在Avalanche 部署等一系列操作。首先,這增加了開發者部署及運營相關的工作量;另外,同一應用還會在不同鏈上設置不同的流動池,會造成流動性割裂;其次,相同Token 在不同區塊鏈間存在價差、權益也不同。如在以太坊的UNI 和BSC 的UNI 可能會存在價差,權益也會不同,在BSC 上的UNI 沒有投票治理權等等。

Omnichain 的出現將實現從單鏈應用到跨鏈應用的範式轉變,由於它本身就基於支持全鏈應用部署到各條公鏈的基礎設施,通過它開發者可以將其應用輕鬆地擴展到不同地鏈上,統一流通性,代幣在不同鏈上的權益相同(全鏈代幣)。

未來,全鏈應用DApp 很大可能將成為Web3 應用的主流部署模式。

Omnichain 目前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方式是全鍊是一條全新的區塊網絡,全鏈應用需部署在該條網絡,通過這條新鏈與其餘各條鏈進行互操作,代表網絡Zetachain 和Map Protocol。不過,全鏈作為一種新公鏈的形式對於項目方來說,開發及運營工作都會比較重,不但需要解決鏈與鏈之間的跨鏈問題還需維護公鏈的正常運營及建設生態以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另外一種全鏈形式,就是全鍊是一種基礎設施,不是一條鏈狀結構,全鏈應用不部署在該設施上,它將跨鏈過程模塊化,應用只需通過集成或者使用其提供的工具包即可實現全鏈的部署及交互,代表產品如:LayerZero 和Way Network,可見這種方式更具有擴展性,其底層開發者工作也比較輕鬆。

Way Network 借助於ZK 技術讓跨鏈信息證明過程更加安全性,費用也更低,將會有更多的開發者使用。

從應用場景上來看,Way Network 提供的SDK/API 不僅支持開發者一鍵構建zkBridge,還支持搭建全鏈DeFi、社交、NFT 和遊戲等。

其中,Way Network 推出的跨鏈橋zkBridge 無需外部信任假設即可保證安全,其核心環節是通過Way Network 的零知識證明中繼器(zkRelayer)進行無信任信息傳遞。資產主要跨鏈流程為,源鏈將跨鏈Token 存放在資金池中,然後通過zkRelayer 進行信息傳遞,如果信息核實有效,則在目標鏈上將Token 釋放到用戶錢包。如果核實未通過,token 將歸還給用戶。

此外,通過模塊化設計,zkBridge 支持廣泛的用例和功能,包括消息傳遞、Token 傳輸等,開發者可以輕鬆地在橋上啟用其他應用程序。

  • *

zkBridge 跨鏈橋結構

Send Finance 就是基於Way Network 構建的用於鏈間Token 傳輸的zkBridge,它應用零知識橋架構來解決鏈的互操作性問題。 Send Finance 旨在基於可靠的機制設計,創建一個無縫、更快、更安全的代幣轉移過程。

除了zkBridge 外,DeFi 應用可以通過Way Network 提供的全鏈通訊技術,整合來自不同鏈的流動性,觸達不同鏈上的潛在用戶。

如:DEX 通過Way Network 提供SDK/API 構建其跨鏈DEX 功能,將統一全網資金池的流動性,消除資產不同鏈DEX 之間的價格差異,還可實現用戶直接將鏈A 上的C Token 兌換為鏈B 上的D Token 等;

借貸協議通過其跨鏈功能,與不同鏈上的DeFi 協議合作,接受更多不同鏈上不同代幣的存款,如用戶可以在鏈A 上提供抵押資產並在鏈B 上借入資產,用戶無需資產再次跨鏈,就可實現多鏈資產流動;

穩定幣可以通過Way Network 的全鏈通訊技術,發行方可以實現在各種鏈上發行穩定幣,如我們常見的DAI 僅在以太坊主網上發行,用戶想要在其它鏈上使用DAI 往往需要跨鏈橋,但是跨鏈橋上的DAI 經常會遇到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這時集成Way Network 的功能就可實現,用戶在以太坊上抵押資產,在Polygon 或Arbitrum 等任意鏈上發行。

收益聚合器可以在不同鏈上尋找更多的收益機會;

鏈上衍生品也可以支持用戶以不同鏈上的資產作為保證金,並聚集更多的流動性;

資金管理應用通過訪問不同鏈上的資產,定制更多的投資策略等等。

從使用場景上來看,Way Network 產品的用戶群體是B 端用戶尤其是開發者,可幫助快速多鏈擴展應用。

那麼,Way Network 產品開發進度如何?用戶何時能使用上基於此設施構建的全鏈應用產品?

今年1 月份,Way Network 表示其主體架構已經完成,其核心組件ZkRelayer 和跨鏈通訊協議IMTP 也已完成開發,並支持開發者集成。

目前,Way Network 正處於募集驗證者(validator)的狀態,在validator 募集好之後,會同時上線Ethereum,BNB,Polygon,Arbitrum,Optimism 五條公鏈。測試網(PreAlpha)計劃於6 月份上線,屆時用戶可體驗真正意義上的DApp,如用戶僅通過一個應用就能實現與所有公鏈進行交互,並且無需頻繁切換錢包。

對於一個基礎設施來說,除了技術之外,用戶更關注其開發者社區及生態應用,相較於Layerzero 的生態完善及開發者數量,Way Network 還處於早期開拓階段,對此,官方團隊表示,Way Network 有自己的優勢,它通過ZK 來保證安全性,並簡化中間信息的傳導過程,從長遠上來看,Way Network 運營的成本是小於其他競品的。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