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代幣和人工智能的股票為何不能等同看待

最近有兩則關於加密投資和人工智能投資的新聞讀起來挺有意思的:

第一則新聞總結了目前在加密生態中一些頂級風投和大鱷參投的項目的收益情況。

它首先列舉了Blur的例子。從賬面上看,很多參投的風投和大鱷單在賬面上就已經縮水了40%。不僅Blur是如此,一些經典的項目比如UNI、ENS等給大鱷們造成的賬面損失就更大了。

這個狀況用傳統的投資思維簡直無法理解,但如果用加密生態的思維就一目了然:因為這些項目的代幣基本上沒有經濟利益的賦能。

**加密生態的代幣很容易給外界帶來這樣一種假象:它是這個項目權益的代表,既然是權益的代表,那項目的營收狀況就必然會體現到代幣身上。也即是營收好代幣價格就會高。 **

**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因為種種主觀和客觀的原因,現在很多代幣無法被賦能項目的經濟收益,因此它們的功用和價值就極其有限,其價格就總是萎靡不振------這一點尤其在熊市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

這種假象迷惑了不少傳統投資人,讓他們在代幣投資上沒有獲得期望中的收益。

第二則新聞報導了近期若干傳統投資界的大腕看漲人工智能、看跌加密貨幣的觀點。

說起人工智能,放眼當下,它是全球投資界和科技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自ChatGPT橫空出世以來,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之所以能產生這樣的效果,根本原因是它是一項極度追求效率、效用和直接效果的技術,它對效率的極大提升能直接反映到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被每個人親身感受和體驗。

這種感受和體驗是降維打擊式的,它超過了目前所有其它的信息技術,所以給整個社會帶來了極大的震撼。乃至於但凡有條件上網的網民都會爭先恐後地嘗試一下ChatGPT。

當區塊鏈生態中的從業者還在苦苦尋思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到這個生態時,人工智能卻不費吹灰之力輕而易舉地俘獲了大眾的芳心。

普通民眾對人工智能躍躍欲試,投資界尤其是華爾街的傳統投資者對它就更是趨之若鶩了。

這些投資者的邏輯非常直白:人工智能的龍頭是英偉達。他們認為人工智能的潛力還遠遠沒有釋放,因此英偉達的潛力就還有極大的挖掘空間,那買入英偉達的股票就必然會有不錯的回報。

如果深挖下去,把加密領域的代幣和英偉達的股票作比較,我們就會發現這裡面更深層次的邏輯是:英偉達的前景、發展和營收能夠立竿見影地反映到它的股票價格上來。

因此只要英偉達是個還有很大潛力的企業,那它的股票就是個還有很大增長空間的好投資品。

**在讚美人工智能的同時,這些傳統投資者對加密資產卻表達了負面的觀點:他們認為加密資產沒有內在價值。尤其和人工智能比起來,加密資產似乎看不到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直接的影響。 **

在我看來,這種負面的觀點可能包含了兩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是加密資產沒有體現項目的價值,**也即是前面我們提到的代幣因為無法賦能導致其價格無法反映項目的營收。

**第二層意思是加密資產連同加密項目都缺乏內在價值。 **不管是DeFi、還是NFT,甚至是遊戲,它們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沒有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直接的降本、增效的作用。尤其和人工智能相比,在這方面就更顯得相形見絀了。

第一層意思反映的是現實。

但第二層意思我認為卻是反映出大部分投資者對區塊鏈技術缺乏長遠的理解--------他們暫時還看不到這些“可有可無”、在虛擬世界中“憑空”創造出的東西到底有什麼“功用”。

要真正能理解這些東西的“功用”需要在思維上完成極大的跳躍。

而這種思維上的跳躍對習慣了傳統投資領域的投資者來說很難接受,所以他們就自然而然產生了上面那個觀點。

殊不知這些“可有可無”、“憑空”創造出來的東西卻是人類在另一個空間進行的偉大實驗。而這個實驗一旦突破某個臨界點,降臨到人世間,那它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會絲毫不亞於現今的人工智能。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