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誰在從AI中賺錢?

圖片來源:由無界AI工俱生成

來源:錢皓頻道

AI正在將世界分成兩半。

以ChatGPT等人工智能應用的面世,突破性地改變了諸多行業與勞動方式。曾經被認為難以替代的創造性腦力勞動,正在迎來分解和重構,“靈感”揭去了神秘的面紗。在遊戲和音樂、設計等領域,AI已經開始佔據一席之地,據媒體報導,正在大量部署AI的公司中,有的預計一年可節省20萬成本。

AI也為一二級市場帶來了巨大的財富效應。從算力和芯片的供應商,到大模型的開發商,乃至應用層的相關概念股,都經歷了營收暴漲或估值飛躍。高盛科技投資組合經理布魯克·戴錶示:“我投資科技行業已經30多年了,人工智能是我見過的最令人興奮的發展之一。

這樣的兩面性,正是AI作為產業風口的特色:他既可能瘋狂燒錢,又提高效率;既讓傳統產業面臨挑戰,又在締造新財富神話;既能拋下人不打招呼,又可將企業送上風口。

對我們來講,該如何抓住AI風口呢?在考慮對策之前,我們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AI會突然爆發?

AI極簡史

AI就像高速公路旁的里程石,“當你在地平線上看到它時,它很快就到你眼前了。”

大模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在之後的幾十年裡,隨著計算機的性能發展,神經網絡模型的深度和訓練數據的規模緩慢增加。到2006年深度信念網絡模型提出,為深度學習模型開闢了思路。 2017年,Google 團隊研發出了Transformer 架構,深度學習參數規模達到了上億,真正意義上的大模型才得以誕生,而此時,距離GPT-3的誕生已經只有不到5年時間。

從總體而言,AI產業的發展特質是“緩慢積累,突然爆發”。與新能源、互聯網等需要漫長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產品普及不同,AI因為有芯片和雲服務等基礎設施部署方便、邊際成本低等優勢,所以其發展核心是技術進步,只要技術參數達到閾值之後,那麼其應用規模就會快速擴張。

**而且,ChatGPT遠非人工智能的全部內容。 **在國外,Meta(Facebook)和谷歌緊緊跟隨微軟步伐;在國內,從百度“文心一言”,到阿里的“通義千問”,從騰訊“混元”,再到華為“盤古”。自今年3月以來,已有超過20家企業入局大模型賽道,其中既有對標GPT的通用大模型,也有聚焦垂直行業,在開源大模型基礎之上訓練的垂類大模型。

而除了涉及算法研究和模型構建的“技術層”產業,人工智能產業鏈還有基礎層和應用層兩個部分。基礎層顧名思義,就是主要提供硬件設備和軟件服務的基礎設施,其中主要涉及AI芯片、雲計算等領域;而應用層主要涵蓋了包括金融、汽車、醫療等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的應用場景,參與者是專注各種具體場景的公司。

由此可見,AI已經跨過專注通用大模型發展的初期階段,走向基礎層追求低成本高算力、技術層從通用邁向垂類、應用層在不同產業實現落地價值的新階段,產生更為巨大的產業機會。

**然而,正因為機會太過巨大,幽靜的水深下,潛藏著無法捉摸的機遇。 **

**我們投資AI,是在投資什麼? **

**與眾多風口一樣,AI投資的背後,有困難更有障礙。 **

如前文所述,AI的核心驅動力並非普及,而是技術。因此,一旦技術水平進步不如預期,或者無法支撐起實際的應用場景,AI產業的發展,就會變成一副“看上去很美”的幻景。

廣發證券認為,國內資本市場很難影響和決定未來AI產業投資的走勢,其主要受兩個外界因素影響,一方面國內大模型平台的產業化實踐突破,另一方面是是海外生成式AI商業化的技術變現,尤其是行業應用的商業化規模落地如果不能達到預期,那麼整個AI產業的投資邏輯都會被動搖。

而這兩點的本質,都是AI內容的精度和成本,必須在具體場景達到能夠商業化的水平。

另一方面,因為AI發展不動則已、動則爆發的特性,所以對投資人的前瞻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顯然,如何從無數的AI投資建議中去偽存真,不同的投資人會有不同的看法。而無法形成投資共識,意味著在資本市場AI領域將會“節奏不斷”。

華安證券就指出,市場拔估值行情希望率先反映可能湧現的“超預期”,但不同投資者對業績兌現的時滯容忍度不同,因此步調不一致之下,行業今年經歷較大漲幅後可能存在調整。

**投資機構現階段的共識是,AI將是今年乃至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在內的投資主線,而人們的日常生活將是AI首要改變的對象。 ** 當然,在這樣的趨勢認知之下,不同的資本市場,投資的側重方向並不相同。

在一級市場,因為2021年的投資高峰剛剛過去不久,所以投資機構的態度相對謹慎,有投資人表示,“此前AI賽道到了一個很高的估值,但商業模式並不明朗,所以在一段時間內遇冷。”

因此,即使如今隨著大模型的爆火,賽道熱度升溫,但是機構仍然傾向於尋求“確定性”,像算力芯片、具有自主可控的底層大模型、以及垂直行業的大模型公司等“基礎設施”和“場景應用”都是機構重點關注的方向。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國內AI投資事件共254起,投融資金額達1006億元。其中,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智能機器人、智能駕駛等細分領域熱度較高。

在二級市場,國內資本市場同樣有大量涉及AI領域的企業。如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從滬深市場選取的50家指數樣本公司,這些公司覆蓋了人工智能產業鏈的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包含家用電器、汽車等涉及人工智能外延應用場景的行業。而其中大部分公司集中在計算機和電子兩大行業,合計權重佔比已達90%。由此可見,大多數二級市場投資者,仍然將計算機與電子行業視為AI發展的動力。

大部分的AI相關企業來自計算機和電子領域,但不是來自電子和計算機領域的企業就與AI相關,而如何押寶具有潛力的企業,顯然是二級市場最為關注的問題。

**最為穩定的投資策略,是不去押寶。 **

**AI的未來里,有多少黃金屋? **

百度前CEO陸奇認為,2022年到2023年,新範式已經迎來新拐點,“模型”知識無處不在,以OpenAI為代表的的技術創新,使得行動、模型、信息三位一體,向著通用智能轉化。 “這一次大模型拐點會讓所有服務經濟中的人、藍領都受影響,因為他們是模型,除非有獨到見解,否則你今天所從事的服務大模型都有。”

**在二級市場,與單獨押注某賽道某公司相比,板塊指數型基金,可能更容易獲取細分賽道的增長紅利。 **

作為一個已經為產業和社會帶來切實效率提升,目前仍然在快速普及和分化的技術,AI已經成為一股擋不住的宏觀潮流,其懸念來自於具體的發展路徑。機敏的投資者善於緊跟趨勢的動態,但對於某個公司具體產品服務的落地把握往往並不擅長。因此,比起購買單獨公司的股份,“投資趨勢”是更好的選擇,既能享受產業成長的機遇,也避免板塊內的擇股壓力。

而Wind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從2012年6月29日至2023年2月3日的十餘年時間裡,其年化收益率超過了10%,年化波動率為32%,夏普比率達0.46。目前,市場上也有3只ETF產品跟踪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