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io動態 #创作者激励计划# 火熱進行中!報名參與並發帖解鎖 $2,000 創作大獎!
🌟 參與攻略:
1️⃣ 點擊連結進入報名頁面 👉️ https://www.gate.io/questionnaire/6550
2️⃣ 點擊“是”按鈕提交報名
3️⃣ 在動態完成發帖,提升發帖量和互動量,解鎖獲獎資格!
📌 只要是與加密相關內容均可參與發帖!
🎁 茶具套裝、Gate x 國際米蘭保溫杯、Gate.io 紀念章、點卡等好禮等你來拿!獲獎者還將獲得專屬社區流量扶持,助力您提升影響力,增長粉絲!
活動截止至:5月6日00:00 (UTC+8)
活動詳情:https://www.gate.io/announcements/article/44513
ChatGPT 接入車機,是否急了點?
原文:科技狐
年初以來ChatGPT 火了,進行流暢聊天、畫畫、劇本創作、程序代碼編寫,統統不是問題,簡直堪稱“會讀心術的”智能助理。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今年上海車展,寶馬冰淇淋事件後,網友們認為官方道歉信差評,然後讓ChatGPT 重寫了一份,結果好評如潮。
從余承東到李想,都稱將要讓AI 大模型上車。
這兩天宣布車機交互系統MBUX 接入ChatGPT ,這也是其首次接入ChatGPT。
預計約有90 萬名車主可享受該功能。
老狐這次被奔馳的速度征服了!
誠然,隨著越來越多的大模型人工智能上車,汽車變得越來越聰明,**但是我們真的需要嗎? **
**人工智能上車解決了哪些問題? **
首先,能解決用戶體驗哪些問題?
老狐認為:根本核心,在於使用場景化的改變。
相比傳統汽車單純的從A 點到B 點,我們的主要需求是安全、經濟和舒適。
於是拋去繁雜的技術理論,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系統,成了消費者最容易感知的核心。
前者以理想的“彩電、冰箱”為代表;
後者則以不依靠高精地圖,來實現高階駕駛輔助功能的華為與特斯拉FSD 為突破。
更具顛覆性的是,在馬斯克的定義中,如果車輛可以實現自動駕駛,那麼車主完全可以在閒置時,將車輛租賃出去,來實現資源與價值的最大化利用。
簡單說,不僅能創收,還可以減少停車費等額外支出。
**但這一切,都需要實現自動駕駛來支持。 **
**是提升安全還是增加隱患? **
毋庸置疑ChatGPT 上車後,能夠根據大量用戶的駕駛習慣,釋放很多測算門檻,加速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
**比如:研發L5 多年的蘋果汽車,已經主動降級。 **
同時,在人文理念上,人是控制者,機器永遠不可能替代,但一輛擁有深度學習能力的汽車,是否會侵犯駕駛員的自主權,從而造成安全隱患?屢次被盜取的數據安全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這是有矛盾點的。
車企顯然肩負著巨大的責任。
不過,我們拿現階段基本的法規來說。
在車輛開啟駕駛輔助後,一旦出現交通事故,智能汽車一方是要負責任的,當然駕駛人也需要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因質量、技術故障導致交通事故的,駕駛人同樣需先承擔責任,後續再向生產方和銷售方索賠。
**這麼看,交給人工智能駕駛汽車,似乎比把車借出去更不靠譜。 **
因為其沒有責任能力,一旦發生啥意外,後果大夥可自行腦補。
即便排除技術與法規的限制,如果車上有超聰明的高階系統,您敢放心大膽用嗎?
比如這一次ChatGPT 上車奔馳,其語音交互性能提昇明顯,比如:它可以推薦餐飲或景點,當車主提出複雜問題時,也能給出更全面的答案,甚至是操控智能家居,直接將科幻電影的人車生活照進了現實。
但這會不會增加安全隱患?
當然,我不是針對奔馳。我是針對現在所有過度智能化的車。
就拿導航來說,我們完全可以停下車,利用手機操作,然後導航投屏到車機上,再次專心駕駛。
還有,我們在拿車機插科打諢的時候,它又何嘗不是在陪主人玩耍?細思極恐。
語音助手的意義,是為了提升操控便利性,但也沒人保證不會增加安全隱患。
另外,現在有些車機還能控制智能家居,為什麼非要通過車機操作?
各類家電程序的第一捆綁對象顯然是手機,是不是為了堆積功能而堆積……真正的意義有多大?
車內屏幕尺寸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物理按鍵越來越少。
這一切到底是進步還是倒退了?
車內屏幕尺寸過大、功能過於花哨會影響專心駕駛,因此刻意改小了屏幕,簡化了功能。但從銷量表現來看,顯然也不太符合時下的購買需要。
老狐覺得:
面對汽車產業的百年變革,過於保守或激進都不太穩妥,畢竟面對各類炫酷的智能化體驗,更加豐富的功能,或許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精力。
另外,此前關於智能汽車的使用,也有專家呼籲:
駕校應該改革,開設相對應的培訓考試,因為這類車與傳統汽車操作起來,有很大的區別,需要駕駛者有學習的過程。
ChatGPT 上車,是否急了點?
參考資料:
電機 1、 insideev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