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拼殺進入2.0,會帶來哪些優化與突破

原文:澎湃新聞,作者:車行運

圖片來源:由無界AI‌ 生成

今年6月份,各大廠商紛紛升級自家的類ChatGPT產品。 6月9日,訊飛推出星火認知大模型升級版;6月13日,360在發布類ChatGPT產品之後,再次舉行360智腦大模型應用發布會。

與2月左右發布的大模型不同,近期各家公司發布的升級版產品,更偏向應用層目的是更容易走向千家萬戶。

從目前發布的情況來看,360智腦已初步具備跨模態⽣成能⼒,除了可以完成文字生成文字、表格、圖片;圖片生成文字、圖片,以及視頻生成文本,文本剪視頻等基礎創作之外,還重新定義“數字人”,給用戶一種“有靈魂、有⼈設、有記憶”可定制的專屬“人工智能”。

目前360智腦與用戶距離最近的應用場景,是360現有的全家桶,周鴻禕在發布會表示,“360智腦4.0”會接入360安全衛⼠、360瀏覽器、360搜索等,試圖重塑人機協作。

在發布會上,周鴻禕更改了此前觀點,“我曾經說過,國產大模型與ChatGPT之間的差距是兩年,現在我想收回這句話。”隨後補充最新觀點,認為目前國產大模型的水平與GPT3.5大打平,照此速度發展,追趕甚至超過GPT4將在轉瞬之間。

從發布初始版本至正式發布360智腦的四個月內,周鴻禕看到了會有如此巨大的轉變?

科技大廠圍獵大模型

在2023中關村論壇上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顯示,當前,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參數在10億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全國已發布了79個。

而科技大廠的大模型參數量較大:阿里通義千問大模型參數在10萬億級以上、騰訊混元大模型和華為盤古大模型參數量均在萬億級以上、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參數量在2千億級以上、京東言犀大模型的參數量為千億級;垂直行業科技企業已經上線的參數量普遍在千億級以上;而科研院校大模型的參數量在千億級及以下。

从大模型的布局体系来看,科技大厂在算力层、平台层、模型层、应用层进行了四位一体的全面布局。百度、阿里、华为三家均从芯片到应用进行自主研发的全面布局,如百度的“昆仑芯+飞桨平台+文心大模型+行业应用”、阿里的“含光800芯片+M6-OFA底座+通义大模型+行业应用”、华为的“昇腾芯片+MindSpore框架+盘古大模型+行业应用”。

此外金山辦公5月31日還發布了WPS AI,目前,WPSAI已接入金山辦公旗下辦公組件輕文檔、文字、表格、演示、PDF,未來將錨定AIGC、閱讀理解和問答、人機交互三個戰略方向發展,並接入金山辦公全線產品。

各家大廠迅速湧入這個賽道,主要是因為監管層迅速跟進出台措施規範行業發展,有頂層架構保駕護航,各家大廠自然可以放心投入研發,並推出產品。

自今年3月大模型批量上線以來,AI監管政策逐漸明晰,這也給行業應用指明了方向。

回顧整個行業發展歷程,4月11日,《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方法》徵求意見稿發布;5 月30 日,信通院正在聯合編制“紙鳶”開放人工智能模型許可證,下一步將發布《紙鳶開放人工智能模型許可證(徵求意見稿)》。

隨後,一線城市配合發布了《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 年)》;《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 年)》。

在此背景下,周鴻禕認為國產大模型將會迅速縮小和ChatGPT的差距,似乎也好理解了。

360智腦有何不同

按照周鴻禕的規劃,360大模型將在持續升級大模型的基礎上,兼顧場景化、產品化、平⺠化、垂直化。

這種發展戰略下,360智腦可以實現對消費者(⽤戶個⼈AI助理)、中⼩微企業(SaaS化垂直應⽤)、企業/政府/城市(私有化部署⼤模型)、⾏業(⾏業垂直⼤模型)等四個主要應用場景的覆蓋。

想要更好滿足上述不同場景的需求,通用大模型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完成從輸入文字輸出文字,到看懂圖像、視頻,並能產出圖像、視頻的轉變,相當於讓大模型具備了“耳朵”和“眼睛”,為創建“數字人”打下基礎。

傳統數字人只需要按照既定腳本輸出,但在大模型時代,360的數字人可定制,因此⼈設、有記憶、有經歷,目前在360數字⼈⼴場平台中,已經有200多個⻆⾊,分為數字名⼈和數字員⼯兩個種類。 360希望未來可以讓每個⼈都有自己的AI助理,並有機會在虛擬空間內,跨越時空,和古人交流。

在演示會上,周鴻禕問“諸葛亮”怎麼看今天成為鬼畜素材,數字人以諸葛亮的口吻回复:夫古今之命,乃實事所必然也。今之時勢,天下紛擾不已。吾雖已老,仍志在天下。今者年輕人以吾為鬼畜素材,吾欣然接受此變化。並祝愿年輕朋友在未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同時周鴻禕還強調,未來數字人的形態還會有⾃⼰的⽬標、規劃和分解的能⼒,從而可以調⽤各種垂直的模型完成任務。

不過這些功能其實都是在現有大模型應用基礎上的優化,並沒有開闢一個全新的領域。但實際上,當大模型取得突破後,最具創造性的應用場景是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有機會駛入快車道

回顧無人駕駛領域,自從2016年開始,各大廠商都在佈局這個領域,但是直到今年也沒有一家可以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

目前一輛L2+級別的無人駕駛系統需要10+顆攝像頭;1-2顆激光雷達;或3-5顆毫米波雷達提供的多維度數據,人工標註數據之後才能用於模型的訓練。在可識別影像的大模型出現之後,人工標註所需要的時間成本和物質支出將會驟然下降。

據2023年4月毫末智行DriveGPT發布會顯示,目前要得到對諸如車道線、交通參與者、紅綠燈等信息,行業人工標註的成本約每張圖為5元,毫末DriveGPT的成本為0.5元。我們認為科技公司大模型訓練成熟後,單張圖自動標註的邊際成本趨近於0,平均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

據愷望數據產品項目副總裁張鵬在2023年2月的介紹,目前數據標註以人工標註為主,機器標註為輔,95%的數據標註還是以人工為主。大模型的介入,可以極大地提升這個行業的效率。以特斯拉為例,2021年人工標註團隊為1000多人,2022年該團隊裁員200餘人。

除此之外,大模型時代,第三方科技巨頭有望通過提供完善的工具鏈,幫助整車廠構建自己的自動駕駛算法和數據閉環系統,同時依靠大模型的數據生成能力縮小在數據領域的差距,自動駕駛的安卓時代有望來臨。

目前,大模型已經被用於賦能數據閉環、仿真、感知算法、規控算法等領域。而巨頭如微軟、英偉達在大模型和自動駕駛爭相佈局,或將擦出新的火花。

此外大模型的出現也促進行業分工,避免“重複造輪子”,同時加速傳感器和芯片迭代,系統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大模型開發者和自動駕駛產業鏈玩家有望全面受益。

以百度Apollo為例,其首先利用圖文信息預訓練一個原始模型,利用算法將街景圖像數據進行物體識別並定位和分割,放入編碼器形成底庫,即基於街景建立一個圖片和文字信息對應的數據池。

其次可以通過文本、圖像等形式對特定的場景(如快遞車、輪椅、小孩等)進行搜索和挖掘,對車端模型進行定制化的訓練,大幅提升存量數據的利用效果。

百度用半監督方法,充分利用2D和3D數據訓練一個感知大模型。通過在多個環節對小模型進行蒸餾,提升小模型的性能,同時通過自動標註給小模型定制化的訓練,用來增強遠距離視覺3D感知能力、提升多模態感知模型的感知效果。

另一家頭部玩家商湯科技也曾公開表示,可以用AIGC生成真實的交通場景以及困難樣本來訓練自動駕駛系統,以多模態數據作為大模型的輸入,提升系統對Cornercase場景的感知能力上限。

同時自動駕駛多模態大模型可做到感知決策一體化集成,在輸出端通過環境解碼器可對3D環境進行重建,實現環境可視化理解;行為解碼器可生成完整的路徑規劃;動機解碼器可用自然語言對推理過程進行描述,使自動駕駛系統變得更加安全可靠。

大模型實現上述功能後,未來無人駕駛門檻會越來越低,頭部廠商加速無人駕駛項目進程的同時,還可以讓更多新玩家加入這個領域,並開拓除道路導航外,需要道路規劃功能的賽道,比如進一步優化掃地機器人的路徑規劃。

現在看,在經歷二月至三月的大模型集中發布期、四月至五月的產品研發期和政策方向逐步明確後,六月已經進入AI大模型產品和應用有望迎來集中發布期,這也直接導致OpenAI API降價。

在可預期的未來,AI技術仍然在持續迭代,應用也在持續推進,同時越來越多科技大廠推出產品切入這個賽道,還將繼續助推行業景氣度上升,並給用戶帶來更貼合市場需求的類GPT產品,比如擁有龐大用戶群的騰訊6月19日也發布了大模型領域的技術方案。

當這些從業企業一起卷的時候,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的同時,也意味著C端用戶將會很快就能用上這個產品,至於會為誰付款,就需要各家廠商自憑本事了。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