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全新大模型Olympus,2萬億參數,比GPT-4更強

圖片來源:由無界 AI生成

在這波近一年的大模型浪潮中,亞馬遜不能說一直默默無聞,至少也是神隱了許久,現在終於要對外公佈最新進展了。 據外媒爆料,亞馬遜正在訓練自家的第二個大模型,內部代號Olympus(奧林匹斯),與曾經在國內風頭無二的日本相機品牌奧林巴斯同名。 亞馬遜打算將Olympus接入自己的在線零售商店、Echo等設備上的Alexa語音助手,以及為AWS平臺提供新功能。

**據說這款大模型的參數高達到2萬億(2000B),比傳言中參數約為1萬億的GPT-4更多,可能在今年12月上線。 **之所以說“傳言”是因為OpenAI曾經透露過GPT-3.5的參數量高達1750億,而今年三月GPT-4上線后對此問題卻一直三緘其口,外界的多種猜測都被奧爾特曼駁斥為“完全是胡說八道”,但究竟有多少他也始終沒有透露。

就在剛剛過去的上個月,亞馬遜設備和服務高級副總裁Dave Limp(戴夫·林普)還曾經在一次公開活動上表示,亞馬遜的AI助手Alexa將會像其他競品一樣,幫助使用者起草郵件,用自然語言即可完成生活中的各種任務。 他認為等到那個時候,Alexa也將會獨立於Amazon Prime收費,因為雲端運行的模型會有“可觀的推理成本”。 而且Alexa會和Amazon Prime一樣“為用戶創造難以估量的巨大價值”。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亞馬遜擁有能力超群的大模型,最好是自研自開發。

一、時代浪潮中的亞馬遜

1994年,網路電子商務行業方興未艾,傑夫·貝索斯(Jeffrey Preston “Jeff” Bezos)也渴望參與其中,因而在其自稱的“遺憾最小化框架”(以自己的努力實踐擊退日後可能萌發的後悔之情)驅動下,在華盛頓州貝爾維尤一間的車庫中,亞馬遜公司正式成立,成為繼迪士尼,蘋果後又一家誕生自車庫的傳奇企業。

2017年的傑夫·貝索斯

亞馬遜一開始的名字叫Cadabra,但是貝索斯希望公司名以A開頭,這樣在按字母排序的清單中就能更快地被人發現。 在翻閱字典后,貝索斯決定使用Amazon這個名字,因為他覺得這是個“富有異國情調且與眾不同”的地方。 同時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積和水流量最大的河流,這也與貝索斯希望公司成為世界之最的期望不謀而合。 從2000年起,亞馬遜的標誌中出現了一條從字母A指向字母Z的微笑箭頭,象徵著其旗下的商品包羅萬象,從A到Z無所不包。

亞馬遜的業務始於在線書店,1995年7月,Amazon.com 正式上線,賣出的第一本書是美國學者、作家道格拉斯·理查·郝夫斯台特,也叫侯世達(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的《流體的概念和創意類比:電腦模型的基本機制的思路》。 當年十月,亞馬遜開始面向公眾,商品也開始逐漸多元化。 在最初的兩個月中,其商品就能銷往全美50個州,以及海外45個國家,每周的銷售額達到2萬美元。 然而即便有此亮眼的成績,此時的亞馬遜依然沒有盈利。

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圖亞馬遜總部的「亞馬遜球」,2018年完工落成

這其實與貝索斯本人的考慮有關,他並不急切地期望在四到五年內就實現大規模盈利。 但這也引起了許多股東的抱怨,他們認為亞馬遜的業績增長不夠迅速,無法為他們的投資提供合理的回報,甚至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活下去都是個問題。 然而當21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破裂后,亞馬遜並沒有像其他電子商務公司那樣應聲倒下,而是一直頑強奮鬥至今,並最終成為現在的網路零售業巨頭之一。 2001年的第四季度,亞馬遜首次實現盈利,財報顯示當季營收超過10億美元,凈利約500萬,這也證明瞭貝索斯這種非傳統的商業模式並非癡人說夢。 1999年,《時代》雜誌將貝索斯設為當年的時代年度人物,作為對他與亞馬遜向全美全球推廣網路購物的表彰。

2020年2月,亞馬遜市值正式突破萬億美元的關口,此前曾於2018年9月及2019年盤中兩度達標可惜未能保持至收盤,成為美國繼蘋果,微軟,谷歌后第四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2021年7月,貝索斯卸任CEO職務,此前負責亞馬遜雲計算服務的安迪·賈西(Andy Jassy)繼任CEO職務。

2021年的安迪·賈西

賈西於1997年和其他幾位哈佛MBA一起加入亞馬遜,擔任營銷經理。 2003年,賈西和貝索斯提出了創建雲計算平臺的想法,該平臺後來被稱為Amazon Web Services,即現在常說的AWS,並於2006年正式推出。 **從通過互聯網遠端提供的簡單計算和存儲服務開始,AWS不斷定義企業計算的新時代,併為基於AWS或圍繞AWS構建新的商業模式。 賈西在2021年7月繼任CEO后,將AWS打造成了價值800億美元的企業,這是一家大公司能孕育新一家巨型公司的罕見範例,令許多競對手豔羨不已。 **

二、亞馬遜與大模型

之前介紹沃爾瑪時曾經說過,作為常年霸榜「世界500強」第一名的存在,怎麼可能只依賴傳統的商業模式而對高新技術無動於衷? 亞馬遜也一樣,前面就說過它是繼蘋果,微軟,谷歌之後第四家市值突破萬億的公司,自然不可能是只靠傳統模式與手段就能達到的成績。

六年前,亞馬遜推出了一系列新鮮AI技術,其中包括一款軟體工具SageMaker,Intuit和通用電氣(GE)等公司都用它來構建自己的機器學習大模型。 此外AWS甚至還參與過OpenAI的原始融資。 賈西和亞馬遜都與OpenAI及其年輕有為的CEO奧爾特曼關係相當不錯。 亞馬遜是OpenAI的早期投資者,當時OpenAI還堅守著馬斯克提倡的非營利模式,而且OpenAI也曾使用過AWS。 **賈西確信,亞馬遜在幫助客戶運行各種機器學習大模型方面的歷史,將為其深入拓展AI領域奠定良好的基礎。 **此外也有AWS高管指出,雲計算AI服務市場剛剛起步,AWS有足夠的時間。

據外媒The Information週二的預測,在未來一年內,僅OpenAI一項AI服務的收入就可能超過10億美元,但與AWS去年公佈的800億美元總收入相比頂多是九牛一毛。 AI領域的發展,尤其是大模型體現出的能力,在當今的時代和經濟背景下激起了一朵難得的浪花。 大模型正在打破科技界的平衡,在與炙手可熱的OpenAI結成戰略聯盟後,微軟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

亞馬遜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雲服務廠商,多年來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以及技術層面的積累,使其擁有不可小視的競爭優勢。 Olympus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亞馬遜希望在AI領域掌握自己的命運,開發屬於自己的大模型。 **在關鍵技術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這不失為明智之舉。 **

除了目前還在秘密訓練的Olympus之外,10月亞馬遜剛剛完成的對大模型獨角獸企業Anthropic的一筆總價值40億美元的投資。 Anthropic的創始成員與OpenAI關係密切,其中不少都參與開發過GPT早期版本GPT-2和GPT-3,也因此Anthropic的大模型產品Claude系列有“GPT最強平替”的別名。

位於希臘的奧林匹斯山,在希臘神話中有崇高的地位,將新產品以此為名也可以看出亞馬遜的決心和信心

當時根據二者簽署的協定,在這筆40億的投資之後,Anthropic的大模型也成為了AWS服務中的一部分,用戶可以通過Amazon Bedrock訪問Claude,讓AWS能夠向客戶提供最先進的大模型服務。 不久后一些知名企業就通過AWS,接入了專門針對自己產品微調的Claud 2。

同時Anthropic還會使用亞馬遜研發的兩款AI晶元Trainium和Inferentia進行大模型的推理和訓練,和亞馬遜一起在未來共同開發AI晶元。

**這筆40億美元的投資讓亞馬遜和Anthropic,建立起了類似於微軟+OpenAI這樣的傳統巨頭+巨型獨角獸的聯盟。 **對於一個擁有全球數億使用者的購物平台來說,訓練自己的大模型,讓自己能夠在即將到來的新時代掌握住自己的命運,這也是順理成章,合情合理的事。 就像在十多年前,亞馬遜從一個在線購物平臺進入雲計算服務行業,成為如今的雲計算巨頭一樣。 亞馬遜有能力,也有必要在AI與大模型賽道再次完成這樣的轉身。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