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春晚」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比爾·蓋茨親筆撰文講透了

文章來源:機器之能

編輯:吳昕

圖片來源:由無界 AI生成

今天,我仍然和創辦微軟時一樣熱愛軟體。 軟體在之後幾十年裡有了很大改進,但在許多方面仍然相當笨拙。

在電腦上執行任何任務,必須告訴設備使用哪個應用程式。 你可以用 Microsoft Word 和 Google Docs 起草商業計劃書,但它們無法為你發送電子郵件、分享自拍、分析數據、安排聚會或購買電影票。 即便最好的網站也無法全然瞭解你的工作、個人生活、興趣和人際關係,因此為你辦事的能力也有限。 你只能讓密友或者私人助理代勞這些事情。

未來五年,這種情況將被徹底改變。 只需大白話告訴設備想做什麼,不用再針對不同任務調用不同應用程式。 軟體會根據你的選擇與設備分享到的資訊自己作答,因為它更瞭解你的生活。 在不久將來,任何一位線民都能擁有一個 AI 驅動的私人助理,遠遠超過今天的技術水準。

這種類型的軟體——回應自然語言並根據對用戶的瞭解完成許多不同任務——被稱為智慧體(Agent)。 近 30 年來,我一直在思考智慧體,並在 1995 年出版的《未來之路》一書中提到了它們,由於 AI 的進步,它們直到最近才變得實用。

**智慧體不僅會改變每個人與計算機的交互方式,還將顛覆軟體行業,掀起一場從輸入命令到點擊圖示以來最大的計算革命。 **

*比爾蓋茨出版的第一本書。 當時,人們想知道數字技術將走向何方,以及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比爾蓋茨在書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還對未來幾十年即將到來的計算,尤其是互聯網的突破做出了一些預測,其中包括智慧體。 不過後來,比爾蓋茨曾表示當時預測可能過於樂觀了一些。 *

適合所有人的私人助理

一些批評者指出,以前也做過這種東西,但使用者並不完全接受它們。 (後來被放棄的微軟 Office 數位助理「曲別針」仍然是人們玩笑的物件),人們為什麼會使用智慧體?

「曲別針」,暴露年齡的記憶

答案是智慧體會好得多。 你能和它進行細緻入微的對話,它們也會更加個人化並不局限於寫信等相對簡單的任務。 「曲別針」和智慧體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就像過去帶轉盤的座機和智能電話也有不少類似。

只有你願意,智慧體會幫你完成所有事情。 只要授權它跟蹤在線互動和現實世界的位置,它就能充分理解活動參與者、地點和活動本身。 它能摸清你的私人和工作關係、愛好、偏好和日程安排。 你可以決定智慧體何時以何種方式參與進來,抑或讓你自己做決定。

為瞭解智慧體將帶來的巨大變化,不妨對比一下當下一些 AI 工具。 其中大多數是機器人(bots),通常局限於一個應用程式,只有在你輸入特定內容或尋求説明時才會被動介入,它們記不住你的行為方式,因此也不會變得更好或者學習到你的任何偏好。 **微軟的「曲別針」就是一個機器人(bot),不是一個智能體。 **

智慧體更聰明。 它們積極主動,能在你提出建議之前提出建議,可以跨應用程式完成任務,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變得更好,因為它們能記住你的活動並識別你的行為意圖和模式。 它們會根據這些提供你所需的東西,儘管你是最終裁決者。

假如你計劃一次旅行,旅行機器人(bot)會找到符合預算規劃的酒店,但智慧體知道更多,比如通常在一年中什麼時間旅行、喜歡嘗試新地方還是更願意往返於同一個地方,並據此建議目的地。 它還會根據你的興趣、風險傾向推薦玩些什麼、預定你喜歡的餐廳。 今天想要這種深度定製化的規劃,只能花錢找旅行社實現。

AI 智慧體最令人興奮的影響還是如何大幅降低當今過於昂貴的社會服務成本,它將對四個領域產生特別大的影響:醫療保健、教育、生產力以及娛樂購物。

醫療保健

現在,AI 在醫療保健中的主要作用是説明完成管理任務。 例如,Abridge、Nuance DAX 和 Nabla Copilot 會記錄診療過程,寫下筆記供醫生查看。

當智慧體可以進行基本的分診、提出建議並決定病患是否需要尋求治療,真正的轉變將會到來。 這些智慧體還將説明醫護人員做出決定,提高工作效率。 (像 Glass Health 這樣的應用程式已經可以分析摘要,提供診斷建議供醫生參考。 )對不發達國家來說,這種輔助病人和醫護人員的能力尤其重要。 在這些國家,許多人根本享受不到醫療服務。

不過,臨床醫生智慧體的推出速度將相對較慢,畢竟生死攸關。 人們需要看到證據——雖然不夠完美也會犯錯,但智慧體總體有利於人類福祉。 當然人類也會犯錯,得不到醫療服務也是一個問題。

另一個例子是有了智慧體,等於每個人都有了一個心理醫生。 今天,每周接受一次心理治療還很奢侈,許多可以從治療中受益的人卻得不到相應的服務。 **比如蘭德公司發現,美國退伍軍人需接受心理治療的人中,有一半都得不到相應服務。 **

在這面,訓練有素的 AI 智慧體會大幅降低服務成本,讓更多有需要的人享受得起。 Wysa、 Youper 就是這種早期聊天機器人的例子。 但智慧體的服務會更深入。 如果與它們分享足夠多資訊,它們就能瞭解你的生活史和人際關係,隨時聽候你的調遣,永遠不會不耐煩。 在允許情況下,它甚至可以藉由智慧手錶監測你對治療方案的反應——比如和老闆談論問題時心跳是否加速——並建議什麼時候應該去看人類心理醫生。

教育

幾十年來,我一直對軟體如何讓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更加輕鬆抱有很大興趣。 軟體不會取代教師,它會輔助老師工作,比如為學生提供個人化指導,幫助老師擺脫文書工作,將精力聚焦到最重要的工作內容。 現在,變革終於以一種戲劇性方式展開。

目前,可汗學院創建的基於文本的機器人(bot)Khanmigo 最為先進,可以輔導數學、科學和人文學科的學習。 比如,它可以解釋二次方程並佈置相關練習題。 它還可以幫老師做一些事情,比如寫課程計劃。 我一直是可汗學院創辦人 Sal Khan 的粉絲和支援者,最近,他也在我的播客中談論了 AI+ 教育。

但是,基於文本的機器人只是第一波浪潮,智慧體將開闢更多可能。 比如,很少有家庭花得起「一對一」輔導的錢。 如果智慧體知道如何讓輔導變得高效,它就能為每個學生提供量體裁衣的輔導。 比如,如果智慧體知道孩子喜歡 Minecraft 和 Taylor Swift,它會使用 Minecraft 教他們計算體積和面積,用 Taylor 的歌詞教他們講故事和如何押韻。 體驗上,這將比今天的基於文本的機器人方案更豐富(既有圖像也有聲音),也更個人化。

個人和組織的生產力

這個領域的競爭很激烈。 微軟正在將 Copilot 融入 Word,Excel,Outlook 和其他服務。 谷歌也在做類似的事情。 這些 Copilot 可以做很多事情,例如將書面文檔轉換為幻燈片,使用自然語言回答有關電子錶格的問題,以及從不同人角度出發總結電子郵件線程。

智慧體將做得更多。 就像有一個人專門幫你完成各種工作。 你有一個商業想法,智慧體會幫你寫一份商業計劃,為它創建一個演示文稿,甚至生成圖像顯示產品可能的樣子。 公司將擁有參與每次會議併為員工提供諮詢的智慧體。

無論是否在辦公室工作,智慧體都能夠像今天的個人助理一樣,為企業高管提供支援。 如果朋友剛做過手術,智慧體會主動建議送花,還能幫你訂購。 如果想和大學室友敘舊,它會和大學室友的智慧體商量聚會時間,並在你赴約時提醒你他們最大的孩子剛剛考上本地大學。

娛樂與購物

AI 已經可以説明你挑選新電視,並推薦電影、書籍、節目和播客。 同樣,我投資的一家公司最近推出了 Pix,可以針對你的問題(比如,我喜歡羅伯特·雷德福的電影,在哪裡可以看到?),根據你的喜好給出建議。 Spotify 也有一個 AI 驅動的 DJ,不僅可以根據您的喜好播放歌曲,還可以和你交流,甚至直呼你的名字。

智慧體不僅僅會簡單提出建議,還會幫你採取行動。 如果想買相機,可以讓智慧體替你流覽那些評論、總結並提出建議,在你決定後幫你下單。 如果告訴智慧體想看《星球大戰》,它會搞清楚你有沒有訂閱流媒體服務,如果沒有,它會主動為你註冊。 如果實在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看什麼,它會主動提供建議並播放你指定的內容。

你還可以獲得根據自己的興趣量身定製的新聞和娛樂內容。 CurioAI 支援自定義播客(基於你感興趣的任何主題),由此也可窺見即將發生的一幕。

對科技行業的衝擊

簡而言之,幾乎任何生活領域、人類活動中,智慧體都將有所助益,也會對軟體行業和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在計算行業,我們談論的是平臺——也就是構建應用和服務的技術,Android、iOS 和 Windows 都是平臺。 智慧體將成為下一個平臺。

**不用知道怎麼編寫代碼或圖形設計,只需要告訴智慧體想要什麼,你就可以創建新的應用程式或服務。 **智慧體會自動編寫代碼、設計應用程式外觀、徽標並將程序發佈到在線商店。 我們在OpenAI本周推出的 GPT 上看到了未來,非開發者也能輕鬆創建和共用自己的助理。

智慧體也將影響我們使用、編寫軟體的方式。 它們會取代搜索網站,因為它們會更好地查找和總結資訊。 它們也將取代許多電子商務網站,因為它們不會受供應商數量的約束,自動找到最優惠的價格。 它們將取代文字處理器、電子表格和其他生產力應用程式。 今天彼此獨立的業務——搜索廣告、帶廣告的社交網路、購物、生產力軟體——將合為一個業務。

我並不認為智慧體業務將由任何一家公司主導,未來會存在許多不同 AI 引擎。 現在,智慧體被嵌入到其他軟體(比如文字處理器和電子錶格),但最終它們將自主運行。 雖然有些智慧體是免費的(有廣告贊助),但我認為大部分智慧體還是付費的,這樣公司也有動力讓智慧體為使用者(而不是廣告商)工作。 異常激烈的競爭會讓智慧體變得非常便宜。

不過,我所描述的這些成為現實之前,我們還需要面對一些問題。 關於這項技術以及我們將如何使用它的問題。 我以前寫過 AI 引發的問題,現在我將主要關注智慧體引發的問題。

技術挑戰

目前還沒有人弄清楚智慧體的數據結構會是什麼樣子。 為了創建個人的智慧體,我們需要一種新型的資料庫,它可以捕獲你的興趣和關係的所有細微差別,並在保護隱私同時快速調用資訊。 我們已經看到了存儲資訊的新方法,例如向量資料庫,這些方法可能更適合存儲機器學習模型生成的數據。

另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人們將與多少個智慧體互動。 你的私人智能體會與你的治療師、數學導師的智慧體區隔開嗎?如果是這樣,你希望這些智慧體什麼時候一起工作,什麼時候又應該自掃門前雪?

你將如何與私人智慧體互動?現在的公司正在探索不同的策略,包括應用程式、眼鏡、吊墜、別針(pin),甚至全息圖。 所有這些都是可能的,但我認為人機交互的第一個重大突破將是無線耳機(earbuds)。 **如果智能體代需要和你聯繫,它會和你交談或顯示在你的手機上。 **(比如,您的航班延誤了。 你想等一下,還是需要我重新預訂?)如果你願意,它還將監控進入耳朵的聲音,通過遮罩背景噪音、放大難以聽到的聲音,或者讓你更容易理解口音重的人說話來增強聲音的效果。

還有其他挑戰。 目前還沒有一個允許智慧體相互通信的標準協定。 要想每個人都用得起,智慧體成本還需要降低。 提示智慧體給到正確答案的方法也要更簡單一些。 需要防止幻覺,特別是在對準確性要求很高的領域(比如健康),確保智慧體不會因為他們的偏見而傷害人類。 希望智慧體不要做不該做的事情。 (這裡是指人類出於邪惡目的而使用智慧體)。

隱私和其他重大問題

鑒於所有這些挑戰,在線隱私和安全問題也將變得更加緊迫。 你希望能夠決定智慧體可以訪問哪些資訊,這樣就可以確信你的數據只與選擇的人和公司共用。

但是,誰擁有你與智慧體共享的數據?如何確保這些數據得到適當的使用?沒有人願意看到與他們告訴治療師的事情有關的廣告。 你的智慧體能被執法部門作為對你不利的證據嗎?智慧體什麼時候會拒絕做一些可能對你或其他人有害的事情?誰來挑選智慧體需要對齊的價值觀?

還有一個問題,智慧體應該分享多少資訊。 你想見一個朋友,讓智慧體去溝通,你不希望它說,「哦,她週二要見其他朋友,不想把你包括在內。 」 如果讓智慧體幫你寫工作郵件,它需要被告知不應該使用關於你的私人資訊或以前工作的專有數據。

其中許多問題已經成為科技行業和立法者的頭等大事。 最近,我與其他技術領袖一起參加了一個由參議員 Chuck Schumer 組織的人工智慧論壇,許多美國參議員都參加了該論壇。 我們分享了關於這些問題和其他問題的想法,討論了立法者通過強有力立法的必要性。

但其他問題不會由公司和政府決定。 例如,智慧體可能會影響我們與朋友和家人的互動方式。 今天,你可以通過記住他們生活的細節——比如生日——來向某人表明你關心他們。 但當他們知道你的智慧體會提醒你並負責送花時,對他們來說,這是否同樣有意義?

在遙遠的未來,智慧體甚至可能迫使人類面對有關目的意義(purpose)的深刻問題。 想像一下,它們變得如此優秀,以至於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高品質的生活,而無需工作太多,人們會如何利用他們的時間?當智慧體知道所有答案時,還會有人想要接受教育嗎?當大多數人有很多空閒時間時,會有一個安全和繁榮的社會嗎?

不過,我們距離這樣的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時,智慧體也正向我們走來,並在接下來幾年徹底改變人類線上和線下的生活方式。

參考連結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