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 Store上線,OpenAI 的「iPhone時刻」這回真來了

OpenAI首屆全球開發者大會上,Sam Altman再次給AI行業扔了一系列重磅炸彈。 GPT-4 Turbo、GPT Store和定製化的GPT在大會上發佈,OpenAI的生態體系初具雛形。

GPT模型剛升級了不到24小時,高能網友就開始用它的定製化功能創造了各種有趣的應用。

有人創建了能微調X帖子的專用模型,精確定位全平臺用戶發帖的高峰時間; 有人用GPT做了一個AI解說員,不僅能看懂足球賽,還會解說英雄聯盟......

一系列新功能直接吸引了大量用戶湧入,從ChatGPT到API,全線崩潰了近兩個小時。

OpenAI已然看到了群眾的智慧,乾脆上線了GPT Store:既然你們喜歡改造GPT,那就把你們改造過的GPT上線商店吧,你賺了錢,我建了生態。

OpenAI的開發者大會再次撼動了人工智慧大模型行業,儘管GPT因算力、算據的客觀技術限制很難向第五代升級,但GPT-4足夠讓OpenAI構建自己的AI帝國。

開發者在狂歡,那些借GPT模型另起爐灶搞大模型的創業公司們,面對的是OpenAI的降維打擊,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當GPTs開始有了Store

GPT-5沒有來,但這並不妨礙OpenAI持續升級GPT-4。

這家AI獨角獸也學著各種互聯網及硬體公司們,開啟了自己的首屆全球開發者大會,創始人Sam Altman在短短45分鐘的發佈會上,先後扔出了GPT-4 Turbo、GPT Store、GPTs、Assistants API等多個圍繞GPT模型的升級產品。

GPT-4 Turbo更像是GPT-4向GPT-5過渡的模型,它將上下文長度擴充至128K的內容。 什麼概念呢? 有了它,ChatGPT幾秒鐘就能讀完一本300頁的書。 這意味著,使用者可以利用GPT-4 Turbo處理更長的文本了。

文本只是一方面,GPT-4 Turbo還增加了自身的多模態能力,集成了視覺模型DALL-E3以及文本生語音的語音模型TTS(text-to-speech)。 開發者通過API可直接調用,實現圖生圖、語音輸入等形式。 這為多模態應用程式的開發鋪平了道路。

當OpenAI告訴使用者「你們可以創建一個理解語音並能夠分析圖像內容的機器人」時,更具象的應用在高能網友創造力中出現了。

網友 @geepytee 將足球比賽視頻的每一幀畫面傳給了GPT-4 Turbo,通過提示要求生成旁白后,一個AI足球解說員誕生了,不僅能理解球賽,比賽的高光時刻出現時,它的語氣還“激動”起來。 很快,大家就不滿足於讓GPT當足球解說了,電競解說、電影解說都來了。

除了GPT-4 Turbo外,OpenAI還給AI模型的開發者們來了個三件套:GPTs、GPT Store和Assistants API。

首先是GPTs,即定製版本的GPT,相當於OpenAI放開了基於GPT的中小模型創建,讓使用者自行開發,以處理特定場景下的特定任務。 而且,開放過程也在AI能力的説明下變得更簡單了,使用者直接可以用自然語言與GPT Builder對話,去訓練一個自定義的GPT。

於是,一個在社交平臺X上擁有34萬粉絲網友Rowan Cheung ,為自己打造了一個“X Optimizer GPT”,它可以對X上的帖子進行微調,並定位流量高峰的發佈時間。

OpenAI的大會開完還不到24小時,網友們就開始利用GPT的各種新升級行創造之舉。 這其實是GPT-4模型發佈一年來的一個縮影。

當OpenAI通過GPT-4將人工智慧的能力從高閣上拿下,放到普羅大眾的眼前后,一大批圍繞這個模型的創新就出現了,不僅是各種應用,還有各種在GPT模型基礎上改造的、垂直於某個場景的模型。

索性,OpenAI給這些GPTs造了一個商業化的場地“GPT Store”:把你們基於GPT改造的專屬模型上傳到這裡吧,一旦上架,就可以變現。

GPT Store生態雛形顯現

這個做法不免讓人想起蘋果的App Store,不同的是,即使一個不會程式設計的人,也可以通過GPT Builder來創建自己的GPT模型。 利用Assistants API,開發基於GPT的應用程式的過程也將變得簡單智慧,開發者可以在自己的應用程式中構建類似ChatGPT的聊天機器人或者類似AI Agent的智慧體,把複雜的問題交給它去做。

OpenAI的一系列舉動幾乎昭示了它的用意:構建一個圍繞GPT的人工智慧生態。 這家公司也不再僅僅是一家人工智慧大模型的研發公司,而轉變為集模型(GPT)、產品(ChatGPT)和工具(各種API、元件)為一體的AI全鏈,試圖一統GPT的江山。

AI企業何去何從?

對於使用者與開發者來說,GPT的升級是一次科技狂歡。 但對於大多數AI創業公司來說,情況就可能不太樂觀了。 OpenAI把過去一年裡借GPT創業的公司業務都囊括進去了,可以說是一次降維打擊。

早在10月的YC校友分享會上,Sam Altman就曾表示,OpenAI的模型產品會逐漸拓寬,“在生存空間越來越有限的情況下,套殼ChatGPT的所謂AI公司將走向消亡。 ”

如果只是打擊ChatGPT的套殼公司,OpenAI對GPT-4的升級還只是護城河之舉,但效果卻不僅如此,那些專注於大模型的企業又將被它甩開一大截。

最近,馬斯克的大模型“Grok”發佈,機器語言的自然,比如回復很“幽默”。 當GPT-4升級后,這點“優勢”可能只需要自定義一個GPTs就實現了。

此外,一些做中間層的公司也將很難存活,比如LongChain,它通過把大模型相關開發元件封裝打包在一起,從而降低大模型應用的開發難度。 現在,OpenAI用Assistants API把它解決了。

很明顯,GPT不僅在使用體驗上無出其右,還要在應用生態、開發者上搞爭奪戰。 如此境況下,AI大模型公司的生態之戰又該如何打? AI創業公司又該如何應對?

OpenAI用保姆級的產品系列構建GPTs生態,而Meta則選擇了開源。 早在今年3月,LLaMA的「意外洩露」導致了「羊駝生態」的出現,一系列基於該模型的衍生模型及應用大量湧現,被業內比喻成大模型的「安卓時刻」。。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認為,只有擁有數以百萬計的AI應用,大模型才算得上成功。 他表示:「技術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應用,人類進入 AI 時代的標誌是出現大量的 AI 原生應用,而不是出現大量的大模型。 ”

對於做垂直產品的公司來說,在OpenAI們搭建起一套AI開發的基礎設施后,創業企業接下來要做的不是重複造輪子,而是儘快找到自身優勢,藉助先進的底層基礎設施,發力應用層。

目前,OpenAI還未正式公佈針對GPT Store的開發者收益模式,但從已知資訊看,收益將與模型的使用人數挂鉤,一旦進入商店,GPTs就開始在排行榜中競爭。

根據OpenAI最新披露的數據,自去年11月上線至今,已有200萬開發者參與到ChatGPT的生態建設中,周活躍使用者已達1億。 與此同時,OpenAI還借ChatGPT拉來了C端流量,該對話機器人的10月份全球訪問量仍在17億次,居各種AI應用之首。

ChatGPT訪問量穩居首位

這意味著,加入OpenAI生態的應用產品將獲得天然的巨大流量池,GPT Store將有機會催生出很多比平臺本身更具吸引力的超級應用。

每當新一輪的科技變革帶來產業顛覆時,行業引領者必將淘汰一批追風者,但也會孕育新生。 OpenAI開啟了“iPhone時刻”,Meta正在用開源生態反擊,巨頭的競爭之下,惠及普通人的超級應用值得等待。

**你最期待的AI應用是什麼? **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