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廣場小夥伴們,福利不停,精彩不斷!目前廣場上這些熱門發帖贏獎活動火熱進行中,發帖越多,獎勵越多,快來 GET 你的專屬好禮吧!🚀
🆘 #Gate 2025年中社区盛典# |廣場十強內容達人評選
決戰時刻到!距離【2025年中社區盛典】廣場達人評選只剩 1 天,你喜愛的達人,就差你這一票衝進 C 位!在廣場發帖、點讚、評論就能攢助力值,幫 Ta 上榜的同時,你自己還能抽大獎!iPhone 16 Pro Max、金牛雕塑、潮流套裝、合約體驗券 等你抱走!
詳情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community-vote
1️⃣ #晒出我的Alpha积分# |曬出 Alpha 積分&收益
Alpha 積分黨集合!帶話題曬出你的 Alpha 積分圖、空投中獎圖,即可瓜分 $200 Alpha 代幣盲盒,積分最高直接抱走 $100!分享攢分祕籍 / 兌換經驗,中獎率直線上升!
詳情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2763074
2️⃣ #ETH百万矿王争霸赛# |ETH 鏈上挖礦曬收益
礦工集結!帶話題曬出你的 Gate ETH 鏈上挖礦收益圖,瓜分 $400 曬圖獎池,收益榜第一獨享 $200!誰才是真 ETH 礦王?開曬見分曉!
詳情 👉 https://www.gate.com/pos
OpenAI「宮鬥劇」背後,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
原文來源:矽基研究室
一家全球最矚目的人工智慧企業宣佈解僱創始人,並在幾天之內上演反轉與再反轉的大戲,這樣的戲劇性情節全球鮮有。
位於三藩市的OpenAI總部,隨這場風波所掀起的,似乎是更大的危機。 據《The information》的報導,OpenAI聯合創始人兼董事會董事Ilya Sutskever已宣佈,經過談判,Sam Altman並不會重返這家公司。
與此同時,微軟的態度也成為了關鍵。 微軟CEO Satya Nadella在社交平台上宣佈了Altman等人的去向:Altman等人將加入微軟,領導一個新的高級人工智慧研究團隊。
根據外媒最新的消息, OpenAI的770 名員工中,有710 多名員工簽署了一封致公司董事會的信,要求董事會成員辭職,信中還要求恢復Altman的職務,而與Altman產生最大分歧的Ilya也是這封信的簽署者之一。
人們原以為靴子就此落地,但沒有想到這場鬥爭還在繼續。
當下,OpenAI 董事會正在陷入更混亂的境地。 有直接知情人士表示,OpenAI董事會正在接觸Anthropic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Dario Amodei ,商議兩家獨角獸的合併事宜。 如果你熟悉Anthropic的歷史,這家企業不僅是目前OpenAI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創始團隊也來自OpenAI。
在漫長的人類科技商業史中,「創始人被董事會罷免」的事件也並不在少數,很多人也將Altman事件視作是曾經的賈伯斯與蘋果。
但更關鍵的是,我們究竟能從此次事件中得出怎樣的啟示?
01
保守VS開放,
路線之爭背後是手段不同
OpenAI的這一短暫的「宮鬥大戲」,其實暴露出當下人工智慧行業保守派與激進派兩大陣營間路線的分歧。
一個是以Altman為首的激進派,他們更擅長藉助一系列的資本化手段與產品反覆運算,積極推動AI大模型的商業化,而以OpenAI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為代表的保守派,他們認為目前來看,應該更關注AGI技術的風險性,比如安全性與可解釋性。
兩條路線其實沒有優劣,也無法爭論誰對誰錯,畢竟,兩大陣營的目的其實都是幫助人類更好更快地抵達真正的AGI時代,Altman和Ilya作為OpenAI早期的領導者,他們之間的默契配合也一度帶領這家初創企業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因此,無需過度質疑兩人的底層品質。
**那為什麼會產生分歧?其實就是手段的差異。 **
**Altman是典型的「大力出奇跡」。 **在OpenAI過往的融資進程與產品發佈中,Altman展現出了非常強大的商業化理解能力,這種「暴力美學」讓OpenAI得以不斷保證自身的領先優勢,形成「技術-應用-技術」的正向迴圈。 在Altman過往的演講以及OpenAI在晶元等業務上的前瞻性投資動作中都能看出這一點,他清晰OpenAI與巨頭間的關係,在商業化與非營利機構的定位中力求找到平衡。
**但以Ilya為代表的保守派,他們其實是遵循一種樸素的技術倫理。 **AGI並不是普通的技術,在大規模推廣前更應該解決其所存在的安全與風險問題。 此前,OpenAI所成立的一個致力於防範AI失控的安全團隊,其領導者也是Ilya。
因此,很難說兩人之間的誰對誰錯,畢竟兩派觀點其實一直都在人類技術歷史上反覆橫跳,此前從OpenAI出走而創立Anthropic的一批員工也是不滿Altman的商業化戰略。
而從此次事件中,我們看到「路線之爭」已經愈演愈烈,這也意味著,隨著技術推進,樂觀的激進派與悲觀的保守派未來間的矛盾會加劇。
02
創始人野心VS組織目標,
不同時期起著不同作用
事件發生后,YC創始人、矽谷創業教父Paul Graham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佈了這樣的一段話:
“世界上沒有人比Sam更擅長處理這種情況。 ”
這種將自己置於脆弱地帶,卻仍能觸底反彈的能力得益於,諸多在關於Altman的人物傳記中所提到的——**他似乎不喜歡錢,更喜歡的是權力。 **
Paul Graham曾經有類似的形容:“如果把Sam Altman扔到某個食人族之島,5年後他會成為這個食人族島的國王。 “”有些人賺到足夠的錢之後就停止了,但山姆似乎對錢的興趣度不是特別大。 另一種可能是,他去做OpenAI的原因或許是更喜歡權力。 ”
**而另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當一家定位為非營利目標,核心使命是確保AGI造福全人類的機構在創始人的野心下,逐步開拓其商業化版圖,OpenAI究竟有沒有偏離最初的方向,這是這場矛盾下更深層的問題。 **
而所謂的「非營利機構」,我們總結為兩個特點:**一是獨立性,沒有任何投資者或實體可以聲稱完全擁有OpenAI。 二是,前沿性,追求前沿的人工智慧研究,保持自身的領先優勢,確保人工智慧的受益者是全人類。 **
但在巨大的資金壓力下,2019年,OpenAI宣佈調整為「利潤上限」模式,董事會是所有OpenAI活動的總體管理機構,同時接受微軟的巨額投資,在商業化道路上一路狂飆。 儘管後來Altman曾解釋:「當時的情況非常艱難。 我不得不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和時間安排,以確保我們有足夠的資金。 “但也或許埋下了質疑的種子。
比如馬斯克就曾在社交媒體上這樣寫:「OpenAI是作為一家開源的非營利公司創建的,以制衡谷歌,但現在它卻已經成為一家由微軟有效控制的開源、利潤最大的公司。 ”
但必須公允的來說,「非營利機構」的定位與使命讓OpenAI成為了一家技術驅動型企業,這種技術基因推動這家初創企業崛起,也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隨者。 但後期OpenAI通過調整自身的組織設計,Altman的野心下,以「上限盈利」的模式與微軟聯盟,解決了資金問題,也推動了前沿的研究。
在企業不同的週期下,OpenAI快速地進行了變動,實現了平衡,在這一點上,即便將車輪前轉,也很難做出比當時更好的選擇。
**只是在新的週期下,OpenAI需要再次刷新自己,給出一個新的選擇了。 **
03
巨頭與創業公司,
一個難解的命題
斡旋其中,被這場「宮鬥」弄得焦頭爛額的,還有OpenAI背後的金主——微軟。
在Ilya明確告訴員工們,Altman將不再擔任首席執行官後,微軟首席執行官Satya Nadella表示,Altman、前OpenAI總裁Greg Brockman和其他OpenAI員工將加入微軟,領導「一個新的先進人工智慧」研究團隊。
而Altman被解僱前,儘管在公開場合雙方還是大秀恩愛,但實際上微軟與OpenAI的關係很緊張。 根據《The Information》的報導,比如OpenAI受到了來自微軟的諸多壓力,微軟也在通過開發新的人工智慧模型來減少對OpenAI的依賴。
**僅從目前來看,Altman加入微軟更像是「緩兵之計」。 一方面,正如我們上文所提到的,Altman嚮往權力,這考慮他在微軟中的新身份與地位。 二是微軟自身的能力與決心,扶持一個OpenAI已經不易,內部從零開始又要花費更大的精力。 **
很難說,這場宮鬥還有沒有後續,但對人工智慧從業者來說,至少要考慮三個關鍵的問題:**一是有時候,創業要找能力強的人,但有時候志同道合可能更重要。 二是創始人光環固然重要,也能發揮重大作用,但必須要以完備的組織架構設計想清楚背後的控制權問題;三是和巨頭間的關係非常重要,不過沒有永遠的朋友,有的只是生意與利益。 **
參考資料:
1、騰訊科技:《一文讀懂OpenAI擁有權架構:在追求使命和商業抱負之間實現完美平衡》
2、晚點:《阿爾特曼的權力之路》
3、資訊:《Microsoft Strikes Back at OpenAI, Hire Altman and Brockman》 Emmett Shear Becomes Interim CEO OpenAI Talks Break Brea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