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广场家人们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经上线~ 机票+酒店一站式预订,还能用加密货币直接付款 💸
所以说,你的钱包和你的旅行梦终于可以谈恋爱了 😎 💕
现在广场开启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动,邀你来秀旅行灵感 & 使用体验!💡
🌴 参与方式:
1️⃣ 在【广场】带话题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发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岛 or 网红打卡点都行)
讲讲用 Gate Travel 订票/订酒店的奇妙体验
放放省钱/使用攻略,让大家省到笑出声
或者直接写一篇轻松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奖励安排,走起:
🏆 优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营套装
🎖️ 热门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干套装
🎉 幸运参与奖(5 名):Gate 国际米兰旅行小夜灯
*海外用户 旅行露营套装 以 $100 合约体验券,旅行速干套装 以 $50 合约体验券折算,国际米兰旅行小夜灯以 $30合约体验券折算。
📌 优质内容将有机会得到官方账号转发翻牌提升社区曝光!
📌 帖文将综合互动量、内容丰富度和创意评分。禁止小号刷贴,原创分享更容易脱颖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跨链协议去中心化困境 安全与效率如何兼顾
探讨跨链协议的去中心化挑战
跨链协议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区块链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从近年来各公链上发生的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来看,跨链协议相关的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位居首位。解决跨链协议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甚至超过了以太坊扩容方案。跨链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是Web3网络互联的内在需求。这类协议通常能获得巨额融资,其总锁仓价值(TVL)和交易量也在实际需求的推动下不断增长。然而,由于公众对这些跨链协议的认知度不高,难以识别它们的安全等级。
某些跨链协议采用了简化的架构设计,以实现"快速跨链"的用户体验。这种设计通过使用中继器(Relayer)执行链间通信,并由预言机(Oracle)对中继器进行监督,避免了传统的需要第三条链来完成共识算法和多节点验证的复杂过程。虽然这种架构轻量化、代码量少,且能利用现成的预言机解决方案如Chainlink,使得项目容易上线,但同时也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其易被模仿。
然而,这种简化的架构至少存在两个问题:
将数十个节点的验证过程简化为单一预言机验证,显著降低了安全系数。
简化为单一验证后,必须假设中继器和预言机是相互独立的。但这种信任假设难以永久成立,不够加密原生,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两者不会串通作恶。
某些跨链方案作为独立的"超轻量级"解决方案,仅负责传输消息,并不对应用的安全性负责,也没有能力承担这种责任。
有观点认为,通过开放中继器,允许更多参与者运行,可以提高去中心化程度。但仅仅增加运营者数量并不等同于去中心化,这种方式只是实现了无需许可的接入,而非真正的去中心化。增加受信任主体的数量从1个到30个,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品特性或显著提高跨链安全性。
如果某个跨链代币项目允许修改其使用的节点配置,攻击者可能会用自己控制的节点替换原有节点,从而伪造任意消息。这种情况下,使用该协议的项目仍然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而且在更复杂的场景中,这种风险可能会更加严重。在庞大的系统中,只要有一个环节被替换,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一些分析认为,某些跨链协议并不具备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协议可能会将责任推给外部应用。这就要求终端用户必须自行判断每个使用该协议的项目的安全性,这可能会导致注重用户体验的项目谨慎接入,以避免被生态中的恶意应用污染,从而增加了生态建设的难度。
真正的基础设施应该能为其生态中的所有项目提供一致的安全性。如果一个项目声称自己是基础设施,就应该像其他基础设施一样,为所有生态项目提供共享的安全性。因此,一些所谓的"Layer 0"协议可能更准确地被描述为中间件(Middleware),而非真正的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一些研究团队指出了某些跨链协议的潜在漏洞。例如,如果攻击者获得了协议配置的访问权限,他们可能会将预言机和中继器更改为自己控制的组件,从而操纵跨链交易。另外,一些协议的中继器可能存在允许发送欺诈性消息或在消息签名后进行修改的漏洞,这些都可能导致用户资金被盗。
回顾比特币白皮书,我们可以看到中本聪共识的核心特点是杜绝可信第三方的存在,实现去信任化(Trustless)和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跨链通信协议本质上应该与比特币类似,都是点对点系统,允许一方直接从链A发送到链B的另一方,而不需要通过任何可信第三方。
然而,一些跨链协议要求用户信任多个角色不会串通作恶,同时还需要信任使用该协议构建应用的开发者。这些协议在整个跨链过程中没有生成任何欺诈证明或有效性证明,更不用说将这些证明上链并进行链上验证。因此,这些协议可能并不完全符合"中本聪共识",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去中心化和无需信任的解决方案。
构建真正去中心化的跨链协议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些新的技术,如零知识证明,可能为解决这些挑战提供新的思路。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协议开发者认识到现有解决方案的局限性,并积极探索更安全、更去中心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