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木马屠城记?Youtuber 指出中国打造驻伦敦超级领事馆背后的企图

中国欲在英国伦敦建造欧洲最大的超级领事馆,但根据各种军事专家的解读,它可能很快就会成为欧洲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英国军情五处(MI5)、军情六处(MI6)及美国联邦调查局(FBI) 都发出警告,认为这里可能成为欧洲最大间谍网的中心。

位于英国伦敦核心地段的一片历史建筑群,前皇家铸币厂(Royal Mint Court),正成为全球瞩目的外交与安全角力现场,这里曾是英国权贵阶级的核心,中国政府原订在此打造欧洲规模最大的外交机构,全新的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然而,这项计划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如今更陷入国家安全、间谍疑虑与地缘政治的漩涡。本篇资料来源为 The B1M Youtube 频道,编译整理以下重点报导。

中国伦敦大使馆的历史来源与新馆意图

中国原先的伦敦大使馆是清朝在 1876 年马嘉理事件后设立的,殖民探险家奥古斯都马嘉理在中国西部开辟贸易路线时遇害,英国官员以此为借口,迫使中国签署了一项条约,该条约要求包括清朝派遣使节前往伦敦向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道歉,公使馆所住的房子成为了其永久的外交使团,并一直保留至今。原有使馆建筑无法容纳日益繁重的外交与签证业务,中方斥资买下皇家铸币厂法院,委托著名英国建筑事务所大卫奇普菲尔德设计改造,新址计划于 2018 年启动,这项新的超级大使馆计划若完成,将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外交据点。不仅建筑群本身占地达 5.5 英亩,地理位置亦极为敏感,俯瞰英国两大金融中心:伦敦市中心和金丝雀码头 (CANARY WHARF)。

中国驻伦敦超级领事馆建筑设计备受争议

新使馆强调设计将会保存历史建筑的安全。旧有建筑将翻新强化加入防爆措施、隐蔽监控系统与防恐隔离区。内部规划包括文化交流中心、公寓式使馆宿舍以及一座青瓷釉立面的办公大楼,以象征中英两国共享的陶瓷文化传统。

但最具争议的部分正是建筑下方的巨大地下设施。根据公开文件,大量细节被涂黑或删除,令人怀疑其用途。专家担心地下室可能成为秘密情报设施的一部分,尤其该地区又正好是通讯光纤密集通过的区域,可能成为中国政府拦截西方资料的「潜伏中枢」。

情报界示警:间谍行动升级

英国军情五处(MI5)、军情六处(MI6)及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均已对中国的间谍活动提出警告。英国前军事情报官菲利普·英格拉姆表示,大使馆虽名义上是外交场所,却常被用作掩护秘密情报行动。

伦敦皇家铸币厂的新馆选址之敏感,更引起情报高层担忧。前 MI6 局长理查德迪尔洛夫更直言,如果中国透过大使馆接入地下光纤通讯系统,恐可监听来自金融城的高价值资料。他认为,这不仅是传统间谍行动,更是为量子运算时代收集原始数据的「前哨战」。

当地社区与历史保护组织的反弹

除了国家安全疑虑,地方居民与历史保护团体也表达不满。有住户指控因土地所有权问题,无法出售公寓。此外,社区内部公园与开放空间的安全改建措施,如增设监视器、健身设施阻隔人群聚集等,也被批评为干预集会自由。

计划遭否决,但情势急转直下

2022 年,塔哈姆莱茨区地方议会以国安为由,一致否决中国大使馆改建申请。这一决定曾被视为使馆计划的终结。然而,2024 年 7 月 5 日,英国工党在大选中胜出后,仅仅 11 天,中国重新提交了内容几乎一模一样的申请文件,重新启动计划。由于中央政府有权「接管」地方议会的规划案,尤其是具外交与国防敏感性的项目,外界担心这一案可能绕过地方程序,由新政府高层直接拍板定案。新上任的工党政府被认为对中国态度相对务实,寻求重启经贸合作,可能对该案持开放态度。

一场结合外交、建筑与情报的冷战对峙

中国在英国兴建大使馆的争议已超出一般都市建设争论的范畴。它折射出英中关系的深刻裂痕与新时代的外交博弈。这不只是建筑与设计的问题,更是围绕国安、数据主权与地缘战略的多维较量。在一个间谍可以藏在建筑玻璃背后、地下通讯网可被用来操控全球市场的时代,这座尚未动工的大使馆,早已成为 21 世纪情报战的前线基地。

这篇文章 特洛伊木马屠城记?Youtuber 指出中国打造驻伦敦超级领事馆背后的企图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MINT-0.55%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