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oinpedia
以太坊 Pectra 升級於 3 月 5 日上線,結合了 Prague 和 Electra 更新,旨在增強以太坊的執行層和共識層。Pectra 硬分叉標誌著以太坊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旨在通過引入 11 個以太坊改進提案(EIP),提升 ETH 質押、增強第 2 層協議(L2)擴展性並擴展網絡容量。升級過程首先於 2024 年 2 月 24 日在 Holesky 測試網上實施,計劃於 2024 年 4 月 8 日部署到以太坊主網,前提是 Holesky 和 Sepolia 測試網上的升級順利完成。
繼 2024 年 3 月 Dencun 升級之後,預計 Pectra 將整合多個以太坊改進提案,解決擴展性、安全性和用戶體驗等問題,具體信息可參考 ethereum.org(參考文獻 1)。此次升級分為兩個階段:
來源:Datawallet
Pectra 升級包含了 11 個以太坊改進提案(EIP),旨在提升擴展性、安全性、賬戶抽象和驗證者質押機制。以下是根據其對以太坊發展的潛在影響(根據個人研究觀點)重點提及的提案:
1.EIP-7702:賬戶抽象
2.EIP-7251:驗證者質押上限提高
3.EIP-7002:提現改進
4.EIP-6110:驗證者激活延遲優化
5.EIP-7691:區塊大小擴展
6.EIP-7516:提高 MEV 透明度
7.EIP-7549:Gas 費用調整
8.EIP-7685:治理機制優化
9.EIP-7021:驗證者處罰機制改進
10.EIP-7683:智能合約性能優化
11.EIP-6123:跨鏈兼容性改進
來源:Cryptoticker
Pectra 採用了雙層升級方法,將執行層(Prague)和共識層(Electra)合併,以解決單獨升級可能導致的同步問題。歷史上,由於執行層和共識層具有不同的功能,它們通常會獨立升級:
Pectra 升級中的一些 EIP 需要對執行層或共識層進行修改:
修改共識層的 EIP:
修改執行層的 EIP:
EIP-7623:跨鏈消息機制增強
EIP-2537:BLS12-381 曲線運算
EIP-2935:驗證者恢復機制
來源:Voice of Crypto
Pectra 硬分叉將智能合約功能引入普通錢包,簡化了開發過程,並擴大了潛在應用。社交恢復和批量交易等功能使得創建用戶友好的 DApps 變得更加容易,提升了去中心化應用在 DeFi、GameFi 等領域的可靠性和效率。
然而,以太坊面臨著 Layer 2(L2)“寄生效應”的日益挑戰。L2 鏈吸收了大量 DeFi 活動,導致主網交易費用下降和 ETH 通脹率上升。儘管 L2 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但其中心化排序器和獨立的經濟模型引發了對以太坊長期價值主張的擔憂。
許多以太坊持有者對 ETH 在這一週期的價格表現感到沮喪,一些人將 Pectra 視為潛在的遊戲規則改變者,特別是在質押改進和 L2 可擴展性方面。此次升級引入了幾個主要增強功能:
更高的質押門檻提高了 MEV 透明度,增加了 MEV 成本,並增強了網絡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智能合約執行成本降低,跨鏈兼容性增強,交易處理變得更加經濟高效。
然而,以太坊的碎片化問題仍未解決。生態系統面臨一個根本性問題:以太坊是否應該追求高吞吐量的單鏈模式,還是繼續依賴碎片化的 L2 聚合?這個難題可能成為以太坊發展的長期制約因素。
Solana 的價格上漲主要受到高吞吐量、低交易成本和強大的美國資本支持的推動。與以太坊在 L2 中碎片化的流動性不同,Solana 的單一流動性模型將資產統一在一個網絡內。以太坊通過 L2 解決方案成功解決了可擴展性問題,但代價是創新的碎片化和複製,使得單鏈模型越來越具吸引力。
從市場角度來看,以太坊最大的優勢仍然是其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主導地位——這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核心價值驅動力。
Pectra 升級的最大優勢是其改進了安全性和可擴展性,但 EIP-7251 帶來了雙刃劍的效應:
當前的戰略問題是,以太坊是否能夠通過 2,048 ETH 的質押上限吸引機構資本,類似於 Solana 和 Sui 對美國投資者的吸引力。以太坊能否通過迎合機構資金,犧牲去中心化,推動 ETH 價格上漲?
以太坊現在面臨著新的“不可能三角”問題:
如何在這些元素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將是以太坊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
以太坊似乎就要找不到方向了。碎片化的 ETH 供應逐漸膨脹,DeFi 活動已經轉移到 L2 鏈,導致主網手續費收入大幅下降。實際上,L2 鏈作為獨立區塊鏈運作,其中心化的排序器實際上作為獨立的生態系統運作。
與此同時,其他區塊鏈有明確的敘事:
Solana 的 DeFAI 和 AI 代理敘事推動了 SOL/ETH 比率的上漲,兌現了其作為以太坊最強競爭對手的願景。Metis 重新定位為以 AI 為核心的區塊鏈,與 DeFAI 競爭目標驅動型生態系統。
那麼,以太坊的“北極星”是什麼?
以太坊的 ETF 申請仍然困難重重,主要存在兩大關鍵問題:
1.質押收益不足
2.缺乏機構對接
然而,Pectra 的 2,048 ETH 質押上限意味著潛在的轉變。通過允許更大的機構質押,以太坊可能通過 RWA 集成與機構資本對接,將使得以太坊質押 ETF 與比特幣的儲備採納一樣,具有戰略重要性。
以太坊短期的方向可能是基於質押的 ETF,將 ETH 價格敘事提升到與比特幣儲備狀態相同的戰略高度。
來源:Coinpedia
以太坊 Pectra 升級於 3 月 5 日上線,結合了 Prague 和 Electra 更新,旨在增強以太坊的執行層和共識層。Pectra 硬分叉標誌著以太坊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旨在通過引入 11 個以太坊改進提案(EIP),提升 ETH 質押、增強第 2 層協議(L2)擴展性並擴展網絡容量。升級過程首先於 2024 年 2 月 24 日在 Holesky 測試網上實施,計劃於 2024 年 4 月 8 日部署到以太坊主網,前提是 Holesky 和 Sepolia 測試網上的升級順利完成。
繼 2024 年 3 月 Dencun 升級之後,預計 Pectra 將整合多個以太坊改進提案,解決擴展性、安全性和用戶體驗等問題,具體信息可參考 ethereum.org(參考文獻 1)。此次升級分為兩個階段:
來源:Datawallet
Pectra 升級包含了 11 個以太坊改進提案(EIP),旨在提升擴展性、安全性、賬戶抽象和驗證者質押機制。以下是根據其對以太坊發展的潛在影響(根據個人研究觀點)重點提及的提案:
1.EIP-7702:賬戶抽象
2.EIP-7251:驗證者質押上限提高
3.EIP-7002:提現改進
4.EIP-6110:驗證者激活延遲優化
5.EIP-7691:區塊大小擴展
6.EIP-7516:提高 MEV 透明度
7.EIP-7549:Gas 費用調整
8.EIP-7685:治理機制優化
9.EIP-7021:驗證者處罰機制改進
10.EIP-7683:智能合約性能優化
11.EIP-6123:跨鏈兼容性改進
來源:Cryptoticker
Pectra 採用了雙層升級方法,將執行層(Prague)和共識層(Electra)合併,以解決單獨升級可能導致的同步問題。歷史上,由於執行層和共識層具有不同的功能,它們通常會獨立升級:
Pectra 升級中的一些 EIP 需要對執行層或共識層進行修改:
修改共識層的 EIP:
修改執行層的 EIP:
EIP-7623:跨鏈消息機制增強
EIP-2537:BLS12-381 曲線運算
EIP-2935:驗證者恢復機制
來源:Voice of Crypto
Pectra 硬分叉將智能合約功能引入普通錢包,簡化了開發過程,並擴大了潛在應用。社交恢復和批量交易等功能使得創建用戶友好的 DApps 變得更加容易,提升了去中心化應用在 DeFi、GameFi 等領域的可靠性和效率。
然而,以太坊面臨著 Layer 2(L2)“寄生效應”的日益挑戰。L2 鏈吸收了大量 DeFi 活動,導致主網交易費用下降和 ETH 通脹率上升。儘管 L2 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但其中心化排序器和獨立的經濟模型引發了對以太坊長期價值主張的擔憂。
許多以太坊持有者對 ETH 在這一週期的價格表現感到沮喪,一些人將 Pectra 視為潛在的遊戲規則改變者,特別是在質押改進和 L2 可擴展性方面。此次升級引入了幾個主要增強功能:
更高的質押門檻提高了 MEV 透明度,增加了 MEV 成本,並增強了網絡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智能合約執行成本降低,跨鏈兼容性增強,交易處理變得更加經濟高效。
然而,以太坊的碎片化問題仍未解決。生態系統面臨一個根本性問題:以太坊是否應該追求高吞吐量的單鏈模式,還是繼續依賴碎片化的 L2 聚合?這個難題可能成為以太坊發展的長期制約因素。
Solana 的價格上漲主要受到高吞吐量、低交易成本和強大的美國資本支持的推動。與以太坊在 L2 中碎片化的流動性不同,Solana 的單一流動性模型將資產統一在一個網絡內。以太坊通過 L2 解決方案成功解決了可擴展性問題,但代價是創新的碎片化和複製,使得單鏈模型越來越具吸引力。
從市場角度來看,以太坊最大的優勢仍然是其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主導地位——這是以太坊生態系統的核心價值驅動力。
Pectra 升級的最大優勢是其改進了安全性和可擴展性,但 EIP-7251 帶來了雙刃劍的效應:
當前的戰略問題是,以太坊是否能夠通過 2,048 ETH 的質押上限吸引機構資本,類似於 Solana 和 Sui 對美國投資者的吸引力。以太坊能否通過迎合機構資金,犧牲去中心化,推動 ETH 價格上漲?
以太坊現在面臨著新的“不可能三角”問題:
如何在這些元素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將是以太坊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
以太坊似乎就要找不到方向了。碎片化的 ETH 供應逐漸膨脹,DeFi 活動已經轉移到 L2 鏈,導致主網手續費收入大幅下降。實際上,L2 鏈作為獨立區塊鏈運作,其中心化的排序器實際上作為獨立的生態系統運作。
與此同時,其他區塊鏈有明確的敘事:
Solana 的 DeFAI 和 AI 代理敘事推動了 SOL/ETH 比率的上漲,兌現了其作為以太坊最強競爭對手的願景。Metis 重新定位為以 AI 為核心的區塊鏈,與 DeFAI 競爭目標驅動型生態系統。
那麼,以太坊的“北極星”是什麼?
以太坊的 ETF 申請仍然困難重重,主要存在兩大關鍵問題:
1.質押收益不足
2.缺乏機構對接
然而,Pectra 的 2,048 ETH 質押上限意味著潛在的轉變。通過允許更大的機構質押,以太坊可能通過 RWA 集成與機構資本對接,將使得以太坊質押 ETF 與比特幣的儲備採納一樣,具有戰略重要性。
以太坊短期的方向可能是基於質押的 ETF,將 ETH 價格敘事提升到與比特幣儲備狀態相同的戰略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