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詳解 Web3 支付賽道

進階2/28/2025, 9:10:38 AM
本文將從 Web3 支付和傳統支付的對比、Web3 支付生態和商業模式、相關法規、重點項目、發展方向幾個維度,全方位解讀 Web 支付賽道。

前言

Web3支付是一種新型支付方式,它通過減少支付的中間環節,使支付更加低門檻、低成本、高效、安全,具備巨大成長空間。本文將從Web3支付和傳統支付的對比、Web3支付生態和商業模式、相關法規、重點項目、發展方向幾個維度,全方位解讀Web支付賽道。

1. 什麼是Web3支付?

Web3支付是基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新型支付方式,它通過減少支付的中間環節,使支付更加低門檻、低成本、高效、安全。

區塊鏈技術:Web3支付依賴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絡,利用區塊鏈提供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來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支付交易,無需人工干預,從而提高了支付流程的自動化和準確性。

加密貨幣媒介:Web3支付採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穩定幣(如USDT、USDC等)。穩定幣與法幣掛鉤,避免了加密貨幣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因此在跨境支付等場景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2. Web3支付相較傳統支付的優勢

傳統支付體系通常由銀行、支付網關和清算中心等中介機構組成,支付過程由這些金融機構進行驗證、清算和結算。這讓許多沒有銀行賬戶或缺乏身份驗證的人群無法享受全球金融系統提供的便利,且每個環節都要耗費一定時間,收取一定手續費,也都存在破產風險。特別是在跨境支付中,這些問題更為嚴重。

下面將比較銀行間支付、第三方支付和Web3支付的在跨境支付場景的具體過程。

2.1 銀行間支付

流程圖:

發起銀行 → [SWIFT信息傳遞] → 中間銀行1 → … → 中間銀行N → [目標國家清算系統] → 目標銀行

中間環節:

  • 發起銀行
  • 中間銀行(可能有多個)
  • 目標銀行
  • 各地的清算系統(如SWIFT)

收費和時效:

  • 通常費用較高,因為涉及到多箇中間機構的服務費。
  • 費用透明度較低,可能會有隱藏費用。
  • 匯款速度較慢,可能需要幾天時間完成,期間也可能產生額外費用。

2.2 第三方支付

流程圖:

發起方銀行→ 第三方支付平臺 -> [貨幣兌換(如果需要)] -> 目標銀行

中間環節:

  • 發起方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
  • 第三方支付平臺處理交易
  • 目標方接收資金到其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或銀行賬戶

收費和時效:

  • 費用相對固定,通常包含固定的手續費和/或一定比例的交易額。
  • 費用透明度較高,大多數服務提供商會在網站上公開費用結構。
  • 處理速度較快,可以是即時的或幾個工作日內完成。

2.3 Web3支付

流程圖:

發起方錢包 -> [智能合約執行] -> 區塊鏈網絡 -> [交易確認] -> 目標方錢包

中間環節:

  • 發起方通過智能合約發起交易
  • 區塊鏈網絡驗證並記錄交易
  • 目標方確認收到加密貨幣或穩定幣

收費和時效:

  • 費用通常較低,主要取決於所使用的區塊鏈網絡的交易費用(gas fee)。
  • 費用完全透明,所有費用都在區塊鏈上可見。
  • 交易速度取決於區塊鏈網絡的性能,可以是幾分鐘內完成。

圖一:傳統支付和Web3支付流程對比


來源:Web3小律

可以發現,Web3支付在包容性、成本、效率、安全透明度上具備在明顯優勢。

  • 金融包容性:Web3支付能夠為未被傳統銀行體系覆蓋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務,只要擁有互聯網連接,就可以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和轉賬,極大提高了金融包容性。
  • 低成本:Web3支付消除了傳統支付系統中的銀行、支付網關等中介機構,從而大幅降低了交易費用。尤其是在跨境支付中,Web3支付幾乎不需要支付額外的匯率差價和手續費。
  • 高效性:Web3支付通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絡消除了中介環節,支付過程更加直接,尤其是在跨境支付和大額交易中,支付的時間和成本大幅降低。通過智能合約的自動執行,交易的處理速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 透明和可追溯性:所有的交易記錄都在區塊鏈上公開透明地存儲,確保交易過程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這一特點在防止欺詐、提高合規性和增強信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生態和商業模式

3.1 生態

Web3支付賽道主要參與者可以分為加密貨幣發行方、公鏈、出入金機構、支付平臺。

  • 加密貨幣發行方:主要是穩定幣發行方,如Tether(USDT)、Circle(USDC)等。
  • 公鏈:如以太坊、Solana等,提供底層區塊鏈網絡,用於記錄和驗證交易,替代SWIFT等中心化的網絡。
  • 出入金機構:開展法定貨幣和加密貨幣的兌換業務。
  • 支付平臺:包括去中心化的Web3錢包和交易所等中心化機構,開展加密貨幣支付業務,包括鏈上購買虛擬資產支付和鏈下購買實物資產支付。

圖二: Web3支付生態


來源:Web3小律

3.2 商業模式

資產發行方和公鏈都屬於Web3基礎設施,前者盈利主要來自所持法幣儲備進行低風險投資的收益,後者利潤主要來自網絡Gas費用。出入金機構和支付平臺的盈利則和Web3支付直接相關,主要盈利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 出入金手續費:用戶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來進行加密貨幣和法幣的出入金業務,需要支付出入金手續費,一般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取交易金額的 0.6%作為手續費,手續費最終由消費者/商戶買單,分潤給支付環節參與方(第三方支付機構、聚合商、髮卡銀行和國際卡組織)。
  • 接入服務費:支付平臺為商家提供集成支付系統,收取接入服務費。例如為商戶提供API接口,幫助商家接受加密支付。
  • 貨幣兌換差價:通過不同加密貨幣和法定貨幣之間的兌換,賺取匯兌差價。例如,跨境支付平臺可能會根據市場匯率差異收取一定的費用。
  • 質押與流動性提供:一些Web3支付平臺允許用戶質押加密資產,為網絡提供流動性並從中獲得收益。

其中,出入金手續費和接入服務費是最主要的盈利方式,這兩種盈利方式有非常強的網絡效應。隨著用戶群體的不斷擴大和交易頻率的提升,整個網絡的價值也隨之增加,從而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增強網絡效應,最終實現品牌的強化和市場份額的擴大。

4. 監管合規

隨著Web3支付逐漸滲透到全球金融體系中,監管機構對這一領域的關注也越來越高。不同國家和地區為確保Web3支付業務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通常會要求項目方在合規框架內申請相關牌照或資質。

4.1 美國

美國的Web3支付監管由多個機構共同負責,最重要的監管機構是金融犯罪執法局(FinCEN),隸屬於美國財政部。FinCEN負責加密資產的反洗錢、打擊恐怖主義融資及客戶盡職調查(KYC)等方面的監管。

根據美國《銀行保密法》(BSA),FinCEN對加密貨幣支付的監管規定將“貨幣傳輸”視為包括匯票、儲值卡和加密貨幣等在內的行為,要求從事“貨幣傳輸”的公司必須遵守BSA規定,並獲得貨幣服務業務(MSB)牌照。此外,向美國用戶提供服務的中心化交易所和託管錢包必須申請貨幣傳輸牌照(MTL),這類牌照在美國各州均需申請,並且每個州的申請過程繁瑣且週期較長。

紐約州的BitLicense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加密資產牌照之一,它適用於在紐約州開展加密資產業務的公司,要求公司遵守消費者保護、反洗錢合規性等監管框架。因此,獲得BitLicense對於Web3支付公司進入美國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4.2 歐盟

歐盟的監管框架通過《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MiCA)》正在逐步明確。MiCA旨在建立一個統一的加密資產監管框架,覆蓋所有加密資產發行方及服務提供商。MiCA將具體規定加密資產的分類,包括電子貨幣代幣(E-Money Tokens)、資產參照代幣(Asset-Referenced Tokens)以及其他類型的加密代幣。根據MiCA,提供加密資產服務的公司將被要求註冊為加密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

例如,Coinbase和MoonPay等公司在獲得英國和愛爾蘭的EMI牌照後,也在等待根據MiCA法規在歐盟開展業務。MiCA一旦生效,將為Web3支付公司在歐盟境內提供統一的合規標準,使其能夠在27個成員國及超過4.5億人口的市場中自由運營。

4.3 香港

在香港,Web3支付的監管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共同負責。香港實施了針對加密資產的VASP(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制度,要求所有在香港經營加密資產交易所及其他相關服務的公司,必須在SFC註冊並獲得相應牌照。

此外,香港的VASP監管制度對資產託管有嚴格要求。加密資產公司必須通過全資附屬公司託管客戶資產,並取得TCSP(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商)牌照,確保客戶資產的安全性。這些規定為Web3支付平臺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框架,也增加了市場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4.4 新加坡

新加坡被認為是全球加密友好的國家之一,其金融監管框架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負責。新加坡的監管重點在於支付型代幣的管理,並通過《支付服務法》進行規定。根據這一法律,提供數字支付代幣(DPT)服務的公司,如錢包服務、交易所和託管機構,必須申請DPT服務牌照。

新加坡的DPT牌照管理要求相對嚴格,但該法案也為新興Web3支付平臺提供了相對寬鬆的豁免期,使得一些初創企業可以在未獲得牌照前先行運營。Circle、Paxos、Coinbase等知名Web3支付公司均已獲得新加坡的DPT牌照,確保它們能夠合法合規地在亞洲市場運營。

4.5 迪拜

迪拜在Web3支付的監管上採取了更加開放的態度,致力於成為全球加密資產中心。迪拜虛擬資產監管局(VARA)負責監管所有在迪拜及其自由區經營的加密資產公司。根據VARA的規定,Web3支付公司必須申請相應的許可證,以在當地開展支付業務。

迪拜的監管框架為創新公司提供了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同時確保業務遵守國際合規標準。由於其地理位置和開放的監管政策,迪拜吸引了大量Web3支付平臺和加密資產公司入駐。

4.6 日本

日本的Web3支付監管由金融服務局(FSA)負責。FSA對加密資產的監管非常嚴格,並要求加密資產交易所和錢包服務提供商必須註冊並獲得虛擬貨幣交換業務牌照(VFA)。這一牌照要求加密資產公司遵守反洗錢和客戶盡職調查的法規。

為了促進Web3支付的發展,日本政府還在探索如何將加密資產與央行數字貨幣(CBDC)進行融合。對於希望在日本開展Web3支付業務的公司來說,取得FSA的牌照是進入市場的前提。

4.7 韓國

韓國的加密資產監管由金融服務委員會(FSC)和金融監督院(FSS)負責。韓國對加密資產市場的管理以反洗錢為重點,所有提供加密資產交易服務的公司必須獲得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牌照。

根據韓國的規定,所有Web3支付服務公司必須完成反洗錢程序,並且向FSC提交合規報告。由於韓國市場對加密資產的需求巨大,因此獲取VASP牌照是公司合法運營的必要條件。

5. 重點項目

5.1 Coinbase Pay:交易與支付的無縫連接

中心化交易所獲取支付牌照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自身交易業務的合規,但這些牌照也為他們打通了出入金業務以及支付渠道。眾多中心化交易所,都有自己的支付業務板塊,如 Coinbase Pay、Gate Pay、XXX Pay 等。Coinbase通過其Coinbase Pay服務進一步加強了在Web3支付領域的佈局。Coinbase Pay旨在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一套簡單、安全的加密貨幣支付系統,允許用戶直接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而商家則可以選擇將支付金額轉化為法定貨幣。該服務為在線商戶提供了加密貨幣支付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了加密貨幣的實際應用。

5.1.1 商家支付解決方案

Coinbase Pay允許商家通過Coinbase Commerce接收加密貨幣支付。商戶可以利用此平臺接受包括比特幣、以太坊和穩定幣(如USDC)等多種加密貨幣。這一支付系統直接集成了Coinbase交易所的支付渠道,因此商家無需擔心複雜的加密貨幣市場波動問題。商家可選擇將加密貨幣轉換為法幣,確保其支付的穩定性與可操作性。

Coinbase Pay的推出標誌著加密貨幣支付系統與傳統支付系統之間的橋樑逐漸建立。通過與全球主要支付渠道的集成,Coinbase Pay讓商戶和消費者能夠在一個生態系統內無縫對接,從而降低了入門門檻和支付風險。

5.1.2 法幣與加密貨幣的互通

Coinbase通過獲得美國、英國、愛爾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監管牌照,能夠確保其在全球範圍內合法合規地運營。這些牌照的獲得,使得Coinbase能夠順利提供加密貨幣與法幣之間的兌換服務,且為Web3支付行業樹立了合規性榜樣。特別是在美國,Coinbase已經獲得了紐約州的BitLicense和多個州的貨幣傳輸許可證,使其在國內及國際市場上具有強大的合法性保障。

5.1.3 穩定幣與跨境支付

Coinbase不僅專注於為商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也積極推動穩定幣(如USDC)在Web3支付中的應用。通過穩定幣的使用,Coinbase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了一種無波動風險的支付方式,特別適合跨境支付場景。USDC作為加密貨幣中最穩定的數字貨幣之一,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跨境支付和資金轉移的首選工具。

5.2 PayPal:傳統支付巨頭的Web3佈局

作為全球最大的在線支付平臺之一,PayPal在2023年推出了自己的穩定幣——PayPal USD(PYUSD),這是PayPal正式進入Web3支付領域的重要一步。PayPal的Web3支付佈局不僅限於推出穩定幣,還包括對加密貨幣的支持和出入金功能的拓展,目標是將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世界連接起來。

5.2.1 PYUSD穩定幣的推出

PayPal的穩定幣PYUSD與美元1:1掛鉤,使得用戶可以通過PYUSD在Web2和Web3之間無縫轉賬。PYUSD的推出不僅增強了PayPal平臺的支付能力,還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選擇。用戶可以通過PayPal賬戶直接購買、持有、轉賬和支付PYUSD,這為商家提供了一個連接傳統支付和加密支付的橋樑。

通過PYUSD,PayPal有效地將加密貨幣的速度與低費用優勢融入到自己的支付生態系統中,從而推動了加密貨幣在主流用戶中的接受度。未來,PayPal有望將PYUSD與其他加密貨幣、穩定幣以及法幣的互通性加強,從而進一步推動Web3支付的普及。

5.2.2 Web3支付的合規路徑

PayPal的Web3支付方案還面臨著嚴格的合規要求。為了遵守監管規則,PayPal與Paxos合作託管PYUSD,並對所有交易進行反洗錢(AML)和客戶盡職調查(KYC)。這些合規措施使得PayPal能夠合法地為全球用戶提供穩定幣相關服務,特別是在監管較為嚴格的市場如美國、歐洲和亞洲。

5.2.3 連接Web3與傳統金融

PayPal的Web3支付服務不僅侷限於加密貨幣交易和支付,PayPal還為其現有的4.31億用戶提供了一個通過PayPal Crypto Hub的加密錢包,以便用戶輕鬆管理加密資產。這個錢包讓用戶能夠將加密貨幣兌換為法幣,並進行跨境轉賬、商戶支付等操作,真正實現了Web3與傳統支付系統的互通。

PayPal的戰略目標是通過這個穩定幣和錢包生態系統,增強其在全球支付市場的競爭力,並推動Web3支付走向大眾化。

5.3 MetaMask:去中心化錢包的Web3支付佈局

MetaMask作為市場領先的去中心化錢包,憑藉其簡便的操作和廣泛的用戶基礎,已經成為Web3支付領域的重要一環。MetaMask不僅為用戶提供管理以太坊和其他EVM兼容區塊鏈資產的工具,還通過與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集成,成功推出了支持加密貨幣支付的功能。

5.3.1 支付功能的推出

MetaMask的Portfolio功能已經集成了“Buy”與“Sell”功能,幫助用戶實現法幣與加密貨幣的無縫互換。在“Sell”功能上線後,MetaMask允許用戶將其加密貨幣(如以太坊ETH)兌換成美元、歐元或英鎊,並將資金直接轉入銀行賬戶。通過與MoonPay、Transak等支付服務商合作,MetaMask為其用戶提供了便捷的出入金渠道,使得非託管錢包的用戶也能方便地進行法幣與加密貨幣的轉換。

5.3.2 與支付服務商的合作

MetaMask的支付功能依賴於多個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特別是MoonPay和Transak等。這些支付服務商為MetaMask用戶提供了多樣的支付選擇,包括信用卡、借記卡和銀行轉賬等支付方式,從而打破了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之間的障礙。

5.3.3 Snaps版本:擴展Web3支付的應用場景

MetaMask通過其最新推出的Snaps版本,進一步拓寬了Web3支付的應用場景。Snaps版本允許第三方開發者為MetaMask提供插件,這使得用戶能夠與多個非EVM鏈(如Solana、Aptos、Cosmos等)進行交互,並使用這些鏈上的資產進行支付。通過這一功能,MetaMask不僅鞏固了其在以太坊生態中的主導地位,還擴展了支持多鏈的功能,從而為Web3支付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支持。

5.3.4 聚合支付功能:打造超級錢包

MetaMask的戰略目標是通過不斷擴展其功能,成為Web3世界的“超級錢包”。通過聚合支付、資產管理、跨鏈橋接等功能,MetaMask已經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Web3支付解決方案。隨著MetaMask的不斷髮展,未來它有望成為Web3支付的流量入口,將用戶引導至各類去中心化應用(DApp)和服務。

6. 未來展望

傳統支付行業規模龐大,而Web3支付具備明顯優勢,僅做到10%滲透率就能有3000多億美元的市場空間。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2023年全球支付行業處理了 3.4 萬億筆交易,價值高達1800 萬億美元,行業收入達2.4 萬億美元。預計2025年行業收入達到3.2萬億美元,2030年達到5.3萬億美元,2025-2030年複合增長率達10.9%。根據Chainalysis數據,2023年全球穩定幣交易額3萬億美元,滲透率不到0.2%。

圖三:全球支付市場行業規模(萬億美元)


來源:Mordor Intelligence

參考支付寶和微信等傳統金融科技公司從銀行體系搶份額的歷程,Payfi和Socialfi或驅動Web3支付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6.1 PayFi:支付與金融的結合

PayFi(Payment Finance)是Web3支付領域的創新概念,旨在將支付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結合,創造一個更加廣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生態系統。PayFi的核心在於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包括支付、借貸、儲蓄、投資和收益農場等。這一創新將為用戶在支付過程中自動實現投資和金融收益,使得每一筆支付都成為一種投資和收益增長的機會。

PayFi的成功將不僅限於支付行業,還可能滲透到保險、投資、債券和其他金融產品領域。隨著這一模式的不斷髮展,PayFi有望成為Web3支付行業的關鍵推動力,吸引更多金融機構、支付平臺和DeFi項目的參與。

6.2 SocialFi:社交與支付的融合

SocialFi(Social Finance)是Web3支付的另一個重要領域,尤其在社交平臺和創作者經濟中,SocialFi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通過去中心化的支付協議,SocialFi允許內容創作者、社區成員和用戶進行無縫支付和經濟互動,為平臺內的經濟活動提供動力。

在Web3支付的社交場景中,X支付(前身為Twitter支付)作為一個典型的案例,展示了社交平臺如何利用Web3支付技術,激勵用戶參與社交互動並進行價值交換。X支付計劃通過集成加密貨幣支付和微支付功能,使得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平臺進行支付和資金轉移,進一步提升社交平臺的商業化能力。

小結

傳統支付體系通常由銀行、支付網關和清算中心等中介機構組成,支付過程每個環節都要耗費一定時間,收取一定手續費,也都存在破產風險。

Web3支付是基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新型支付方式,它通過減少支付的中間環節,使支付更加低門檻、低成本、高效、安全。

Web3支付賽道主要參與者可以分為加密貨幣發行方、公鏈、出入金機構、支付平臺。資產發行方和公鏈都屬於Web3基礎設施,前者盈利主要來自所持法幣儲備進行低風險投資的收益,後者利潤主要來自網絡Gas費用。出入金機構和支付平臺的盈利則和Web3支付直接相關,出入金手續費和接入服務費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方式,這兩種盈利方式有非常強的網絡效應。

傳統支付行業規模龐大,而Web3支付具備明顯優勢,僅做到10%滲透率就能有3000多億美元的市場空間。參考支付寶和微信等傳統金融科技公司從銀行體系搶份額的歷程,Payfi和Socialfi或驅動Web3支付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Author: Song Yazhen
Translator: Cedar
Reviewer(s): Pow、Edward、Elisa
Translation Reviewer(s): Ashely、Joyce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一文詳解 Web3 支付賽道

進階2/28/2025, 9:10:38 AM
本文將從 Web3 支付和傳統支付的對比、Web3 支付生態和商業模式、相關法規、重點項目、發展方向幾個維度,全方位解讀 Web 支付賽道。

前言

Web3支付是一種新型支付方式,它通過減少支付的中間環節,使支付更加低門檻、低成本、高效、安全,具備巨大成長空間。本文將從Web3支付和傳統支付的對比、Web3支付生態和商業模式、相關法規、重點項目、發展方向幾個維度,全方位解讀Web支付賽道。

1. 什麼是Web3支付?

Web3支付是基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新型支付方式,它通過減少支付的中間環節,使支付更加低門檻、低成本、高效、安全。

區塊鏈技術:Web3支付依賴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絡,利用區塊鏈提供的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來保障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行支付交易,無需人工干預,從而提高了支付流程的自動化和準確性。

加密貨幣媒介:Web3支付採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穩定幣(如USDT、USDC等)。穩定幣與法幣掛鉤,避免了加密貨幣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因此在跨境支付等場景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2. Web3支付相較傳統支付的優勢

傳統支付體系通常由銀行、支付網關和清算中心等中介機構組成,支付過程由這些金融機構進行驗證、清算和結算。這讓許多沒有銀行賬戶或缺乏身份驗證的人群無法享受全球金融系統提供的便利,且每個環節都要耗費一定時間,收取一定手續費,也都存在破產風險。特別是在跨境支付中,這些問題更為嚴重。

下面將比較銀行間支付、第三方支付和Web3支付的在跨境支付場景的具體過程。

2.1 銀行間支付

流程圖:

發起銀行 → [SWIFT信息傳遞] → 中間銀行1 → … → 中間銀行N → [目標國家清算系統] → 目標銀行

中間環節:

  • 發起銀行
  • 中間銀行(可能有多個)
  • 目標銀行
  • 各地的清算系統(如SWIFT)

收費和時效:

  • 通常費用較高,因為涉及到多箇中間機構的服務費。
  • 費用透明度較低,可能會有隱藏費用。
  • 匯款速度較慢,可能需要幾天時間完成,期間也可能產生額外費用。

2.2 第三方支付

流程圖:

發起方銀行→ 第三方支付平臺 -> [貨幣兌換(如果需要)] -> 目標銀行

中間環節:

  • 發起方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
  • 第三方支付平臺處理交易
  • 目標方接收資金到其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或銀行賬戶

收費和時效:

  • 費用相對固定,通常包含固定的手續費和/或一定比例的交易額。
  • 費用透明度較高,大多數服務提供商會在網站上公開費用結構。
  • 處理速度較快,可以是即時的或幾個工作日內完成。

2.3 Web3支付

流程圖:

發起方錢包 -> [智能合約執行] -> 區塊鏈網絡 -> [交易確認] -> 目標方錢包

中間環節:

  • 發起方通過智能合約發起交易
  • 區塊鏈網絡驗證並記錄交易
  • 目標方確認收到加密貨幣或穩定幣

收費和時效:

  • 費用通常較低,主要取決於所使用的區塊鏈網絡的交易費用(gas fee)。
  • 費用完全透明,所有費用都在區塊鏈上可見。
  • 交易速度取決於區塊鏈網絡的性能,可以是幾分鐘內完成。

圖一:傳統支付和Web3支付流程對比


來源:Web3小律

可以發現,Web3支付在包容性、成本、效率、安全透明度上具備在明顯優勢。

  • 金融包容性:Web3支付能夠為未被傳統銀行體系覆蓋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務,只要擁有互聯網連接,就可以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和轉賬,極大提高了金融包容性。
  • 低成本:Web3支付消除了傳統支付系統中的銀行、支付網關等中介機構,從而大幅降低了交易費用。尤其是在跨境支付中,Web3支付幾乎不需要支付額外的匯率差價和手續費。
  • 高效性:Web3支付通過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絡消除了中介環節,支付過程更加直接,尤其是在跨境支付和大額交易中,支付的時間和成本大幅降低。通過智能合約的自動執行,交易的處理速度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 透明和可追溯性:所有的交易記錄都在區塊鏈上公開透明地存儲,確保交易過程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這一特點在防止欺詐、提高合規性和增強信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生態和商業模式

3.1 生態

Web3支付賽道主要參與者可以分為加密貨幣發行方、公鏈、出入金機構、支付平臺。

  • 加密貨幣發行方:主要是穩定幣發行方,如Tether(USDT)、Circle(USDC)等。
  • 公鏈:如以太坊、Solana等,提供底層區塊鏈網絡,用於記錄和驗證交易,替代SWIFT等中心化的網絡。
  • 出入金機構:開展法定貨幣和加密貨幣的兌換業務。
  • 支付平臺:包括去中心化的Web3錢包和交易所等中心化機構,開展加密貨幣支付業務,包括鏈上購買虛擬資產支付和鏈下購買實物資產支付。

圖二: Web3支付生態


來源:Web3小律

3.2 商業模式

資產發行方和公鏈都屬於Web3基礎設施,前者盈利主要來自所持法幣儲備進行低風險投資的收益,後者利潤主要來自網絡Gas費用。出入金機構和支付平臺的盈利則和Web3支付直接相關,主要盈利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 出入金手續費:用戶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來進行加密貨幣和法幣的出入金業務,需要支付出入金手續費,一般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取交易金額的 0.6%作為手續費,手續費最終由消費者/商戶買單,分潤給支付環節參與方(第三方支付機構、聚合商、髮卡銀行和國際卡組織)。
  • 接入服務費:支付平臺為商家提供集成支付系統,收取接入服務費。例如為商戶提供API接口,幫助商家接受加密支付。
  • 貨幣兌換差價:通過不同加密貨幣和法定貨幣之間的兌換,賺取匯兌差價。例如,跨境支付平臺可能會根據市場匯率差異收取一定的費用。
  • 質押與流動性提供:一些Web3支付平臺允許用戶質押加密資產,為網絡提供流動性並從中獲得收益。

其中,出入金手續費和接入服務費是最主要的盈利方式,這兩種盈利方式有非常強的網絡效應。隨著用戶群體的不斷擴大和交易頻率的提升,整個網絡的價值也隨之增加,從而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增強網絡效應,最終實現品牌的強化和市場份額的擴大。

4. 監管合規

隨著Web3支付逐漸滲透到全球金融體系中,監管機構對這一領域的關注也越來越高。不同國家和地區為確保Web3支付業務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通常會要求項目方在合規框架內申請相關牌照或資質。

4.1 美國

美國的Web3支付監管由多個機構共同負責,最重要的監管機構是金融犯罪執法局(FinCEN),隸屬於美國財政部。FinCEN負責加密資產的反洗錢、打擊恐怖主義融資及客戶盡職調查(KYC)等方面的監管。

根據美國《銀行保密法》(BSA),FinCEN對加密貨幣支付的監管規定將“貨幣傳輸”視為包括匯票、儲值卡和加密貨幣等在內的行為,要求從事“貨幣傳輸”的公司必須遵守BSA規定,並獲得貨幣服務業務(MSB)牌照。此外,向美國用戶提供服務的中心化交易所和託管錢包必須申請貨幣傳輸牌照(MTL),這類牌照在美國各州均需申請,並且每個州的申請過程繁瑣且週期較長。

紐約州的BitLicense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加密資產牌照之一,它適用於在紐約州開展加密資產業務的公司,要求公司遵守消費者保護、反洗錢合規性等監管框架。因此,獲得BitLicense對於Web3支付公司進入美國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4.2 歐盟

歐盟的監管框架通過《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MiCA)》正在逐步明確。MiCA旨在建立一個統一的加密資產監管框架,覆蓋所有加密資產發行方及服務提供商。MiCA將具體規定加密資產的分類,包括電子貨幣代幣(E-Money Tokens)、資產參照代幣(Asset-Referenced Tokens)以及其他類型的加密代幣。根據MiCA,提供加密資產服務的公司將被要求註冊為加密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

例如,Coinbase和MoonPay等公司在獲得英國和愛爾蘭的EMI牌照後,也在等待根據MiCA法規在歐盟開展業務。MiCA一旦生效,將為Web3支付公司在歐盟境內提供統一的合規標準,使其能夠在27個成員國及超過4.5億人口的市場中自由運營。

4.3 香港

在香港,Web3支付的監管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共同負責。香港實施了針對加密資產的VASP(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制度,要求所有在香港經營加密資產交易所及其他相關服務的公司,必須在SFC註冊並獲得相應牌照。

此外,香港的VASP監管制度對資產託管有嚴格要求。加密資產公司必須通過全資附屬公司託管客戶資產,並取得TCSP(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商)牌照,確保客戶資產的安全性。這些規定為Web3支付平臺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框架,也增加了市場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4.4 新加坡

新加坡被認為是全球加密友好的國家之一,其金融監管框架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負責。新加坡的監管重點在於支付型代幣的管理,並通過《支付服務法》進行規定。根據這一法律,提供數字支付代幣(DPT)服務的公司,如錢包服務、交易所和託管機構,必須申請DPT服務牌照。

新加坡的DPT牌照管理要求相對嚴格,但該法案也為新興Web3支付平臺提供了相對寬鬆的豁免期,使得一些初創企業可以在未獲得牌照前先行運營。Circle、Paxos、Coinbase等知名Web3支付公司均已獲得新加坡的DPT牌照,確保它們能夠合法合規地在亞洲市場運營。

4.5 迪拜

迪拜在Web3支付的監管上採取了更加開放的態度,致力於成為全球加密資產中心。迪拜虛擬資產監管局(VARA)負責監管所有在迪拜及其自由區經營的加密資產公司。根據VARA的規定,Web3支付公司必須申請相應的許可證,以在當地開展支付業務。

迪拜的監管框架為創新公司提供了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同時確保業務遵守國際合規標準。由於其地理位置和開放的監管政策,迪拜吸引了大量Web3支付平臺和加密資產公司入駐。

4.6 日本

日本的Web3支付監管由金融服務局(FSA)負責。FSA對加密資產的監管非常嚴格,並要求加密資產交易所和錢包服務提供商必須註冊並獲得虛擬貨幣交換業務牌照(VFA)。這一牌照要求加密資產公司遵守反洗錢和客戶盡職調查的法規。

為了促進Web3支付的發展,日本政府還在探索如何將加密資產與央行數字貨幣(CBDC)進行融合。對於希望在日本開展Web3支付業務的公司來說,取得FSA的牌照是進入市場的前提。

4.7 韓國

韓國的加密資產監管由金融服務委員會(FSC)和金融監督院(FSS)負責。韓國對加密資產市場的管理以反洗錢為重點,所有提供加密資產交易服務的公司必須獲得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牌照。

根據韓國的規定,所有Web3支付服務公司必須完成反洗錢程序,並且向FSC提交合規報告。由於韓國市場對加密資產的需求巨大,因此獲取VASP牌照是公司合法運營的必要條件。

5. 重點項目

5.1 Coinbase Pay:交易與支付的無縫連接

中心化交易所獲取支付牌照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自身交易業務的合規,但這些牌照也為他們打通了出入金業務以及支付渠道。眾多中心化交易所,都有自己的支付業務板塊,如 Coinbase Pay、Gate Pay、XXX Pay 等。Coinbase通過其Coinbase Pay服務進一步加強了在Web3支付領域的佈局。Coinbase Pay旨在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一套簡單、安全的加密貨幣支付系統,允許用戶直接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而商家則可以選擇將支付金額轉化為法定貨幣。該服務為在線商戶提供了加密貨幣支付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了加密貨幣的實際應用。

5.1.1 商家支付解決方案

Coinbase Pay允許商家通過Coinbase Commerce接收加密貨幣支付。商戶可以利用此平臺接受包括比特幣、以太坊和穩定幣(如USDC)等多種加密貨幣。這一支付系統直接集成了Coinbase交易所的支付渠道,因此商家無需擔心複雜的加密貨幣市場波動問題。商家可選擇將加密貨幣轉換為法幣,確保其支付的穩定性與可操作性。

Coinbase Pay的推出標誌著加密貨幣支付系統與傳統支付系統之間的橋樑逐漸建立。通過與全球主要支付渠道的集成,Coinbase Pay讓商戶和消費者能夠在一個生態系統內無縫對接,從而降低了入門門檻和支付風險。

5.1.2 法幣與加密貨幣的互通

Coinbase通過獲得美國、英國、愛爾蘭、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監管牌照,能夠確保其在全球範圍內合法合規地運營。這些牌照的獲得,使得Coinbase能夠順利提供加密貨幣與法幣之間的兌換服務,且為Web3支付行業樹立了合規性榜樣。特別是在美國,Coinbase已經獲得了紐約州的BitLicense和多個州的貨幣傳輸許可證,使其在國內及國際市場上具有強大的合法性保障。

5.1.3 穩定幣與跨境支付

Coinbase不僅專注於為商家提供支付解決方案,也積極推動穩定幣(如USDC)在Web3支付中的應用。通過穩定幣的使用,Coinbase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了一種無波動風險的支付方式,特別適合跨境支付場景。USDC作為加密貨幣中最穩定的數字貨幣之一,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跨境支付和資金轉移的首選工具。

5.2 PayPal:傳統支付巨頭的Web3佈局

作為全球最大的在線支付平臺之一,PayPal在2023年推出了自己的穩定幣——PayPal USD(PYUSD),這是PayPal正式進入Web3支付領域的重要一步。PayPal的Web3支付佈局不僅限於推出穩定幣,還包括對加密貨幣的支持和出入金功能的拓展,目標是將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世界連接起來。

5.2.1 PYUSD穩定幣的推出

PayPal的穩定幣PYUSD與美元1:1掛鉤,使得用戶可以通過PYUSD在Web2和Web3之間無縫轉賬。PYUSD的推出不僅增強了PayPal平臺的支付能力,還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支付選擇。用戶可以通過PayPal賬戶直接購買、持有、轉賬和支付PYUSD,這為商家提供了一個連接傳統支付和加密支付的橋樑。

通過PYUSD,PayPal有效地將加密貨幣的速度與低費用優勢融入到自己的支付生態系統中,從而推動了加密貨幣在主流用戶中的接受度。未來,PayPal有望將PYUSD與其他加密貨幣、穩定幣以及法幣的互通性加強,從而進一步推動Web3支付的普及。

5.2.2 Web3支付的合規路徑

PayPal的Web3支付方案還面臨著嚴格的合規要求。為了遵守監管規則,PayPal與Paxos合作託管PYUSD,並對所有交易進行反洗錢(AML)和客戶盡職調查(KYC)。這些合規措施使得PayPal能夠合法地為全球用戶提供穩定幣相關服務,特別是在監管較為嚴格的市場如美國、歐洲和亞洲。

5.2.3 連接Web3與傳統金融

PayPal的Web3支付服務不僅侷限於加密貨幣交易和支付,PayPal還為其現有的4.31億用戶提供了一個通過PayPal Crypto Hub的加密錢包,以便用戶輕鬆管理加密資產。這個錢包讓用戶能夠將加密貨幣兌換為法幣,並進行跨境轉賬、商戶支付等操作,真正實現了Web3與傳統支付系統的互通。

PayPal的戰略目標是通過這個穩定幣和錢包生態系統,增強其在全球支付市場的競爭力,並推動Web3支付走向大眾化。

5.3 MetaMask:去中心化錢包的Web3支付佈局

MetaMask作為市場領先的去中心化錢包,憑藉其簡便的操作和廣泛的用戶基礎,已經成為Web3支付領域的重要一環。MetaMask不僅為用戶提供管理以太坊和其他EVM兼容區塊鏈資產的工具,還通過與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的集成,成功推出了支持加密貨幣支付的功能。

5.3.1 支付功能的推出

MetaMask的Portfolio功能已經集成了“Buy”與“Sell”功能,幫助用戶實現法幣與加密貨幣的無縫互換。在“Sell”功能上線後,MetaMask允許用戶將其加密貨幣(如以太坊ETH)兌換成美元、歐元或英鎊,並將資金直接轉入銀行賬戶。通過與MoonPay、Transak等支付服務商合作,MetaMask為其用戶提供了便捷的出入金渠道,使得非託管錢包的用戶也能方便地進行法幣與加密貨幣的轉換。

5.3.2 與支付服務商的合作

MetaMask的支付功能依賴於多個第三方支付服務商,特別是MoonPay和Transak等。這些支付服務商為MetaMask用戶提供了多樣的支付選擇,包括信用卡、借記卡和銀行轉賬等支付方式,從而打破了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之間的障礙。

5.3.3 Snaps版本:擴展Web3支付的應用場景

MetaMask通過其最新推出的Snaps版本,進一步拓寬了Web3支付的應用場景。Snaps版本允許第三方開發者為MetaMask提供插件,這使得用戶能夠與多個非EVM鏈(如Solana、Aptos、Cosmos等)進行交互,並使用這些鏈上的資產進行支付。通過這一功能,MetaMask不僅鞏固了其在以太坊生態中的主導地位,還擴展了支持多鏈的功能,從而為Web3支付提供了更為廣泛的支持。

5.3.4 聚合支付功能:打造超級錢包

MetaMask的戰略目標是通過不斷擴展其功能,成為Web3世界的“超級錢包”。通過聚合支付、資產管理、跨鏈橋接等功能,MetaMask已經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Web3支付解決方案。隨著MetaMask的不斷髮展,未來它有望成為Web3支付的流量入口,將用戶引導至各類去中心化應用(DApp)和服務。

6. 未來展望

傳統支付行業規模龐大,而Web3支付具備明顯優勢,僅做到10%滲透率就能有3000多億美元的市場空間。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2023年全球支付行業處理了 3.4 萬億筆交易,價值高達1800 萬億美元,行業收入達2.4 萬億美元。預計2025年行業收入達到3.2萬億美元,2030年達到5.3萬億美元,2025-2030年複合增長率達10.9%。根據Chainalysis數據,2023年全球穩定幣交易額3萬億美元,滲透率不到0.2%。

圖三:全球支付市場行業規模(萬億美元)


來源:Mordor Intelligence

參考支付寶和微信等傳統金融科技公司從銀行體系搶份額的歷程,Payfi和Socialfi或驅動Web3支付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6.1 PayFi:支付與金融的結合

PayFi(Payment Finance)是Web3支付領域的創新概念,旨在將支付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結合,創造一個更加廣泛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生態系統。PayFi的核心在於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包括支付、借貸、儲蓄、投資和收益農場等。這一創新將為用戶在支付過程中自動實現投資和金融收益,使得每一筆支付都成為一種投資和收益增長的機會。

PayFi的成功將不僅限於支付行業,還可能滲透到保險、投資、債券和其他金融產品領域。隨著這一模式的不斷髮展,PayFi有望成為Web3支付行業的關鍵推動力,吸引更多金融機構、支付平臺和DeFi項目的參與。

6.2 SocialFi:社交與支付的融合

SocialFi(Social Finance)是Web3支付的另一個重要領域,尤其在社交平臺和創作者經濟中,SocialFi展現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通過去中心化的支付協議,SocialFi允許內容創作者、社區成員和用戶進行無縫支付和經濟互動,為平臺內的經濟活動提供動力。

在Web3支付的社交場景中,X支付(前身為Twitter支付)作為一個典型的案例,展示了社交平臺如何利用Web3支付技術,激勵用戶參與社交互動並進行價值交換。X支付計劃通過集成加密貨幣支付和微支付功能,使得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平臺進行支付和資金轉移,進一步提升社交平臺的商業化能力。

小結

傳統支付體系通常由銀行、支付網關和清算中心等中介機構組成,支付過程每個環節都要耗費一定時間,收取一定手續費,也都存在破產風險。

Web3支付是基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新型支付方式,它通過減少支付的中間環節,使支付更加低門檻、低成本、高效、安全。

Web3支付賽道主要參與者可以分為加密貨幣發行方、公鏈、出入金機構、支付平臺。資產發行方和公鏈都屬於Web3基礎設施,前者盈利主要來自所持法幣儲備進行低風險投資的收益,後者利潤主要來自網絡Gas費用。出入金機構和支付平臺的盈利則和Web3支付直接相關,出入金手續費和接入服務費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方式,這兩種盈利方式有非常強的網絡效應。

傳統支付行業規模龐大,而Web3支付具備明顯優勢,僅做到10%滲透率就能有3000多億美元的市場空間。參考支付寶和微信等傳統金融科技公司從銀行體系搶份額的歷程,Payfi和Socialfi或驅動Web3支付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Author: Song Yazhen
Translator: Cedar
Reviewer(s): Pow、Edward、Elisa
Translation Reviewer(s): Ashely、Joyce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Start Now
Sign up and get a
$100
Vou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