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缠论技术分析

中级2/8/2025, 3:11:02 AM
缠论,是由中国股市分析师缠中说禅提出的一套技术分析理论。缠论核心思想是基于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性,运用“中枢”、“笔”、“线段”等概念来判断市场的趋势和买卖点。缠论认为价格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市场的波动不是随机的,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来预测。

简介

缠论,是由中国股市分析师缠中说禅提出的一套技术分析理论。缠论核心思想是基于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性,运用“中枢”、“笔”、“线段”等概念来判断市场的趋势和买卖点。缠论认为价格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市场的波动不是随机的,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来预测。

作者之谜

缠论的作者身份一直充满争议。最初,缠论的作者使用“爱数学的女孩”作为 ID,并在文章中多次暗示自己是女性,且文风较为豪放,带有一些戏谑和自嘲的元素。后来,作者将网名改为“缠中说禅”。然而,关于作者的真实身份,尤其是性别,存在很多猜测。某些人推测缠论的作者是李彪,亿安科技的操盘手。理由是李彪的某些操盘手法与缠论的市场形态描述高度相似,且在一些日记中也提到过类似的技术分析方法。这一猜测虽未得到证实,但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尽管缠论的理论贡献被许多人推崇,但其作者的身份和某些做法仍然是许多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特别是作者早期的自问自答、夸张的宣传等行为,引发了很多对其动机和背后意图的猜测。缠论的作者至今依然未被证实,而关于其身份和动机的争议,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这套理论增添了神秘色彩。

基本定义

顶分型与底分型

顶分型是由三根 K 线组成的结构,其中第二根 K 线是这三根 K 线中最高的,而第一根和第三根 K 线的高点较低。而底分型则相反,其中第二根 K 线是这三根 K 线中最低的,而第一根和第三根 K 线的低点较高。

BTC 底分型案例

BTC 顶分型案例

在缠论中,“笔”是描述市场走势的一个波段,它由相邻的两个顶分型和底分型构成。

笔的规则:

1.必须是一个顶分型和一个底分型相连。

2.这两个顶分型和底分型之间不能共用 K 线。

3.顶分型的最高点要高于底分型的最低点。

示例

线段

在缠论中,“线段”是由多个“笔”构成的更大波动单位,用于描述价格走势的一个更高层次的波动结构。线段的定义比“笔”更加复杂,它至少需要由三笔组成,而且前三笔必须具有重叠的特点。线段的核心在于它通过多个笔的重叠构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趋势波动,帮助识别更长期的市场走势。

中枢、趋势和盘整

中枢是由至少三个次级别的走势类型重叠的部分构成。简单来说,多个不同级别的走势在某一价格区间内相互交汇,形成一个价格平衡区域。这个区域内价格震荡,并未显著突破或延续。

盘整是指价格在一个中枢区域内反复震荡整理的过程,盘整阶段仅包含一个中枢。

趋势是由至少两个以上的同向中枢组成,并且这些中枢的方向一致。只有当多个中枢按相同方向排列时,才视为趋势的形成。

两段中枢形成的趋势:

示例

中枢的推演

  1. 中枢的延伸

当中枢出现后,价格在该中枢范围内继续震荡整理,即市场没有突破中枢的边界,而是在箱体范围内继续震荡。 中枢延伸表示市场仍然处于盘整阶段,没有明确的趋势方向。

  1. 中枢的新生

中枢的新生指的是一个中枢被突破并形成了一个新的中枢。这个新的中枢通常出现在原来中枢的上方或下方,意味着价格走出了原有的震荡区间,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区域进行整理或形成新趋势。

  1. 中枢的拓展

中枢的拓展指的是一个中枢被突破后,价格又回到原中枢的范围内,形成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

背驰

缠论中的背驰与传统的“背离”概念相似,指的是在一轮上涨或下跌中,趋势的力度比上一次弱,表现出趋势的衰竭,预示着可能的反转或盘整。

缠论中使用 MACD 来辅助判断背驰的出现。当价格创新高或新低时,如果MACD的指标没有同步创出新高或新低,就表明有背驰现象。通过这种方式,交易者可以确认趋势的动能是否减弱,从而识别背驰的存在。

缠论认为,无论在什么时间级别上(如一分钟、一小时、日线等),一旦出现背驰,必然会在该级别形成买卖点。

重要理论

基本原理

1.走势必将完美

缠论认为市场走势要么是趋势,要么是盘整。趋势必然会转换成盘整,盘整必然会转换成趋势。即市场不会永远保持在一个状态中,最终走势会完成一个周期,变成另一种状态。无论是上涨的趋势,还是下跌的趋势,最终都会经历盘整的过程;同样,盘整之后也必然会形成趋势。

这表明市场的运动是循环的,任何一段行情都会从趋势转到盘整,或者从盘整转到趋势。因此,所有的走势都将经历“完美”,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走势周期。

2.任何完成的走势必然包含一个中枢

缠论认为,中枢是市场走势完成的标志,是趋势和盘整之间的过渡区,帮助理解市场的内在结构和节奏。无论是上涨的趋势还是盘整,每个完成的走势都必须包含一个中枢。一个完整的上涨趋势包含至少一个中枢,盘整只有一个中枢。这个中枢是趋势转化的标志,盘整完成之后可能会进入趋势阶段,而趋势完成之后会回到盘整。

分解定理

1.任何走势必然可以分解成同级的涨跌和盘整阶段

任何走势都可以被分解为涨、跌、盘整这三种基本形态的组合。无论是上涨、下跌,还是盘整,都是趋势或者行情的组成部分。每个走势都可以被拆解成更小的次级走势。

2.任何级别的走势必然至少包含三段以上的次级别走势

任何一个大的走势(不论是上涨还是下跌)至少包含三段次级别的走势,这些次级别走势中至少包括了一个中枢。缠论认为,每个走势都是由多个次级别走势构成的,次级别的走势之间必然包含了中枢,它们构成了较大级别走势的完整结构。

缠论中的买点

第一类买点是反转抄底买点,指在本级别下跌趋势中,次级别跌破最后一个中枢后形成的背驰买点,且一定是当前下跌趋势最后一个中枢之后。

第二类买点是在一类买点后形成的,通常出现在市场初步反转并开始上涨之后,随后出现的回调的买点,但这个回调的低点不会低于一类买点的位置。

第三类买点是在二类买点之后出现的,它通常出现在一个上升趋势中。当市场形成一个中枢,并且价格在突破中枢后回落时,若价格回落没有进入之前的中枢区域,就形成了第三类买点。

三种买点的区别

案例分析

图中是比特币 2024 年 1 月 30 日的例子。在图中,价格首先出现了下跌(图中的箭头所示),在这个位置,价格的下跌力度逐渐减弱,MACD 指标中的红色柱面积减小,但价格创出新低,这表明趋势的衰竭,符合背驰的特征。随后价格开始反转,产生了第一类买点。

第一类买点形成后,价格继续上行至蓝框区间出现回调,并形成中枢。回调的低点并未突破一类买点的低点,而是维持在中枢区域附近,之后价格开始再次上涨。这种回调的幅度较小,但确认了中枢的有效性,形成了二类买点。

第三类买点出现在之后的上升趋势中,当价格突破中枢区域后,产生了一个小幅度回调,这个回调的价格没有回到之前的中枢,而是维持在较高的位置,形成了第三类买点。在第三类买点出现时,背驰现象的确认可能为趋势的持续提供了信号,MACD 指标显示动能的增强,表明市场强势上涨的动能尚未衰竭。

结论

缠论是一种基于市场走势结构的技术分析方法,强调通过几何学和市场波动的层次关系来识别价格的转折点和趋势方向。其核心思想包括分型、中枢、笔、线段等概念,帮助分析市场的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缠论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定义不同级别的走势和中枢,揭示市场中潜在的趋势和反转信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然而,缠论的复杂性也使得它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识别背驰、买点等信号时,容易引发理解上的分歧。虽然缠论能够提供有效的市场分析框架,但由于其依赖主观判断和大量的市场经验,初学者可能难以准确把握。总体而言,缠论为市场趋势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与其他分析工具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指导交易决策。

Author: Nollie
Translator: Piper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比特币缠论技术分析

中级2/8/2025, 3:11:02 AM
缠论,是由中国股市分析师缠中说禅提出的一套技术分析理论。缠论核心思想是基于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性,运用“中枢”、“笔”、“线段”等概念来判断市场的趋势和买卖点。缠论认为价格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市场的波动不是随机的,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来预测。

简介

缠论,是由中国股市分析师缠中说禅提出的一套技术分析理论。缠论核心思想是基于市场价格波动的规律性,运用“中枢”、“笔”、“线段”等概念来判断市场的趋势和买卖点。缠论认为价格的波动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市场的波动不是随机的,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来预测。

作者之谜

缠论的作者身份一直充满争议。最初,缠论的作者使用“爱数学的女孩”作为 ID,并在文章中多次暗示自己是女性,且文风较为豪放,带有一些戏谑和自嘲的元素。后来,作者将网名改为“缠中说禅”。然而,关于作者的真实身份,尤其是性别,存在很多猜测。某些人推测缠论的作者是李彪,亿安科技的操盘手。理由是李彪的某些操盘手法与缠论的市场形态描述高度相似,且在一些日记中也提到过类似的技术分析方法。这一猜测虽未得到证实,但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尽管缠论的理论贡献被许多人推崇,但其作者的身份和某些做法仍然是许多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特别是作者早期的自问自答、夸张的宣传等行为,引发了很多对其动机和背后意图的猜测。缠论的作者至今依然未被证实,而关于其身份和动机的争议,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这套理论增添了神秘色彩。

基本定义

顶分型与底分型

顶分型是由三根 K 线组成的结构,其中第二根 K 线是这三根 K 线中最高的,而第一根和第三根 K 线的高点较低。而底分型则相反,其中第二根 K 线是这三根 K 线中最低的,而第一根和第三根 K 线的低点较高。

BTC 底分型案例

BTC 顶分型案例

在缠论中,“笔”是描述市场走势的一个波段,它由相邻的两个顶分型和底分型构成。

笔的规则:

1.必须是一个顶分型和一个底分型相连。

2.这两个顶分型和底分型之间不能共用 K 线。

3.顶分型的最高点要高于底分型的最低点。

示例

线段

在缠论中,“线段”是由多个“笔”构成的更大波动单位,用于描述价格走势的一个更高层次的波动结构。线段的定义比“笔”更加复杂,它至少需要由三笔组成,而且前三笔必须具有重叠的特点。线段的核心在于它通过多个笔的重叠构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趋势波动,帮助识别更长期的市场走势。

中枢、趋势和盘整

中枢是由至少三个次级别的走势类型重叠的部分构成。简单来说,多个不同级别的走势在某一价格区间内相互交汇,形成一个价格平衡区域。这个区域内价格震荡,并未显著突破或延续。

盘整是指价格在一个中枢区域内反复震荡整理的过程,盘整阶段仅包含一个中枢。

趋势是由至少两个以上的同向中枢组成,并且这些中枢的方向一致。只有当多个中枢按相同方向排列时,才视为趋势的形成。

两段中枢形成的趋势:

示例

中枢的推演

  1. 中枢的延伸

当中枢出现后,价格在该中枢范围内继续震荡整理,即市场没有突破中枢的边界,而是在箱体范围内继续震荡。 中枢延伸表示市场仍然处于盘整阶段,没有明确的趋势方向。

  1. 中枢的新生

中枢的新生指的是一个中枢被突破并形成了一个新的中枢。这个新的中枢通常出现在原来中枢的上方或下方,意味着价格走出了原有的震荡区间,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区域进行整理或形成新趋势。

  1. 中枢的拓展

中枢的拓展指的是一个中枢被突破后,价格又回到原中枢的范围内,形成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

背驰

缠论中的背驰与传统的“背离”概念相似,指的是在一轮上涨或下跌中,趋势的力度比上一次弱,表现出趋势的衰竭,预示着可能的反转或盘整。

缠论中使用 MACD 来辅助判断背驰的出现。当价格创新高或新低时,如果MACD的指标没有同步创出新高或新低,就表明有背驰现象。通过这种方式,交易者可以确认趋势的动能是否减弱,从而识别背驰的存在。

缠论认为,无论在什么时间级别上(如一分钟、一小时、日线等),一旦出现背驰,必然会在该级别形成买卖点。

重要理论

基本原理

1.走势必将完美

缠论认为市场走势要么是趋势,要么是盘整。趋势必然会转换成盘整,盘整必然会转换成趋势。即市场不会永远保持在一个状态中,最终走势会完成一个周期,变成另一种状态。无论是上涨的趋势,还是下跌的趋势,最终都会经历盘整的过程;同样,盘整之后也必然会形成趋势。

这表明市场的运动是循环的,任何一段行情都会从趋势转到盘整,或者从盘整转到趋势。因此,所有的走势都将经历“完美”,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走势周期。

2.任何完成的走势必然包含一个中枢

缠论认为,中枢是市场走势完成的标志,是趋势和盘整之间的过渡区,帮助理解市场的内在结构和节奏。无论是上涨的趋势还是盘整,每个完成的走势都必须包含一个中枢。一个完整的上涨趋势包含至少一个中枢,盘整只有一个中枢。这个中枢是趋势转化的标志,盘整完成之后可能会进入趋势阶段,而趋势完成之后会回到盘整。

分解定理

1.任何走势必然可以分解成同级的涨跌和盘整阶段

任何走势都可以被分解为涨、跌、盘整这三种基本形态的组合。无论是上涨、下跌,还是盘整,都是趋势或者行情的组成部分。每个走势都可以被拆解成更小的次级走势。

2.任何级别的走势必然至少包含三段以上的次级别走势

任何一个大的走势(不论是上涨还是下跌)至少包含三段次级别的走势,这些次级别走势中至少包括了一个中枢。缠论认为,每个走势都是由多个次级别走势构成的,次级别的走势之间必然包含了中枢,它们构成了较大级别走势的完整结构。

缠论中的买点

第一类买点是反转抄底买点,指在本级别下跌趋势中,次级别跌破最后一个中枢后形成的背驰买点,且一定是当前下跌趋势最后一个中枢之后。

第二类买点是在一类买点后形成的,通常出现在市场初步反转并开始上涨之后,随后出现的回调的买点,但这个回调的低点不会低于一类买点的位置。

第三类买点是在二类买点之后出现的,它通常出现在一个上升趋势中。当市场形成一个中枢,并且价格在突破中枢后回落时,若价格回落没有进入之前的中枢区域,就形成了第三类买点。

三种买点的区别

案例分析

图中是比特币 2024 年 1 月 30 日的例子。在图中,价格首先出现了下跌(图中的箭头所示),在这个位置,价格的下跌力度逐渐减弱,MACD 指标中的红色柱面积减小,但价格创出新低,这表明趋势的衰竭,符合背驰的特征。随后价格开始反转,产生了第一类买点。

第一类买点形成后,价格继续上行至蓝框区间出现回调,并形成中枢。回调的低点并未突破一类买点的低点,而是维持在中枢区域附近,之后价格开始再次上涨。这种回调的幅度较小,但确认了中枢的有效性,形成了二类买点。

第三类买点出现在之后的上升趋势中,当价格突破中枢区域后,产生了一个小幅度回调,这个回调的价格没有回到之前的中枢,而是维持在较高的位置,形成了第三类买点。在第三类买点出现时,背驰现象的确认可能为趋势的持续提供了信号,MACD 指标显示动能的增强,表明市场强势上涨的动能尚未衰竭。

结论

缠论是一种基于市场走势结构的技术分析方法,强调通过几何学和市场波动的层次关系来识别价格的转折点和趋势方向。其核心思想包括分型、中枢、笔、线段等概念,帮助分析市场的短期波动与长期趋势。缠论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定义不同级别的走势和中枢,揭示市场中潜在的趋势和反转信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然而,缠论的复杂性也使得它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挑战性,尤其是在识别背驰、买点等信号时,容易引发理解上的分歧。虽然缠论能够提供有效的市场分析框架,但由于其依赖主观判断和大量的市场经验,初学者可能难以准确把握。总体而言,缠论为市场趋势分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与其他分析工具结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指导交易决策。

Author: Nollie
Translator: Piper
* The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to be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advice or any other recommendation of any sort offered or endorsed by Gate.io.
* This article may not be reproduced, transmitted or copied without referencing Gate.io. Contravention is an infringement of Copyright Act and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Start Now
Sign up and get a
$100
Vou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