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廣場用戶們,廣場使用界面全新升級啦!新版本界面更清新簡潔、操作更流暢絲滑,還有多項貼心新功能上線,快來更新體驗吧!你對新版界面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是哪一個?你發現了哪些驚喜或變化呢?發帖分享新版廣場使用體驗,瓜分 $10 分享獎勵!
🎁 我們將精選 10 位幸運用戶,每人獎勵 $10 合約體驗券!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標籤發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風格體驗、細節功能變化、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或優化建議等;
3⃣️ 帖子內容需至少 30 字,並且只帶本活動標籤;
廣場界面煥新介紹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動截止時間:2025/10/26 18:00(UTC+8)
你的體驗是我們持續優化的動力!趕快參與和大家分享吧!
當國家開始接管比特幣:127,271 枚 BTC 沒收案揭開‘鏈上主權時代’序幕
原文標題:150億美元BTC易主:美司法部剿滅柬埔寨太子集團,搖身一變全球最大BTC巨鯨
原文作者:Ethan
原文來源:
轉載:Daisy, 火星財經
美國紐約東區聯邦法院的一紙訴狀,在加密世界掀起巨浪。
10 月 14 日,美國司法部宣布對柬埔寨太子集團創始人陳志提起刑事指控,並申請沒收其控制的 127,271 枚 BTC,市值約 150 億美元,使之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比特幣司法沒收案。
“歷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虛擬資產沒收行動。”司法部在公告中給出了極具警示性的措辭。並且,官方特別強調,這批 BTC 並非存放在交易平台,而是長期由陳志本人通過未托管的私人錢包保管。這似乎動搖了加密社區的核心信條:“掌握私鑰,資產即不可剝奪。”
實際上,即便不破解加密算法,美國政府依然可以通過法律程序完成資產的“司法轉移”。通過鏈上追蹤與國際協作,執法部門鎖定了分散於多個地址、但均屬陳志控制的比特幣。法院隨後發布查封令,將這些資產合法轉移至美國政府控制的地址,進入司法托管程序,等待最終的民事沒收判決。
與此同時,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將“太子集團”列爲跨國犯罪組織,並對 146 個相關個人及實體實施制裁;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絡則依據《愛國者法案》,將 Huione Group 認定爲“主要洗錢關注對象”,禁止其接入美元清算系統。英國也同步對陳志及其家族成員執行了資產凍結與旅行禁令。
在加密市場的語境中,這一刻極具象徵意義。它不僅是針對一個犯罪集團的執法,更是一次國家機關對鏈上資產直接行使控制權的公開展示。127,271 枚 BTC——這個足以改變市場情緒與監管走向的數字,已被寫入比特幣監管史,成爲一個關鍵標記。
從福建商人到詐騙帝國:陳志的資本布局與產業化罪行
美國司法部的起訴書,揭開了陳志及其太子集團的另一副面孔。
在東南亞媒體的報道中,陳志曾是“柬埔寨新貴”,其掌控的太子集團也被宣傳爲業務遍及房地產、金融等領域的跨國財團。然而,美司法部指控其背後存在一套“雙層運行邏輯”:對外是合法的商業帝國,對內則是一個爲詐騙收益服務的資金控制與清算系統。
陳志原籍福建,早年在柬埔寨憑藉博彩與地產行業發跡。2014 年獲得柬埔寨國籍後,他通過政商關係迅速獲取了多項開發許可與金融牌照。此後,他並未止步於本地業務,而是通過設立英屬維爾京羣島公司、新加坡控股架構等方式,構建了復雜的跨國資產配置,並疑似持有英國身分,從而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制造壁壘。2024 年 4 月,柬埔寨國王更籤發王令,任命陳志爲參議院主席洪森的顧問,這顯示了其在當地深厚的政商根基。
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莫尼於 2024 年 4 月 19 日籤發《王令》,任命太子集團董事長陳志公爵爲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親王顧問
據指控,陳志在柬埔寨建立的電信詐騙體系可謂“產業化”運營。司法部文件多次提及“園區”與“手機農場”的概念,其運作模式高度系統化:
實體基地:所謂“園區”以服務外包爲名註冊,實則實行封閉式管理。
人力控制:境外勞工被“高薪招聘”吸引入境後,往往遭到人身自由限制。
標準化作業:操作員每人管理數百個“關係線”,使用統一腳本進行社交誘導和投資引導,流程類似客戶關係管理。
技術僞裝:“手機農場”利用大量 SIM 卡和 IP 代理,制造虛擬身分與地理位置,以掩蓋真實來源。
這並非傳統散兵遊勇式的詐騙團夥,而是一座分工明確的“鏈上詐騙工廠”。所有詐騙資金最終都匯入太子集團的財務中轉層。據報道,陳志的犯罪所得被用於極度奢侈的消費,包括購買名表、遊艇、私人飛機,甚至包括在紐約拍賣的畢加索畫作。
Prince Group 的兩層業務結構梳理
資金溯源:從黑客劫掠到詐騙洗白
本案中 127,271 枚 BTC 的來歷尤爲復雜。根據 Elliptic 與 Arkham Intelligence 等鏈上分析機構的報告,這批比特幣與 2020 年一家名爲“LuBian”的大型礦企被盜事件高度重合。
記錄顯示,2020 年 12 月,LuBian 的核心錢包發生異常轉移,約 127,426 枚 BTC 被竊。鏈上甚至留下了 LuBian 向黑客地址發出的帶信息小額交易:“Please return our funds, we'll pay a reward”。此後這批巨額資金長期沉寂,直到 2024 年中才開始活躍,其移動路徑與太子集團控制的錢包集羣出現重疊。(最新動態:10 月 15 日,LuBian 相關錢包沉寂三年後轉移全部 9757 枚 BTC,價值 11 億美元)
這意味着,調查揭示的並非簡單的“詐騙-洗錢”鏈條,而是一條更復雜的路徑:“黑客劫掠礦場→長期潛伏→被犯罪組織納入資金池→試圖通過礦業與場外交易洗白”。這一發現將本案提升至一個新的復雜度:它既涉及黑客攻擊與礦業安全漏洞,也揭示了灰色兌換網路如何吸納並隱藏來源異常的巨大資金。
比特幣是如何被查封的?
對於加密貨幣行業而言,本案的深遠影響遠不止於扳倒一個詐騙頭目,更在於司法與情報機構完整演示了一套針對鏈上資產的處置流程:鏈上定位 → 金融封鎖 → 司法接管。這是一次將“鏈上追蹤能力”與“傳統司法權力”無縫銜接的實戰閉環。
第一步:鏈上追蹤——鎖定“資金容器”
比特幣的匿名性常被誤解。事實上,其區塊鏈是公開帳本,每一筆轉帳都留有痕跡。陳志集團試圖通過經典的“噴灑-漏鬥”模式來洗錢:將主錢包的資金像噴壺灑水般分散至海量中間地址,經過短暫停留後,再如溪流匯入大江般重新聚合至少數核心地址。
這種操作看似復雜,但在鏈上分析視角下,頻繁的“分散-匯聚”行爲反而會形成獨特的圖譜特徵。調查機構(如 TRM Labs、Chainalysis)利用聚類算法,精準繪制出“資金回流地圖”,最終證實:這些看似分散的地址,均指向同一個控制實體——太子集團。
第二步:金融制裁——切斷“變現通道”
在鎖定了鏈上資產後,美國當局隨之啓動雙重金融制裁:
財政部(OFAC)制裁:將陳志及相關實體列入名單,任何受美國管轄的機構不得與其交易。
金融犯罪執法局(FinCEN)§311 條款:將關鍵實體列爲“主要洗錢關注對象”,徹底切斷其接入美元清算體系的路徑。
至此,這些比特幣雖然在鏈上仍可被私鑰控制,但其最重要的價值屬性——“兌換成美元的能力”已被凍結。
第三步:司法接管——完成“權屬轉移”
最終的沒收並非依靠暴力破解私鑰,而是執法部門通過法律程序(如法院命令)直接接管了資產的“籤名權”。這意味着執法人員成功獲取了助記詞、私鑰或控制了硬體錢包等,從而能夠像資產原主人一樣,發起一筆有效的轉帳交易,將比特幣轉入政府控制的地址。
不過,在陳志案中,美國政府具體通過何種方式獲得私鑰,官方尚未公布完整細節,因此社區內也有依據此前Lubian.com被曝安全漏洞,猜測執法部門利用此漏洞破解私鑰。
當這筆交易被區塊鏈網路確認的那一刻,“法律上的所有權”與“鏈上的控制權”便實現了統一。這 127,271 枚 BTC 的歸屬權,在技術和法律雙重意義上,正式從陳志轉移至美國政府手中。這套組合拳清晰地昭示:在國家權力面前,“鏈上資產不可剝奪”並非絕對。
沒收之後,比特幣會去哪?
當 127,271 枚 BTC 從詐騙帝國的錢包轉入“U.S. Government Controlled Wallet”後,一個更具戰略意義的問題浮現:這批巨量資產的最終去向,將揭示美國政府如何定位比特幣——是亟待變現的“贓物”,還是可納入囊中的“戰略資產”?
歷史上,美國政府處理沒收數字資產的方式大致分爲幾類。Silk Road 案件中的比特幣是在完成司法程序後通過公開拍賣的方式轉讓給私人機構投資者,例如 Tim Draper 就是其中一批拍賣買家。Colonial Pipeline 勒索贖金中的 BTC 則在追回後被司法部暫時留在政府帳戶,用作案件證據和財政部記錄用途。至於 FTX,目前的狀態還停留在司法托管階段,官方未正式確認將沒收資產歸爲政府所有,其中大部分資產理論上應在債權清算程序內用於賠償用戶,而不是直接列入國庫儲備。
與以上通過公開拍賣處理沒收比特幣(如 Silk Road 案)的方式不同的是,本案正面臨一個關鍵變量:2025 年 3 月,美國白宮已簽署行政令,建立了“戰略比特幣儲備”機制。 這意味着,陳志案中這批 BTC 很可能不再被簡單拍賣,而是直接轉爲由國家持有的儲備資產。
由此,美國正在構建一個前所未有的“鏈上資產監管閉環”:通過鏈上追蹤鎖定目標——利用制裁手段切斷其法幣出口——通過司法程序完成法律上的所有權剝奪——最終將資產轉入政府控制。這套流程的核心,並非限制市場流通,而是對“密鑰控制權”的合法歸屬進行重新定義。
一旦司法程序確認資產爲犯罪所得,其屬性便從“個人控制的加密貨幣”,轉變爲“國家管轄下的數字資產憑證”。
隨着 127,271 枚 BTC 的轉移,美國已然成爲全球持有比特幣最多的主權實體。 這不僅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沒收行動,更預示着國家力量對鏈上資產進行系統性管控的時代,已經開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