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Peter Schiff與Michael Sylor論戰升級:比特幣唯一策略被斥爲“欺詐”,公開辯論一觸即發

2025年11月16日,著名黃金支持者、經濟學家Peter Schiff公開抨擊Michael Saylor的Strategy公司比特幣唯一策略爲“欺詐”,並預言該公司“最終將破產”。

Schiff已向Saylor發出公開辯論挑戰,提議在12月迪拜區塊鏈周上進行現場對決。與此同時,Strategy股價月內下跌近30%,比特幣價格跌破95000美元關鍵支撐,市場對高槓杆比特幣持倉公司的擔憂持續升溫。

比特幣純粹主義與黃金擁躉的世紀論戰

Peter Schiff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連續發難,直指Strategy(MSTR)整個商業模式建立在欺詐基礎上。他在11月16日的帖子中寫道:“MSTR的整個商業模式是欺詐,無論比特幣發生什麼,我相信MSTR最終將破產。”這一激烈言論迅速在加密社區引發軒然大波,多位知名人士卷入論戰。

Schiff的批評核心在於Strategy的融資模式。他指出公司依賴收益型基金購買其“高收益”優先股,但這些收益率“永遠不會實際支付”。據Schiff分析,Strategy最終將無法發行更多債務,導致“死亡螺旋”。他特別強調:“股息僅在MSTR決定宣布時才支付,但沒有要求MSTR必須宣布股息,不宣布也不會受到懲罰。未宣布的股息不會累積,它們將永遠丟失。”

論戰雙方立場與關鍵爭議點

Peter Schiff觀點:Strategy商業模式是“欺詐”,公司必將破產

Michael Saylor立場:比特幣作爲價值存儲的終極地位不可動搖

辯論挑戰:迪拜Binance區塊鏈周現場對決

Strategy股價表現:月內下跌30%,5日內下跌19%

比特幣價格:當前95384美元,近期低點92890美元

核心爭議:比特幣vs黃金作爲價值存儲的優越性

歷史表現:比特幣年內漲幅98.7%,黃金漲幅92-93%

Strategy商業模式的風險解析

Strategy的財務結構確實與傳統企業大相徑庭。該公司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和優先股籌集資金,然後全部用於購買比特幣。這種“全押”比特幣的策略在牛市中表現驚人——若從2020年公司開始購買比特幣算起,Strategy股價漲幅超過1500%,遠超標普500指數的同期表現。

然而,這種模式的脆弱性在下跌市中暴露無遺。當比特幣價格從126000美元高點回落至當前95000美元附近時,Strategy股價跌幅超過比特幣本身,顯示槓杆的放大效應。更重要的是,公司近期將大量比特幣轉移至主流CEX的動作引發市場擔憂,盡管官方解釋爲操作需要,但投資者擔心這可能預示潛在的減持計劃。

從會計角度,Strategy按公允價值報告比特幣持有量,未實現收益直接計入權益,這種處理雖平滑利潤波動,但不改變比特幣價格波動對公司市值的直接影響。若比特幣持續下跌,公司可能面臨抵押品不足的風險,特別是考慮到其債務結構。

比特幣與黃金的價值存儲之爭

Schiff與Saylor的論戰本質是兩種價值存儲哲學的碰撞。Schiff代表傳統貴金屬觀點,認爲黃金5000年的歷史賦予其無可替代的穩定性;而Saylor則主張比特幣的數字化、可編程特性使其成爲信息時代更優越的價值載體。

從實際表現看,比特幣確實在回報率上大幅領先。自Strategy2020年8月開始購買比特幣以來,公司市值從15億美元增長至近900億美元,而同期黃金價格漲幅約40%。這種懸殊差距吸引衆多效仿者,包括日本的Metaplanet和多家美國上市公司。

然而,波動性比較則呈現不同圖景。比特幣在2025年內已出現三次超過20%的回調,而黃金最大回撤不超過10%。對於風險厭惡型投資者,這種穩定性差異至關重要,特別是考慮到投資組合的整體風險管理。

市場反應與機構立場分化

金融市場對這場論戰反應強烈。Strategy股價月內下跌30%,表現遠遜於比特幣本身的跌幅,顯示投資者正重新評估高槓杆比特幣持倉公司的風險。期權市場數據顯示,MSTR看跌期權未平倉合約量激增,保護性需求顯著上升。

機構投資者立場出現明顯分化。Ark Invest等長期看好者繼續增持Strategy股票,認爲公司比特幣持倉的長期價值被低估;而傳統價值投資者則開始減持,擔憂槓杆風險在加息環境中放大。這種分歧反映加密市場成熟過程中必然的價值重估。

加密社區內部也非鐵板一塊。雖然多數人支持Saylor的比特幣願景,但部分聲音批評Strategy的過度槓杆可能給整個行業帶來系統性風險。特別是當公司規模已達900億美元,其潛在倒閉的傳染效應不容忽視。

歷史論戰與市場影響回顧

Schiff與加密社區的論戰並非新鮮事。2023年,他同樣挑戰Binance創始人CZ進行“代幣化黃金vs比特幣”辯論,當時CZ回應“有心情接受”。這些公開辯論雖常帶有營銷色彩,但確實推動市場對數字資產與傳統價值存儲的深入思考。

從歷史數據看,類似公開論戰往往短期影響市場情緒,但長期價格仍由基本面驅動。2023年Schiff-CZ論戰期間,比特幣價格在28000-32000美元區間震蕩,論戰結束後不久便開啓漲至50000美元以上的行情。

值得關注的是,Schiff的預測記錄參差不齊。他正確預測了2008年金融危機,但在比特幣領域多次誤判——2017年稱比特幣將歸零,2020年預言崩盤,而實際上比特幣從那時起漲逾10倍。這種記錄削弱其批評的可信度,但不應完全忽視其風險警示。

投資啓示與風險管控

對於普通投資者,這場論戰提供重要啓示。首先,理解投資標的底層邏輯至關重要——比特幣是去中心化協議,而Strategy是中心化公司,兩者風險特徵截然不同。直接投資比特幣避免公司特定風險,而投資MSTR則提供槓杆化比特幣暴露。

其次,風險管理應成爲首要考量。無論多麼看好比特幣,過度槓杆都是危險遊戲。建議投資者將MSTR或類似公司股票的配置控制在投資組合的5%以內,並設置嚴格的止損線。直接投資比特幣的比例也應有所限制,通常建議在總資產的1-10%之間。

最後,分散化仍是永恆原則。黃金與比特幣並非必然的替代品,它們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可能表現各異。將兩者同時納入投資組合,搭配傳統股票和債券,可能提供更穩健的長期回報。

監管環境與行業發展

這場論戰發生在監管日趨嚴格的大背景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繼續對加密公司採取強硬立場,而公衆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正加強對公司加密貨幣持倉的審計要求。這種環境使Strategy等公司的運營面臨更多審查。

從行業演進看,比特幣投資正從激進轉向主流。BlackRock等傳統資管巨頭的比特幣ETF已積累超過800億美元資產,爲投資者提供更安全的敞口。這種發展可能削弱Strategy的獨特地位,因投資者現在可通過多種渠道獲得比特幣暴露。

長期而言,比特幣與黃金可能找到共存之道。黃金作爲物理價值存儲服務於特定需求,比特幣作爲數字價值存儲滿足不同場景。投資組合中同時包含兩者,而非非此即彼的選擇,可能更符合理性配置原則。

市場展望

當黃金捍衛者與比特幣傳教士再次交鋒,當90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被斥爲“欺詐”,我們見證的不僅是個人觀點的碰撞,更是價值存儲範式變遷的縮影。Schiff的警告提醒我們槓杆的危險,Saylor的願景展示信念的力量。在創新與風險的永恆張力中,或許真正的智慧不在於選擇立場,而在於理解各種資產的內在邏輯,並據此構建 resilient 的投資組合——畢竟,在金融市場中,存活比正確更重要。

BTC-0.59%
查看原文
最後編輯於2025-11-17 10:05:48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