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市場在恐懼與期待中搖擺,關鍵信號或來自債券波動指數和信用利差的突破。
撰文:Luke,火星財經
2025 年 4 月,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再次震懾全球市場。美股暴跌、加密資產血流成河,比特幣兩日跌超 10%,以太坊一度狂瀉 20%,24 小時爆倉金額高達 16 億美元。投資者惶恐不安,紛紛將目光投向聯準會,期待其降息救市。然而,聯準會的沉默卻令人不安:降息的臨界點究竟在哪裏?在通脹隱憂與經濟承壓的雙重夾擊下,聯準會何時會松動政策?這不僅是一場數據遊戲,更是一場市場信心與宏觀博弈的較量。
聯準會的降息決策從來不是隨意之舉,而是危機或經濟拐點下的深思熟慮之選。回顧近年來的關鍵時刻,我們可以從歷史劇本中提煉出降息的觸發邏輯,爲當前的關稅危機提供參照。以下是三次標志性降息的詳細剖析,揭示其背後的環境與動因。
這些案例揭示,聯準會降息通常圍繞三大核心條件展開:
2025 年 4 月 7 日,全球市場因特朗普關稅政策陷入恐慌。美股科技股重挫,標普 500 盤中跌幅一度超 4.7%,加密市場同步下行。然而,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上周五表態冷靜:「經濟仍處於良好狀態,我們不會急於對市場動蕩做出反應。」核心 PCE 通脹率維持在 2.8%,高於 2% 目標,關稅可能進一步推高物價,這讓降息前景蒙上陰影。
與此同時,市場信號卻在加劇緊張情緒。據 Tradingview 數據,債券波動率指數(MOVE Index)4 月 8 日突破 137 點,創「七連陽」,逼近 Arthur Hayes 預測的 140 點「臨界線」。Hayes 曾警告:「若 MOVE Index 升高,槓杆國債與公司債交易者將因保證金要求提高被迫拋售,這是聯準會誓死捍衛的市場。突破 140,就是崩盤後放水的信號。」當前指數距這一閾值僅一步之遙,暗示債券市場壓力正在積聚。
高盛分析師 Lindsay Matcham 指出,信用利差擴大可能是聯準會出手的另一觸發器。若高收益債券利差升至 500 基點,企業融資困難與就業市場疲軟可能接連浮現,迫使鮑威爾如 2018 年那樣轉向寬松。目前,高收益債券利差已達 454 基點,距離警戒線不遠,市場嗅到了風險的氣息。
市場對聯準會降息時機的判斷分歧顯著。貝萊德 CEO 拉裏·芬克卻潑冷水:「聯準會年內降息四五次的可能性爲零,利率可能不降反升。」他認爲,鮑威爾強硬態度源於非農數據尚穩與通脹隱憂,短期內難耗政策「子彈」。反觀高盛則預測,若無衰退,聯準會可能從 6 月起連續降息三次至 3.5%-3.75%;若衰退觸發,則降幅可達 200 基點。
聯準會內部也透露出焦慮。4 月 8 日,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表示:「美國經濟硬數據表現空前良好,但關稅與反制措施可能重現供應鏈中斷和高通脹,令人擔憂。」這種不確定性讓政策制定者陷入兩難:降息或助長通脹,觀望則可能錯過救市窗口。
綜合歷史經驗與當前動態,聯準會降息可能需以下條件之一顯現:
當前(2025 年 4 月 7 日),CME「聯準會觀察」顯示 5 月降息 25 個基點概率爲 54.6%,市場預期微弱領先。但債券市場尚未完全定價衰退,10 年期美債收益率在 4.1%-4.2% 波動,流動性危機暫未浮現。聯準會更可能先動用貸款工具,而非立即降息。
未來時點預測:
關稅危機如同一場壓力測試,考驗聯準會的耐心與底線。正如 Hayes 所言,債券市場波動可能是降息的「前哨站」,而信用利差的擴大則可能是「導火索」。當前,市場在恐懼與期待中搖擺,聯準會卻在等待更清晰的信號。歷史證明,每一次暴跌都是重塑的起點,而這一次,降息的鑰匙或許就藏在 MOVE Index 的下一跳躍,或信用利差的臨界突破中。投資者需屏息以待,因爲風暴遠未平息。
214k 帖子
173k 帖子
135k 帖子
78k 帖子
66k 帖子
60k 帖子
56k 帖子
52k 帖子
51k 帖子
市場翹首以盼,聯準會何時出手?從歷史回溯到關稅危機的抉擇時刻
撰文:Luke,火星財經
2025 年 4 月,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大棒再次震懾全球市場。美股暴跌、加密資產血流成河,比特幣兩日跌超 10%,以太坊一度狂瀉 20%,24 小時爆倉金額高達 16 億美元。投資者惶恐不安,紛紛將目光投向聯準會,期待其降息救市。然而,聯準會的沉默卻令人不安:降息的臨界點究竟在哪裏?在通脹隱憂與經濟承壓的雙重夾擊下,聯準會何時會松動政策?這不僅是一場數據遊戲,更是一場市場信心與宏觀博弈的較量。
歷史鏡鑑:降息的觸發密碼
聯準會的降息決策從來不是隨意之舉,而是危機或經濟拐點下的深思熟慮之選。回顧近年來的關鍵時刻,我們可以從歷史劇本中提煉出降息的觸發邏輯,爲當前的關稅危機提供參照。以下是三次標志性降息的詳細剖析,揭示其背後的環境與動因。
2008 年金融危機
2019 年貿易戰
2020 年疫情衝擊
這些案例揭示,聯準會降息通常圍繞三大核心條件展開:
當前困局:通脹與動蕩的拉鋸戰
2025 年 4 月 7 日,全球市場因特朗普關稅政策陷入恐慌。美股科技股重挫,標普 500 盤中跌幅一度超 4.7%,加密市場同步下行。然而,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上周五表態冷靜:「經濟仍處於良好狀態,我們不會急於對市場動蕩做出反應。」核心 PCE 通脹率維持在 2.8%,高於 2% 目標,關稅可能進一步推高物價,這讓降息前景蒙上陰影。
與此同時,市場信號卻在加劇緊張情緒。據 Tradingview 數據,債券波動率指數(MOVE Index)4 月 8 日突破 137 點,創「七連陽」,逼近 Arthur Hayes 預測的 140 點「臨界線」。Hayes 曾警告:「若 MOVE Index 升高,槓杆國債與公司債交易者將因保證金要求提高被迫拋售,這是聯準會誓死捍衛的市場。突破 140,就是崩盤後放水的信號。」當前指數距這一閾值僅一步之遙,暗示債券市場壓力正在積聚。
高盛分析師 Lindsay Matcham 指出,信用利差擴大可能是聯準會出手的另一觸發器。若高收益債券利差升至 500 基點,企業融資困難與就業市場疲軟可能接連浮現,迫使鮑威爾如 2018 年那樣轉向寬松。目前,高收益債券利差已達 454 基點,距離警戒線不遠,市場嗅到了風險的氣息。
外部聲音:分歧中的共識
市場對聯準會降息時機的判斷分歧顯著。貝萊德 CEO 拉裏·芬克卻潑冷水:「聯準會年內降息四五次的可能性爲零,利率可能不降反升。」他認爲,鮑威爾強硬態度源於非農數據尚穩與通脹隱憂,短期內難耗政策「子彈」。反觀高盛則預測,若無衰退,聯準會可能從 6 月起連續降息三次至 3.5%-3.75%;若衰退觸發,則降幅可達 200 基點。
聯準會內部也透露出焦慮。4 月 8 日,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表示:「美國經濟硬數據表現空前良好,但關稅與反制措施可能重現供應鏈中斷和高通脹,令人擔憂。」這種不確定性讓政策制定者陷入兩難:降息或助長通脹,觀望則可能錯過救市窗口。
降息的臨界點:信號與時點
綜合歷史經驗與當前動態,聯準會降息可能需以下條件之一顯現:
當前(2025 年 4 月 7 日),CME「聯準會觀察」顯示 5 月降息 25 個基點概率爲 54.6%,市場預期微弱領先。但債券市場尚未完全定價衰退,10 年期美債收益率在 4.1%-4.2% 波動,流動性危機暫未浮現。聯準會更可能先動用貸款工具,而非立即降息。
未來時點預測:
關稅危機如同一場壓力測試,考驗聯準會的耐心與底線。正如 Hayes 所言,債券市場波動可能是降息的「前哨站」,而信用利差的擴大則可能是「導火索」。當前,市場在恐懼與期待中搖擺,聯準會卻在等待更清晰的信號。歷史證明,每一次暴跌都是重塑的起點,而這一次,降息的鑰匙或許就藏在 MOVE Index 的下一跳躍,或信用利差的臨界突破中。投資者需屏息以待,因爲風暴遠未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