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結束,下一個利好是特朗普炒掉鮑威爾?

市場關注特朗普是否會解僱聯準會主席鮑威爾以救市,但法律、程序和經濟影響使這一舉措充滿不確定性。

撰文:Luke,火星財經

美國金融市場正經歷劇烈動蕩。3 月 CPI 數據意外顯示通脹降溫,核心 CPI 同比增速創四年來最低,環比五年來首次下降。然而,特朗普政府高關稅政策的威脅迅速掩蓋了這一利好,引發貿易戰升級的擔憂。美股、美元和加密貨幣遭遇拋售,避險資產黃金、日元和瑞郎強勢漲。在市場恐慌中,一個大膽猜測浮現:特朗普炒掉聯準會主席鮑威爾,會成爲救市的關鍵嗎?本文從市場現狀出發,分析這一可能性,深入探討法律、程序和市場影響,揭示特朗普與聯準會的博弈。

CPI 利好被關稅戰掩蓋,市場再次恐慌

3 月美國 CPI 數據本應爲市場注入信心。核心 CPI 同比增速跌至四年來最低,環比下降更是五年來首次,暗示通脹壓力緩解。然而,特朗普對華 145% 關稅及對墨西哥、加拿大的高關稅威脅,點燃了全球貿易戰恐慌。關稅可能推高物價的預期迅速壓倒利好,投資者轉向避險。

周四,美股三大指數未能延續周三反彈,標普 500 盤中一度跌超 6%,逼近熔斷線,收盤跌 3.46%。科技股領跌,特斯拉下挫超 7%。加密貨幣市場同樣低迷,比特幣跌 5.2%,以太坊重挫 11.7%。美元指數創 2022 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盤中下跌超 2%。避險貨幣瑞郎兌美元漲近 4%,創 2015 年最大盤中漲幅;日元同步反彈。黃金表現搶眼,現貨金盤中突破 3170 美元,創歷史新高,漲幅約 3%。

債券市場反映了復雜情緒。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漲超 10 個基點,顯示通脹預期升溫。CPI 數據公布後,兩年期美債收益率跳水超 10 個基點,短端收益率回落。市場動蕩源於關稅戰的雙重威脅:推高物價和拖累增長。這使得聯準會政策備受關注,而特朗普與鮑威爾的矛盾成爲市場焦點。

炒掉鮑威爾能救市嗎?

市場低迷中,特朗普炒掉鮑威爾被一些投資者視爲潛在轉機。設想是:若鮑威爾被替換爲傾向寬松的主席,聯準會可能快速降息,緩解高利率對股市和加密貨幣的壓力。若關稅戰推高美元,新主席可能配合匯率幹預,提振出口競爭力。這種預期在降息渴望下頗具吸引力。

然而,現實遠非如此簡單。解僱鮑威爾可能動搖聯準會獨立性,引發市場劇烈波動。新主席未必完全順從特朗普,歷史上主席更替常伴隨不確定性,而非即刻利好。此外,關稅引發的通脹壓力可能限制降息空間。炒掉鮑威爾是否真能成爲「救市靈藥」,需從法律和程序角度深入剖析。

特朗普與聯準會的恩怨:爲何水火不容?

特朗普與聯準會的衝突是一場赤裸裸的政治對決,核心在於他堅信聯準會在鮑威爾領導下有意「配合拜登、針對自己」。這種感知不僅源於政策分歧,更深深植根於特朗普對政治忠誠的執着和對「建制派」操控的懷疑。

特朗普眼中的「偏袒」證據

特朗普反復指責聯準會在拜登任期內「過於配合」。2021-2022 年,聯準會維持低利率以支持疫情後復蘇,恰逢拜登推動大規模刺激計劃,特朗普將其解讀爲對民主黨議程的「暗中助力」。反觀其任期,鮑威爾自 2018 年起逐步加息,2023-2024 年又因通脹高企保持高利率,特朗普認爲這直接削弱了他的經濟增長承諾和貿易戰攻勢。他在 2024 年競選集會上多次宣稱:「鮑威爾對拜登言聽計從,卻對我搞破壞。」這種敘事雖缺乏直接證據,卻迎合了其支持者對「深層國家」的不信任,強化了特朗普作爲體制挑戰者的形象。

聯準會的「政治動機」假象

從政治立場看,聯準會的獨立性本身就是特朗普的靶子。鮑威爾強調決策基於數據,但特朗普將其視爲「政治僞裝」。他認爲,聯準會作爲華盛頓建制派的一部分,天生傾向於維護民主黨偏好的穩定主義,而非支持其激進的「美國優先」變革。例如,鮑威爾在拜登任期初對通脹的寬容被特朗普解讀爲「給民主黨放水」,而對其任期內的高利率則被視爲「故意掣肘」。這種認知偏差源於特朗普對忠誠的極高要求:任何不完全配合的機構都被貼上「敵對」標籤。

歷史背景的放大效應

特朗普的懷疑並非空穴來風。聯準會歷史上與共和黨總統的摩擦並不少見,如裏根時期對沃克爾的批評。但特朗普的處境更特殊:他以「反建制」姿態上臺,視聯準會爲精英階層的象徵。鮑威爾由特朗普提名,卻未展現預期忠誠,反而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獨立性,2023 年甚至暗示不會因白宮壓力調整政策。這種「背叛」感讓特朗普確信,鮑威爾領導的聯儲有意站在其政治對立面,延續了民主黨「溫和派」的路線。

選民共鳴的催化

特朗普將聯準會塑造成「反民意」的官僚機器,點燃了基層選民對精英機構的怒火。他宣稱鮑威爾「讓工人和企業受苦」,將高利率歸咎爲「對普通美國人的背叛」。這種政治修辭不僅強化了其「鬥士」形象,也掩蓋了聯準會獨立性的復雜性,進一步固化了「針對特朗普」的敘事。

特朗普的解僱企圖與歷史先例

特朗普對鮑威爾的不滿早已公開。2024 年競選期間,他多次揚言要解僱鮑威爾。2 月,他稱鮑威爾「誤判通脹」,威脅「若不聽話就炒了他」。7 月,他表示聯準會主席應「像顧問一樣」聽命。這些言論曾引發美元和美債收益率波動,顯示市場對其意圖的敏感。

特朗普的行動不止於口頭。4 月 9 日,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籤署命令,暫時允許特朗普解僱 NLRB 和 MSPB 成員,暫停下級法院(哥倫比亞特區巡回上訴法院)的恢復職務裁決,要求相關方在 4 月 15 日前回應。此案挑戰《漢弗萊執行人》先例,意在擴大總統對獨立機構的控制。若成功,可能爲解僱鮑威爾打開法律缺口。特朗普第一任期曾嘗試幹預聯準會,施壓降息並提名親信進入理事會,均未完全得逞,顯示其長期目標是重塑行政權力。

特朗普能否炒掉鮑威爾,取決於法律、程序和市場三重因素,以下逐一分析。

1. 法律約束與最高法院的關鍵角色

《漢弗萊執行人》規定,獨立機構領導人只能因「正當理由」(如瀆職)被解僱。《聯邦儲備法》爲聯準會主席提供類似保護,鮑威爾任期至 2026 年 5 月。特朗普的最高法院請求主張,NLRB 等機構行使「實質性行政權力」,不應受免職保護。他可能對聯準會提出類似論點,稱貨幣政策影響深遠,主席應受總統直接控制。

最高法院近年傾向於擴大總統權力。2020 年 Seila Law 案裁定,單一領導的 CFPB 主任免職保護違憲;2021 年 Collins 案進一步限縮保護。但聯準會由七人理事會管理,符合《漢弗萊執行人》的「多成員專家委員會」標準,其獨立性更難撼動。4 月 9 日的臨時命令顯示法院對特朗普訴求持開放態度,但最終裁決(預計 2025 年夏)可能僅針對 NLRB/MSPB,未必涵蓋聯準會。

若《漢弗萊執行人》被推翻,特朗普可能以政策分歧爲由解僱鮑威爾,但需證明「正當理由」。鮑威爾以數據驅動的立場難以被指瀆職,若被解僱,他可能提起訴訟,拖延進程。

2. 程序與政治阻力

解僱鮑威爾後,特朗普需提名新主席並經參議院確認。共和黨控制參議院,但溫和派可能反對激進人選,提名過程或耗時數月。過渡期內,副主席或理事暫代主席,政策可能延續現狀,削弱特朗普預期效果。

政治上,炒掉鮑威爾可能引發黨內分歧。部分共和黨人支持聯準會獨立性,擔心幹預引發經濟動蕩。鮑威爾在金融界頗受信任,其被解僱可能觸發輿論反彈。國際上,聯準會獨立性受損可能削弱美元信譽,影響資本流入。

3. 市場與經濟後果

解僱鮑威爾可能引發短期市場震蕩。美元可能因獨立性擔憂下跌,股市或因降息預期短暫漲,但美債收益率可能因通脹預期攀升。長期看,貨幣政策若受政治幹預,可能導致通脹失控,損害經濟穩定。關稅戰加劇通脹壓力,新主席若配合降息或匯率幹預,可能緩解美元高估,但通脹風險將放大。

4. 可能性評估

  • 高可能性(25%):最高法院推翻《漢弗萊執行人》,特朗普嘗試解僱鮑威爾,但訴訟和參議院阻力可能受阻。
  • 中等可能性(55%):法院限縮免職保護,特朗普施壓鮑威爾辭職,但直接解僱難度大。
  • 低可能性(20%):法院維持現狀,特朗普只能通過提名理事間接影響聯準會。

結語

美股與加密貨幣在通脹降溫和關稅戰夾擊下陷入低谷,避險資產成爲資金避風港。特朗普炒掉鮑威爾被視爲潛在利好,但法律和程序障礙使其前景復雜。最高法院的裁決將決定總統對獨立機構的控制權,鮑威爾的去留則取決於特朗普的策略和市場反應。短期內,市場將在不確定性中掙扎,炒掉鮑威爾能否扭轉頹勢,仍需時間驗證。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ไทย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