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香港施政報告發佈:求賢若渴,速覽全方位人才引進政策

萬眾期待的香港《施政報告》終於發佈了,其中提到了香港人才引進政策的調整!

本文就來分享本次香港施政報告中,關於香港優才、高才、進修等人才引進計劃相關的政策分享,大家想要落戶香港的要注意了。

! [2023香港施政報告發佈:求賢若渴,速覽全方位人才引進政策] (https://img-cdn.gateio.im/webp-social/moments-69a80767fe-ae5e89f70e-dd1a6f-69ad2a.webp)

香港施政報告——搶人才**、留人才**

政府著力搶人才、留人才,措施包括:

成立「人才服務辦公室」 —— 繼去年推出「人才服務視窗」線上平臺后,實體「人才服務辦公室」將在本月底正式成立,為來港人才提供支持、跟進人才入境後的發展和需要等。 明年亦會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品質發展大會」,推動區域招攬人才交流和合作。

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 —— 擴闊吸納世界各地人才網路,11月起,合資格大學名單會增加八間頂尖內地和海外院校至184間。

放寬簽證—— 即日起開放越南人才來港就業的簽證政策,並放寬越南人商務和旅遊「一簽多行」來港的申請門檻。 我們亦會開放老撾及尼泊爾人才來港就業、受訓和就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資助院校。

落實「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 在香港投資於股票、基金、債券等資產(房地產除外)3,000萬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可以透過計劃申請來港,以增強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金融及相關專業服務界別的發展優勢,細節今年內公佈。

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 —— 為紓緩技術行業的人手短缺壓力,職業訓練局(職訓局)2024/25學年起入學的指定全日制高級文憑課程外地學生,畢業后可留港一年,尋找與其專業相關的工作。 此安排會試行兩年再作檢討。

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明年內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和專家委員會,推動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善用香港中英雙語普通法制度和國際化格局,定期舉辦法律實務課程、研討會和國際交流活動等,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人才交流,為國家提供涉外法治人才培訓,培養熟悉國際法、普通法、大陸法及國家法制等的法律人才。

成立「香港國際廉政學院」——廉政公署明年第一季成立「香港國際廉政學院」,為世界各地的反貪人員和本地公私營界別舉辦專業培訓,促進海內外專家學者交流反貪經驗,鞏固香港在廉政建設的國際地位。

從上面可以看出,目前在人才引進方面,主要還是會延續之前的方案,關於香港優才政策暫時沒有變化、在香港高才通政策上,主要是放寬了院校範圍,新增8所,不過具體是哪八間大學,目前還沒有確切消息。

投資移民計劃將重啟,具體要等年底通知,還放寬了非本地畢業生簽證。

! [2023香港施政報告發佈:求賢若渴,速覽全方位人才引進政策] (https://img-cdn.gateio.im/webp-social/moments-69a80767fe-c3c27455b1-dd1a6f-69ad2a.webp)

下面來總結下香港人才引進計劃中的香港優才、高才通、專才和進修方面的最新政策變化和申請要求,如果你符合條件,就儘快申請吧!

一. 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證,簡稱香港高才通計劃“,是香港政府於2022年年底推出的一項人才引進計劃。 旨在吸引世界各地高端人才到香港探索機遇,高端人才包括高收入人士和世界頂尖大學的畢業生。

1、申請條件

■ A類:遞交申請前一年,年薪達250萬港幣或以上(或等值外幣)

■ B類:獲得全球百強大學學士學位,遞交申請前5年內有至少3年工作經驗

■ C類:遞交申請前5年內獲得全球百強大學學士學位,工作經驗不足3年,限額:10000個/年

2**、獲批名額**

高才通A類和B類不限名額,C類每年限額10000個。

3、申請週期

高才通一般4周內可以完成審批,不過現在申請人數太多,很多案子在1-2個月才能完成,特別是A類,因為A類的申請材料更複雜。

4.政策變化

(1)繳費及入境簽證期限由原先的6個月縮短至3個月。

(2)須提供無犯罪記錄

(3)不再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申請高才B類和C類,包括不限於專升本、網路教育、函授、遠端授課、夜大等字樣的名校學歷。

**(4)申請流程會時不時調整。 **在申請填寫中增加了兩個必填項,即:A類申報增加“界別(即:目前所從事的行業界別)”,B/C類申報增加“主修科目”。

(5)赴港同意書必須目前任職公司蓋章,無業狀態可找人才中心蓋章。 、

高才通是會不斷檢視更正,因此,香港高才通儘早規劃為好。

二. 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優才計劃於2006年6月開始實施,以前設有年度配額限制,**2023年起取消獲批名額限制,為期2年。 **意味著這兩年間,只要你屬於香港所需人才,香港就要你!

1、基本申請資格

年齡:18周歲以上;

經濟:有一定的經濟實力,申請時提供個人20w、家庭30w的資產證明;

品格:無犯罪、無不良入境記錄;

語言:會普通話、粵語、英語任一種口語及書寫能力;

學歷:本科學位及以上。

2、計分制二選一

滿足基礎條件后,就可以進行打分了,香港優才計分制分為成就計分制和綜合計分制。

**成就計分制:**須符合以下兩項要求中的一項即可獲得滿分245分,不符合者則無法提交申請:

  1. 申請人曾獲得傑出成就獎(如奧運獎牌,諾貝爾獎,國家/國際獎項);
  2. 申請人可以證明其工作得到同業肯定,或對其界別的發展有重大貢獻(例如業內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3. **綜合計分制:**對年齡(最高30分)、學歷(最高70分)、工作經歷(最高75分)、是否符合人才清單(最高30分)、語言能力(最高20分)、家庭情況(最高20分)來打分,總分245分,80分起就可以申請。

3**、申請配額**

2023年1月1日起,取消配額,為期2年,後續是否會繼續取消配額待定,符合條件的人士需抓住這個黃金期。

4、申請週期

5-9個月,今年香港優才申請流程和審批程式進行了簡化,審批速度有所加快。

5、政策變化

  • 取消配額限制:之前每年配額4000,現在直接取消限制,無限量供應時代來了。
  • 滿分上調20分:之前總分225,現在245分,但是依舊80分就能申請。
  • 名企工作經驗加20分:在名企(比如說財富500強,或者上市公司)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就能加分。
  • 續簽模式變化:從2+3+3變成3+3+2,第一次直接給3年!
  • 遞交材料變化:海外成績單無需密封,無需提供無犯罪證明。
  • 香港優才計劃審批時間縮短在5-9個月。
  • 審批流程變化:取消了赴港面試環節。
  • 人才清單變化:從13項擴至51項專業。
  • 香港優才線上申請系統改版:一步步按流程走,基礎資格不符和分數不達標都無法遞交申請。

三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專才計劃)

有意來港工作的內地人士,可根據本計劃提出申請,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不限行業。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只面向內地居民。

香港專才計劃與優才計劃相比,無需評分,但需要先獲得香港公司的聘用。

香港專才實際上是一個工作簽證,適合從內地公司調動到香港公司的人群,或是提前獲得香港公司offer且有志於定居香港的人群。

1.申請資格:

申請人沒有犯罪記錄;

申請人具有良好教育背景,通常指持有有關範疇的學士學位,但在特殊情況下,具備良好的技術資格、經證明的專業能力及/或備有文件證明的有關經驗和成就,亦可予接受;

確實有該職位空缺;

申請人須已確實獲得聘用,而從事的工作須與其學歷或工作經驗有關,並且不能輕易覓得本地人擔任; 以及

薪酬福利(包括入息、住屋、醫療和其他附帶福利)須與當時本港專才的市場薪酬福利大致相同。

2、放寬申請資格

如擬引入人才的職位屬「人才清單」表列的51項本地人才短缺的專業,或招聘的職位年薪(計及房屋津貼等其他附帶福利的整套薪酬福利條件)達港幣200萬元或以上,僱主無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提出申請。

3**、申請週期**

2-4個月,今年加快審批流程,最快4個星期完成審批。

4、獲批名額

沒有限制。

5、政策變化

香港專才政策變化較小,主要有2點。

(1)如果符合下方條件,則無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

1.年薪達港幣200萬元或以上;

2.符合51項本地人才短缺的專業;

(2)續簽模式變化:從2+3+3變成3+3+2,第一次直接給3年!

四. 香港留學進修計劃

非本地畢業生可根據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申請留港兩年尋找工作。

1、申請資格:

年齡:年滿 18 周歲;

學歷:本科學歷;

語言:英語能力或英語成績;

品格:無犯罪記錄、無不良入境記錄;

2、適合人群

青年群體、香港雙非父母群體、企業家和家庭主婦的家庭組合、有多年工作經驗的人。

3**、申請週期**

1-3個月,同時也要看學校的招生時間。

4、獲批名額

無限制。

5、政策變化

(1)將IANG簽證的逗留期限延長至2年;

(2)IANG簽證拓展到香港大學大灣區校區的畢業生。

目前香港高才/優才/專才/留學都是無限配額(除了高才C類限額10000個每年),香港今年的人才KPI是吸納3.5萬名人才來港發展,目前已經有6萬人赴港,KPI已經超額完成。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