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限時賞金活動第三期上線!
在 Alpha 區交易熱門代幣,瓜分 $30,000 獎池!
💰 獎勵規則:
1️⃣ 連續2日每日交易滿 128 USDT,即可參與共享 $20,000 美金盲盒獎勵
2️⃣ 累計買入 ≥1,024 USDT,交易量前100名可直領獎勵 100美金盲盒
⏰ 活動時間:8月29日 16:00 — 8月31日 16:00 (UTC+8)
👉 立即參與交易: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841
#GateAlpha # #GateAlphaPoints # #onchain#
白皮書問世15年:從數位黃金出發,簡要回顧比特幣的生態演變
作者:比推BitpushNews Mary Liu
在加密世界中,有一份檔的地位相當於《聖經》、《獨立宣言》,它是整個行業的基礎藍圖:比特幣白皮書。
這份革命性檔由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撰寫,於 2008 年 10 月 31 日發布,今天是其誕生 15 周年。
比特幣白皮書的官方名稱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它是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問世的,這場危機擊碎了人們對傳統銀行業務的信任。
中本聰的願景很明確——創造一種不受政府束縛、不受審查且無國界的貨幣。
! [白皮書問世15年:從數字黃金出發,簡要回顧比特幣的生態演變] (https://img-cdn.gateio.im/webp-social/moments-69a80767fe-e02b2cd40f-dd1a6f-cd5cc0.webp)
該檔在短短九頁內概述了稱為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分類賬的藍圖,並介紹了比特幣作為貨幣的概念。 它對雙花問題的巧妙解決方案是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計算機網路,該網路將在公共分類賬中驗證和記錄交易,從而使交易變得不可能被操縱。
自 2008 年以來,比特幣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蓬勃發展,成為一種全球現象,也是過去十年表現最好的資產。 它引發了加密貨幣領域的一波創新浪潮,吸引並激勵了 Vitalik Buterin 等人嘗試制定更多可程式設計協定。
在一些國家,BTC已成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數字黃金和對沖通脹的手段,並且是希望和自由等詞的代名詞。 其稀缺性上限為2100萬枚,引起了各個領域參與者的興趣。 經過十五年的演變,比特幣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更加複雜的資產,圍繞它誕生了不少高度專業化的金融產品。
礦池和硬體
礦池的出現可以說是白皮書藍圖最明顯的「分叉」之一。
中本聰最初的目的是讓個人能夠使用他們的個人電腦來挖掘比特幣。 這在技術上仍然是正確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挖礦逐漸圍繞一個定義原則:規模。
中本聰最初的構想確保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網路的驗證和安全,而無需專門的設備,從而使生態系統更具包容性並抵抗中心控制。 礦池和先進挖礦硬體的興起改變了這一「初心」,導致中心化程度上升。
! [白皮書問世15年:從數字黃金出發,簡要回顧比特幣的生態演變] (https://img-cdn.gateio.im/webp-social/moments-69a80767fe-1c0495b60b-dd1a6f-cd5cc0.webp)
中本聰寫道:「工作量證明還解決了確定多數決策中代表權的問題。 如果多數是基於一IP位址一票,那麼任何能夠分配多個IP的人都可能會顛覆它。 工作量證明本質上是一個CPU一票。 ”
第一個礦池最初被稱為 bitcoin.cz,後來更名為 Slush Pool,由 Marek “Slush” Palatinus 在 2010 年創建,旨在解決人們開始使用 GPU 而不是 CPU 來挖掘比特幣的問題。 礦池應該幫助獨立礦工尋找區塊,即使他們無法使用高性能的計算機。
GPU 挖礦在 2010 年初持續蓬勃發展,直到 Canaan Creative 發佈了世界上第一套用於比特幣挖礦的專用積體電路 (ASIC)。
多年來,ASIC 的效率不斷提高,這使得這些專用設備的成本上升到數萬美元。 另外,為它們供電需要大量的電力。 這實際上使得比特幣挖礦對於在家的獨立礦工來說完全無利可圖。
現在,大型公司似乎主導著挖礦行業– 儘管是完全數位化的。
比特幣改進提案
拋開完全不同的挖礦動態不談,比特幣網路的機制在過去十年左右也發生了變化。
2012年,比特幣網路通過 BIP 16 引入了 Pay to Hash (P2SH),以簡化多重簽名交易。 在 P2SH 出現之前,多重簽名交易既麻煩又容易產生風險,需要預先披露整個兌換腳本(定義支出條件)。
通過 P2SH,使用者將資金發送到代表兌換腳本哈希的標準化比特幣地址,從而隱藏其複雜性。 只有在花費代幣時,完整的腳本才會被公開並滿足其條件,這旨在簡化交易,增強使用者友好性並提高可擴充性。
隔離見證(Segregated Witness),也稱為 SegWit,是另一項非常重要的比特幣改進提案 (BIP),於 2017 年生效。 它解決了交易的可擴充性,並有效地將區塊大小限制從原來的 1MB 提高到 4MB。
SegWit 為 2021 年名為 Taproot 的提案打開了大門。 Taproot 使交易更加高效和私密,同時也允許用戶參與更複雜的交易類型。
交易所、ETF 和傳統工具
多年來,比特幣交易市場也變得更加複雜,各種公司提供不同的產品。
白皮書中沒有提到大型機構提供比特幣相關金融產品的可能性。 中本聰的目的是讓比特幣成為一種替代的、去中心化的交易方式,而不是作為傳統投資者賺錢的手段。
更不用說,購買比特幣 ETF 之類的概念本質上意味著使用者將其資金託管給大型金融機構,而不是自己持有比特幣。
中本聰對銀行的不信任在白皮書的前兩句話中得到了闡明。
中本聰寫道:「互聯網上的商業幾乎完全依賴金融機構作為受信任的第三方來處理電子支付。 雖然該系統對於大多數交易來說運行良好,但它仍然受到基於信任的模型固有的弱點的影響」。
市場對現貨比特幣 ETF 的狂熱可以證明,儘管與中本聰的初心相反,但加密生態系統的各個部分都渴望與該信任模型建立某種聯繫。 由於投資者預期比特幣 ETF 即將獲得批准,比特幣 (BTC) 價格大幅上漲。
! [白皮書問世15年:從數字黃金出發,簡要回顧比特幣的生態演變] (https://img-cdn.gateio.im/webp-social/moments-69a80767fe-0e34f4ddcc-dd1a6f-cd5cc0.webp)
儘管美國目前不允許現貨比特幣 ETF,但歐洲已於 2023 年 8 月推出了第一個 ETF。
比特幣期貨 ETF 已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批准,ProShares 比特幣策略 ETF (BITO) 成為第一個於 2021 年 10 月上線的 ETF。
DeFi/Ordinals衍生生態
比特幣Ordinals進入DeFi–嘗試將更古老的區塊鏈與類似乙太坊的數位收藏品或NFT需求融合起來。
不過,討論 Ordinals 就不可能不提及它的前身 Counterparty。 該協定於 2014 年在比特幣上推出,早在 2021 年 NFT 繁榮之前,人們就可以交換稀有的數位收藏品。 Rare Pepe 是一個受Pepe the Frog meme啟發的 NFT 系列,起源於Counterparty。
! [白皮書問世15年:從數字黃金出發,簡要回顧比特幣的生態演變] (https://img-cdn.gateio.im/webp-social/moments-69a80767fe-0d21cfef9c-dd1a6f-cd5cc0.webp)
當然,在比特幣誕生之初,NFT代幣並不存在。 然而,2021 年的 Taproot 升級允許更快地驗證多重簽名交易,為在最小面額的比特幣(稱為“聰”)上刻寫文本、圖像、SVG 和 HTML 打開了大門。
Ordinal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今年 5 月 1 日,Ordinals 創造了迄今為止比特幣單日最大交易量。
這一記錄(超過 682,000 筆)後來於 2023 年 9 月被打破,2023 年 9 月 15 日交易量超過 703,000 筆,同時 Ordinal 銘文達到新的峰值。 要知道,當比特幣在 2009 年和 2010 年還處於起步階段時,平均每天處理的交易量不到 1000 筆。
從挖礦到Ordinals熱潮再到ETF,比特幣構建者文化的復興是顯而易見的,但中本聰著手解決的許多相同問題至今仍然存在。
15周年不僅僅是一個里程碑,從業者還需要思考如何繼續實現完全去中心化的未來。 如果把加密朋克比作波士頓傾茶事件的參與者,那麼比特幣白皮書就是指路明燈–對那些挑戰時代的勇敢者的提醒。 未來15年,我們需要做什麼? 如何繼續將比特幣帶給十億人?
參考資料:
自中本聰白皮書首次亮相以來,比特幣是如何演變的
比特幣白皮書發佈 15 年後,比特幣建設者文化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