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 Global創始人:四個Web3產品觀和過去一年的投資實踐

作者:KK,Hash Global & 貓島創始人

大家好,我是Hash Global 創始人KK。 我們不僅做投資,也skin in the game,孵化做產品。 目標只有一個:和行業的小夥伴們一起推進Web3的 mass adoption。

我們年初判斷2023至2025年Web3將在Web3遊戲,DePIN和NFT在私域流量管理上的應用等三個方向上實現mass adoption,因此我們將投資重心也做了相應調整(原文請見我們的官網:

今天寫的產品觀是分享,也是 Hash Global 過去一年的工作答卷。 我們誠摯地希望得到同行和創業者們的反饋,共同交流,一起進步!

Web3技術的核心的是記帳方式的重大創新,上一次是支撐了現代貿易和資本市場誕生和發展的複式記帳。 比特幣帶來的區塊鏈是真正符合互聯網和數位經濟發展需求的記帳方式。 互聯網經濟如果無法實現數據記錄方式上的革命,效率上的競爭會推動互聯網經濟越來越中心化和寡頭化。 要去平臺和仲介,數據必須記載在一個公共的帳本上,而不是一個是互聯網公司的數據庫里。

產品觀1: 一個互聯網產品要把運營數據記錄在一個公共帳本上,才能被稱為是一個Web3產品(實際落地可以分步完成)。 這個公共帳本就是數據不可篡改,對外公開透明的鏈。 遊戲,DePIN和NFT是最能讓Web2使用者得到擁有自己數據的的全新互聯網體驗的三類應用。

產品觀2: 我們不能為了Web3而做Web3,得給B端和C端的用戶創造真金白銀的價值,並帶來超過Web2產品的體驗,一個Web3產品才有存在的意義。 用戶其實根本不care我們講的Web3產品理念或故事。

我們摸索設想的Web3產品獲得大規模採用的路徑是:

  1. 讓使用者無感地(零門檻還不夠)開始使用Web3產品;
  2. 使用者開始大量無感地擁有自己的行為數據(看過二次致敬文化的音樂劇,看過五次此念文化的節目,聽過十次鹹柠七播客,住過二十次漢庭,收藏過某位偶像的偶像卡......)。 所有這些都以鏈上NFT為數據載體。
  3. Web3產品必須得讓B端和C端用戶馬上,切切實實地得到“好處”或“便利”。 而這個好處或便利,是Web2由於根子上的模式問題無法解決的。

我們在國內孵化一款服務各領域KOL和內容製作公司的私域流量管理工具貓島。 Web2由於是靠壟斷數據來驅動商業模式,無法提供真正的私域流量管理工具。 Web3可以提供和使用者共建的,零出錯的,跨平臺的,極其高效的私域流量管理。

以貓島為例,B端馬上可以對粉絲按需求來分層,可以清楚地知道粉絲的畫像和付費能力,從而可以更好地實現他/她們影響力的價值,可以進行點對點的商品售賣,無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這帶來的是真金白銀的收入增加或成本削減。

而C端用戶發現自己的追星歷程可以被“公正”地記錄下來,鐵粉可以買到票,也可以更好地找到同好者,想炫耀時也可以全網展示自己的收藏。 未來她/他還會意識到自己居然可以永久地擁有自己的“文化足跡”了,所有的足跡都和她/他全網通用的身份(手機號碼)永遠綁定,而不再依賴某個產品貓島是否存續了。

使用者慢慢發現,只要自己用同樣的ID(手機號碼)登陸,無論是在哪個(Web3)互聯網應用產生的行為數據,都能在所有的(Web3)應用里看得到。 他也再也不用費盡力氣地來請應用A來證明應用B需要驗證的某個credential了。 而且他的數據資產,比如說一張演唱會的門票或者藏品,都可以極其便利地在任何平臺完成二手轉讓。

Web3的小夥伴們,一旦到了這一步,使用者就回不去了。

Web2的應用發現如果不支援讀取使用者在Web3的鏈上存放的數據,使用者留存掉得很快,因為有各類Web3的競品會出來。 因此,Web2應用也開始支援讀取使用者鏈上數據。

互聯網上的Web3應用越來越多,技術付費能力越來越強,基礎設施也越來越好,mass adopiton完成。 人們不再討論Web3,Web2和Web3並在一起就是互聯網本身。

未來的互聯網產品,沒有Web3和Web2之分,很多產品會是Web3的里子,Web2的表子。 這是我的第3個產品觀

產品觀4:Web3的基礎設施應該盡量去中心化,但應用和產品的去中心化程度應該取決於當地市場的實際情況和監管要求。 聯盟鏈作為基礎設施不如公鏈價值大,正如局域網的價值肯定無法超逾互聯網;但聯盟鏈上產品的用戶數量現階段完全可以超過很多公鏈上的應用,從而實現更大的價值。 目前公鏈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錢包位址的使用門檻還是太高。 如果一個應用可以信任一個Layer3,為什麼不能信任開放聯盟鏈呢?Layer2和Layer3上的大規模應用難道就不需要KYC和符合監管嗎?

最近聽了李想在得到上的產品課,有很強的共鳴。 他說「油電不對立...... 現階段(三年前)增程式油電混和是最好的產品選擇,先讓用戶體驗到電動車的好處...... 然後再是純電車的普及。 “我調整一下,大家讀讀看,”Web2和Web3不對立...... 現階段Web2.5是最好的選擇(國內不能用區塊鏈支付,未來期待數位人民幣和數位港元),先讓用戶體驗到Web3的好處...... 然後再是Web3的普及。 ”

在9月份的萬向區塊鏈峰會上,我做了一個演講,題目是《Web3的mass adoption可能率先發生在中國》。 Mass adoption的門檻標準是達到互聯網人口的10%。 我認為我們會首先看到中國出現1億以上的人擁有Web3數據資產。 為什麼呢? 雖然我們目前還沒有區塊鏈支付,只能使用Web2支付工具,這的確不是最理想的,但我們有全球最好的聯盟鏈基礎設施,NFT是國家認可的互聯網業務,我們有全球最好的通訊運營服務商可以提供全網通用的ID,我們還有全球最好的互聯網支付和最大的單一互聯網人群,再加上香港的Web3政策,我相信我們會看到中國內地加上香港率先實現Web3的mass adoption。

由此,我們依照我們的產品觀佈局我們在Web3應用層面的投資:

Web3 遊戲。 Web3遊戲和Web2遊戲最大的不同在於遊戲資產和遊戲規則的真正公共化,底層技術是數據上鏈和實現數據平權。 只有這樣,遊戲才能更像我們的物理世界,才能真正宏大,真正包羅萬象。 由一個遊戲公司來記載所有經濟行為,遊戲只能是遊戲,無法成為世界。

我們領投了由我們遊戲賽道的合作夥伴Mixmarvel孵化的Metacene。 Metacene是一款MMORG遊戲,非常適合由可自帶金融功能的Web3技術來協調生態各方利益,實現有趣和激勵的完美平衡。 Metacene由原盛大遊戲的總裁Alan Tan團隊打造。 Alan說以前做傳奇時要和各類私服博弈,現在是和社區共建。 他發現Web3技術帶來的全新想像空間,可以實現當初和社區共建,激勵共榮的夢想,所以決心做Metacene。 這不正是Web3技術的精髓嗎?數據開放了,博弈自然變成了共建。 有時,關鍵的話聽到一句就可以決策投資了。

DePIN。 我們一直非常看好區塊鏈技術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 我們幾年前和無錫政府領導交流過。 無錫作為感知物聯網的代表城市,在Web2和移動互聯網萬馬奔騰的年代,發展明顯落後了杭州。 其根本原因是物聯網無法像消費互聯網那樣實現商業閉環。 數據無法做到可信,銀行和保險公司就不願意為物聯設備的經營數據買單。 區塊鏈恰恰能解決這個問題。 螞蟻區塊鏈和摩聯科技等企業在這方面都已經做了很多很有價值的實踐。

去年10月30日全球Web3行業正處於最低迷時期,我們非常振奮地聽到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佈了香港數字資產政策宣言。 在此宣言的鼓舞下,過去一年Web3行業明顯出現了東升西降的態勢。 在剛剛結束的金融科技周上,時值宣言一周年之際,香港投資推廣署的Jimmy Chiang和King Leung先生重點推薦了4款Web3應用。 很高興由Hashkey Group孵化和投資,Hash Global領投上一輪的DePIN專案Arkreen入選。

Arkreen是一個可信能源數據網路。 基於Arkreen,人人可以生成綠證,也可以很方便地購買綠證,而個人的碳中和行為還能被全互聯網看得到。 Arkreen專案的詳情可以見我們官網上的文章:《用Web3技術打造綠色能源數據網路》。

相比DePIN,其實我個人更喜歡物聯網3.0這個詞。 我認為香港是展開DePIN生態全球最好的陣地:

1)香港背靠大灣區及中國的硬體生產和供應鏈體系。 從比特幣開始,到Filecoin,Hellium,再到Arkreen,最大的礦機生產商都在中國,這不是偶然的;

2)Web3的tokenlisaztion這一部分可以放在香港來實現。 Hashkey肖總帶領的團隊已經和香港各監管部門做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探討和路徑規劃;

3)歐美容易產出最好的底層協議創新,但DePIN所需要依賴的技術底層及工程實現,亞洲團隊在某些領域如物聯數據可信上鏈全球領先。 而且DePIN生態和公鏈不一樣,更重場景和區域化落地,並沒有公鏈的正統性之說;

4)開發人才方面,香港同樣背靠中國的海量軟體開發和工程人員的儲備;

5)香港原來就是全球轉口貿易中心之一。 DePIN可以用Web3的組織方式,支撐下一個數字經濟時代的硬體出海。

NFT在私域流量管理及粉絲經濟賽道的巨大潛力。 我們在香港成立了HG Labs,重點孵化打造兩款Web3產品:

第一款是一個Web3 華人俱樂部專案,同時是Web3 原生IP:Ready Player Club。 Ready Player Club一共有5000隻發行在乙太坊上的Ready Player Cat。 我們想依託NFT這樣偉大的技術來打造一個Hong Kong Jockey Club。 西方有了猴和企鵝,東方能不能有貓和小幽靈?我們想為全球Web3華人打造一個俱樂部,大家可以共用資源,互幫互助。 目前已有180位貓友加入,我們歡迎所有在做Web3技術和應用開發的朋友,專業人士,政策制定者,投資者以及擁抱Web3技術的Web2人士加入。 加入辦法請見官網: 我們計劃在2024年1月1日公佈社區運營經濟白皮書,我們同時歡迎有興趣共建的人和團隊聯繫我們,一起來打造這個俱樂部。

RPC不但是會員俱樂部,也會有自己的產品。 這個產品就是我們在開發的貓島。 貓島是應用Web3技術來打造的私域流量綜合性管理平臺。 我們認為在Web2,沒有真正的私域流量管理產品。 一個真正的私域流量管理工具應該是可以聚合各公域流量平台的使用者,提供清晰粉絲畫像,粉絲“主動”參與私域“數據表格”的維護和創建,數據準確性還毋庸置疑。 我們會讓貓島賦予RPC NFT特殊的價值,比如說我們會讓在貓島上開設俱樂部的公司都持有一隻Ready Player Cat,相當於是在貓島上經營俱樂部的特許經營權。 我們還會把貓島上的各類文娛體育俱樂部的perks給到RPC的成員們。

我們希望貓島能讓千萬級別的使用者從現在開始就可以“積攢”並擁有自己的數據和數據資產,這個數據載體就是NFT,它可能在聯盟鏈上,可能在公鏈上。 不管是什麼鏈,數據的保管方和APP的運營方必須分割開來,我們認為這是Web3產品最重要的特質。

我們和很多KOL聊過。 如果您做得是流量商業模式,我們無法説明;但如果您需要私域流量管理,把影響力直接變現,我們可以協助。 而且公域和私域的運營可以並行,並不衝突。

最近聽到一位我的偶像(未經許可不寫名字了)對PGC和UGC做了一個全新定義,他說PGC就是可以直接賣東西給粉絲,UGC就是需要通過平臺的流量來變現。 PGC模式要求的能力高,但能給創作者帶來高得多的收入,不被平臺盤剝;而Web3和AI可以支援更多PGC出現,我想貓島就是專門服務有PGC能力的個人和公司的。

我們已經在服務音樂劇製作公司,綜藝節目,校友會,播客節目,棋牌協會等,如果您也有私域流量管理需求,無論是在中國國內,還是香港或其他區域,請和我們聊聊。

一個貓島可能比不過Web2的大應用,那十個,一百個把數據擁有權還給內容創作者和使用者的“貓島”聯合起來呢?Web3應用們聯合起來,會讓用戶體驗后,不會再想用Web2的應用,所以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貓島,越多越好。

貓島的母公司HG Labs在香港,運營公司註冊在了杭州。 杭州近期剛頒布了《數字貿易促進條例(草案)》,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看,相信會有啟發。

最後,結合近一年的工作實踐,我們把我們的Web3 mass adoption圖做了細微調整,供大家參考。

! [Hash Global創始人:四個Web3產品觀和過去一年的投資實踐] (https://cdn-img.panewslab.com//panews/2022/11/12/images/e1e2b7a7abb1fcd8d9bc23ec7ceefcc0.jpeg)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