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华斑竹
vip
幣齡12.3年
最高等級10
用戶暫無簡介
具體來看,Yield Trees 的設計挺巧妙的。它把資金分配到不同風險等級的資產池裏,低風險求穩,高風險博收益,而且背後有算法實時根據市場情況動態調節比例。這意味着什麼?簡單講,就是你的資金一直在被主動管理,但又不需要你天天盯盤手動調倉。這種自動化策略,其實已經有點傳統金融裏穩健型理財產品的味道了。
數據方面, 目前的表現也值得一說。所有資金流向和策略執行全部上鏈,任何人都能實時查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今年8月, 的主網正式上線了。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發布,背後站的是他們的核心產品 SP1 zkVM。這東西基於 RISC-V 架構,能直接對 Rust 或者 LLVM 編譯出來的代碼做執行證明,通用性很強。
伴隨主網上線,他們的代幣 $PROVE 也正式進入市場。截至8月20日,不管是幣價還是交易量,表現都相當扎實。這不是沒有理由的——整個網路已經支撐了超過1700個不同的程序運行,生成了500萬條以
PROVE-0.64%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技術這塊,Solayer搞了個叫InfiniSVM的架構,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個“專用硬件加速器”。它把交易驗證、數據存儲這些高負載任務offload到特制芯片上,效果非常明顯——單節點TPS能跑到百萬級別,延遲被壓到毫秒範圍。這就意味着,哪怕是高頻交易或者大型NFT mint,也不太需要再擔心卡頓或者失敗,體驗會順暢很多。
LAYER0.79%
MINT-9.74%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先看數據:2000 萬 $LISTA 小數目,而且分配結構做得相當清晰。1200 萬給了 FairCap 老用戶,獎勵那些一路跟着生態走的忠實玩家;600 萬劃給 Elite 級別,也就是真正在鏈上高頻互動的用戶;還有 200 萬專門留給新人,Robin Hood 這部分幾乎零門檻,做點基礎任務就能領
。這種設計不是撒錢圖個熱鬧,更像是一次精準的用戶分層和生態激活。
你可能會問,Lista DAO 爲什麼敢這麼玩?我覺得背後邏輯挺明確的。它作爲 BNB 鏈上流動質押和 CDP(抵押債務頭寸)賽道的頭部協議,需要通過這種強曝光方式把更多人帶進場景裏來。說白了,空投不只是發幣,更是一種增長策略——讓用戶先上手,再沉澱,最後變成生態的一部分
。從市場表現看, $LISTA 有過亮眼的表現,上一輪空投後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數倍。
LISTA3.04%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在傳統金融體系裏,想借筆錢通常得拿房子、車子這些實物資產做抵押。門檻高、流程繁瑣不說,還天然把一大批缺少抵押物的人擋在了門外。不過現在有個項目——Huma Finance( $HUMA ),正在嘗試用一套全新的思路打破這個僵局。
用到的一個核心模型叫“資金時間價值”(TVM)。簡單來說,就是系統會分析你歷史或預期的現金流狀況,據此評估出你能借多少、利率怎麼定。根據官方資料,用戶最高可以借到相當於未來收入70%–90%的金額。這個機制對收入結構不同的人都很友好,不管你是領固定月薪的上班族,還是靠項目帳單收款的自由職業者,Huma 都能給出比較貼身的借款方案。
HUMA-0.91%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財務方面,Sign在2024年實現了1500萬美元營收,並且已經持續盈利——要知道,
SIGN1.07%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軟銀買啥啥漲啊?股市操縱起來,比幣市更加明目張膽,什麼監管啊!
英特爾美股盤前漲幅擴大至6%
8月19日消息,英特爾(INTC.O)美股盤前漲幅擴大至6%,消息面上,軟銀集團斥資20億美元入股英特爾。$ETH
{future}(ETHUSDT)
ETH1.97%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看看 的生態布局,就能明白爲什麼這個項目值得關注。公鏈方面,Sui、Base、Arbitrum、Cardano這些重量級選手都已經入局;礦池方面,Antpool、F2Pool、SpiderPool這些算力巨頭提供了堅實的後盾。這種級別的生態協同
SUI0.45%
ARB3.15%
ADA-2.02%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先說說這個工具的核心功能。你把代幣合約地址輸進去, 就能生成一張直觀的泡泡圖。每個泡泡代表一個持倉錢包,泡泡大小對應持倉量,泡泡間的連線則顯示轉帳關係。這種可視化呈現方式比直接看Etherscan的交易記錄要清晰得多,特別適合快速分析代幣分布情況。
數據不會說謊。根據我的觀察,目前市場上約37%的新項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籌碼集中問題。而通過Bubblemaps的泡泡圖分析,這些風險點往往一目了然。比如最近有個MEME項目,表面上看前十大持倉只佔15%,但用 一查就發現
BMT-2.3%
MEME30.59%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說實話,現在市面上大多數借貸協議用的利率模型都太容易被操控了。Treehouse的聰明之處在於,它搞了個去中心化利率機制(DOR),直接把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聯邦基金利率這些傳統金融市場驗證過的基準搬上鏈。更妙的是,還支持自定義基準利率,這就給不同鏈上場景提供
了靈活的選擇空間。
衍生品定價,應用場景一下子就打開了。
TREE-2.52%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在以太坊Layer2賽道日漸擁擠的今天,我們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各大Rollup就像早高峯的私家車,各自狂奔卻互不相讓。Arbitrum日交易量突破200萬筆,Optimism總鎖倉量站上30億美元,zkSync的帳戶數突破500萬——數據很漂亮,但彼此間的資產轉移依然需要冒着"橋接風險"走鋼絲。這種割裂感,簡直像是把紐約、東京、上海的地鐵系統硬湊在一起,卻要求乘客自己劃小船換乘。
說到代幣經濟模型,$ERA 的"三位一體"設計堪稱教科書級別。根據最新披露的代幣分配方
ETH1.97%
ARB3.15%
OP2.22%
ZK0.53%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把簡單做到極致就是殺手鐧
數據不會說謊:目前994億枚NOT在市場上流通,24小時交易量維持在千萬美元級別。雖然現價0.00186美元距離歷史高點0.028美元跌去93%,但換個角度看,這反而創造了不錯的入場機會。畢竟這個項目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用遊戲化設計重構了加密資產的獲取方式。 經濟模型裏的"直球藝術"
NOT0.26%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凌晨兩點半,某DeFi協議突然出現異常大額轉帳。傳統開發團隊可能要花幾小時爬取區塊數據、清洗交易記錄,而在 的儀表盤上,工程師三分鍾就鎖定了可疑地址——這就是鏈上數據基建的價值。
- 覆蓋以太坊、Solana等20+主流公鏈
- 標準化300+數據集
- 提供GraphQL/SQL雙查詢引擎
- 日均處理15億次API調用
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爲"鏈上數據的AWS":
1)IaaS層:自建全球節點網路,解決開發者同步延遲的煩惱
2)PaaS層:把原始交易數據加工成開箱即用的分析維度
3)SaaS層:直接輸出NFT畫像、地址標籤等增值服務
其代幣C的定位很有意思,它既是gas費又是治理憑證:
- 數據調用消耗C(已累計銷毀佔總量的12%)
- 節點質押需要鎖定C(年化收益約8-15%)
DEFI-1.7%
ETH1.97%
SOL2.74%
AWS-6.53%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你經營着一家小型外貿公司,手裏攥着沃爾瑪三個月後付款的100萬美元訂單,但眼下急需資金周轉。傳統銀行的門檻高得嚇人,而 的解決方案是,把這些應收帳款通過智能合約打包成鏈上資產。投資人可以看到完整的合約條款和風險評估,然後選擇用USDC等穩定幣提前墊付。最終企業拿到周轉資金,投資人獲得8%-15%的年化收益——這個收益率放在當下的DeFi市場裏,可比那些靠通脹維持的挖礦收益靠譜多了。
最值得關注的是 的參與門檻設計。傳統應收款融資市場被華爾街大機構壟斷,起投門檻通常在10萬美元以上。而Huma通過代幣化拆分,把投資門檻降到了100美元級別。最新數據顯示,平台已處理超過1.2億美元的交易量,平均投資期限在90天左右,年化收益率穩定在9.5%附近。這種將機構級產品平民化的做法,確實給
USDC0.02%
DEFI-1.7%
HUMA-0.91%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先看幾個硬核數據: 的DeepProve技術能讓AI推理過程實現100%可驗證,ZK Prover Network已經實現單日處理超過50萬次證明請求,而他們的ZK Coprocessor更是把鏈上數據查詢速度提升了300倍。這些數字背後,是實實在在的技術突破。
我特別喜歡 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想象一下,當你調用一個AI模型時,不僅能得到輸出結果,還能獲得完整的數學證明,就像拿到了一份蓋着公章的質檢報告。這種透明性在當前的AI領域簡直是稀缺品。他們的DeepProve技術就像給AI模型裝了個黑匣子,每一步計算都留下可驗證的痕跡。
ZK0.53%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記得去年和幾個開發者聊天時,他們吐槽說現在學ZK就像考公務員,得先啃完橢圓曲線和Circom這兩本"申論教材"。 的聰明之處在於,它把這種開發體驗徹底顛覆了——現在你只需要會寫Rust代碼,剩下的ZK證明生成工作交給他們的SP1 zkVM就行。這就像把專業單反相機變成了智能手機的"人像模式",開發者只管構圖,復雜的曝光參數全部自動搞定。
技術指標上確實能打。官方測試顯示,SP1 zkVM的性能比傳統方案快4到28倍,某些特定場景下甚至能節省100倍開發時間。不過真正讓我覺得有意思的是他們的經濟模型設計。那個去中心化證明者網路(Prover Network)本質上是個算力版的滴滴打車系統——全球節點隨時待命搶單,用 $P
ZK0.53%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你會兒把秦始皇的驢給牽來啦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話題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