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币圈梦想家7740
vip
幣齡 1.5 年
最高等級 4
用戶暫無簡介
每次我覺得幣圈已經足夠多彩的時候,總有新的東西刷新我的三觀。
錢志敏這姐們堪稱“傳銷界的比特幣先知”。別人搞傳銷是爲了套現跑路,她倒好,把騙來的錢幾乎全換成了比特幣,還正兒八經地在日記裏規劃着自己的“數字帝國”,目標是持有全球 1% 的比特幣,這份信仰,估計連很多老 OG 都自愧不如。
最魔幻的還在後面。她被抓後,當年那 6 萬多枚比特幣已經漲到了天價,遠超受害者的損失。這下好了,受害者們要是能拿到增值部分,等於被騙子帶着強制 HODL,結果還發了筆橫財。
這故事完美詮釋了什麼叫“騙術的盡頭是信仰”,以及“人生比小說更精彩”。現在英國政府也盯着這塊肥肉,估計最後怎麼分錢,又是一出大戲。
BTC-1.85%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現在的模塊化區塊鏈,感覺就像一個超火的夜店,開了無數個 VIP 後門。
每個後門都說自己(交易)絕對靠譜,但作爲夜店老板(主網),你心裏總有點打鼓:萬一哪天混進來一個搗亂的怎麼辦?一個個去查,效率又太低。
這時候,Espresso @EspressoSys 就出場了。它的身分是站在所有門後的那個“總保安”。
它不關心你在哪個包廂玩,也不管你點了什麼酒。它的工作只有一個:不管你從哪個門進來,都得經過我這道安檢。它會把你從裏到外重新掃一遍,驗一下你的身分證(證明),再看看你是不是按規矩排隊進來的。只要有一點不對勁,直接給你攔在門外,沒得商量。
其實Espresso就是把“信任”這個虛無縹緲的東西,變成了毋庸置疑的數學確定性。它讓整個多鏈宇宙不再是一盤散沙,而是有了一個統一的、可信的秩序。有了它,跨鏈的感覺才真正開始變得絲滑和安全。
所以當所有人都開始依賴同一個“超級安保”系統時,這個系統本身會不會成爲新的中心化風險?或者說,我們願意爲了絕對的安全和順滑,犧牲掉一部分去中心化的“混亂”嗎?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在 DEX 上搞股票交易這事兒,大部分時候都挺扯的。
要麼體驗爛得要死,要麼就是個沒流動性的花架子,或者幹脆就是個中心化的假“DeFi”。但 ApeX @OfficialApeXdex 上的這個股票永續合約,好像有點不一樣了。
你現在可以直接在鏈上開特斯拉 (TSLA)、英偉達 (NVDA) 的多空單了,而且價格是 Chainlink 喂的,跟的是美股真實行情,童叟無欺。我試了幾單,從連錢包到下單,整個流程確實順滑,沒啥亂七八糟的 bug。
但這不只是加了幾個美股標的那麼簡單。我最欣賞的是它那個積分激勵系統。它不只看你刷了多少量,你放多少錢、過去在哪兒交易過、質押了多少 $APEX,全都能給你加成。這套組合拳打下來,就不是讓你來“一日遊”的,是想把你長期綁在這艘船上。這比那些單純靠交易挖礦的平台高明多了。
背後有 Dragonfly 這些大佬站臺,顯然野心也不止於此。他們想做的,可能是一個真正連接 TradFi 和加密世界的基礎層,這故事可比單純的“又一個合約平台”大多了。
所以我就特別好奇一個問題:真到了美股開盤時間,你們是會老老實實地在 DEX 上分析 K 線開英偉達的單子,還是繼續在另一個屏幕上衝下一個土狗?
LINK-3.6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講真,RWA 這賽道我一直覺得有點尷尬。
一堆項目吭哧吭哧把現實世界裏的美債、房產搬上鏈,然後呢?然後就沒了。這些代幣就像是保險櫃裏的金條,你知道它值錢,但平時買杯咖啡你掏不出來啊。年化 4-5% 的收益是不錯,但代價是犧牲了 DeFi 世界最迷人的東西:流動性和可組合性。
所以看到Theo @Theo_Network 推出的 thBILL 的時候,我一開始也沒太在意,又一個代幣化的美國國債嘛。
但炸裂的地方在於,這玩意兒居然是個標準的 ERC-20,能在鏈上隨便“飄”,這就有點意思了。而最近它直接登入 Morpho,成了能抵押借出 USDT/USDC 的硬資產,這一下就從“陳列品”變成了“工具”。
簡單說,你現在能拿着美國國債,在鏈上直接當抵押品借錢出來搞事情了。這事兒打通了 RWA 的“最後一公裏”。以前的 RWA 代幣只是“資產證明”,現在 thBILL 成了“流動性工具”,還是由 Gauntlet 和 Hyperithm 這種專業團隊來管理風險和流動性的那種。這讓它有了成爲 DeFi 世界裏一種基礎抵押物的潛力,就像 ETH 或 stETH 一樣。
這才是 RWA 該有的樣子嘛,不是發個幣就完事,而是要真正融入到 DeFi 裏去。
所以,我就好奇了,真有人會拿 4-5% 年化的美債,去抵押借出穩定幣,然後衝更高收益的土狗項目嗎?
ETH-2.87%
STETH-2.77%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RWA這個詞,今年聽得耳朵都快起繭了,但總感覺跟咱們普通玩家隔着層紗。大部分項目要麼在畫大餅,要麼搞得巨復雜,普通人根本看不懂也摸不着。
不過最近Multipli @multiplifi 這項目,好像真要把這事兒往咱們身邊拽了。他們本來就一直在Yarm上搞穩定幣收益池,APY還挺香,算是在熊市裏默默耕耘的那種。最近,他們終於放了個大招:推出了自己的rwaUSD。
這玩意兒的邏輯其實挺直接的:他們把現實世界裏那些能生錢的傳統資產(比如債券、票據之類的)打包拿到鏈上來,作爲抵押品,然後鑄造出rwaUSD這個穩定幣。接着,他們再用這個穩定幣,去做一些德爾塔中性的套利策略(比如資金費率套利,就是那種不管市場漲跌都能賺點辛苦錢的活兒)。
其實就是把鏈下傳統金融的穩定收益,通過一個叫rwaUSD的橋,搬到了鏈上。對於那些一直在他們家池子裏存USDC的老用戶來說,這算是TGE(代幣發行)前的一針強心劑,也讓整個故事變得更性感了。
所以,當一個穩定幣的收益來源是鏈下的真實世界資產時,我們用來驗證這份“真實”的,究竟是代碼,還是一份第三方的審計報告?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講真,現在的跨鏈操作,體驗跟20年前用撥號上網似的,又慢又貴又折騰。你想把以太坊上的ETH換成Solana上的SOL,得先找個跨鏈橋,再付一筆貴得離譜的gas,中間還得祈禱別出什麼岔子。這套流程下來,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當NEAR @NEARProtocol 搞出Intents(意圖)這玩意兒的時候,感覺整個遊戲規則都要變了。
你不用再當鏈上操作的“技術員”,只需要當個“老板”下指令就行。你就說一句:“我要把以太坊上的1個ETH換成Solana上的SOL”,然後系統裏一堆“求解器”(Solvers)就會像搶單的滴滴司機一樣,競爭着給你找一條最快、最便宜、匯率最好的路,把所有惡心的技術細節全包了。
這套邏輯聽起來很美,但真正讓它封神的,是Rhea Finance這個“旗艦應用”。Rhea幹了件大事:它搞了個“統一借貸池”,把DeFi的邊界從EVM鏈直接捅到了Zcash、Bitcoin這些沒有智能合約的“蠻荒之地”。
以前的借貸協議,都是一個個隔離的池子,USDC借USDC,WBTC借WBTC,資金效率極低。
Rhea直接把牆拆了,你可以抵押任何資產,借出任何資產。而它實現這一切的魔法,就是靠NEAR Intents。一個Zcash用戶,以前跟DeFi八竿子打不着,現在可以通過Intents無縫地把ZEC抵押進Rhea,然後借出USDC去別的鏈上玩。
這個組合的威力有多大?看看數據就
ETH-2.87%
SOL-2.13%
RHEA-12.59%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最近這行情,跌得人懷疑人生,總感覺背後有劇本。
以前都指望川普出來喊話救市,但這次他似乎樂得看戲,畢竟政府停擺、股市下跌的鍋都可以甩給民主黨和联准会。甚至有人猜,這就是一場針對AI泡沫的精準收割,讓有信息的人提前做空賺翻。
不過也別太絕望,畢竟韭菜是富人的資產,割太狠了以後就沒得玩了。總會有個“機械降神”出來救場。
只是不知道這次的“神”會是誰,或者說,是什麼?
TRUMP-2.46%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gigiz_eth @SeiNetwork 挖起來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之前跟朋友鼓搗交易機器人,最頭疼的就是那玩意兒跟金魚一樣的記性。每次讓它幹點活,都得把你的交易習慣、滑點容忍度、風險偏好從頭到尾交代一遍,溝通成本比寫代碼還高。
所以看到Warden Protocol @wardenprotocol 最近的更新,感覺一下子對路了。他們給鏈上的AI代理(Agents)裝了個“記憶層”。
這玩意兒聽着簡單,但改變是根本性的。它讓AI不再是執行完一次性任務就失憶的“腳本小子”,而是變成了一個能記住上次交互邏輯的“老夥計”。你這次讓它去跨鏈挖礦,它能直接調用上次你設定的參數和策略,不用你再當復讀機。
這個升級,直接把Warden從一個簡單的“任務執行層”,變成了一個AI邏輯能持續學習和進化的“實戰場”。對於開發者來說,這意味着AI代理終於從一個“實驗品”變成了真正能幹活的“生產力工具”。
那麼,當一個鏈上AI代理不僅能執行命令,還能記住並學習你所有的交易歷史和偏好,它離“自作主張”地幫你進行下一筆交易還有多遠?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最近這 perp 賽道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感覺前一秒大家還在搶着重復造 L2,下一秒風向就全變了。Founders Fund 這幫“聰明錢”突然加倍下注 Lighter,搞得圈內 FOMO 情緒直接拉滿,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Lighter 算是宣告了 ETH L2 的新玩法:別卷了,好好做應用鏈,再抱緊主網 DeFi 的大腿才是王道。畢竟,哪兒的錢有以太坊上多、還安全呢?Lighter 的體驗確實絲滑,最近 7 天幹了快 700 億美元的交易量,TVL 也衝到 10 億美金了。更騷的是,他們還開了外匯和商品交易,這明顯是要去搶 CEX 的飯碗。
不過好玩的是,老牌勁旅 Hyperliquid 那邊就十幾個人,一分錢沒融,照樣風生水起。這就讓人犯嘀咕了,Lighter 融了快一億美金,到底是真牛逼還是有點虛胖?現在真正的戰場已經不是 DEX vs DEX,而是看誰能通過 broker 代理模式,從 CEX 手裏搶來真金白銀的用戶。
所以,你覺得是 Hyperliquid 這種精幹的“特種部隊”能笑到最後,還是 Lighter 這種拿着億萬軍費的“正規軍”更能打?
ETH-2.87%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每天早上七點十五的鬧鍾,八點半的地鐵,九點半的打卡機。我的生活就像一段寫得很爛的代碼,雖然能跑,但毫無美感,而且bug一堆。銀行利息通知短信是我唯一的“收益”來源,那點錢夠我買杯咖啡,然後假裝自己是個懂得犒勞自己的都市精英。當然,我也衝過土狗,50倍槓杆,爆倉,然後呢?然後繼續七點十五的鬧鍾。
所以我現在只看那些能被量化的東西,比如 More Markets @moremarketsxyz 。
我不在乎它什麼“連接真實世界”的宏大敘事,我只看到幾個冰冷的參數:TVL 3700萬美金,XRP那個池子幹進去500萬。這說明這個機器的零件運轉正常,有足夠的潤滑油,別人已經替我測試過了。現在,它告訴我,可以把錢放進一個收益率在5-10%的“石油”或者“黃金”金庫。
這對我來說,不是投資,這是一個技術問題。我的問題是“現有資金無法跑贏通脹,且情緒波動影響工作效率”,解決方案就是找到一個年化收益穩定在8%左右、不需要我動腦子的外部模塊。完美。我花點錢把這個問題外包出去,然後我的生活就能繼續機械地運轉下去。至於這錢背後是石油還是廢紙,who cares?只要數字是對的就行。
所以,別跟我談什麼信仰和未來。我只想知道,一個能穩定產出8%的機器,和一個有99%概率歸零、1%概率讓你財富自由的賭場,從“維持生活正常運轉”這個技術指標上看,哪個的故障率更低?
……當然了,我偶爾也會在凌晨三點醒來的時候
XRP-1.0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我的人生有個透明度過高的問題。從早上九點的打卡記錄到Etherscan上的每一筆交易,全都暴露在陽光下,任人圍觀。在公司,這叫“績效管理”;在鏈上,這叫“被MEV”。本質上沒區別,都是把你扒光了讓別人研究,然後從你身上榨取價值。這是一種低效且令人煩躁的系統性缺陷。
所以我看到Seismic @SeismicSys 這個項目的時候,沒感到什麼興奮,只是覺得,哦,一個技術問題好像有解決方案了。
現在的DeFi就像一臺玻璃外殼的發動機,每個齒輪怎麼轉的,油路怎麼走的,一清二楚。結果就是,總有更快的機器人搶在你前面。Seismic幹的事,就是給這臺發動機加了個黑色的外殼。它把TEE(可信執行環境)這種東西直接塞進了區塊鏈的底層,讓開發者幾乎不用改代碼,用他們熟悉的Solidity寫出來的東西,就自動帶了隱私功能。
不需要懂什麼復雜的密碼學,不需要重新搭一套基礎設施。部署,然後它就加密了。簡單,高效。我尊重效率。
對我來說,這玩意的核心價值不是什麼“保護隱私”這種聽起來很高尚的口號,而是一個純粹的功能性升級。它解決了“交易策略被圍觀”這個技術痛點。
最有意思的是,它還內置了合規接口。這意味着,你可以在不讓競爭對手和科學家們看清你底牌的同時,還能滿足監管的需求。這是一種完美的、純粹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案,它不涉及任何道德判斷,只關乎有效性。
所以,如果能給你鏈上的一個行爲套上黑盒子,你是會選擇隱藏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熱門話題查看更多
  • 熱門 Gate Fun查看更多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