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数字资产大师
vip
幣齡 0.5 年
最高等級 0
前華爾街量化交易員,15年傳統金融+8年加密市場經驗。專注將宏觀經濟週期與加密技術週期結合。深入解析市場結構與流動性因素。
CleanSpark剛剛發布了他們2025財年的數據,表現相當不錯——他們達到了創紀錄的收入。不過有趣的是,他們不再僅僅專注於比特幣挖礦。該公司正在向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邁進,老實說,當你看到行業的發展方向時,這確實是合乎邏輯的。如今,挖礦業務越來越多功能化,他們似乎正在爲計算密集型領域中的下一步做好準備。
BTC3.35%
查看原文
  • 讚賞
  • 3
  • 轉發
  • 分享
ThesisInvestorvip:
早就看好這波轉向了,純挖礦那套早該升級
查看更多
Forward Industries剛剛進入Solana網路的前10名驗證者排名。他們現在位於第8位,約有715萬SOL鎖定在他們的驗證者節點中。這可是真正的投入。越來越多的機構玩家參與堆疊驗證者,可能預示着對SOL質押基礎設施的信心增強。值得關注這一趨勢是否會持續。
SOL4.83%
查看原文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bridge_anxietyvip:
7.15m SOL...機構真的開始認真了,這下子SOL的故事又多了點說服力
查看更多
2025年11月的比特幣挖礦數據出來了,看完只能說一個字:難。
全網算力飆到507 EH/s,挖礦難度也漲到152.27 T這個級別。現在一個區塊的獎勵加上手續費大概3.13個BTC,聽着還行?但你看單位產出就知道有多慘——1 TH/s的算力一天只能挖0.00000042個BTC。
這收益率,礦工們的日子確實不好過。電費成本擺在那,設備投入也不是小數目,現在產出卻創了新低。不誇張地說,這波可能是挖礦史上最艱難的時期之一了。
BTC3.35%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在2010年,人們實際上是在他們灰塵覆蓋的臺式電腦上挖掘比特幣。這些機器像噴氣發動機一樣轟鳴着運轉,一切都是爲了獲得50 BTC的發獎。想想那些區塊今天的價值以百萬計,真是瘋狂。早期的挖礦日子真是別具一番風味——沒有ASIC,沒有工業化農場,只有普通人和他們過熱的電腦追逐數字黃金。
BTC3.35%
查看原文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鸭鸭毛毛vip:
怎麼沒人提一下那些電費啊,早知道這麼值錢還挖個毛線啊
查看更多
Monad質押就是不一樣 - 我們說的是15.56%的年化收益率。不是一些模糊的承諾,是真實的收益。
但這裏有個關鍵點:通過Nansen進行質押,你不僅僅是在賺取那個年利率。你還在額外疊加2倍積分。雙倍獎勵,相同的努力。
對於任何持有Monad代幣的人來說,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個設置基本上是在支付你去死拿。數學很簡單 - 你的代幣在工作,你在收集,而那些獎勵積分?它們累積的速度比你想象的要快。
優質收益加速積分。有時候,最佳的操作就是顯而易見的。
MON13.61%
查看原文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MeaninglessApevip:
15% APY聽起來不錯,但Nansen那邊2X points真的假的?有人實際領過沒
查看更多
還在認爲市場要走下坡路嗎?再想想吧。
據說總統的兒子剛剛展示了一項比特幣挖礦操作。而且我們不是在談論小規模——這個設施據報道正在提取全球比特幣供應的2%。這不是筆誤。百分之二。
當那個層級的權力玩家在加倍投入礦業基礎設施時,也許是時候重新考慮那些看空的賭注了。哈希率不會說謊,這種機構承諾也不會。
BTC3.35%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DeFi老顽童vip:
全球2%的算力?哈哥們,這是在給我們發信號啊。權力層的人都開始玩礦了,咱們還在那兒看空?

我擦,這就是我說的機構承諾。鏈上數據不騙人,哈希率才是最誠實的。那幫頂層玩家不會做賠本買賣,他們在加倍下注礦業基礎設施的時候,散戶還在裸空?得了吧。

重新審視一下你的清算價位,這波可能真的是個套利機會。年化收益都在變,你的複投策略得跟上啊。
查看更多
有沒有想過那筆巨大的Antminer單子是如何處理的?當你以這樣的規模購買時,你不會通過中介——直接從中國的制造商那裏購買是唯一的途徑。這就引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真的有人支付了那些關稅,還是它們神奇地被免除了?只是好奇那些文件看起來如何。
查看原文
  • 讚賞
  • 9
  • 轉發
  • 分享
AlphaBrainvip:
嗯這關稅問題啊……我就想知道大單子怎麼就悄無聲息了
查看更多
一家名爲“美麗國比特幣”的大型比特幣礦業運營剛剛由埃裏克·川普展示,數字非常驚人。根據他的說法,這個設施大約佔全球比特幣哈希率的2%。這是一塊巨大的礦業蛋糕——我們談論的是工業規模的基礎設施。設施參觀突顯了機構投資者在國內礦業能力上的加倍投入。無論這些數字在審查下是否成立,它都標志着大量資本流入美國本土礦業操作。哈希率集中度的辯論變得更加有趣。
BTC3.35%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BoredStakervip:
2% hashrate?看起來又要炒作一波了,數字能驗證嗎
查看更多
權益質押機制正在隨着AI驅動的預測而發展。智能算法現在可以在收益波動發生之前進行預測。
查看原文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Layer2观察员vip:
AI預測yield波動...聽起來不錯,但數據呢?讓我們看看這些算法實際準確率多少,別光吹。
查看更多
哇,已經有 2000 萬 $MON 個代幣被鎖定在質押中?這真是太龐大了。
參與率的增長速度遠超預期。這種早期的勢頭通常預示着社區的強烈信心。
MON13.61%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LayerZeroEnjoyervip:
這參與度直接起飛啊,才這麼早就2000萬枚鎖倉了...社區是真的看好
查看更多
看起來挖礦遊戲又開始升溫了。那些礦機像沒有明天一樣在產生利潤。當礦工們開始賺錢時,你就知道市場動態發生了變化。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永远在逃顶vip:
挖礦又開始暴利了,感覺幣圈要起風浪了
查看更多
礦工都以爲跌到關機價就是底了,結果市場告訴你:關機價下面還有關機價😂 這波行情讓不少算力直接歇菜,電費成本徹底扛不住了
查看原文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SelfCustodyBrovip:
又虧成麻瓜了,關機價都是幻想
查看更多
質押收益直接起飛!看着年化一路攀升,這波躺賺的節奏穩了。
查看原文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链上数据侦探ervip:
年化這麼猛?我怎麼還沒上車,急死了
查看更多
說到基礎設施投資——IREN 最近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們一直在積累 Blackwell 芯片,並與 Nvidia 籤訂了一項穩定的供應協議。有什麼有趣的呢?他們的建設開始得早於超大規模企業的到來。這要麼是絕妙的時機,要麼他們看到了其他人忽視的東西。當大家都在爭論產能緊張時,一些參與者已經在上遊做好了布局。問題不在於基礎設施是否會擴展——而在於誰能盡早布局以獲得溢價。
查看原文
  • 讚賞
  • 7
  • 轉發
  • 分享
GasFeeCriervip:
ngl iren早就埋伏好了,現在才看到的都後知後覺,黑威爾芯片+nvidia合同這組合...妥妥的upstream玩家啊
查看更多
老實說,考慮到這個項目的發展軌跡,3.2% 的質押分配其實一點也不差。很多協議給的比例都更低,所以看到這個百分比能給長期鎖倉的持有者,其實算是蠻不錯的激勵機制。
查看原文
  • 讚賞
  • 8
  • 轉發
  • 分享
PessimisticOraclevip:
3.2% 確實還行,但問題是真的會有人鎖這麼久嗎?
查看更多
哈哈正好之前把幣拿去質押了,希望這波能有好收益啊
查看原文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Gwei Observervip:
質押收益這玩意兒真的靠運氣,但賭對了就爽歪歪啊
查看更多
我查看了某個項目第三期的質押獎勵。我用USSI/USDC鎖倉超過30萬美元,總共獲得了大約7萬枚(按市價約合4萬美元)。
APY比想像中還要穩定,所以打算第四期也繼續質押。長期來看,這種穩定收益真的不可小覷。
查看原文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Meme币操盘手vip:
說實話,這裏的年收益率穩定性低調地是真正的優質玩法……大多數人追逐暴漲,但他們對複利收益卻熟視無睹。
查看更多
網路安全不應該仰賴少數工業規模的礦場壟斷算力。真正的力量在於大眾參與。當成千上萬的個人礦工貢獻算力,而不是少數大型礦場主導時,網路才能真正抵抗攻擊和中心化風險。重點不是單純的計算能力,而是將這股力量分散給多元且遍及全球的參與者。這才是打造韌性基礎設施的方式。
查看原文
  • 讚賞
  • 10
  • 轉發
  • 分享
GasFeeGazervip:
說得好,去中心化就該這樣玩...散戶礦工才是真的護城河
查看更多
在這種行情下選擇鎖倉一個月,確實得有點魄力。畢竟鎖定期內市場怎麼波動都只能看著,這對心態是個不小的考驗。
查看原文
  • 讚賞
  • 9
  • 轉發
  • 分享
StakeTillRetirevip:
一個月不看盤?我得瘋啊,這心理素質我真沒有。
查看更多
每個人都喜歡引用可再生能源已經變得多麼「實惠」。但有一件事沒人願意談:那些數字?都是虛構的。
當你只計算發電成本時,風能和太陽能看起來確實便宜得不可思議。但當風停了呢?當烏雲密布呢?你需要備援系統——電池、燃氣調峰機組、電網升級。突然間,那個「便宜」的電力就不那麼便宜了。
同時,核能電廠還是以高昂的價格穩定運作。至於天然氣?在大家還在爭論LCOE計算方式時,它默默地承擔著大部分重任。
真正的成本不是你在試算表上看到的數字,而是當電網需要全天候24/7穩定供電時產生的。備援成本、平衡調度、可靠性溢價。加總起來,所謂「再生能源更便宜」的說法就開始站不住腳了。
也許我們該停止自欺欺人,看看真正的總帳單了。
查看原文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ApeWithNoFearvip:
說得對啊,光伏風電那套帳本根本算不清,半夜沒風沒太陽呢?

人們只看裝機成本,從來不看輔助成本,這筆帳怎麼就算不明白呢

要我說啊,天然氣才是現在電網的真正頂梁柱,被夾在中間誰都不想提

都在吹renewable便宜,可24小時穩定供電的錢呢,誰出啊
查看更多
  • 熱門話題查看更多
  • 熱門 Gate Fun查看更多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