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太坊在 2025 年发展进入新阶段,其财富结构正在经历令人注目的重塑。过去我们所熟知的“大鲸鱼”(whale)不再仅仅是个人投资者,而是协议级合约、交易所与机构投资者的集体力量。
传统意义上的“富豪榜”让人联想到某个神秘大户或早期巨鲸,但链上数据显示,真正掌握大量 ETH 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个人。根据 Cointelegraph 等数据,前 10 个地址控制了超过 60% 的流通 ETH。这意味着,以太坊的“富豪”身份正在从个人转向基础协议与机构。
Beacon 存款合约(Beacon Deposit Contract)是以太坊 PoS 骨干,验证者必须将 ETH 存入这个合约以参与出块。这个合约目前控制了非常大比例的 ETH。这种集中使得以太坊网络自身,成为最大的持币者之一。协议级持仓增强了网络安全性,但也带来了潜在的集中化风险。
大型交易所(如 Coinbase、Binance 等)托管了非常可观的 ETH,这些 ETH 来自用户存款、交易流动性、质押服务等。他们不仅是流动性的提供者,还扮演着基础设施的角色,连接用户与网络。
随着以太坊生态成熟,越来越多传统金融公司和上市公司将 ETH 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此外,一些小型上市公司(如 BitMine)公开表示,他们将 ETH 纳入其财库资产,并通过质押获取被动收益。机构力量正越来越深地扎根于以太坊基础设施中。
即便机构主导,但个人大户仍不可忽视。
此外,还有 Anthony Di Iorio 等早期创始人也有显著持仓。
这种集中化格局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于普通 ETH 持有者(小散户)来说,这种结构变动既有利也有挑战:
未来,以太坊可能需要在去中心化与经济效率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分享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