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密新规来了!详解 CRP-1 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CRP-1 旨在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建立兼顾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监管体系,为银行业参与加密资产业务提供明确指引。本文源自肖飒法律团队所着文章,由深潮 TechFlow 整理及撰稿。 (前情提要:香港财库局长许正宇:OTC业者不属于「认许提供者」,不得向投资者提供稳定币 ) (背景补充:香港《稳定币条例》开跑,USDT与USDC不合法了? ) 在技术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加密资产市场规模急剧扩张,与此同时,价格剧烈波动、洗钱等一系列风险问题也随之暴露,对有效监管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2025 年 9 月,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向本地银行业界发出《银行业监管政策手册》(SPM)新模组 CRP-1《加密资产分类》征求意见稿,旨在与国际监管标准接轨,通过建立一套兼顾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的监管体系,为银行业参与加密资产相关业务提供明确指引。 接下来,飒姐团队就带大家仔细看看 CRP-1 都有哪些新要求,和其他国家、地区的监管政策做个对比,再聊聊这些变化会给我们币圈玩家带来哪些影响。 01 香港 CRP-1 新规核心内容解读 (一)基础界定:监管范围与适用对象 CRP-1 新规先给加密资产监管划定了明确范围,为后续执行打好基础。具体来说,新规把加密资产定义为:主要依赖密码学和分散式帐本技术(DLT)或类似技术;可用于支付或投资目的,或用于获取商品或服务。不过其明确央行发行的数位货币不在这个范围内,这样既能精准定义加密资产,又能把法定数位货币区分开来,防止监管管得太宽。 在监管对象上,新规管的是香港所有持牌金融机构,像正规银行、受限牌照银行,还有接受存款的公司。这些机构是香港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开展的加密业务直接影响金融稳定,把它们纳入监管,就能从源头控制风险。 在风险管控方面,新规采取「一个不落」的策略。不管是银行自己持有的加密资产,帮客户保管、交易加密资产产生的风险,还是通过金融衍生品间接接触加密资产带来的风险,全都必须要受到管理。这样一来,金融机构就没法钻空子逃避监管,所有加密资产相关风险都能得到严格管理。 (二)核心分类 风险分级是 CRP-1 新规的核心逻辑,新规根据加密资产的风险缓解能力,将其划分为第 1 组(低风险)与第 2 组(高风险)。通过下面这张表格,老友们可以一眼看清它的核心分类。 02 CRP-1 与国际规则(BCBS 标准)的衔接与差异 (一)BCBS 标准核心逻辑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简称 BCBS)作为全球银行业监管的核心机构,于 2022 年 12 月发布《加密资产风险敞口的审慎处理》,2024 年 7 月推出《加密资产标准修订》,构建了全球统一的加密资产监管框架,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风险分级、审慎管控」。 在监管目标上,BCBS 标准以「防控加密资产风险,确保银行资本充足」为核心,避免加密资产风险向传统银行体系传导,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在核心框架上,BCBS 将加密资产按风险分为「集团 1」与「集团 2」,对高风险资产设定严格资本要求,同时推动全球监管协同,避免监管套利。 BCBS 标准的推出,源于全球加密资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与风险积累,其旨在为国际活跃银行提供统一的监管基准,平衡「金融稳定」与「负责任创新」,为各国监管机构提供参考框架。 (二)CRP-1 与 BCBS 的衔接 CRP-1 新规和 BCBS 标准在很多关键地方想法一致,展现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紧跟全球监管步伐的态度。 从资产分类来看,CRP-1 把加密资产分成「第 1 组」和「第 2 组」,BCBS 则分为「集团 1」和「集团 2」,它们分类的核心标准都是看资产控制风险的能力。比如,合规稳定币这类风险较低、比较靠谱的资产,在 BCBS 属于「集团 1」,在 CRP-1 里就对应「第 1 组」,而且两边都要求这类资产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还得做好风险防控;对于那些风险高的资产,两边都通过严格规定金融机构要准备多少资金来控制风险,充分体现了「风险越大、管得越严」的理念。 资金监管要求方面,CRP-1 基本延续了 BCBS 谨慎管理的思路。BCBS 规定,像某些高风险加密资产,金融机构需要准备相当于资产价值 1250% 的资金来应对风险,CRP-1 对「2b 组」资产也是这个标准;对于流动性好的加密资产,BCBS 要求必须在合规交易所交易,并且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CRP-1 对「2a 组」资产的要求也类似,规定要在受监管的交易所交易,还设置了市值和交易量的门槛,确保投入的资金和资产风险相匹配。 另外,CRP-1 和 BCBS 都特别强调要全面监管,不管是银行自己持有的加密资产,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涉及的资产,甚至是间接关联的风险,都要纳入监管范围,避免出现没人管的「灰色地带」,实现全球统一监管的目标。 03 CRP-1 新规对加密资产用户的具体影响 CRP-1 新规实施后,银行加密业务大调整,直接影响我们老友们买卖、保管加密资产,以及使用的各问题。 先说交易选择,新规让能交易的资产和管道都「收紧」了。高风险的 2b 类资产,像部分 NFT 和治理代币,银行不让交易了,只能去其他平台,但这些平台可能不太靠谱;1 类合规资产虽然安全,但能选的种类变少了;2a 类资产得在持牌交易所交易,开户审核更严、门槛也更高。再说资产安全,新规确实让资产存管更安全,就算平台出事也能优先拿回钱,但反洗钱要求太严格,个人隐私空间变小了,而且不同资产价格波动也不一样了。 对持有 2b 类 NFT、治理代币这类资产的朋友,飒姐团队建议优先选香港金管局监管或有国际合规资质的平台,别把所有资产放在一个地方;喜欢 1 类合规资产的用户,可以图银行的安全,但得接受能买的东西少;交易 2a 类资产的朋友,记得提前准备好身分证、银行卡等全套材料,应对交易所的严格审核。不管你持有哪种资产,都得重新规划投资组合,关注银行收费变化,既要享受新规带来的安全保障,也要在隐私保护和操作便利之间找到平衡。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可知香港 CRP-1 新规在加密资产...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