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QUBIC
看空
近期,Qubic 作为一个新兴的“AI计算+区块链”概念项目,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项目方宣称要通过去中心化计算网络实现“人工智能民主化”,听起来前景宏大。然而,当我们冷静剖析其技术架构与经济模型后,不难发现,Qubic 所谓的“创新”更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其通胀机制和技术实现路径存在诸多值得警惕的问题。
首先,从技术角度看,Qubic 的核心卖点是通过分布式节点提供计算能力,并由代币激励系统驱动。然而,这一思路与此前的 Golem、iExec 等老牌分布式计算项目几乎没有本质区别。过去几年,这些项目之所以难以落地,不在于技术实现本身,而在于算力需求与激励成本之间的失衡。Qubic 目前提出的“AI计算节点验证机制”在论文或白皮书中并没有实质性的算法创新,更像是借助“AI+区块链”热度进行的包装。其“智能任务共识”机制也缺乏可验证的公开实验数据,难以判断是否真的能在开放环境下保持性能与安全的平衡。
其次,从代币经济模型来看,Qubic 的通胀设计令人担忧。项目方在早期分配中留出了大量代币用于奖励计算节点和生态建设,而这部分代币的释放周期极长、释放速率高,意味着中后期市场将持续承受通胀压力。尤其是在缺乏明确“代币销毁机制”或“质押锁仓逻辑”的情况下,长期供给膨胀必然导致价格被动下行。通胀代币模型若无强力需求支撑,只会变成流动性稀释的陷阱。
更重要的是,Qubic 当前的“实际应用场景”依然模糊。项目方宣传的“AI推理任务上链”更多是技术演示,距离真正的商业应用尚有较大差距。散户投资者如果只依据短期价格波动入场,容易被动卷入一次“概念驱动型”的行情,而非基本面支撑的价值成长。
总结来看,Qubic 在叙事上确实抓住了市场热点:AI、算力、去中心化。但从技术深度到经济机制,它仍然存在显着缺陷。对散户而言,这类项目更像是一场包装精致的实验,而非一个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生态系统。投资的关键在于辨别“真实创新”与“叙事泡沫”,在Qubic身上,目前看到的更多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