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需求是這波記憶體超級週期的核心驅動力。生成式 AI 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需要海量記憶體,特別是高頻寬記憶體(HBM)和 DDR5。全球科技巨頭如微軟、谷歌、亞馬遜在 2025 年的 AI 資本支出預計超過 2,000 億美元,其中相當比例用於購買 AI 伺服器和記憶體。這種結構性需求遠超過去的消費性電子週期,使得記憶體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訂單壓力。
Esta página pode conter conteúdos de terceiros, que são fornecidos apenas para fins informativos (sem representações/garantias) e não devem ser considerados como uma aprovação dos seus pontos de vista pela Gate, nem como aconselhamento financeiro ou profissional. Consulte a Declaração de exoneração de responsabilidade para obter mais informações.
Memória dispara 180%, Nanya Technology celebra! Ações relacionadas ao Bitcoin em forte queda, procura por máquinas de mineração arrefece
2025 年記憶體的價格,在 AI 需求與大廠產能轉移帶動下進入超級週期,市場缺貨漲價,甚至出現「暫停報價」與「一天一價」的現象。光是下半年,DDR4 價格就上漲了 180%,供不應求態勢延續,南亞科(2408)、華邦電(2344)等大廠均表示缺貨潮可能到 2027 年,記憶體族群也因此成為投資人觀察的重點股票。
記憶體超級週期:DDR4 暴漲 180%,南亞科、華邦電受惠
(來源:PCPartPicker)
2025 年記憶體的價格進入「超級週期」,在「AI 需求」與「大廠產能轉移」雙重推動下,市場缺貨漲價態勢空前嚴峻。光是下半年,DDR4 價格就上漲了 180%,這種漲幅在記憶體產業三十年來極為罕見。業界形容為「暫停報價」與「一天一價」的現象,顯示供需失衡已達到極端程度。
AI 需求是這波記憶體超級週期的核心驅動力。生成式 AI 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需要海量記憶體,特別是高頻寬記憶體(HBM)和 DDR5。全球科技巨頭如微軟、谷歌、亞馬遜在 2025 年的 AI 資本支出預計超過 2,000 億美元,其中相當比例用於購買 AI 伺服器和記憶體。這種結構性需求遠超過去的消費性電子週期,使得記憶體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訂單壓力。
大廠產能轉移則加劇了供應緊張。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三大記憶體巨頭紛紛將產能從傳統 DDR4 轉向高毛利的 HBM 和 DDR5,導致 DDR4 的供應急劇萎縮。然而,DDR4 仍是 PC、筆電和伺服器的主流規格,需求並未同步下降,供需缺口因此迅速擴大。這種產能轉移策略是廠商基於利潤最大化的理性選擇,但卻為下游電腦廠商帶來了成本災難。
供不應求態勢延續,南亞科(2408)、華邦電(2344)等大廠均表示缺貨潮可能到 2027 年,記憶體族群也因此成為投資人觀察的重點股票。南亞科作為台灣本土記憶體廠商,雖然技術和規模無法與三大巨頭競爭,但在這波缺貨潮中反而受益,因為客戶別無選擇,只能向二線廠商下單。華邦電則專注於利基型記憶體市場,其產品在工業和車用領域需求強勁。
記憶體超級週期的三大特徵
AI 結構性需求:生成式 AI 推動 HBM 和 DDR5 需求爆發,產能全面轉移
供應急劇萎縮:三大廠減產 DDR4,二線廠產能有限,供需缺口擴大
漲價失控:DDR4 半年漲 180%,出現「一天一價」極端現象
比特幣概念股盛極而衰,從挖礦狂潮到崩盤
相較之下,虛擬貨幣價格近期卻節節敗退。在 2025 年 10 月 6 日,比特幣創下歷史高點 126,186 美元後,開始持續震盪走低,今日(11/18)更一度跌破 9 萬元,記憶體與比特幣概念股的投資人,猶如上演天堂與地獄序曲。這種極端對比凸顯了科技產業不同子板塊的命運分化。
這也讓人想起當時挖礦興起,板卡股的技嘉(2376)、微星(2377)、撼訊(6150)股價出現大漲。在 2017 年一月到 2018 年一月之間,許多顯卡價格都出現翻倍的情況。撼訊(6150)股價從 2017 年初約 20 元一路飆升,在 2018 年 4 月初衝上 420 元歷史高點,受惠於礦機需求爆發,顯卡與 DRAM 缺貨推高售價。技嘉(2376)、微星(2377)當時股價漲幅也都超過了 100%,整體而言,2017 年的板卡業者可謂風光無限。
然而熱潮過後往往伴隨急速冷卻。2018 年比特幣價格走跌,當年底一度跌至約 3,250 美元的低點,加密貨幣市值腰斬超過七成,礦機需求迅速縮減。曾經漲勢驚人的撼訊股價也從 420 元高峰暴跌至僅剩約 40 元,短短半年重挫 90%。技嘉、微星的股價紛紛跌回起漲點,比特幣概念股出現大起大落。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後,比特幣再度大漲,並在 2021 年衝上六萬美元以上的歷史高點,挖礦需求隨之再次推向高峰。然而到了 2022 年,加密貨幣行情快速反轉,比特幣大幅下跌,引發市場大量板卡拋售潮。更重要的是,隨著 ASIC 礦機技術成熟、效率全面超越 GPU 礦機,再加上以太坊在 2022 年正式更改共識機制,GPU 挖礦的功能與市場需求自此開始快速消失。板卡廠過去依賴礦潮帶來的顯卡出貨量,從此不復存在。
技嘉十年布局:從板卡轉型 AI 伺服器成功
儘管 2017 年的礦潮退燒、技嘉股價最低一度跌到 36.2 元,但公司在伺服器領域的布局並未受影響。技嘉自 2000 年便開始投入伺服器產品線,到了 2017 年起,伺服器事業反而呈現雙位數成長,成為公司體質轉變的重要起點。2018 年後,技嘉伺服器營收正式突破百億元大關,營收占比拉升至約 20%。這項技嘉提前近十年的布局,被證明是極具前瞻性的選擇,也替後續承接 AI 浪潮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2023 年生成式 AI 火速崛起,全球資料中心掀起新一輪「AI 伺服器大擴建」。技嘉過去多年投入伺服器研發的布局在這一刻全面開花:自家重點發展的高階 GPU 伺服器產品線正好與 AI 運算的硬體需求完美契合,使其受惠程度遠勝多數同業。自 2023 年以來,技嘉營收連續刷新紀錄,股價也在 2024 年一度衝上 394.5 元。
最具代表性的關鍵轉折,是伺服器營收占比在 2024 年正式突破 50%,公司從板卡品牌全面轉型為「AI 伺服器公司」,而法人預估:2025 年伺服器占比約 55%,2026 年伺服器占比將提升至 61%,這意味著技嘉營運主軸成功轉向至 AI 伺服器供應商。這種成功轉型使技嘉避開了比特幣概念股的崩盤命運,反而在 AI 浪潮中獲得新生。
記憶體缺貨延續至 2027,電腦廠商成本壓力爆表
記憶體價格今年以來持續飆升,業界形容為三十年來罕見的漲幅,成本壓力迅速傳導到 PC、NB 等廠商。這波漲價也讓市場看到隱憂,加上今年技嘉營收增幅明顯落後緯創、廣達等代工廠,並成為老 AI 伺服器概念股中率先跌破年線的個股。
雖然廠商表示早有準備,華碩自上半年便拉長備料周期,目前零組件與成品庫存合計達四個月水位,認為短期缺貨對第四季影響有限。技嘉也表示已透過供應鏈協調維持約一季庫存,但坦言記憶體漲價將侵蝕顯示卡毛利。宏碁則預期明年 PC 市場持平至小幅成長,但 DRAM 供應仍是最大變數。
但市場真正憂心的是:記憶體缺貨可能一路延續至 2027 年,成本壓力恐怕逐漸顯現,成為明年電腦大廠的最大變數。若缺貨真的延續兩年,電腦廠商將面臨兩難:提高產品售價可能失去市場競爭力,不提價則毛利率將持續被壓縮。這種困境在產業史上罕見,因為過去的記憶體漲價週期通常持續 6-12 個月,廠商可透過庫存管理和價格轉嫁來因應。但兩年的缺貨將徹底打亂供應鏈和財務規劃。
更深層的擔憂在於市場需求可能被壓抑。若 PC 和筆電因記憶體成本上漲而漲價過高,消費者可能延後購買,導致出貨量下滑。這種需求萎縮將反過來影響電腦廠商的營收和獲利,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雖然記憶體族群短期受惠,但長期可能引發整個產業鏈的結構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