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P 與歐盟合作推出「歐元」官方穩定幣,中歐挑戰美元霸權地位

歐盟與 Ripple 達成歷史性合作,在 XRP Ledger 上推出官方歐元穩定幣,此舉被視為對美元主導地位的直接挑戰。隨著中國同步推進數字人民幣國際化,全球貨幣格局正面臨數十年來最重大的變革,三大貨幣區塊正在爭奪未來數兆美元的跨境支付市場。

歐盟與 XRP 聯手:數字歐元生態系統的雙軌戰略

歐盟近期就首批數位歐元規則達成一致,為整個歐洲大陸建立受監管、安全且透明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Ripple 英國和歐洲董事總經理 Cassie Craddock 確認將在 XRP Ledger 上推出由歐元支持的穩定幣,為企業和用戶提供快速、經濟高效的區塊鏈支付解決方案。

「這是歐洲金融創新的關鍵時刻,」一位歐洲央行前顧問表示,「歐盟正在採取雙軌戰略:一方面推進官方CBDC,另一方面與私營部門合作開發穩定幣解決方案,這種方法可能比單一路徑更有效。」

這一合作標誌著歐洲朝著連接傳統金融和 Web3 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數位貨幣創新樹立了新標準。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歐洲減少對美元支付系統依賴的戰略舉措。

「歐洲正在尋求金融自主權,」一位國際貨幣專家解釋道,「通過建立自己的數字貨幣基礎設施,歐盟可以減少對美元清算系統的依賴,增強歐元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

三方競賽:爭奪全球支付市場的主導地位

全球數字貨幣領域正在形成一場三方競賽:MetaMask 的 mUSD、歐盟的數位歐元計畫以及香港的離岸人民幣代幣 AxCNH 正在爭奪鏈上支付的主導地位。這場競爭的獎勵不是短期交易量或投機流量,而是長期的全球支付市場份額。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麥肯錫的研究,如果全球僅 1% 到 2% 的跨國支付轉向代幣化管道,那麼現實世界結算的份額每年可能達到驚人的 2 到 4 兆美元。考慮到跨境活動的可尋址基數高達數百萬億美元,即使是較低的個位數滲透率也將帶來巨大的市場價值。

「我們正處於全球支付系統重構的早期階段,」一位金融科技分析師指出,「誰能在這個新興領域建立主導地位,誰就能在未來數十年內掌握全球金融的重要槓桿。」

美元穩定幣的當前優勢與歐元的戰略反擊

(來源:CryptoSlate)

美元穩定幣目前擁有顯著優勢,主要是因為其分銷渠道已經深度嵌入到零售和開發者工作流程中。MetaMask 的 mUSD 在其平台內部運行,通過 Stripe 的 Bridge 發行,並使用 M0 進行鏈上機制,儲備金結構為 1:1 支持和報告。

該產品於 2025 年 9 月中旬在以太坊和 Linea 上推出,具有錢包級發行和兌換功能,可連接到現有的卡片和商家途徑。這種組合將發行、支出和上下坡置於同一個使用者介面和開發人員堆疊中,有效壓縮了結算步驟。

美國還通過 2025 年頒布的《GENIUS 法案》建立了明確的監管框架,要求與法幣掛鉤的代幣持有流動性儲備並每月披露信息,並允許銀行或獲得許可的非銀行機構發行穩定幣。這為支付公司在現有商家網路中分發穩定幣開闢了道路。

然而,歐洲正在製定不同的戰略。數位歐元旨在減少零售支付對外國卡片網路的依賴,各國財政部長正在推動相關立法,力爭在 2026 年初出台。根據路透社報道,政策制定者正在努力解決隱私、持倉限制和銀行融資風險等問題。

歐洲的 MiCA 監管框架已經開始塑造競爭格局。根據該框架,用於歐元區日常支付的非歐元穩定幣每季度平均每天的使用上限為 100 萬筆交易或 2 億歐元,這將推動銷售點活動轉向以歐元計價的工具,並最終在數字歐元計劃上線後形成優勢。

中國的戰略:從走廊到全球

與此同時,中國正在採取不同的方法,專注於特定貿易走廊而非立即追求全球市場份額。AxCNH 是一種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已在香港推出,並根據香港的穩定幣制度獲得許可,其訊息傳遞面向「一帶一路」的結算。

香港的穩定幣制度提供了合規場所,但可兌換性和內地政策仍然是跨交易平台、託管人和交易所擴展 CNH 代幣的關鍵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對代幣化的謹慎態度也浮出水面,據報道,證券監管機構已要求一些經紀商暫停在香港的風險加權資產活動。

「中國的策略更為漸進和針對性強,」一位亞洲金融專家解釋道,「他們不是直接挑戰美元的全球地位,而是在特定貿易走廊建立人民幣結算系統,逐步擴大影響力。」

市值競賽:爭奪第一個 1 兆美元穩定幣

目前,全球穩定幣市場呈現明顯的美元主導格局。根據 DeFiLlama 的數據,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價值約為 2,917 億美元,其中 Tether 約佔 59%,與歐元掛鉤的穩定幣供應量約為 4.8 億美元,其中 EURC 接近總量的一半。

然而,過去兩個月,市場結構已開始發生變化,USDT 的主導地位跌至 60% 以下,而 USDC 重新佔據部分市場,新進入者也開始提供供應。這種變化為歐元穩定幣和其他替代品提供了增長空間。

要在未來 12 至 24 個月內達到第一個 1 兆美元市值的里程碑,從目前約 2,920 億美元的起點開始,年化成長率需求相當高:24 個月內需要約 85%,18 個月內需要約 127%,12 個月內則需要超過 240%。

「雖然美元穩定幣目前處於領先地位,但歐元穩定幣與 XRP 的合作可能會加速其增長,」一位數字資產策略師表示,「特別是如果歐盟的監管框架能夠成功推動歐元區內的採用。」

決定勝負的三個關鍵因素

三個操作性問題將最終決定這場全球貨幣競賽的贏家:

分發效率:mUSD、USDC 和其他穩定幣如何快速將發行與結帳、發票和工資單綁定在一起,並透過結算轉換為銀行存款,而無需手動步驟。XRP 與歐盟的合作可能在這方面提供獨特優勢,利用 Ripple 的跨境支付網絡。

監管框架:美國許可是否會產生銀行級計劃,以及在數位歐元到來之前,MiCA 的每日上限是否會推動歐盟零售業轉向歐元工具。歐盟的監管明確性可能成為其競爭優勢。

貿易走廊策略:香港的發牌、託管和交易基礎設施是否可以在不受政策影響的情況下將 CNH 代幣納入貿易結算,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這不僅是技術競賽,更是地緣政治和監管框架的競爭,」一位國際金融專家總結道,「誰能在這三個方面取得領先,誰就能在未來的全球金融體系中佔據更有利位置。」

未來展望:「龜兔賽跑」的全球貨幣競爭

鑑於 Tether 的 USDT 目前的市值高於所有其他穩定幣的總和,許多人假設第一個達到 1 兆美元市值的穩定幣將與美元掛鉤。然而,在美國以外的傳統支付管道中機構採用該技術實際上可能會引發一場「龜兔賽跑」的局面。

XRP 與歐盟的合作代表了一種潛在的「烏龜」策略:穩步前進,建立堅實的監管基礎和機構採用,最終可能超越快速但缺乏深度整合的「兔子」。

「我們可能正在見證全球貨幣體系的歷史性重構,」一位貨幣政策專家表示,「美元的主導地位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但歐元和人民幣通過數字創新正在建立長期挑戰的基礎。」

隨著這場三方競賽的展開,企業和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各大貨幣區塊的發展動態,因為未來全球支付格局的變化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快、更深遠。

XRP-0.45%
ETH-0.55%
USDC0.03%
Ця сторінка може містити контент третіх осіб, який надається виключно в інформаційних цілях (не в якості запевнень/гарантій) і не повинен розглядатися як схвалення його поглядів компанією Gate, а також як фінансова або професійна консультація. Див. Застереження для отримання детальної інформації.
  • Нагородити
  • Прокоментувати
  • Репост
  • Поділіться
Прокоментувати
0/400
Немає коментарів
  • Закріпит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