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Plasma背後的華爾街頂級VC Founders Fund:手裏還有哪些空投大毛?

作者:Luke,火星財經

Plasma 的空投,最終給每位參與者派發了9,300 枚 $XPL。按照近期 $1.45 的高點計算,這意味着一份價值超過13,400 美元的空投獎勵——無論最初的投入是多少。

這一驚人的財富效應,再次讓市場將聚光燈投向了其背後的關鍵投資者——Founders Fund。這家由 Peter Thiel 創立的頂級 VC,憑藉其對 Starknet、Avail、Plasma 等項目的精準早期布局,幾乎已經坐實了加密圈空投藏寶圖的稱號。

他們的成功顯然不是偶然。這背後是一套清晰的投資哲學和決策體系在驅動。那麼,這套體系的核心是什麼?Found-ers Fund 的決策層究竟是如何思考的?在引爆了 Plasma 之後,他們手中還有哪些符合其「教條」、具備高空投潛力的項目值得我們密切關注?

「大腦」與「OG」:Founders Fund 的決策雙核

Founders Fund 在加密領域的強大勢能,源於其兩位核心人物的完美互補:一位是提供頂層哲學與宏大敘事的「大腦」,另一位則是負責深入一線、確保戰術執行的「加密 OG」。

Peter Thiel:投資的「大腦」與靈魂

作爲 Founders Fund 的創始人和精神領袖,Peter Thiel 的個人哲學深刻地烙印在該基金的每一次投資決策上。他通過《從 0 到 1》所傳達的「逆向思維」和對「壟斷性技術」的追求,構成了 Founders Fund 的投資基石。Thiel 本人作爲「PayPal 黑幫」的教父,對創建獨立於傳統體系的新一代金融網路抱有長期執念。這種思想高度,決定了 Founders Fund 的目光始終聚焦於那些能夠重塑行業格局的底層協議和基礎設施,而非追逐短期的應用熱點。他爲基金設定了方向:尋找那些正在解決最困難問題,並有潛力創造一個全新未來的團隊。

Joey Krug:深入一線的「加密 OG」

如果說 Thiel 提供了「爲什麼投」的哲學指引,那麼合夥人 Joey Krug 則解決了「投誰」和「怎麼投」的戰術問題。Krug 是加密世界名副其實的 OG,作爲去中心化預測市場 Augur 的聯合創始人,他擁有從零到一構建並運營一個成功的 DeFi 協議的實戰經驗。在加入 Founders Fund 之前,他還在 Pantera Capital 擔任聯席 CIO,積累了豐富的加密投資經驗。Krug 曾強調,他極度看重一個團隊的「交付速度(shipping velocity)」,即持續將想法轉化爲產品的能力。正是他深度的行業背景和對技術執行的敏銳判斷,確保了 Founders Fund 的宏大敘事能夠精準地匹配到最具執行力的團隊。

Thiel 的頂層設計與 Krug 的一線洞察相結合,構成了 Founders Fund 在加密領域無往不利的決策雙核,讓他們既能把握住最宏大的技術浪潮,又能識別出浪潮中最有能力駕馭它的「衝浪者」。

Founders Fund 加密投資教條:投資組合概覽

這張表格旨在將用戶觀察到的零散項目和本報告的研究發現整合爲一個結構化的分析工具,清晰地展示 Founders Fund 以基礎設施爲先、早期介入、高潛力爲目標的投資模式。

Alpha 清單:值得重點關注的潛力項目

基於上述投資教條,我們可以清晰地篩選出 Founders Fund portfolio 中,下一批具備高空投潛力的項目。

1. Polymarket:預測市場的王者

項目簡介:作爲去中心化預測市場的絕對龍頭,Polymarket 允許用戶就全球熱點事件(如選舉、經濟數據、監管審批等)的結果進行交易。它已經成爲加密世界乃至更廣泛領域獲取信息、判斷趨勢的重要樞紐,日交易量和月活躍用戶數長期處於高位。

空投預期:Polymarket 發行代幣幾乎是一個公開的祕密。首先,作爲一種需要社區治理和價值捕獲的去中心化協議,代幣是其生態閉環的必要組件。其次,也是最關鍵的信號,其向美國 SEC 提交的文件中明確提到了「warrants」(認股權證),這在投資協議中通常被視爲給予早期投資者未來獲得代幣的權利。在近期獲得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積極監管信號後,爲其代幣的合規發行掃清了主要障礙。

關注理由:社區普遍預期,Polymarket 的空投可能會參照 Starknet 和 Avail 的模式,對平台的早期、深度參與用戶進行大規模追溯性空投。這是一個已經擁有成熟產品、龐大用戶羣和清晰商業模式的項目,其代幣的推出,將是一次備受矚目的價值兌現。

2. Sentient:AI+Crypto 前沿,宏大敘事的價值載體

項目簡介:Sentient 的願景極爲宏大,它致力於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開放的通用人工智能(AGI)網路。在一個 AI 算力和模型日益被科技巨頭壟斷的時代,Sentient 試圖通過區塊鏈技術,創建一個無需許可、由社區共同擁有的 AI 經濟體。

空投預期:對於這樣一個旨在構建全球性去中心化網路的協議,代幣是不可或缺的。它不僅是激勵 AI 模型貢獻者、算力提供者和數據驗證者的核心工具,更是網路治理和價值分配的唯一載體。高達 8500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也爲其構建龐大的生態系統和執行大規模的社區激勵計劃(包括空投)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關注理由:Sentient 完美契合了 Founders Fund 投資「革命性技術」的哲學。其空投的意義將超越單純的財富效應,更是一次對未來去中心化 AI 網路所有權的初始分配。對於看好 AI+Crypto 賽道的用戶來說,早期參與其生態、成爲其網路貢獻者,可能會獲得極高的回報。

3. N1 ( 前 Layer N):下一代金融 L2,基礎設施的價值重現

項目簡介:N1 是一個專爲金融應用設計的高性能 Rollup 網路(L2)。它的目標不是成爲一個「萬金油」式的通用鏈,而是通過定制化的架構,爲高頻交易、衍生品結算等金融場景提供極致的性能和效率。

空投預期:作爲 Founders Fund 領投的項目,N1 從誕生之初就備受矚目。L2 公鏈發行代幣並通過空投來激勵早期用戶、開發者和生態項目,已經成爲行業標準。代幣不僅用於去中心化治理,更是捕獲網路價值、與 Starknet、Arbitrum 等競爭對手爭奪流動性和用戶的核心武器。

關注理由:N1 代表了 L2 賽道專業化、精細化的發展方向。參照 Starknet 的成功路徑,N1 的空投極有可能與其測試網的交互深度、未來主網的早期使用情況緊密掛鉤。對於熟悉 L2 交互的用戶來說,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

4. Opensea:懸而未決的巨頭空投

項目簡介:作爲 NFT 市場的「OG」和奠基者,Opensea 幾乎定義了整個賽道。Founders Fund 早在 2018 年就參與了其種子輪投資,展現了對「數字所有權經濟」的超前遠見。

空投預期:社區對 Opensea 發行治理代幣的呼聲已持續數年。主要驅動力在於,面對 LooksRare、Blur 等通過「吸血鬼攻擊」和代幣空投迅速崛起的競爭對手,Opensea 需要一種強有力的工具來回饋海量歷史用戶、並激勵未來的平台忠誠度。發行代幣以實現社區化治理和價值共享,被認爲是其必然選擇。

關注理由:Opensea 的空投機會不同於新項目。它不依賴於測試網交互,而是可能成爲一次規模空前的「追溯性」空投,獎勵標準或許會涵蓋多年的交易歷史、交易總額、持有的 NFT 系列以及創建的合集等。雖然預期存在已久,但其潛在的巨大規模,使其成爲每個 NFT 玩家都無法忽視的「沉睡的巨人」。

5. 基礎設施矩陣:Caldera, Citrea, Helius

除了上述三大明星項目,Founders Fund 的投資組合中還隱藏着一批「賣水人」——爲整個加密生態提供核心工具和服務的關鍵基礎設施,它們同樣具備發行代幣的內在需求。

Caldera:「Rollup 即服務」(RaaS)平台,讓開發者可以一鍵部署自己的專屬 Rollup 鏈。隨着「應用鏈」成爲趨勢,Caldera 有望成爲未來區塊鏈世界的「AWS」,其平台代幣的想象空間巨大。

Citrea:專注於比特幣生態的 Layer 解決方案。隨着比特幣生態的復蘇,爲比特幣網路帶來可編程性和擴容能力的 L2 項目,正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發行代幣以激勵生態建設和保障網路安全,是其發展的必經之路。

Helius:Solana 生態的頭部基礎設施提供商。爲開發者提供 API、節點等關鍵服務。雖然更偏向 B2B,但許多核心基礎設施提供商最終都會通過發行治理代幣,將協議的價值和治理權與更廣泛的生態系統共享。

結語

在一個對稍縱即逝的 MEME 敘事感到疲憊,並重新開始尋找可持續價值的市場中,Founders Fund 的投資劇本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被驗證過的路徑。它提醒我們,穿越喧囂的炒作週期,那些真正致力於構建底層技術、解決核心問題的項目,才是最終能夠穿越牛熊、沉澱價值的基石。

跟隨聰明錢的腳步,本質上是跟隨一套發現長期價值的有效策略。這份清單爲研究和參與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但在機會與風險並存的加密世界,DYOR(Do Your Own Research)永遠是參與任何項目前的第一原則。

XPL-7.8%
STRK3.64%
AVAIL1.63%
ARB3.7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