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Fun 啓動中文 Meme 創作大賽!
創建或交易 Meme 代幣,瓜分 3,000 GT 獎勵! 💰
🎨 1 分鍾零代碼發幣,僅需 ~0.0000042 GT Gas 費
🏆 最高市值代幣瓜分 1,000 GT
💎 畢業代幣前 100 名購買地址瓜分 2,000 GT
代幣發射時間: 10 月 3 日 00:00 - 10 月 15 日 23:59(UTC+8)
活動時間: 10 月 8 日 17:30 - 10 月 15 日 23:59(UTC+8)
釋放創意,立即參與 👉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516
#GateFun #GateLayer #Web3 #MemeToken
詳解香港36份穩定幣牌照申請:誰終將躍過龍門?
10月1日,香港金管局向公衆披露,截至9月31日,共有36家銀行、科技巨頭等提交了穩定幣牌照申請材料並進入金管局審查程序,預計將於2026年初公布第一批持牌人。根據公開渠道消息,第一批牌照持牌人數量較少,金管局將會限定在個位數範疇(參考香港證監會首次發給交易所VATP牌照的模式,即使只發一兩張牌也並不奇怪),而這也就意味着,絕大多數申請人無法“躍過龍門”。
今天颯姐團隊就與大家聊一聊,此次穩定幣牌照申請之爭可能會對行業產生哪些影響。
36家首戰告捷,半數已“出師未捷”
10月1日香港金管局雖然披露了進入審查程序的主體有36家,但是並未公開具體名單。不批露的主要原因,金管局此前已強調過:“表達意向或提交穩定幣牌照申請,以及金管局與相關機構的溝通,只是申請牌照的過程,並不構成對任何機構的批準,也並非對其獲批牌照前景的任何認可。”所以,爲了避免某些主體不當宣傳使得公衆產生誤解,金管局對名單不予公開。
自從香港《穩定幣條例》出爐並且牌照申請條件明晰後,颯姐團隊就曾與監管機關和多位消息人士有過溝通,並在此前的文章中反復強調:基於穩定幣重要金融基礎設施的定位,只有體量大、業務廣且資質好的金融、科技、零售等行業巨頭,有希望在牌照發放初期“上岸”。簡言之,這就不是一般企業能玩的遊戲。
如今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消息果然印證了我們的猜想。
不久前的9月1日,金管局曾對外透露,截至今年8月共收到了77份申請穩定幣牌照的材料,提交申請材料的主體包括:銀行、科技企業、證券/資產管理/投資公司、電商、支付機構和web3獨角獸等等。
如今短短一個月的時間,77家(至少)就直接“腰斬”爲36家。結合此前金管局9月“放話”:“已陸續安排與表達(申請穩定幣牌照)意向的機構會面,希望這段期間的溝通有助這些機構認真評估其發行穩定幣計劃的必要性和成熟程度,從而決定是否提出正式申請”。可知,在初篩階段,金管局很可能就已經“勸退”了半數的申請主體,其中不乏許多一開始聲勢浩大向市場宣告申請穩定幣的知名巨頭,穩定幣牌照首戰競爭之激烈、合規要求之高,可見一斑。
這不由讓颯姐團隊想起來之前市場上曾傳言,某東旗下的區塊鏈公司和某裏旗下的數字科技公司均因合規要求過高,申請時機尚不成熟而退出了首批牌照的申請隊伍。現如今來看,消息可能並非空穴來風,暫時退一步未必不是明智之舉。畢竟,磨刀不誤砍柴工,既然第一批牌照本來發的就少,那不如站旁邊看看其他人是怎麼喫這個螃蟹的。
首批穩定幣牌照,誰更有機會?
如前所述,香港金管局基於一貫的謹慎態度,首批發出的穩定幣牌照確定爲個位數,那麼,在衆多申請人中,誰更有機會?
颯姐團隊認爲,首批持牌機構很有可能是大型國資銀行,或銀行+零售/銀行+科技巨頭的聯合體。
我們根據金管局披露的消息可知,36家穩定幣牌照的申請人主要是銀行、科技巨頭、金融機構和一些web3公司,這一結構也符合市場對於初次申請人的預期,畢竟穩定幣沙盒三巨頭就已經充分說明了香港監管機構的選擇傾向。
實際上,根據《穩定幣條例》香港穩定幣牌照的申請標準其實並不困難,甚至一個小有實力的公司努努力都能達到,具體颯姐團隊簡要總結如下:
如果只看紙面實力,颯姐團隊相信,別說36家,就是被勸退的另外41家也絕對有實力達到上述要求,但可惜的是,很多遊戲規則並不簡單的寫在紙上。
颯姐團隊之所以看好銀行,是基於傳統金融機構在反洗錢和24小時安全監測建設上的基本功。這主要是因爲,穩定幣在監管眼中並不是一個“產品”而是關乎香港甚至我國金融未來的重要金融基礎設施,這就注定了持牌穩定幣的發行必須以“合規發行”爲主,而不能是“去中心化發行和自治流通”。因此,類似某東和某裏這種科技巨頭,雖然不缺技術、不缺市場,但在金融安全,特別是海量精細KYC和反洗錢反恐融資、全天候監測方面,卻與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無法相比。
同時,相關金管局畢竟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的“親媽”,對各家銀行非常熟悉,具備較好的信任基礎,科技巨頭們現在還略有一種“別人家的孩子”的味道,短期內想要說服金管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金融安全茲事體大,日久才能見人心。
當然,科技巨頭想要快速入局也不是沒有“捷徑”可走,聯合體就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以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安擬集團(Animoca Brands)+香港電訊(HKT)聯合體爲例,三家組成的聯合體目前已經成功進入香港穩定幣沙盒進行測試。
渣打自不必說,香港三大發鈔行之一,反洗錢合規方面不存在短板。香港電訊夥伴們應該也比較熟,他家是香港知名的電信基礎設施提供商,本地電話、寬帶接入等基礎服務覆蓋了香港近90%的住戶。安擬集團公衆可能不太熟悉,他家其實是一個做IP手遊起家的公司,早期與很多全球知名IP合作打出了名聲,在20年前後NFT和GameFi最火的時候入局Web3鏈遊,做的也是有聲有色。這樣一個三合一集團兼顧了金融安全、市場、技術、用戶等各類監管所喜聞樂見的因素,作爲第一家進入穩定幣沙盒的主體也就不奇怪了。
寫在最後
最後,颯姐團隊還要爲夥伴們分清兩個概念:穩定幣牌照和穩定幣沙盒。
很多夥伴誤以爲進入穩定幣沙盒是持牌的前提,或者進入沙盒就能穩拿牌照,實際上這兩個觀點都不對。香港金管局對於沙盒的定位是“穩定幣發展早期監管與市場的對話窗口”,通俗的說,類似小白鼠。所以金管局早就明確過,沙盒與牌照無直接因果關係,進入沙盒不意味着獲牌,甚至不意味着獲牌的概率更大,歸根結底還是要看誰的最終方案更能合規+持續合規。
當然,沙盒裏的三家肯定是有先發優勢的,畢竟別人還在方案設計階段,這三家的幣都已經發出來測試了,想必未來大概率會有一“牌”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