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资产私钥控制 为何还需法律确认自托管权利?

作者:张烽

近年来,随着加密资产的普及,自托管(即个人独立控制私钥以管理数字资产)已成为保障财务自主的重要方式。据金色财经消息,白宫发布的最新数字资产报告明确支持个人对数字资产的自托管权利,并建议国会通过立法确认这一权利,报告同时承认,加密混币器、隐私币和零知识证明等隐私增强技术在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可能被非法行为者滥用于洗钱活动。以 Tornado Cash 案件为例,联邦检察官指控该隐私协议被用于洗钱数十亿美元,但其创始人 Roman Storm 辩称仅发布了开源代码,并未控制用户如何使用协议。

这一报告引发了广泛讨论。许多人质疑:既然加密资产的核心是“私钥即控制权”,为何还需要法律对自托管权利进行确认?我们不妨来讨论下。

一、私钥控制与法律确认自托管权利的本质区别

加密资产的技术基础是区块链和密码学。私钥作为访问和转移资产的唯一凭证,本质上是一种技术手段的控制权。持有私钥意味着在事实层面拥有资产支配能力,但这种控制是否等同于法律意义上的权利,需进一步辨析。

**事实状态 vs. 法律状态。**私钥控制是一种事实状态,即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资产占有。例如,某人持有比特币私钥,便可独立完成交易,无需第三方介入。然而,这种事实控制并不自动获得法律承认。法律状态则需通过成文法或判例明确权利归属、保护范围和救济途径。例如,传统物权中,对不动产的占有需通过登记制度确认所有权;类似地,加密资产的自托管权利若未经法律确认,其控制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缺乏制度保障。

**合法性确认。**私钥控制本身具有中立性:既可用于合法交易,也可能涉及非法活动(如洗钱或黑客盗窃)。法律确认自托管权利,旨在将合法持有与非法行为区分开来,为善意持有者提供正当性依据。例如,若法律明确自托管权利,个人在遭遇私钥丢失或被盗时,可依据法律主张权利;反之,法律若未确认,则资产归属可能面临争议,甚至被一概视为非法。

排他性保护。私钥控制虽能在技术上排除他人访问,但无法应对更复杂的侵权行为。例如,当第三方通过欺诈、胁迫或技术漏洞获取私钥时,仅靠技术手段难以追索损失。法律确认的自托管权利则赋予排他性保护,包括禁止他人侵害、追索非法转移资产,以及要求司法或行政机关介入的权利。这种保护类似于物权法中的“排他性所有权”,是技术控制无法替代的。

**司法救济。**私钥控制若缺乏法律背书,在纠纷中可能陷入维权困境。例如,当自托管资产被非法转移时,受害者需依赖法律程序追索;若法律未确认自托管权利,法院可能无法可依,甚至否定其合法性。反之,法律确认可为司法救济提供依据,包括冻结侵权方资产、判决返还或赔偿等。白宫报告建议国会立法,正是为了填补这一救济空白。

二、法律未确认自托管权利可能带来的影响

若自托管权利长期处于法律灰色地带,不仅个人权益可能受损,还可能阻碍技术创新与市场发展。

**权利无维护可能无法获得法律支持。**加密资产的去中心化特性使其与传统金融体系存在张力。在许多司法管辖区,法律对数字资产的界定尚不清晰,自托管可能被视为“非正式”或“不受保护”的行为。例如,在部分国家,法院在审理私钥相关案件时,可能以“缺乏法律依据”为由拒绝提供救济。甚至,某些监管机构将自托管与非法金融活动关联,导致善意持有者面临财产被冻结或没收的风险。法律确认的缺位,实质上削弱了私钥控制的安全感。

**法律甚至还会立法影响加密资产权利行使。**政府为维护金融稳定或打击非法活动,可能出台限制自托管的法规。例如,部分国家提议禁止隐私币或要求私钥备份至指定机构,这类政策虽旨在规范市场,但可能过度侵害个人财产权。若法律未明确自托管权利,个人可能无法对抗此类监管措施。白宫报告之所以建议国会立法,正是为了在保障监管目标的同时,防止公权力过度侵入私人领域。

**市场信任与制度风险。**法律不确定性会抑制市场参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用户可能因担忧权利无法保障而回避自托管,转而依赖中心化平台,但这又可能重蹈FTX倒闭事件的覆辙——用户资产被挪用或损失。法律确认自托管权利,可增强市场对加密技术的信任,促进去中心化金融的健康发展。

三、承认自托管权利并非意味着绝对自由

需要强调的是,法律确认自托管权利,并不等于赋予个人无限自由。任何权利的行使都需以不侵害他人权益和公共利益为前提。

**禁止权利滥用。**自托管权利应受反洗钱、反恐融资等法律约束。例如,个人利用加密资产从事非法交易时,执法部门仍可依据法律结合相关技术手段限制、冻结或追索资产。法律确认自托管权利,恰恰为区分合法与非法行为提供了标准,而非为违法者提供庇护。

**公共利益平衡。**政府有权为维护金融稳定、税收公平或国家安全,对自托管实施合理监管。例如,要求大额交易申报或配合司法调查。白宫报告也强调,数字资产创新需以“负责任”为前提,法律确认自托管权利的本质是在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间寻求平衡。

**技术与法律的协同。**加密资产的未来依赖于技术与制度的共同演进。私钥控制提供了去中心化的技术基础,而法律确认则构建了社会共识下的秩序框架。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技术赋能”与“权利保障”的统一。

加密资产的私钥控制固然是技术革命的体现,但仅靠技术无法解决权利归属、法律救济和公共利益平衡等复杂问题。白宫报告支持自托管权利并呼吁立法确认,正是认识到技术事实必须转化为法律状态,才能实现真正的财产权保障。在数字时代,法律不应缺席技术创新,而应主动构建适应性的制度框架——既保护个人对数字资产的自主权,又确保其行使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唯有如此,加密资产才能从技术实验走向成熟的经济基础设施。

BTC3.3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